◆ 【專家之眼】賴政府要強制推行台語了?
◆ 【專家之眼】賀錦麗把川普打回舊、富、亂的原型
◆ 【專家之眼】解讀習近平紀念鄧小平座談會講話涉臺段落
◆ 【專家之眼】除台灣接管準備外 廈大研究所另文涵義為何
◆ 【專家之眼】「去全球化」趨勢下 看中美博弈與產業布局
◆ 【專家之眼】大陸統一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專家之眼】怎的?「班班喝鮮乳」變「班班喝保久乳」
◆ 【專家之眼】永續喊假的?何以政府永續債發展牛步
【專家之眼】賴政府要強制推行台語了?
2024-08-25 07:00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報載監察委員發起「台語」糾錯調查,檢討全台大眾運輸「台語」發音腔調,要求研議審查機制,被批評越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監察委員發起「台語」糾錯調查,檢討全台大眾運輸「台語」發音腔調,要求研議審查機制,被批評越權。有人因此懷疑,賴政府是不是想要獨尊「台語」,將它變成官方語言了?
民進黨想把閩南語變成「台灣國」的「國語」,似乎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他們不敢檯面化,而是以迂迴方式,逐步接近目標。《國家語言發展法》實係為獨尊閩南語而量身定做,從該法規定各縣市得自訂通用語,企圖以地方包圍中央而使閩南語有機會成為官方語,即可見一斑。
《語發法》將「國家語言」定義為台灣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排除了國語。表面上標榜本土語言的多元與平等,實際上是「去國語化」的「統戰」策略:聯合次要敵人(台灣的客語、原住民語等弱勢語言),打擊主要敵人(國語)。
不過,《語發法》實施後,並沒有任何地方政府制定通用語,即使固定支持民進黨的縣市,也未見公然倡議。可見茲事體大,稍一不慎就會惹民怨,而且早有國語做為現成的通用語,大家也已經習慣了,何必自討苦吃?
也許因為「主要敵人」難以撼動,民進黨政府覺得必須加大力道,所以文化部挹注不少資源推動「台語主流化」,日前教育部還把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加上監委越俎代庖的出手,隱藏在《語發法》底下的真正動機,終於逐漸浮現了。
從李登輝時代推動鄉土語言教學起,30多年來,政府投注在閩南語的資源只多不少,卻仍取代不了國語的地位。所以賴政府便急不可耐,乾脆來硬的,先將「台灣台語」標準化,然後再推行「台語運動」,強迫全民說閩南語嗎?
90年代就曾聽一位語言學教授說過,假如台獨建國,有利於閩南文化的保存與發展。看來,似乎不少人對於閩南語成為「國語」,早已做好心理準備。只是,倘若真有那麼一天,還有多少外國人願意來台灣學中文呢?
平心而論,閩南語保留了很多上古音,深具文化資產與研究價值。但若要將它取國語而代之,成為全國唯一通用語,是極為艱辛且吃力不討好的浩大工程。國語承襲明清以來的官話,它的近現代化,累積了數百年的歷史。很多人能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但要用它讀寫卻寸步難行,不僅是習慣問題,還有數不清的現代語、外來語或專業術語沒跟上,更別說,直接以閩南語學習外語的教材幾乎完全付之闕如,要如何與國際接軌?這些都絕不像是在大眾運輸糾正發音那麼簡單而一蹴可幾的。
話說回來,我們有必要耗費那麼龐大的資源,最後卻得到一個鎖國的結局嗎?又有多少國人甘願扭轉多年的習慣,痛苦地去適應新的通用語呢?為了意識型態,把全民拖下水,降低整體競爭力,到底划算嗎?
【專家之眼】賀錦麗把川普打回舊、富、亂的原型
2024-08-25 05:02 聯合報/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22日晚間於芝加哥接受民主黨提名,出馬角逐今年總統選舉。記者張文馨/攝影
美國現任副總統賀錦麗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美國時間8月22日)晚上九點半左右,做出接受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演說,全長約40分鐘左右的演講,內容集中在她的成長過程,受到母親言教、身教的影響,致力於為不公的事務而戰,選擇法律專業,從事律師及檢察官的工作,她從來不把當事人只看做一個單一的個人,而是「人們」;因此,為「人們」受到不公不義而戰,成為她的信念;為此,她願意接受提名,為「人民而戰」,為「美國而戰」。
因此,賀錦麗的接受提名演說,對於具體政策著墨較少,大致只是描述一些政策目標,例如對於全球戰略,她只提到維持美國海外軍力的強大戰力、誓言絕對不會拋棄北約、在 AI 及太空競賽中,美國一定會贏過中國;至於俄烏戰爭,會力挺到底,強調俄烏開戰前,是她聯合了50個國家協力抗俄羅斯;對於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衝突,她強調美國支持以色列,並支持以國有足夠自衛能力、更強調在拜登和她的努力下,加薩地區的立即停火及人質釋放即將達成;當然為了回應美國國內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民眾,賀錦麗也強調了巴勒斯坦人的自決權利及應擁有的尊重。
為了追求一個公平、正義、有同理心、有尊嚴、受尊重,及人人可以實現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的美國人,永遠可以經過失敗仍擁有成功的機會,這樣一個承襲先聖先賢建立的自由、民主、人權的美國,美國絕不再走「回頭路」,絕對不再「回到過去」(we are not going back),和川普的「讓美國再偉大」的「懷舊」選舉方式做了明顯的區隔。因此,當賀錦麗強調 we are not going back 時,全場數千黨代表起身共鳴,齊呼「不再回到過去」的聲音,久久不歇,激起民主黨人的熱情!這也顯示出賀錦麗的接受提名演說的戰略是成功的。
因為要直接把川普打成「老的」、「舊的」,反而很容易讓支持川普的選民可能更團結;因此,提出一個追求公平、自由及充滿自我實現的美國,可以凸顯賀錦麗是年輕世代,以及在總統候選人上是「新面孔」。所以,抨擊川普是個混亂(chaos)
的代表,不止在國內及國外都是,迎回川普,等於迎回「混亂」,以及迎回一個被世界頑童北韓領袖金正恩所操弄的獨裁者。在賀錦麗的演說中,川普的選舉是為了他一個人及少數的超級富豪的選舉,不是為了「全民」,不是為了「美國」。從選舉策略來講,賀錦麗的作法是很高明的;所以她在演講中才會特別強調,她當選美國總統後會是不分黨派,代表每一個美國人的「全民總統」。
賀錦麗的這個選戰策略,很巧妙的把她是中產階級(而且是勞工家庭)的出身和川普的富豪角色對立起來,企圖喚起美國居多數的中產階級及勞工共同團結起來,反對代表超級富有的舊社會時代的川普。
也因此,賀錦麗主張尊重婦女墮胎權的自由,強力抨擊川普任命的三位大法官認定墮胎違憲的憲法解釋,主張反對墮胎不僅不尊重婦女,剝奪婦女選擇的自由權才是違反美國自由的傳統。
賀錦麗在接受提名的競選演說中,儘量不對一些爭議甚多的公共政策提出較具體的內容,也應該是避免引起川普的攻擊,以及外界可能的討論和爭議,這對於7月21日拜登退選以來,賀的民調支持度平均都領先2到3個百分點的趨勢,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根據最新的民調,538網站上所透露由 Emerson College 所做,8月20到8月22日的調查賀錦麗比川普,52%比40%,賀大贏12個百分點;RMG Research 08/19- 08/22 同時做的2組都是2,404個樣本,一組兩人打成平手,另一組則是賀以48%贏川的46% ;由 Outward Intelligence 08/18- 08/22 所做兩組1,867個樣本的調查,賀、川的支持度,一組是50%比44%,另一組是52%比48%,賀錦麗都贏。似乎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也許是受到大會的影響,賀錦麗的支持度似乎在逐漸擴大。
但賀、川之戰應該是在賀接受提名後才正式開始,基本上各方都認為內政政策是決勝的關鍵,尤其馬上要開始正式的公開辯論。因此,賀錦麗勢必要對內政政策的具體內容做更細緻的補充。這些政策比較受人關注,與川普有較大差異的,包括:
移民政策與邊境安全。其實這是長期以來美國就極具爭議的議題,牽涉也廣。主要是西南邊境的非法移民,以及穆斯林國家合法移民的被禁止,還有未成年兒童入境後,暫緩送回,被迫與父母分離的人道問題及尋求庇護的難民。移民問題涉及最多的是拉丁裔的選民,以及認為被非法移民奪走工作機會的最下層具有選舉權的勞動民眾。
是民生用品物價及通貨膨脹問題。民主黨比較傾向抑制民主用品物價,賀錦麗也曾提出使用行政命令限制物價上漲幅度,但已經引起經濟領域專家學者質疑。後者認為近年物價上漲原因初期是受疫情影響,產品供應鏈出現問題,但也因為疫情,使廠商投入更多成本增添防疫設備,目前國際原物料價格已經回跌,限制民生用品物價,其實是受「民粹經濟」的影響,弊多於利。
以上只是列舉一、二,各方所臚列的政策尚包括:醫療健保、能源、企業徵稅、中產階級減稅、教育投資、最高法院改革⋯⋯等等。以川普的高度鬥爭性及爭辯的口才,在賀、川正式交鋒時,賀未必能佔上風。賀錦麗是否能維持民調領先的趨勢,正式入主白宮,成為第一位非白人的女總統,還有一段艱辛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