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邪惡平庸肆虐 社安網失靈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729/web/ 

◆  邪惡平庸肆虐 社安網失靈
◆  輕賤社工專業 社安無解
◆  虐童致死 立院應修法嚴懲
◆  上銬入鏡 不符合比例原則
◆  虐童當有趣 令人髮指
◆  別讓鳳凰關雞籠 匡正公共藝術存而不在亂象
◆  口號愈響 破口愈大 弱勢能不悲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邪惡平庸肆虐 社安網失靈


2024-03-14 01:25  聯合報/ 邱保龍/政大社會工作學博士(新北市)
季青漫畫


近期保母虐童案,許多學者指出既有制度不夠完善,從「社工訪視制度」、「保母審核制度」、「出養安置制度」,以及「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等環節均出問題。事實上,這些「由上而下」所設計的制度幾乎都行之有年,但何以每每遇到問題,都無法即時補救筆者嘗試以漢娜.鄂蘭提出的「邪惡的平庸性」來思考

「邪惡的平庸性」指出,判斷是非對錯時,關鍵在於我們所選擇的同伴。倘若我們不願或無法決定如何與同伴建立關係,或不質疑令人安心的政治常態,停止思考而漠視他人的需求,邪惡的勢力會如同猶太人大屠殺事件,不斷重演

筆者從此事件觀察到以下幾點:首先,複雜的社會議題需要跨部會或跨專業人才的整合。在社會安全的設計,主要是由上而下,透過制度的完善機制來承接弱勢群體。然而,隨著專業分工的發展,各專業教育領域多只求各自專業上的深度,而較忽略不同專業社群夥伴的彼此認識、理解與合作。因著專業本位主體性的堅持,使得「以人為本」的照顧藩籬愈趨高漲、四分五裂。特別是,各自專業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可能將責任歸屬推給其他專業領域。社工人員在此案例中,便成為代罪羔羊之一。事實上,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均可能是來自於對上級政策的服從。社工也可能只是受害者。「社工不是被打造出來的禽獸,而是謬誤的犧牲品」

其次,這是誰的社會安全網?社會安全網的定位是在於「政治監督」抑或「照顧品質」每一個社會秩序的建立,無非都是先從政府的資源挹注,逐步建構一套有系統的安全網絡然而,追求管理主義與績效文化的過程,「執行者」和「被照顧者」的相互主體性往往被忽略。例如:何以社工無法依規定訪視?是哪一個環節或脈絡因素造成?一般而言,在華人社會的家庭訪視並非如此容易,這代表個人私領域被「監控」。倘若此前提成立,這套社會安全網可能僅是如同「國王的新衣」,沒有實質「照顧品質」的意涵。換言之,在國家體系中的社工,雖必「照單全收」這項制度任務,但這可能是一套不符合本土文化的「衣服」,無法實際落實於弱勢家庭的照顧,這些都有賴未來更多執行者從實務和研究的角度提供具體發現。

最後,如同昨天民意論壇楊金寶教授提出的問題:「邪惡的平庸性」是否正肆虐台灣?筆者對此問題尚無答案,不過願提醒:所有的暴力都是由社會整體關係所構築。當我們正在找尋「代罪羔羊」的同時,不妨也多一點思考:「如何讓制度的執行者有更好的夥伴,一同攜手向前、克服各制度環節所被隱藏的漏洞。」












輕賤社工專業 社安無解


2024-03-14 01:32  聯合報/ 侯南隆/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理事長(新北市)


「社會工作」是處理社會問題的專業有多少類型的社會問題,社工專業就會發展與培養出對應的社會工作人員,來回應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投入這個職業的熱情與社會使命,這也是每一位社工投入工作的動力。然而,現實社會與政府對待社工人員的態度與錯誤的看法,只會澆熄這分熱情,使得社工難以發揮功能。

表面上社工師被視為專業人員,服務手上的每一位個案或家庭。大家都以為社工師像檢察官、法官、醫師一般具有完全專業獨立性,因此出事的時候就被認定得獨自承擔所有的責任。但實際上,社工師在執行職務時,從來就沒有受到專業尊重,沒辦法進行獨立的專業評估與判斷,得極為困頓地在綿密卻往往扭曲的法規與制度限制下工作。社工師沒有被授予相符於專業的信任與權力,卻在出事時第一時間被推上刑台受刑。

社工師從來沒有被視為專業人員,在政府的眼中,社工師就是個依法行政的辦事員不認為社工是專業,自然也不會以尊重的態度來對待社工師,所以社工人員的待遇一直是低廉的,爭取合理待遇時還會被視為貪心不足

這次事件,許多人究責為什麼孩子會交到黑心保母手上?因此認為社工師必須負責,甚至被認為是間接的殺手。大家不知道,社工師及社福機構在進行兒童安置時,因為當前政府政策思維叫「回歸家庭」,在回歸家庭之前的中途安置,就是機構安置與寄養家庭;回歸家庭不可得的話,會考慮出養。

然而,這樣的政策思維推動過程,卻先致力於消滅安置機構,無視機構實質辦理的品質,逐年地透過評鑑等手法來關閉育幼院等緊急安置機構,並將中途安置的主力放在變數更多、更困難的寄養家庭。接著設定了極其複雜而未必能及時跟上的標準與要求,使得寄養家庭難以承接安置的需求,迫使社工師及社福機構退而尋求非屬社福體系的保母來支援保母本來就不是社會福利服務(那位犯案的惡性保母很直接了當的表明,她是做生意不是做愛心,受兒福聯盟委託照顧孩子,沒什麼好處)。

此外,「社會安全網」造成各自分工的困境,對個案或個案家庭張開社會安全網,應該由專業主責社工師來統籌一切,如同檢察官指揮辦案一般,聯合其他專業人員與資源。然而事實上,社工師從來沒有獲得如檢察官般的尊重與地位,而是卑微地拜託各方(包括各級政府)並籌措殘破不足的資源這樣的「社會安全網」有破洞,接不住個案是必然的這正是社工工作最真實的樣貌更可怕的是,因為專業被輕賤為辦事人員,以致被疊加了沉重的業務;哪個社工師手上沒有超過二、三十個案量?我還聽過近破百的個案。社工師被沉重的個案量及繁瑣的文書作業占據了大部分工時,還被斥責為不認真。

這個事件凸顯的是社會大眾與政府對社工專業的輕賤。若不思尊重社工專業,仍以為社工是一種誰都能做的高替代性事務人員,無法真正發揮專業,則虐童致死乃至其他紛雜的社會安全問題,永無緩解的一天。












虐童致死 立院應修法嚴懲


2024-03-14 01:29  聯合報/ 鄭胤宏/中華兒童及青年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法院實務還從嚴解釋「凌虐」兒少,例如去年十二月媒體報導,同樣是一位保母因深惡八月大男嬰哭鬧不止,憤而用力搖晃,導致男嬰嘔吐、眼睛上吊、造成腦傷影響終生;台中高分院卻不認定這樣算「凌虐兒童」,只認為成立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傷害致重傷罪,並撤銷原判五年六月徒刑改為四年六月。類似凌虐兒童致重傷的案件,最高法院更曾維持相同見解,輕判二年,法官顯缺乏對孩子的慈悲跟憐憫。

台中高分院在該案的認定上實有商榷餘地,判決書載明「對他人施加身體或精神上之凌辱虐待行為,造成身體上或精神上苦痛之程度,即屬凌虐行為」、「可能為帶給他人長期持續或重複出現的身體上或精神上苦痛的結果…依一般社會通念認係粗暴不仁者,亦屬凌虐行為」。試問,嬰兒不會畏懼?腦傷沒有痛苦?搖晃嬰兒並非「粗暴不仁」?諷刺的是,同一分判決書有四十多處,醫生重申認定該嬰兒為「受虐性腦傷」。

鑑於這次保母虐幼童事件,強烈要求司法院於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專案報告,說明法院實務上如何區分「普通傷害」、「普通殺人」與「凌虐兒少」;司法為何長期與社會認知脫節?立法院更要修法加重凌虐兒少之刑度,別讓孩子的命比成人還不值。











上銬入鏡 不符合比例原則


2024-03-14 01:29  聯合報/ 陳昱良/律師(台南市)
陳姓女社工穿著白色外套、牛仔褲,雙手遭上銬被依偽造文書、過失致死罪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記者翁至成/攝影


發生個案被虐這種事,無論有無過失責任,最難過的一定是承辦社工。社福機構社工待遇不高,要承擔的除了個案本身的風險外,還要負責文書作業、社福機構的營運,甚至經常需要面對「回捐」陋習。

五年前,台南也發生過一件虐童致死案,筆者當時是羈押庭的其中一個辯護律師,曾親自見聞四百多位「正義鄉民」包圍台南地檢署的驚險場面。事後得知,女嬰的未成年小爸媽,曾是筆者擔任法律顧問的社福團體之輔導對象。當時承辦的社工,在得知兩位小爸媽離婚後,立即通報列為高關懷個案,但很遺憾,主管機關還來不及正式開案,悲劇就已發生了。當時,那位承辦社工看到新聞後非常難過,眼淚完全止不住;「如果當時能多做點什麼就好了」,社工和主管不停的懊惱著。

關於兒福聯盟承辦社工被上銬這件事,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尤其社工涉嫌之行為樣態是「過失」或業務「登載不實」,與擁槍自重、殺人放火的罪犯顯然不同,上銬實在不符合比例原則。一般非酒駕車禍肇事致人於死的犯罪嫌疑人,也鮮少需要被上銬。況且,法務部關於戒具的使用規定是「應注意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身體及名譽之維護,避免公然暴露所使用之戒具」但我們看到的新聞畫面,卻是公然暴露手銬,完全罔顧犯罪嫌疑人的名譽。無論被告身分是什麼,都不該被如此對待。這樣的執法方式,著實過於粗暴。

即使手持正義之劍,也不能如此毫無節制的隨意揮舞,何況這種狀況,並非無法避免。去年十二月發生的案件,遲至三月才輿論發酵,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檢警的用意













虐童當有趣 令人髮指


2024-03-14 01:25  聯合報/ 游龍吟/教師(新北市)


台北市一名一歲大的男童,被兒盟委託的劉姓保母施虐致死,這代表台灣的生命教育失敗,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都該省思。

當前的學校教育極度重視生命教育,甚至把生命教育納入課程的一環,可惜似淪為形式主義。一○八課綱開始,從小學到高中三個不同階段都有學習目標與規畫,生命教育更有「五大核心素養」。試問,落實了嗎?

如今,台灣社會出現保母不懂得尊重生命,把施虐幼童過程拍攝傳訊欣賞,似乎把幼童的哀號當成聽輕音樂,令人髮指!而兒盟的品管機制也出問題,才會讓有牌照的保母欺負沒有父母保護的幼童,這是兒盟的失職,也是社會保護幼童機制有問題。

過去,台灣曾有大學生虐貓,也曾有社會人士虐狗當休閒,如今則是虐童當有趣,社會進步了嗎?再傳虐童致死,不僅生命教育該檢討、法令過鬆該反省、兒盟監督失職該批判,我們的生命教育無法扎根落實同樣令人遺憾。

期待這件無法挽回的社會悲劇,能喚醒國人尊重所有的生命。建議:一、落實究責,讓所有社福單位不敢輕忽監督責任。二、減低社工的工作量,否則社工難以落實視察。三、學校教育應強化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具「人性」,長大後才不會把虐待生命當有趣。












別讓鳳凰關雞籠 匡正公共藝術存而不在亂象


2024-03-14 01:28  聯合報/ 黃健敏/建築師(台北市)
楊英風大師的「鳳凰來儀」被困在如雞籠般廣場中展翅難飛,其尺度規模已相對不相融。郭瓊瑩/攝


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中華民國館,楊英風受委託創作大紅色的「鳳凰來儀」雕塑,高達七公尺的作品在館前廣場形成地標意象,彰顯白色的中華民國館舍,「鳳凰來儀」堪稱是極為優秀的、成功的作品。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台北市政府成立台北市銀行,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邀請楊英風為銀行設置雕塑。按楊英風生前告知,由於業主支付的經費充裕,所以他乃將大阪的「鳳凰來儀」放大至十二公尺,改採不銹鋼材質,當時未考量左鄰右舍興建的高樓,以致造成作品在都市環境中局促的窘境。

民國八十九年(二○○○年)台北市文化局成立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筆者一度建議將「鳳凰來儀」以信託方式移至台北市立美術館,讓鳳凰得以有較舒廣的空間展翅,惟此事未獲採納。迨至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富邦銀行併台北市銀行,「鳳凰來儀」由公物成為私產,使移置成為不可能。這件前公共藝術時代的作品,縱然難以由公家依法移置,但如今的所有者委實可以考量為她覓尋新家,讓鳳凰別再被嘲諷關在雞籠。原本位在台南文化中心,楊英風的另一件作品「分合隨緣」被移置在台南市美術館二館前再展風華,誠乃一個良好的範例。

台灣自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起按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至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已投注新台幣九十八億餘經費,設置作品達五,三四九件。立法院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將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修法第四章第十五條擴張了公共藝術適用範圍,明訂重大公共工程應提撥工程造價百分之一辦理公共藝術,這導致公共藝術經費爆炸性的膨脹,往往單一公共工程項目的公共藝術經費遠超過昔日一整年公共藝術的總經費,以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公共藝術經費為例,就達五億。上億的公共藝術設置項目只採用公開徵選取得作品的單一方式,缺乏對適地制宜的因應,對於能否建立美好國門意象令人懷疑;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公共藝術以相同的公開徵選方式所擁有的成果可作為殷鑒。

台灣的公共藝術缺乏推廣教育,以致作品「存而不在」,許多民眾可能都視而不見、見而不識,形成公共藝術政策的美意落空。以生活中常能接觸到的捷運公共藝術,台北市捷運局業已完成八十九件公共藝術作品,其中不乏具有國際級水準的作品,如北捷環狀線板橋站的「思映之間」,出自法國藝術家丹尼爾.布罕。丹尼爾.布罕在倫敦地鐵圖騰漢廳路站的「鑽石與圓」作品,與「思映之間」具有相似的風格,但板橋站之作品遠勝於倫敦。布魯塞爾的地鐵公共藝術有地下美術館的美譽洛杉磯的捷運公共藝術號稱是移動的藝術饗宴斯德哥爾摩令人驚豔的地鐵公共藝術是都市的藝術冠冕許多都市莫不將藝術列為都市文化的重要資源其中捷運公共藝術是觀光行銷的重中之重!可惜負責營運的台北捷運公司並未善加運用資源,沒有好好推廣北捷之美。

「生而不養,生而不育」是台灣公共藝術普遍存在的現象。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新修的公共藝術法條造成興辦機關為消化預算,產生為設置而設置的亂象。缺乏配套的管理維護與推廣教育,只會令亂象更形惡化。匡正公共藝術的亂象,應當是政府文化施政的重點之一










口號愈響 破口愈大 弱勢能不悲嗎


2024-03-14 01:27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台灣社會發生了一起保母虐童致死案,引發社會公憤。蔡英文總統在沉寂多日以後,終於由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出面表示,中央政府主管機關將全力協助後續檢討改進。不痛不癢。

還記得小燈泡案發生時,蔡英文總統親筆信寫下:「阿姨不會讓你白白犧牲,這個社會破了很多洞,我會用盡全力來把他們都補起來!」如今八年過去,蔡總統所承諾的社會安全網卻破洞愈補愈大。加上台灣的貧富差距,在蔡總統任內達到歷史新高,更讓台灣的弱勢人口雪上加霜,投靠無門,成為最無助、最悲慘的族群。

以此起虐童案為例,男童因父母入獄,祖母無力照顧,因此由社會局透過兒盟引介的保母接手顧養。保母鑒於男童孓然一身,孤苦零丁,於是便毫無忌憚地虐待、凌辱。而身處第一線的基層社工,在繁重的工作量下,又沒能在例行的家訪中察覺異狀,使得一條無辜的生命白白犧牲。

這起不幸事件的種種環節,始於「弱勢家庭的支持體系脆弱」、「兒福聯盟的訪視監督失靈」、「基層社工的人力資源不足」,而最重要的是終於「政府空洞的政策與浮誇的口號」社會安全網從蔡英文的1.0到賴清德的2.0,口號愈喊愈響亮,破口卻愈補愈大洞,這說明了執政者一心想著選舉,忙於爭權鬥爭,什麼打造一個韌性的社會網絡、讓所有公民不會落單、讓悲劇不再發生云云,都是騙人的糊弄話

蔡英文八年執政之,台灣已經走向一個「叢林社會」:上凌下,強欺弱,富壓貧。在目前的教育制度與房屋政策底下,窮人永遠無法翻身,再加上殘破不堪社會安全網,注定台灣社會已成了弱勢族群永世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