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東風雲
◆ 中選會違憲 受刑人成憲法棄民
◆ 比民調比初選 不如偏好投票制
◆ 曾被欺負 以國霸凌更弱小巴人
◆ 蔣日記返台 中正紀念堂定位有解
◆ 讓衛生所成醫師志業
◆ 別享人力又省錢 護理役要配套
◆ 滿足報酬展專才 解醫院藥師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東風雲
2023-10-16 04:25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1888-1935)。林一平/繪
近日哈瑪斯和以色列的衝突造成無辜民眾傷亡,是人類的悲劇。中東動亂的根源可回溯到廿世紀初劇烈變動的阿拉伯世界。當時一位英國人縱橫於阿拉伯世界,寫下了傳奇而浪漫的史蹟。他是大名鼎鼎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與英國大打出手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德國聯盟統治阿拉伯。一九一六年,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哈桑王族爆發革命,反抗土耳其。英國協助獨立的阿拉伯部落,派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出任阿拉伯軍隊的聯絡官。勞倫斯足智多謀,策畫阿拉伯起義軍多次深入敵軍後方,癱瘓土耳其軍隊的運輸,從陸路攻打紅海沿岸的亞喀巴,一夕成名。
一九一八年勞倫斯與驍勇善戰的阿拉伯起義軍攻入大馬士革,甚至比英軍提前一天贏得勝利。一九一九年召開巴黎和會,英國無法協助阿拉伯人獲得原來承諾的「伊斯蘭國」領土,阿拉伯人認為被出賣。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我到沙烏地阿拉伯,沙國人對於英政府當年的決定,至今仍有微言。根據沙國友人的認知,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成立的「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簡稱 IS)想恢復的,就是一九一六年英國曾經承諾的土地範圍。然而其恐怖手段不為世人認同。
「伊斯蘭國」的土地範圍包括了今日以色列的國土。第一次大戰期間,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為了爭取英國支持猶太人建國,以其化學專長,幫英國製作炸彈,廣受英國高官喜愛。魏茨曼與猶太人社群推動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這個運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九一七年英國外交大臣巴爾福爵士發表的巴勒斯坦宣言,表達了英國政府支持建立一個在巴勒斯坦地區有自主地位的猶太家園。
民國九年(一九二○年)三月邱吉爾擔任殖民地大臣,他對魏茨曼的印象甚佳,曾說:「魏茨曼像是舊約裡的先知。」英國協助猶太人建國,範圍是舊約聖經中上帝允諾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的土地。然而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的第一天,即引發了阿拉伯鄰國的反對和持續的軍事衝突,包括後來的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等。阿拉伯世界各國立場不一,各有盤算,難以團結。以色列雖小,卻毫無退路,保家衛國之心如鋼鐵一般。這些戰爭造成大量巴勒斯坦難民。今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複雜,種因之一是當初英國的殖民政策。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長期處於敵對關係,多方和平協議一直在進行,包括奧斯陸協議、灣岸合作理事會和其他雙邊協議。然而,領土爭端、歷史文化的差異、宗教矛盾等因素使得這些努力面對極大的挑戰,無法達成真正的長期和平。要化解其複雜性,國際社會必須協助中東的對話、妥協和多邊合作,以實現穩定和和平。除了政治努力外,經濟和社會因素也需要納入考慮,以促進區域內的共同繁榮和理解。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我詢問以色列友人,中東和平是否會來臨?她說,可能留待下一代解決吧。
中選會違憲 受刑人成憲法棄民
2023-10-16 04:25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准許聲請假處分的裁定,命選務機關和台北監獄在明年總統及立委選舉時,要在獄內設置投票所或以其他適當方法供聲請人行使投票權。這項裁定,終於為若干久遭禁錮的公民權利,與全面實施通訊投票等方式的不在籍投票,鑿開了一個出口。但中央選委會和桃園市選委會卻以「應有明文規範」及「窒礙難行」等理由,不服裁定而將提出抗告。
選舉權乃憲法明定的公民基本權利,若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附帶實質剝奪投票權,則應屬違憲。行政法院在裁定書中指出,受刑人只是穿著囚服、人身自由及附帶居住和遷徙等權利也遭受限制的國民,但選舉等基本公民權利於未受法律合比例之限制,就仍應受憲法保障。
事實上,去年合併地方選舉辦理憲法複決公投前,就已有受刑人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假處分,要在矯正機關設置投開票所,或以戒護方式到附近投開票所行使投票權。由於聲請案以中央選委會為義務機關,行政法院認為義務機關應是各地方政府選委會,而駁回聲請;但裁定書中仍闡明了「受刑人人身自由雖被限制在監獄之中,但並未因此就被憲法放逐而成為不受基本權保障的『棄民』或『化外之民』」。
再者,國際人權公約審查委員會於去年五月對我國落實「兩公約」第三次報告的審查結論中,指明有數以千計的囚犯和被羈押者依據法律享有投票權,但事實上卻無法行使權利,涉及了歧視及違反《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廿五條之規定。審查結論還指出,政府有義務透過不在籍投票或通訊投票,或在監獄等剝奪人民行動自由的機構中設置投票站。
目前選務機關託言「無明文規範」,實則怕一旦鑿開不在籍投票的通道,相關機關就會增加作業負擔,且可能引起選舉結果變化,更非目前的執政黨所樂見。但行政法院根據憲法已指出「保障人權、授予人民利益之事項,縱法律並未規定細節作法,行政機關本得自主行之」。
香港政府過去也以「事實上不能」做為受刑人和收容人無法行使投票權的理由,且還明言,以不能外出的行政措施實質剝奪在囚人的投票權,乃是為防止罪行及教育公眾守法效用的額外懲罰。
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時,經維權團體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後,法官裁定港府不能證明剝奪投票權能達到所稱之目的,且以行政措施一律剝奪在囚者投票權還構成了歧視,並違反《香港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
被民進黨認為「民主已死」的香港,十多年前即已在監獄或看守所內設置投票站。而我國行政機關仍抗拒保障選舉權,這就是令人感到羞愧的台灣民主進步之真相。
比民調比初選 不如偏好投票制
2023-10-16 04:25 聯合報/ 潘翰聲/台灣樹人會理事長(澎縣馬公)
藍白合第一次談判,民眾黨喊比民調,國民黨喊開放式初選;兩黨各有「聲量」和「組織」,而打不同算盤。我國總統採相對多數一輪投票,選舉競爭贏者全拿,容易對立撕裂社會,選後亦出現過少數總統對抗在野掌控多數國會、互相掣肘的憲政僵局。法國總統採二輪投票以產生過半數的絕對多數總統;澳洲國會議員的單一席次選舉,則使用「偏好投票制」,讓選民一次投票就有二輪投票的效果。
在偏好投票制的選票上,選民必須對所有候選人排序,如果有候選人在第一順位最佳選擇的選票中就獲得過半支持,便直接當選;若沒有人勝出,則得票數最少的那位候選人出局,他的選票將會轉給每張選票上的第二順位候選人,等於是立刻開出第二輪投票,不必勞師動眾進行延長賽。
在這種選制下,通常由趨向中間選民的候選人當選,獲勝者未必是在第一順位得到最多票的人,卻能選出最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政治領袖,可以凝聚社會,避免走向兩極偏鋒的惡鬥。選舉過程容易以正面訴求催出選票真實支持度,候選人如果過度鼓動同溫層的內聚力,則容易惹怒其他陣營支持者造成反效果,丟失第二順位選票,贏了面子失了裡子。
藍白合主打「下架民進黨」,以我國現況,各種單一席次選舉常見否定性投票訴求,容易趨向負面指責對手,似乎只要權謀地合縱連橫加減算票,就能贏得執政權位。藍白合會商決定舉辦幾場辯論,選民正等著兩黨端出有料的民生政策。
若有偏好投票制,儘管在野大分裂,兩組候選人得票不分軒輊各有二成多,就算執政黨僥倖贏得第一順位的四成,加計第二順位時,在野黨支持者互投另一黨為第二順位,則可促成政黨輪替。另一方面,如果執政黨成績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即便在野黨齊聲大喊下架執政黨,扎實的選票也能戳破膨風的聲勢,仍可延續其政權。
如果大選登記前,藍白談判觸礁破裂,則大選的主軸將轉為「棄保」,選民和媒體將整天瞎猜究竟誰的聲勢才是第二名,要求第三名主動退讓免得成為「歷史罪人」,讓政治菁英和民粹網紅操弄社會情緒,關係到未來四年甚至長遠發展的政見主張都被口水淹沒,實在不是民主之福。
偏好投票制也可破解「棄保」的詭譎操作,選民不必怕投給自己最屬意的候選人,卻造成最討厭候選人當選的最糟情境。如果自己最合意的候選人落到第三名,投給他的選票也不會浪費,而展現其民意支持度,讓次佳選擇的當選者必須重視;不若在現制中,許多選民因為看好率不足而忍痛放棄某候選人,這種過意不去的複雜心情會有社會集體創傷,也使其真實得票被嚴重低估,這位政治領袖亦因叫好不叫座而殘酷地被報廢。
不論最終藍白合不合,誰說得準下次選舉會是怎樣的排列組合呢?用選舉制度改革來破解棄保,是國家長治久安和民主深化的必要改革,值得各黨深思來修法推動,可先在範圍較小的縣市首長選舉試行。
曾被欺負 以國霸凌更弱小巴人
2023-10-16 04:25 聯合報/ 陳哲音/退休人員(桃園市)
多年擔任青少年班級導師的經驗, 我歸納了幾種受霸凌學生的反應型態:
一、即使自己很弱小但也很勇敢反擊,下場有成功有失敗,這種情況是屬於少數。二、因為實力懸殊而不敢反抗、不敢求救,傷痛永留身心。三、隱忍,待自己強大再報復,這大抵是成年人的行為,因為中小學階段畢竟短暫到無法讓自己強大於對方,特別是傷害若不大,一般畢業後就船過水無痕。四、自己被欺負,無能報仇,就找比自己更弱小者欺負;有時甚至加入霸凌自己的集團,跟著去霸凌其他人。
巴勒斯坦的攻擊是第一種。而以色列長期對待巴勒斯坦人的行徑,是第四種;自己過去被德國人荼毒,建國後就找巴勒斯坦這更弱小的霸凌;霸占他們的財產土地、打殺他們的人、關押隔離他們,連願意歸順他們的巴人,也被視作次等公民。
被霸凌人的宗教精神是自己受害,進而不忍他人也受害,待自己有能力時便幫助弱小、打擊霸凌者。掌握美國政經大權的猶太人們,沒有宗教精神,公然重傷美國立國精神言論自由,要哈佛大學交出挺巴勒斯坦的學生名單,並揚言永不錄用他們。
蔣日記返台 中正紀念堂定位有解
2023-10-16 04:25 聯合報/ 王微曦/退休公教(台北市)
民進黨政府的轉型正義委員會,一直討論中正紀念堂存廢「轉型」,但一直沒獲得民意認同,畢竟蔣中正對台灣貢獻功大於過。
最近則有一批學者,建議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歷任總統圖書館。但蔣經國總統紀念圖書館已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初成立了,園區不遜中正紀念堂,何需再重複建歷任總統圖書館?李登輝總統的紀念圖書館也在籌備中,可見我們也像美國一樣,在走單獨設立的總統圖書館制度,而非統合的歷任總統圖書館。何況以中正紀念堂的建築,根本不適合當歷任總統的紀念館,改名也必須花費龐大經費,浪費公帑。
聯合報十四日報導蔣中正總統生前留下的日記,九月中已由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運返台北,且首批一九四八到一九五四年的部分,本月底將由國史館前館長呂芳上主持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先行出版,並加以箋注。筆者認為蔣中正日記應全批或至少以後出版的日記書籍本,典藏在中正紀念堂,使中正紀念堂涵蓋蔣中正紀念圖書館,實踐以後每位總統退任後都有紀念圖書館的制度。而中正紀念堂也不用改名,因為美國的總統圖書館不見得都有圖書館三個字,如「柯林頓總統中心」即是一例,因除圖書館外,還包括龐大園區。中正紀念堂也是如此,除圖書館外,也有園區。
事實上,民國八十二年中正紀念堂設置「中正紀念圖書館」,除典藏蔣中正相關資料外,還包括人文、社科等資料,與國父紀念館設有「孫逸仙圖書館」一樣。國家圖書館還曾把該館典藏的「中正文庫」有關蔣中正的期刊文獻和剪報資料等,整批送到中正紀念圖書館典藏,故中正紀念堂曾是典藏蔣中正資料最豐富的地方。只是政黨輪替後,這些圖書資料不知去向;若將這些圖書資料搬回,再加上如今從美國運回的蔣中正日記,資料更堅強,中正紀念堂將成為第二座我國總統紀念圖書館兼園區,也就不用爭執是否改名或有存廢問題了。
讓衛生所成醫師志業
2023-10-16 04:24 聯合報/ 陳曾基/台北榮總新竹分院院長 (竹縣竹東)
近幾年,各縣市政府苦於衛生所醫師荒,主因係公費醫師斷層。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公費制度重啟,最快也要四年後,公費醫師才開始下鄉服務,屆時能否讓衛生所運作長治久安,值得討論。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 Politik als Beruf,以政治為志業,期待政治家具有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三種特質亦適用於各行各業,判斷力可改為專業能力。事實上,在高度分工的德國社會,卅四種主專科醫師裡,即包括公共衛生專科醫師,係擔任衛生所醫師的必備資格。
德國公共衛生專科醫師養成訓練,醫學系畢業取得醫師資格後,還需受訓五年:半年公共衛生課程、兩年在其他專科訓練第一線醫療照護、半年精神科訓練、兩年在公共衛生機構訓練,後者至少一年在衛生所裡。訓練時間,公衛與醫療各半,並不偏廢,也反映出實際工作所需。
德國制度嚴謹,近乎嚴苛,未必適用於台灣。台灣廿三個法定專科醫師裡,並無公共衛生科別,各類專科醫師訓練內容與衛生所工作較為密切者,當屬家庭醫學科。家庭醫學強調全人、全家、全社區,訓練多元化,三年訓練時間裡,社區訓練長達三至八個月,多在衛生所,較熟悉相關業務。
兩年半前,筆者曾統計全台三百七十一家衛生所與健康服務中心狀況,僅八成有醫師任職。總共三百廿名衛生所醫師裡,亦以家庭醫學科醫師為大宗(一百四十九名),另為內科系醫師八十名、外科系醫師卅六名、其他專科或一般科醫師五十五名。
衛生所醫師並非都是家庭醫學科醫師,可能與供給有關。全台六十八間家庭醫學訓練醫院,每年分配名額很少,今年稍多也僅一百三十八名,占全部訓練容額百分之七點七,只是內科的三分之一,而與兒科相當。加上近年依法大力推動的「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家庭醫學科醫師供不應求。
另一方面,台灣專科醫師制度高度次專科化,絕大多數內外科醫師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後,還會接受次專科訓練。次專科醫師在衛生所全職專任,較難充分學以致用,對於個人與社會,皆非資源最佳配置,相對地留任意願也可能較低。醫師流動率高,難與衛生所團隊及社區民眾建立默契,業務推展難上加難。
若寄望未來公費醫師解決衛生所困境,成效可能未必盡如人意。新制公費醫師以五大科(內、外、兒、婦產、急診)服務偏鄉醫院為主,下鄉服務年限長達六至十年,服務年限過半後,才得改分發至衛生所服務。政府應及早調整公費醫師政策內容,培育有志於衛生所工作的醫師,安排適當專業訓練,否則衛生所恐怕等不到公費醫師,或是分配到志不在此的不適任醫師,重蹈覆轍。
更重要的是,建構友善醫師任職的環境,以留住人才,讓熱情持續。時至今日,衛生所仍是不少鄉鎮的重要醫療支柱,較往昔有過之而無不及。以新竹縣北埔鄉為例,每逢假日遊客如織,誰能想像卅年前鄉內還有六家診所,目前只剩一家,一名資深醫師慘澹經營,衛生所沒有醫師,醫療業務還得靠台北榮總新竹分院醫師支援。偏鄉居,大不易,偏鄉衛生所真的需要大家多加關注,共謀解決之道。
別享人力又省錢 護理役要配套
2023-10-16 04:24 聯合報/ 邊立中/護理師、副教授(台中市)
護理公會全聯會最近提出九項訴求,希望改善護理人力短缺情況。其中一項是希望允許男性護理師在醫院中服替代役,以減少因服兵役而對未來護理工作環境感到不熟悉。對此,我有一些看法。
首先,我國男性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義務,因此男性通常所說的「不願役」,其實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從我過去因護理專長在衛生所服替代役的經驗來看,我的主要工作包括疫苗管理、預防接種、地段個案訪視、山區巡迴醫療跟診以及門診跟診等,與正式護理人員的業務並無太大差異。
明顯的問題是同工不同酬。我們領取的是義務役的薪水,如果在醫院的男性義務役護理人員,做著與正式護理人員相同的工作以及輪班,他們的薪資卻可能連正式護理人員的一半都不到。護理公會全聯會的這項訴求,如果沒有考慮到相關的工作職責、照護內容以及薪資福利的話,很容易造成男性義務役護理人員感到被剝奪,而選擇不在醫院服替代役。這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對護理工作產生更大的排斥感。
其次,對護理專業訓練來說,雖然可能會因為幾個月沒有接觸臨床而變得有些生疏,但如果能提供更多的時間讓他們熟悉臨床,這個問題就能解決,而不是希望他們一進來就能夠立即成為戰力。
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男性進入護理職場,或許可以考慮讓男性護理的實習期間抵免兵役,或許會更具吸引力。
如果缺乏合理的工作內容、護病比和薪資條件,在醫院服替代役就缺乏吸引力。我身邊許多男性護理師甚至表示,他們寧願服一年的正規兵役,也不願意在醫院服醫療替代役。
解決護理人力不足,需更詳細的配套措施,不要想要人力又要省錢,足夠的資源填補護理人力缺口才是永續的關鍵。
滿足報酬展專才 解醫院藥師荒
2023-10-16 04:24 聯合報/ 毛志民/高雄榮總藥師(高雄市)
媒體報導醫院藥師缺很大,因為與連鎖社區藥局藥師的工作環境相比,錢少、雜事多,連放個假都難如願。
曾問轉任連鎖社區藥局藥師的前同事們,都說容易休假,協調得好甚至可以放假半個月;再加上醫學中心的藥師升遷比照醫師,不僅是藥事服務要求能力進階,還有教學與研究發表任務,升遷不只要碩博士學歷,還需要有教職升等。
若醫院管理者所提供的薪資福利缺乏誘因,醫院藥師缺工勢必成為常態,人力調度經常捉襟見肘,輪值大小夜及假日班的頻率更高,注重生活品質的藥師自然另謀高就。
然而,醫院除了以自動包藥機、智慧藥櫃等科技導入,確保用藥安全及藥品配送流程順遂,善用藥師助理協助藥品準備、盤點等作業外,發展醫院藥師門診,晉升專科藥師使大才得展,亦當滿足專業價值相應的報酬,或可嘗試提高績效獎金、推動健保藥事服務費革新與合理化等都是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