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基本學問的重要性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580/web/ 

◆  建立主權共識 終止統獨惡鬥
◆  台族群政治vs.美財閥政治
◆  改革雞腿換駕照現狀
◆  3危機當前 環境部難撐大局
◆  瓜國新總統 能同時友好兩岸?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基本學問的重要性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基本學問的重要性


2023-08-22 00:39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我們都知道國家的工業絕對要升級,因為很多鄰國的工業一直在進步之中。如果我們的工業產品不夠精良,附加價值不高,我們的經濟就會衰退。要有好的工業產品,我們必須要有相當優秀的工程師。我在此要強調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極需要基本學問非常深厚的工程師。

有一次,我去訪視一家工具機公司,三位接待我的人全都是數學系畢業的。工具機講究的是精密度,誤差要降到最低。要做到這一點,當然需要很多學問,這家公司卻利用數學來使他們的工具機表現得非常優異。我國要重視通訊工業,很少人了解,通訊與數學是有密切關係的。我們很難了解通訊與數學的關係,可是大家都知道,通訊技術包含加密,現在的加密已經完全和數學有關了。如果數學程度不好,根本不可能進入通訊這個領域。

再談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是靠一道電子束,電子束的直徑是奈米級(一奈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要得到如此細的電子束,完全靠電磁學。其實,不僅是設計電子顯微鏡的工程師要懂得電磁學,非常精密的晶片製作也牽涉到電磁學。

國人一定成天聽到半導體工業,但是相信很少人了解半導體工業和化學是有密切關係的。韓國曾經和日本有些不愉快的事,日本決定不賣光阻劑給韓國,這對韓國幾乎是致命傷。除此以外,半導體製程需要用到非常多的特用化學品,這些特用化學品都是在先進國家製造的。

我們常常羨慕先進國家的工業水準,很多人也一再強調先進國家之所以有如此好的成就,乃是因為他們鼓勵新創能力,其實我們忽略了先進國家有相當多基本學問非常深厚的工程師。我們可以從一件事上看出,先進國家,尤其是美國,一直在各種模擬軟體上極有成就。這些模擬軟體價格相當高,有的高達一千萬台幣,製作這種模擬軟體的人,絕對是在物理、化學和數學上的功力相當深厚的。

我因此希望政府注意我國青年學子的基本學問。令我擔心的是,一○八課綱減少了必修科目的時數,教育部也強調大學不要有太多的必修課,而應該多有選修課。如果我國始終沒有相當多在物理、化學和數學上有深厚功力的工程師,我們的工業進步會非常緩慢的。

希望政府知道基本學問的重要性,我們當然羨慕先進國家能夠製作極為優良的工業產品,我們同時也要知道,他們是有很多學問非常好的工程師。











建立主權共識 終止統獨惡鬥


2023-08-22 00:50  聯合報/ 簡錫堦/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副總統賴清德接受美國彭博電視訪問,強調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他會延續蔡總統「中華民國(台灣)」的用法,不打算更改國名。記者鄭超文/攝影


賴清德接受彭博社專訪闡明他對台灣主權的論述,不再尋求「台灣獨立」,因為我國已是主權獨立國家,它的國名叫「中華民國」,他不會更改國名。

二○○五年,時任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為探究兩岸和平的另類出路,邀集學者籌畫「從民間對話尋求兩岸未來的共識」活動,徵求篩選六十位統獨立場、教育程度、職業、族群不同的民眾,在一起生活、對話三天,引用開放空間和審議式民主會議要領進行焦點座談。會中出現「和平獨立」與「民主統一」的交集,但由於有「獨立」的選項,使得親統人士不安,終結雖只能達成「弱共識」,但已尋出民間可能接受的交叉點。

會後再邀學者深度討論後,和平基金會提出《和平與民主的兩岸關係說帖》。主張「和平與民主」較之「統一或獨立」,有更高且根本的價值。如果獨立只強調民主,輕忽和平,以為透過公民投票即可完成法理獨立,將無法說服大眾如何避免戰爭;主張統一者若只強調和平,忽視中國民主化的重要,不能接受統一必須經由台灣人民同意,輕忽民主的結果,恐將落入投降式的和平統一。

不論統一或獨立都必須符合「民主和和平兩個要素」當為「充要條件」,以「和平的獨立」及「民主的統一」才可能說服民眾。

「和平獨立」的困難在於必須得到中國認可,才能避免戰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文告時,重提江澤民《江八點》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統戰宣言。中國民間對將近三十年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論調,產生了效應。台灣欲追求和平獨立,應努力爭取中國人民的支持,共同珍惜台灣的民主與文明。

至於「民主統一」的困難,則在於中國並非民主國家,而且否決了台灣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行決定。儘管現在中國的總值超日趕美,但在「全球幸福指數」調查始終排名在末端;總體「優良國家指數」排名全球倒數第十八名;「新聞自由指數」全球排名倒數第二,僅贏過北韓。且獨裁統治使得台灣人心距離中國愈來愈遠,中國若能加速推動民主改革,平等善待台灣,時機成熟,「民主統一」的機會自然會到來。

兩岸未來必須同時滿足和平與民主的基本價值。和平獨立與民主統一並不互斥,兩者正好補強統獨雙邊論述的不足,或可成為全民共識,整合統獨爭議,團結一心保衛台灣。

在台灣,不應把外省人貼標籤,而應增進理解,相信他們愛台灣不亞於其他人,同時也要善待原住民及來自各國的外籍配偶;台灣應先成為理解差異、相互尊重的多元善良社會。努力於兩岸民間密切交流,理解差異、包容差異,增進信任,避免戰爭,厚植兩岸和平的基礎。

藍綠兩黨實則都已往中間校正,回歸民意,共同承認國名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而主權改變必須經由公民投票決定,已是共識。負面選舉不理性的貼標籤、動員網軍抹黑的惡鬥即可休矣。期盼回歸正向選舉的政策辯論,共同合作擬定國家願景,凝聚民心造福人民,使民主成就更上層樓。











台族群政治vs.美財閥政治


2023-08-22 00:47  聯合報/ 吳鐵肩/成大統計系退休教授(新北市)


一個理想的國家應該是:人人有,人人治,人人享(of all the people, by all the people, for all the people)。但目前台灣和美國的現況是:台灣是族群政治,美國是財閥政治;這是兩個極端不公平的國家圖景。

台灣—族群政治(身分認同政治):綠有,綠治,綠享。

政客們長期使用族群二分法進行政治動員,以獲取自身利益,導致台灣社會嚴重分裂,使得族群矛盾及衍生的藍綠、統獨矛盾變成台灣的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如貧富、階級、宗教、性別等都變成次要矛盾。

不問真假、是非、對錯,只問省籍、藍綠、統獨變成台灣政治甚至社會生活的主要特徵。常導致朋友反目、親戚爭吵、夫妻失和、親子對立。

公平正義的普世價值淪喪,淪為只是政客們虛假的宣傳口號或語言遊戲。

例如前瞻預算,分配得非常不公平。綠執政的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屏東縣分別拿一二六五億元、二九四億元、二四三億元、二二二億元,是台北市的七倍、一點六倍、一點三倍、一點二倍。甚且,中央政府對目前綠執政的縣市都是「要五毛給二百」,例如前鎮漁港預算由三千萬元暴增至八十一億元、新竹市棒球場改建案從三點五億元暴增至十二億元,都是「綠有,綠治,綠享—補助看顏色」的最佳例證。

至於美國—財閥政治(金權政治):頂端百分之一(約三百三十萬人)有,頂端百分之一治,頂端百分之一享。

美國有地上與地下兩個政府:一個是由民選的總統與國會議員、司法官及各級官員等組成的地上表層政府,另一個則是祕密並實際控制表層政府的地下深層政府。

深層政府是由富豪財閥—大資本家、大企業家、大銀行家、大財團等作為核心,由政客、智庫學者、基金會、遊說團體、情報人員等作為中外圍而共同組成。他們不受監管、不對人民負責,核心成員主要分布於美聯儲、華爾街、軍工複合體和高智能信息產業等部門,美國真正的權力就掌握在這幾個部門的少數人手中。若說美國是打著國家名義的公司,則深層政府就是這家公司的幕後真正掌控者或老闆,表層政府只是受聘的經理者或員工。

基本上,美國的財富與權力集中於深層政府及與之勾連的機構組織與人員手中,所以美國是一個被極少數人有、治、享的國家。根據二○一九年數據,美國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掌握了全國百分之四十二點五的財富,平均收入是其餘百分之九十九人的二十六點三倍,是底層百分之五十人的九百五十倍。

二○一一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以及一六年美國大選川普異軍突起現象,都反映出廣大群眾對於財富日愈集中於少數人之手、貧富差距日愈懸殊現狀的不滿。

除了上述矛盾外,美國還有黑白種族矛盾、左右路線矛盾、傳產與高科技產業矛盾,這四大尖銳矛盾嚴重撕裂了美國社會,造成無法調和解決的對立衝突。

「人人有,人人治,人人享」是一個烏托邦的理想,卻是一個國家應該追求的方向。但是,台灣和美國都與該理想背道而馳,離該理想日益遙遠。











改革雞腿換駕照現狀


2023-08-22 00:51  聯合報/ 賴均韋/交通運輸規畫顧問(台北市)


行人地獄議題正熱,民意壓力下,政府回應將朝工程、教育、監理、執法方向改善,特別是明年將優先改善六百處路口。由於道安議題牽涉面向錯綜複雜,對公務員而言又是個沒有掌聲的業務,只要公部門願意投入都應鼓勵支持;但筆者基於自身道安工作經驗,仍要提醒有關單位應盡速改革「駕駛風險管理制度」。

確實,路口安全工程改善誠屬必要,但光是每個直轄市設有紅綠燈運作的號誌化路口,就有二千七百至六千五百處,尚不包含非號誌化路口跟路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而近年路口改善速度已逐步加快,改善後的路口確實也減少事故,但總事故件數跟傷亡人數卻不見明顯下降,顯示駕駛人習慣仍是不可迴避的關鍵因素,你我駕車上路都可能有肇事風險。

對照先進國家,我國的汽機車駕照取得方便快速又便宜,無怪乎被揶揄為「雞腿換駕照」,可想而知就是駕照本身並無法認證該名駕駛人能夠安全上路,甚至一照用終身,完全是偏離「專業執照」用意的鄉愿作法;甚至在路上「騎身分證」的無照駕駛只要不肇事,也很少被取締。

從數據可佐證,國人十八歲後取得駕照初期就是高事故風險族群,而中老年事故的無照比例又偏高,證實我們是用殘忍的「自然淘汰法」讓高風險駕駛與警覺性不夠高、甚至運氣不好的用路人,在日復一日的交通事故中「汰弱留強」,不像先進國家採用嚴格的駕駛管理與教育制度來降低事故風險,委實令人汗顏。

筆者旅居日本期間,親身體驗駕照取得之不易,以及周期性換照的嚴謹。無違規無事故的駕駛人可享有最長的效期與最簡便的講習;但只要違規受取締,換照時程立刻縮短,講習時數也拉長。萬一肇事,吊銷駕照的機率遠高於台灣,而「被吊照」甚至連帶工作飯碗難保,後果不堪設想;更不用說「無照駕車」本身就有刑事責任,不像台灣輕罰了事。「安全駕駛」四字所背負的責任不容輕忽。

一言以蔽之,「持有駕照代表具有正確且與時俱進的駕駛技能、用路觀念與風險認知」應是改革目標;無論汽車或者機車一律強制駕訓、路考,或是逐步導入換照講習制度,以確保一千五百萬張駕照持有人都能真正安全上路。

政府與民眾都要有相當覺悟,如此每年從三千人死亡到零死亡,才能看得到希望。










3危機當前 環境部難撐大局


2023-08-22 00:51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八月廿二日是環保署成立卅六周年的日子,正名後的環境部也將正式掛牌。這個走了廿年的組織再造,捨棄了整合「水、土、林、氣」的理想,在人們的遺憾聲中迎向環境三大危機—空氣汙染、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揆諸現實,環境部恐怕難膺大局。

僅有八個條文的《環境部組織法》,以新設四個次級機關最受矚目:氣候變遷、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環境管理。這個內容堪稱空洞的「組織架構」,如何落實最起碼的環境治理?需要新任首長賦予新的機關及業務新的內涵。

在台灣當前的政治環境下,環境法治頗有退縮的跡象。以《氣候變遷因應法》首波預告的「溫室氣體增量抵換辦法」、「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三項子法草案為例,即充滿妥協與搪塞。

「增量抵換辦法」只及於「通過環評審查後,變更申請或重新審查,新增碳排達十%以上者」,這樣的安排,背離了《氣候變遷因應法》第廿四條之「事業新設或變更排放源達一定規模者,應依溫室氣體增量之一定比率進行抵換」意旨,僅以提出環評者為對象,限縮了增量抵換的範疇,能否符合需求已有疑慮。

更荒謬的是,草案第二條還規定,以天然氣為燃料者,不在此限,使天然氣豁免於增量抵換的範疇;連抵換都不需要的天然氣燃料,正如環保署一○五年公告天然氣發電免依《空汙法》處罰一樣 「碰到天然氣就轉彎」,毫無環境法治可言,形同另類溫室氣體洩漏。

「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重點為新增每年查驗機制與細化盤查報告。姑且不論之前為何怠於查驗,包含排碳與用電大戶之「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於每年申報後,倘沒有《氣候變遷因應法》第卅四條之總量管制要求,或者是碳費遠高於減量成本,登錄查驗恐淪為虛設,對實質淨零效果有限。

「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的定位更是曖昧,專案範圍不得包含「應繳納碳費排放源」與「應納入總量管制排放源」,意即實施者要有非常強的驅動力,願意從ESG等角度投入。取得的自願減量額度,若無足額碳費或地板碳價支撐,亦無成本效益。

草案雖然提到可量測、可報告及可查驗,應具備外加性、保守性、永久性等原則,但更進一步的社會參與、公共性則未納入;這在草案劍指高度涉及土地利用、原住民傳統領域之林業類型專案,及林業署磨刀霍霍大賣森林碳匯的時刻,更顯得重要。

環境部成立在台灣能源結構屬於高碳的峰頂,外有碳邊境稅的競爭壓力,內有再生能源推動不力,衍生更多土地不正義、政黨利益與社會治安疑慮的挑戰;論者雖為新人事而喜,但有識者則擔憂不已。新人縱有滿腔熱血,恐亦孤掌難鳴、難撐大局;或許務實調適,是環境部能有的唯一救贖。













瓜國新總統 能同時友好兩岸?


2023-08-22 00:40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瓜地馬拉總統當選人阿雷巴洛(右)及副總統當選人艾蕾拉(左)廿日在瓜地馬拉市向支持者揮手致意。(歐新社)


瓜地馬拉是我國在中美洲重要友邦,因六月總統大選二十二位候選人無人票數過半,二十日進行第二輪投票,由第一輪前兩名對決,分別是全國團結希望黨的托瑞斯,以及代表種子黨的阿雷巴洛。他們同屬社會主義政黨,主張反貪汙與社會平等,結果後者以近六成的得票率勝出。

托瑞斯是瓜國內戰結束後,第一任左派故總統科隆的前妻,這是她第三次角逐總統大位。她的政見聚焦在社會福利,承諾有條件提高現金資助方案,擴大施粥廚房計畫,提供教育專案與獎學金,建立婦女小額信貸系統。但她長期的政治閱歷,使其立場趨向保守,例如她的政黨在國會多次支持賈麥岱政府有爭議的法案,而團結希望黨亦牽涉多起貪腐案件。該國《自由新聞報》日前有一特稿,詳述托瑞斯意識形態轉變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選前有四成一的選民表態絕不支持她。托瑞斯已獲得保守派和建制派的支持,希望未來在國會共同合作,以延續菁英統治的傳統。

阿雷巴洛是政治素人,能在第一輪大選出線著實跌破眾人眼鏡,因為他最初的民調不到百分之一,選前民調仍在七名之外。種子黨源自於八年前一場反貪腐示威活動的結合,架構不算穩固,政策訴求不見容瓜國傳統的政治菁英。他能擠進決賽,要歸功賈麥岱政府的打壓。

瓜國執政黨打壓有實力候選人的方法,是透過選舉法庭判定候選人違反選舉法,直接剝奪參選權。這次大選最具聲望的右翼商人皮內達,在五月中突遭選舉法庭取消參選資格,他隨即號召支持群眾投廢票抗議,開票結果無效票及空白票高達兩成四四,高過托瑞斯和阿雷巴洛的得票率。美洲國家組織分析家認為皮內達的呼籲,使得不滿政府但又不想浪費選票,尤其是中產階級的選民轉向支持阿雷巴洛。

大選進入第二階段後,瓜國政府仍不死心,首先由托瑞斯與執政的奮進黨等九個政黨表示選舉舞弊,要求重新驗票。問題是托瑞斯的得票率僅一成五餘,離過半門檻甚遠,提出驗票毫無道理,筆者大膽推測此舉是與執政黨的合謀。接著試圖以黨務運作不當為名,撤銷阿雷巴洛的參選資格,並派警察突襲及站崗種子黨中央黨部,引發民怨導致美國介入施壓,要求如期舉行第二輪投票。

阿雷巴洛的勝選對瓜國的民主進程有正面的鼓舞作用,但要如何應對長期把持權力的政治菁英是一大挑戰。政治菁英的忌憚在於他主張打擊貪腐,縮減公共建設的超支和預算的政治分贓,讓瓜國回歸民主正軌,保障社會正義與私人財產,並誓言當選後將邀請被革職的前反貪檢察官,共同執行反貪政策。上述政策都衝擊到既得利益者,並且奮進黨和團結希望黨在國會共獲得六十七席,雖未過半卻是最大多數,明年瓜國將是朝小野大,不利阿雷巴洛的施政。

至於台瓜邦誼短時間不太可能有變化。選前阿雷巴洛表示尋求與北京更密切的經貿關係,同時維持與兩岸良好的政治關係,所以只要中國的經濟持續低迷,內需市場不振,瓜國沒有理由加速靠向北京。未來阿雷巴洛是否能順利推行新政,讓瓜國逐步民主化,考驗他的政治智慧與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