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不合理調漲 恐作繭自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議長之亂難息,朱立倫如何再造乾坤
◆  聯合報黑白集/地位認同淪為詐騙工具
◆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不合理調漲 恐作繭自縛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不合理調漲 恐作繭自縛


2022-06-26 02:50  經濟日報/   社論
近日全台用電迭創新高,供電已從「吃緊」的黃燈轉到「警戒」的橘燈,引發缺電的憂慮。記者黃仲裕/攝影



近日全台用電迭創新高,供電已從「吃緊」的黃燈轉到「警戒」的橘燈,引發缺電的憂慮。美國商會更表示,經過3月的幾次停電,顯示供電穩定已經不是隱憂,而是需要馬上處理的問題。果然經濟部長王美花回應指出,國際燃料成本大漲,讓台電、中油財務壓力增加,台灣電價又非常低,「電價要做合理反映」,將交由周一召開的電價審議會決定。電價看來是漲定了!

根據台電所提出的多種漲價組合,針對工商用電大戶部分,至少漲8%,甚至10%以上的調幅,但可能將內需型服務業排除。店家方面,則考慮小商家不調漲或調漲1,500度以上商家。住宅用電原則上不漲,或只調漲每月達700度或1,000度以上的住宅大戶。

可見得,蔡政府電價調漲的最高指導原則,仍然政治考量優先,為免對年底的選舉產生負面影響,還是不敢對代表選票絕大多數的住宅民生用電戶調漲,電費調漲的負擔幾乎全部集中在工商界。

更大的問題是,不全面調漲電費,只會讓脆弱的能源政策更加左支右絀,不只進一步增加缺電的危機,更形成下波調漲電費的壓力。因為長久以來以照顧民生為名的低廉電價政策,已讓民眾缺乏節能省電的誘因;蔡政府在野時以反對執政黨調漲電費為政治訴求,甚至把油電雙漲當作批判政府無能的指標,更讓民眾認為維持便宜電價是政府的天職。可惜蔡政府這次還是不敢合理調漲電價,沒勇氣從選票的考量中自拔,等同於永遠無法脫離便宜電價造成缺電危機的惡性循環,只是進一步作繭自縛,為缺電斷電危機雪上加霜。而且因為電費未能完全反映成本而維持低廉,只好依賴最便宜的燃煤,也會讓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離淨零排放的目標更遠。

其次的問題是,過去四年多來,蔡政府在物價平穩時代,因面對選舉和公投,電費連續八次凍漲,錯過了數次調漲電費的大好機會,未能「超前部署」而累積了龐大的一次性調漲壓力,這次即使不全面調漲或部分反映成本,只會讓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問題火上加油,甚至讓停滯性膨脹成為夢魘。

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前五月的漲幅為3.04%,比美國的8.2%、歐洲6.8%低,主計總處認為國內CPI相對溫和,主因政府積極穩定物價,同時實施民生用電、燃氣價格凍漲及汽柴油價緩漲機制,與調降大宗物資稅率所致。顯然錯把油電凍漲當作政績,也等於代表調漲電費之後,物價上漲溫和的因素驟然消失,產業界的電費上漲又會反映在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上,導致CPI將扶搖直上。

若台幣繼續貶值,進口能源成本提高,輸入型通貨膨脹勢必讓國內的物價上漲率失控。

最後,調漲電價也不能解決供電不穩定的問題,何況經濟部調漲電價最多只反映國際煤油氣燃料成本的上升,根本沒有改變非核家園所造成的發電能源配比,反映因此所產生的發電成本提高。

目前再生能源和綠電的發展大幅落後,供電還需老舊的核電廠撐撐場面,才能勉強應付缺電的危機;而即使綠電落後數年達標,還是無法作為穩定的基載供電,仍要面對日落、無風、陰雨的不穩定因素,整個能源政策有如走在鋼索般的左支右絀。

總之,這次的電費調漲並不合理,更在錯誤的能源政策中愈陷愈深,可以預見的是,供電不穩、缺電、跳電、降壓的風險有增無減,空汙、排碳也不會減少,更會讓停滯性通膨提早到來。










聯合報黑白集/地位認同淪為詐騙工具


2022-06-26 05:06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灣民政府主張台灣是美國一部分,對外招募成員,圖為台灣民政府花蓮辦事處。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陳俊智攝影



亂台多年的台灣民政府吸金案宣判,法院認定吸金七億元,主嫌林志昇死亡不受理,林志昇之妻林梓安則被判十九年重刑。手段拙劣、法理簡陋,卻能吸引許多人上勾,凸顯不少人面對台灣地位認同問題時的脆弱與悲哀。

此案騙技再簡單不過:林志昇於二○○八年成立台灣民政府,聲稱台灣為日屬美佔,美國軍事政府將把台灣政權交還台灣民政府,並以美國軍事政府授權發行身分證、護照、車牌、代訓政府官員等為由,向民眾詐取費用。

誇張的是,真有好幾萬人購買台灣民政府身分證、護照,懸掛其車牌上路。連陳水扁都曾以「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前總統」身分,支持林志昇的「控美案」,要求釐清台灣地位,只是後因募款等問題而畫清界線。

台灣民政府雖稱不支持台獨,但從其否認中華民國到編織美日庇蔭妄想,倒像是「類獨派」。剖析其套路源頭,在台灣面臨外交困境,台灣國又得不到支持的國際現實下,讓操作台灣地位認同有了「套利」空間。

台灣民政府吸金七億,部分成員相信那是建國基金,面對檢調偵辦,也堅信美國軍事政府會來搭救。就像阿扁的海角七億,許多扁迷也相信是建國基金。

有人騙錢,有人騙票。年底選舉將屆,又到販售「芒果乾」旺季;台灣地位認同,又有好生意。












聯合報社論/議長之亂難息,朱立倫如何再造乾坤


2022-06-26 05:06  聯合報/   社論
苗栗縣議長鍾東錦今天傍晚在頭份建國花市辦傾聽之旅,表達參選到底的決心。圖/鍾東錦服務處提供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回台後,最急要務就是擺平各地紛起的「議長之亂」。不但桃竹苗三地議長都為選舉提名人選和黨中央翻臉,連後山的花蓮縣議長也強烈挑戰黨部提名布局和黨中央操盤手。朱立倫的領導風格和協調溝通能力,屢犯議長眾怒,為國民黨年底選舉戰力埋下不少變數。

朱立倫在桃園打出張善政牌,雖然是奇招變局,逼出了林智堅對壘,卻因未能事先與身兼中常委的桃園市議長邱奕勝溝通,讓原本力挺立委呂玉玲的邱奕勝騎虎難下,呂玉玲也難以釋懷。邱奕勝雖未對張善政完全拒之門外,但他支持羅智強和民眾黨賴香伶會談,處處讓黨尷尬,也讓缺乏選戰實務經驗的張善政備感艱辛。

新竹市議員林耕仁布局市長選舉已久,去年就在市議會黨團民調勝出獲得支持, 但拖了近一年,民進黨都已經確定推出副市長沈慧虹參選,朱立倫才找來立委鄭正鈐協調禮讓,並表示尊重黨團意見,提名林耕仁參選,平息議長許修睿的怒火。

桃竹苗一家,國民黨在苗栗原應穩坐江山,但徵召立委徐志榮被拒,苗栗縣議長鍾東錦又不待黨中央協調,直接在街頭掛出競選看板,表明要「一起打贏這一戰」,埋下變數。朱立倫和黨秘書長黃健庭幾度勸退未果,鍾東錦更直接攤牌,表明要不退黨參選到底,讓苗栗傳統「劉黃」派系爭戰再起,被地方諷為「硫磺之亂」。

苗栗擺不平,後山也失火。花蓮縣議長張峻因為捲入LED路燈採購弊案判刑上訴中,縣黨部依選舉提名辦法「排黑條款」排除張參選資格。張峻說四年前參選沒事,現在遭黨取消資格,是黨中央操盤手、前縣長傅崐萁公報私仇,抨擊黨部成為個人政治報復工具。

各地議長爭議頻傳,固然是地方政治恩怨擺不平,也是因為地方議會生態複雜,議長社會歷練豐厚,江湖角色吃重。往好處看,人脈豐富,但在選舉形象上,就是利弊互見。朱立倫力主國民黨變革,但屬意人選多屬「形象有餘,基層群眾不足」,放諸選舉實戰,能否短兵相接,力拚到底,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疑慮。另外,打選戰要有子彈,國民黨中央資源不比往日,候選人都得自備糧草,形象牌泰半是「有聲量無實力」,不敢輕諾出馬,甚至拒絕徵召。實力派的議長為鞏固權位,不願讓黨中央左右地方資源,因而挑戰者眾。

其實議長之亂,只是縮影。國民黨已是個弱勢在野黨,朱立倫要扮演強勢黨主席角色其實是中氣不足。要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朱立倫不僅得考量個別縣市勝負,還必須有全局戰略安排。平心而論,朱立倫面臨的局勢比四年前吳敦義險峻得多,吳敦義當時的勝選戰績也讓朱壓力倍增。朱立倫個人意志強烈,但缺乏政治溝通的細密與耐性,更乏有力的政治籌碼。面對黨政司法一體、權錢集於一身的民進黨,國民黨團結都未必能贏,不團結則是注定敗局,議長們的挑戰紛擾,正意味著國民黨內自亂陣腳,憂患難平。

朱立倫在選黨主席時,曾經許下年底選戰十六席的承諾,而這一役更是攸關總統大選能否政權輪替的前哨戰,朱立倫有輸不起也不能輸的壓力。但以國民黨的表現,要讓民眾相信國民黨有能力再造乾坤,朱立倫顯然尚待努力。如果無法拿出有效對策化解紛亂,重新凝聚共識,只怕朱立倫自己連黨主席都難保,更不必遠眺二○二四的總統大局,這才是殘酷的政治現實。這場仗,朱立倫和國民黨能有「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決心與體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