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利率向上 謹慎評估房市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的百花齊放,已成蔡英文的乾燥花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免役橋接」
◆  經濟日報社論/利率向上 謹慎評估房市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利率向上 謹慎評估房市衝擊


2022-06-25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隨著美國聯準會調升利率3碼(0.75%)的步調,我國央行也跟著調升利率半碼,雖然調升的幅度比美國小很多,但是今年調升幅度累積也達到1碼半(0.375%)的水準。從調升前不動產抵押放款利率1.31%來看,0.375%已經算是不小的幅度。而且,由於美國通膨還在持續,市場預期聯準會還會持續升息,7月可能會再升3碼,8、9月仍會再上升,有學者預估美國未來可能會再上升達6碼。為了減緩台美利差過大,我國央行可能還會持續調升利率。如果利率再調升1碼半,台灣放款利率就會達到2%,不但嚴重影響國內經濟,對於不動產市場的衝擊,更是不在話下。

過去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外經濟大環境不佳,但是國內房地產價格仍有相當幅度的成長,尤其是中南部的漲幅更是可觀。依清華安富指數統計來看,去年1月至今年3月,全台灣房價平均上漲11.5%,其中六都漲幅最高的是台南21.7%,其次為台中的18.9%和高雄的13.3%。造成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有幾個:第一,經濟雖然表現平平,但產業間的差異頗大,電子產業特別暢旺,股價也大漲,讓不少人變得更有錢,對於房地產投資的需求大增。第二,大陸台商這幾年返台資金大增,有許多都投入不動產,推動房價上揚。第三,台積電在中南部設廠,帶動上下游電子廠也去投資,許多電子新貴隨著工廠南移,前進這些地區買房,進而拉動中南部的房價。第四,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過去幾年利率維持低檔,貸款購屋成為很好的投資工具,導致房價上升。

為了抑制不斷上漲的房價,央行幾度推出打炒房政策,主要是以選擇性信用管制為主,包括針對雙北和部分房價飆漲的地區、高價格的房子、還有第二戶以上的房子,以及企業購屋等,降低購屋的貸款成數。另外,前不久央行也嘗試拿掉不動產貸款寬限期,以及縮短放款期限,來增加購屋者掌控金流的難度,真是積極打炒房。但是,以實際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來看,這幾波打炒房政策的效果顯然不是很好。

從今年以來,不動產交易價格雖然仍呈現上升趨勢,交易量卻已明顯減少。以清華安富房價指數的統計數據,整體房價指數由去年12月的137.76,逐月上升到今年4月的141.23。但是,同期間的不動產交易量卻明顯下縮,今年前四個月全台灣的住宅交易量只有6.2萬戶,比去年同期的8.1戶少了近23.4%;而且,這段期間是每一個月都大量減少,這表示不動產市場的確已進入明顯的衰退期。同時,由於「量比價先行」的歷史經驗,當不動產交易數量不斷減少,賣方就會逐漸下修賣價,於是房價也會出現下跌走勢。

上述清華安富指數的數據只統計到4月,現在6月利率又調升半碼,而未來如果央行被迫隨著聯準會不斷調升利率,不動產市場一定會更為冰冷。央行如果把利息從原本的1.31%上升到2%,貸款1,000萬元每個月增加的利息支出會達到5,750元,購屋人的購屋意願一定會受到影響。所以,日前信義房屋針對600位購屋者的民調顯示,有57%的有意願購屋者會選擇暫時觀望。當然,這其中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最近股價大跌,導致他們存股來當頭期款的金額也受到影響有關。

無論如何,最近因為嚴重通膨,美國聯準會不斷加大升息幅度,強力收回貨幣供給,其他國家勢必會跟進,以免資金外流、貨幣貶值。台灣民眾早已習慣低廉的貸款利率,現在只要利息略為上升,就會對不動產市場產生很直接的壓力,進而造成對我國總體經濟的影響。央行在採行相關政策時,必須更謹慎思考。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免役橋接」


2022-06-25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指揮官陳時中自6月12日快篩陽後,經過12天今首度回歸指揮中心記者會。圖/指揮中心提供



距離上次陳時中主持防疫記者會將近兩周,昨天他終於再度現身記者會。此際傳出,民進黨下周將提名他參選台北市長,連「競選辦公室都已找好」。確診期間未曾露臉的陳時中,顯另有「要務」要忙,至少得先想好如何向全民「告別」,卸下指揮官一職。

「半途落跑」這種事,倒也難不倒阿中。十一日,他以「疫情穩定」為由宣布次日記者會停開,第二天就發現自己確診。無巧不巧,隔兩天,又發現衛福部多名高官均告確診。弔詭的是,後來確診的官員都已解隔恢復上班,唯獨陳時中以「仍快篩陽」繼續神隱,而他「參選北市」的傳聞也越發落實。

沒有陳時中的日子,羅一鈞在記者會唱獨角戲,倒顯得簡潔俐落。這布局,其實也暗藏「陳時中退場無妨」的氣球,儘管每日仍有一百餘人死亡。陳時中現身前夕,政府七、八月將開放邊境的宣示,則是出自陳建仁之口;莫非,這是兩人將「無縫接軌」的暗示?

在發給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時,陳時中採取「免疫橋接」的巧門,讓高端跳過第三期人體臨床實驗直接上市。這不免讓人聯想,陳時中現在正使用同一手法,為自己進行「免役橋接」,利用確診、篩陽的轉身術,逐步讓「替身」上場代打,然後自己就可以安然脫身卸下指揮官甲冑去參選。恭喜台北市民!












聯合報社論/缺電與電價死結:膏藥貼太多而漸漸潰爛


2022-06-24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最近兩大電力問題同時爆發。其一是電力不足,其二是電價過低不敷成本。記者曾學仁/攝影



台灣最近兩大電力問題同時爆發。其一是電力不足:夏至剛過,因天氣炙熱,廿二日出現了三九二七萬瓩的史上最高用電量;最低備轉容量已掉到六%邊緣,亮出橘色警戒。其二是電價過低不敷成本:近四年來我國電價「連八凍」,相對於一年多來全球能源價格大漲,台電與中油均因此虧損累累。經濟部下周一將決定是否調高電價,但由於適逢通膨飆高且年底選舉在即,蔡政府會有什麼積極作為,令人難以期待。

電價和缺電問題必須一起談,不能分開看,因為兩者已因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偏差糾結成一團。在一般民眾眼裡,電價當然越低越好,如果要漲,「漲別人、不要漲自己」就無所謂。但天下沒有這麼好康的事,台灣的煤、燃油、天然氣都是靠進口,當國際能源價格猛漲,電價如果一直按兵不動,電力供應必然出問題。近幾年,全台不斷發生光怪陸離的停電事件,顯示台電的管理調度破漏百出,輸配電設備也脆弱不堪,推給鳥獸的藉口已不敷使用。更糟的是,蔡政府一直在瞞天過海、粉飾太平;事實上,從今年初春頻頻發生夜間停電事故,即可想見這個夏季將極難熬。

如果要在「漲電價」和「不漲價」之間作選擇,民眾當然會選擇不漲價。但如果要在「漲電價」和「停電」之間作選擇,一般人恐將寧可選擇漲價。問題是,台灣面對的卻不是這樣「二選一」的問題,因為即使你選擇漲電價,也不表示你逃得過「停電」的命運。問題之所以如此糾結難解,癥結就在蔡政府六年來對發電政策、電力結構及電價的干預,都到了前所未見的地步;而唯唯諾諾的台電和經濟部,恐怕也沒有人說得清電力這本帳,只能不斷地利用大內宣來遮掩自己挖東牆、補西牆的窘境。

追根究柢,台灣的電力問題會落到這個地步,主要原因就是「膏藥」貼太多。所謂膏藥,是指政府的干預和粉飾,近四年電價「連八凍」就是為各種因素連貼八張膏藥。試想,在國際能源價格平穩時,油電價維穩猶有話說;但政府不僅連誠實反映成本都不肯,在國際能源大漲時,我們油電價還不動如山,就是用一張張膏藥遮掩患部及政府私心。

這就是政府在用溫水煮青蛙,麻痺民眾的感受。在有餘裕時,蔡政府用光了「凍漲」額度;碰到壓力止不住了,它才驚覺撕不掉這些膏藥布了,因為裡面的傷口已經潰爛。可悲的是,俄烏開戰後油氣價格暴漲,經濟部三月檢討電價卻還游移觀望,一拖三個月至今,卻沒等到它想要的天鵝。物價正在蠢動,電價一漲勢必觸動通膨的機關,進而引發民怨;如此一來,蔡政府擔心對年底選舉產生衝擊,就正好會發生。

電力不足的問題也如出一轍。蔡英文總統不及早務實調整電力結構,卻一味堅持把仍可使用的核電廠關掉。而且,在預知綠能發電達不到預期目標後,蔡英文又誇口要拿風中飄搖的天然氣發電來填補;她難道不知道,天然氣正是目前國際漲勢最猛的能源嗎?說來驚悚,台灣電力不足的患部,膏藥貼得比電價傷口還多;尤其,缺電尖峰從午後移到日落之後,更說明潰爛之嚴重,就算挖東牆也補不了西牆。

在溫水中被煮久了的台灣人民,對千頭萬緒的電力問題已失去了反應的能力。倒是美國商會一再提出警告,將供電不穩列為台灣最急迫的問題,要求馬上處理;國內工商界也示警,稱若再發生大停電,將招致國際負評。但當問題積重難返,蔡政府手上還有妙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