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燎原 經濟面臨保4壓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沒查核機制,公共工程安全一直這樣打混
◆  聯合報黑白集/快篩之亂,將帥無能
◆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燎原 經濟面臨保4壓力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燎原 經濟面臨保4壓力


2022-05-01 00:0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未來三個月若每天確診人數上衝,民間消費可能受影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保4勢必受打擊。記者胡經周/攝影


近日以來,疫情突然快速升溫,不但每日確診人數破萬,疫情指揮中心也將居家隔離天數大幅減少為隔離三天,再自主管理四天的「3+4」。此種大幅放鬆隔離條件基本精神,就是最近政府一直宣導的「與病毒共存概念。同時,過去二年多以來,國內經濟尤其是以內需為主服務業受到的衝擊最大,因此,政府希望在疫情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國人仍然願意出來消費,讓服務業可以維持下去,在疫情和病毒之間可以取得一個平衡。

基本上,我們認為政府「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方向並沒有錯,但是ㄧ旦疫情起來,國人一定會減少外出與消費,對於相關產業的衝擊相當大,包括餐飲、旅遊和會展表演等產業。二年多來,國內疫情控制得不錯,現在在「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下,案例數即將快速成長。依陳時中部長的說法,台灣可能會有350萬人染疫,大約是總人口15%;如果以美國或韓國的比例來估算,台灣的染疫人數可能會更高。如果再依指揮中心估計每天最高峰可能會達到5萬人計算,這波疫情至少要持續到80天,大約三個月

在這麼多人染疫期間,每天都會有很多人被隔離,不能出來;更麻煩的是,雖然政府說不會禁止各種消費活動,但是以國人對於疫情一向是小心謹慎的態度來看,這三個月間的各種消費一定大大減少,因此,對於國內經濟自然就會產生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

依主計總處2月估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為4.42%,其中內需貢獻3.57%進出口部門貢獻0.85%,也就是說,今年經濟成長率的主要貢獻會是在內需市場的成長。但是,在2月底的時候還沒有「與病毒共存」的想法,因此當時估計今年第2季、第3季民間消費的成長率分別為7.37%8.12%,這是比較樂觀的估計。問題是,如果真的未來三個月每天確診人數衝到5萬人,民間消費還可能維持這麼高的水準嗎?去年5月國內爆發疫情,每日案例最多衝到700多,國人就足不出戶,導致去年第2季、第3季的民間消費成長率分別為-0.46%-5.25%。而現在案例衝到每日5萬例,民間消費怎麼可能還是維持在7%和8%這麼高成長的水準?即使現在民眾不會再那麼緊張,造成消費減少5%的情況,但民眾對於外出消費還是會有些疑慮,如果導致第2季的消費成長率降為零,這將會使得全年消費成長率減少約1.75%,大約會造成全年GDP下跌0.82個百分點。如此一來,今年的 GDP 就會達不到4%的水準。

朱澤民主計長3月底答覆立委質詢時說,雖然現在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國際經濟情勢不佳,他還是樂觀的認為台灣今年保4沒有問題。我們相信他當時也同樣沒有把疫情的因素考慮進去。其實除了俄烏戰爭及通膨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今年國際間的升息問題。美國聯準會3月升息1碼,顯然無法抑制美國的通膨,現在市場上已經有許多預測,甚至有人認為美國今年可能會升息10碼。就我國來看,雖然通膨沒有美國那麼嚴重,大約在2%上下,預期央行不會如同美國升息那麼多,但是就算央行全年只升息3碼,就會讓台灣的利率超過2%,這將會對投資及房地產業造成重大的衝擊。

總而言之,現在國際情勢不佳,再加上通膨與升息的壓力,國內投資可能不會如原先估計那麼好,再加上即將來到的嚴重疫情影響,今年國內的消費勢必再次受到重創,因此今年我國的經濟成長率能否保4,疑慮大增。政府部門在面對種種衝擊時,應該更為審慎的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快篩之亂,將帥無能


2022-05-01 00:2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捐贈1000萬劑快篩試劑被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不論是從哪一個國家進口,衛福部都要進行實質審查,只要整理好資料送至衛福部,即可展開審查。記者許政榆/攝影



快篩實名制上路,各地再現排隊人潮。每家藥局一天只配售七十八份,往往開賣即完售,很多民眾跑了多家藥局都買不到。指揮官陳時中寧願看著民眾在街頭苦苦排隊曬太陽,無視民眾買不到快篩試劑的焦慮,也要卡住楊志良捐贈試劑,只因為他捐贈的是「中國製造」。

台灣開始步入疫情大爆發、防疫大解隔的新階段,不論是指揮中心推動「以篩代隔維持社會運作,或要民眾「自主應變維持正常生活快篩試劑都是最重要的工具。但蔡政府防疫部署嚴重落後快篩試劑既貴又難買,即使實名制上路,民眾如果不能搶早排長龍,還是一樣撲空買不到

楊志良要捐贈一千萬劑快篩試劑,希望讓民眾得到快速、便宜、有效的篩劑。但陳時中可以放行病毒放任疫情就是拒絕中國」。其實,郭台銘早就吃過陳時中排頭

郭台銘去年捐贈 BNT 疫苗,幾番折騰,陳時中實在繞不開上海復星,最後才接受,但防疫延宕冤死多少人命?現在兒童疫苗將開打,BNT 又卡著「四方合約」,一度只有莫德納,讓許多家長更猶豫;遲到的 BNT,也打亂了地方政府兒童疫苗布局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忍不住痛批「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將帥無能,是因為「中國蔽目,不見疫情,也不見民瘼。












聯合報社論/沒查核機制,公共工程安全一直這樣打混


2022-05-01 00:1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監察院。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後,在社會要求台鐵安全改革的呼聲中,交通部端出「台鐵公司化」方案。外界關切交通部未作溝通,引起台鐵工會反彈而發動五一「合法休假」,導致今天鐵路全面癱瘓。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交通部方案只想切割包袱,卻未著墨安全改革;而且這種漠視安全心態普遍存在於相關部會,根據最近的監察院調查報告包括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也都必須為引發太魯閣號事故公共工程安全問題負責

監察院日前通過賴鼎銘林盛豐兩位委員對太魯閣號事故暴露公共工程營造商標案租借牌轉包陋習的調查。這種存在多年的陋習,對於公共工程施工品質公共安全影響甚鉅。但監院的調查結果很不堪,台灣幾十年來興辦公共工程一直在殘缺、窳陋環境中得過且過;讓人驚訝的是,公共工程無非是發包、公共安全勾稽、建立營建資料庫等事務,但主辦查核工程會營建署監委約詢時坦承沒做,因為查核機制一直沒建立。」

然而,多年來主辦機關發包公共工程一直因循舊規辦理,不管租借牌如何氾濫,都視而不見,「我何必做壞人!」發包程序走完就形同結案,管理形同放空,誰要多事?租借牌、沒有專責人員的工程營造現象誰都知道,但大家都不講,只要沒有人檢舉,或因其他官司被查獲,事情就過去了,直到工安事件或更大的公共安全事故發生

就像釀成太魯閣號事故的邊坡工程營造負責人李義祥,在工程規範工安事故上早就前科累累劣跡斑斑,卻可以不斷取得大量公共工程標案。李義祥到底掛了多少頭銜?相關工程工地主任營造廠負責人洋洋灑灑好幾個,台鐵對他並不陌生。承攬東線鐵路許多工程,這不是租借牌,是什麼?營造業法規定營造廠必須設置專任工程人員執行業務,官員當然知道借牌、跨廠執行業務的情形非常普遍;營建署、工程會坦言知情過去也根據檢舉處分停權,但極少主動執法

更糟糕的是,只調查、不改革。去年七月交通部公布太魯閣出軌事故行政調查報告台鐵疏失都看到了,但交通部報告出來後看不到後續行動;去年八月下旬運安會也公布太魯閣事故初步調查報告,較交通部報告詳細,但安全改革並未啟動。交通部以更多的心力啟動擱置了二十年的「台鐵公司化列車,卻還是把安全改革遺忘在月台上

這段期間又發生高雄東南水泥廠拆除儲槽倒塌壓垮電塔,高鐵、台鐵被迫雙向停駛,影響十二萬名旅客行程。但去年十一月東南水泥廠才發生類似的工安事故,同樣的拆塔,同樣的工法,同樣的高塔倒塌,還壓死一名怪手司機。東南水泥廠拆塔作業四個月內接連肇禍,而且是一模一樣工安意外,只能說,公權力形同無牙老虎今年四月初東南水泥廠拆塔癱瘓雙鐵疏運後,台鐵、高鐵和高雄市政府都要求償,但人民如何向那隻一直睡著的無牙老虎求償?

連串工安意外都不是單一事件,會接連爆發,是因為國家工安運作到處是漏洞,法令與事實脫節,有的是公務系統抱殘守缺今夕何夕時空落差,當然造成災難;最應譴責的是明知道有問題,但得過且過,任令問題擺爛。各界關注今天火車停駛,民眾成為交通部和台鐵工會在公司化爭議中的最大輸家;但同樣不能忽略五一前夕監察院調查報告揭露公共工程品質安全問題,否則民眾還會繼續成為更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