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8158/web/◆ 聯合報社論/短期政策一再長期化,惡果誰來擔?
◆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印證的誠實
◆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券之亂的政策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券之亂的政策省思
2021-09-02 01:2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疫情重創民生經濟,政府將推出的五倍券因應救經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稍緩,行政院除將警戒等級降為二級,也開始構思比照去年的「三倍券」,規劃發行「五倍券」。未料此議一出,引發輿論嚴厲批評,對行政院造成極大壓力。幾經周折,行政院最終決定五倍券照發,但民眾無須掏錢購買,等同改採消費券形式。回顧整個決策過程,荒腔走板,充分曝露出政府的顢頇與無能。
這樣的說法不表示若是國民黨執政,就不會發生這些決策過程的荒謬與錯誤;因為在台灣最大的這二個政黨,向來就沒有財經政策的中心思維,只有「為反對而反對」的立場對抗。
民國 98 年(2009年)時馬英九總統為金融海嘯所困,推出每人3,600元消費券,並大肆宣傳預期成效;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則主張發放現金,並把消費券罵得一文不值。如今,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正為新冠疫情所苦。去年本想比照馬政府推出消費券,卻礙於自我打臉的面子問題,裝模作樣地搞了個三倍券撐場。今年本欲以五倍券續之,未料引發民意大反彈,最後被迫政策急轉彎,走向發放與馬政府時期相同的消費券一途。有趣的是,此時在野的國民黨卻重拾民進黨昔日的主張,緊咬蔡政府,要求以發放現金取代消費券,似乎忘記了消費券也曾經是自己的政策。
如果發放現金是對的振興工具,民進黨自己執政時,就不應採行消費券政策。同樣地,如果發放消費券是正確的刺激措施,國民黨即使在野,也不應反對民進黨所推的五倍券,儘管不稱它為消費券。由此可知,兩黨根本沒有一致性的中心思想,初一十五不同,前後可以矛盾,一切只決定於當下是執政或在野的身分以及對方所提的主張。
其實,不論是發放現金或消費券,目的都是為提升民眾消費,以振興受創的疫後經濟。惟經濟行為的變化是複雜的函數關係,涉及許多變數間的互動與不確定因素,不是簡單的加減計算邏輯所能掌握。依凱因斯經濟學可知,消費係由自發與誘發二部分組成。前者指的是不受所得高低影響的消費;後者指的是隨著所得高低而增減的消費。自發性消費主要取決於消費者對國家或未來的信心,新冠疫情對這部分的影響較大;誘發性消費(即邊際消費傾向)主要決定於消費者的觀念與習慣,非短時間可改變,新冠疫情對這部分應沒有太大影響。是故,疫後的消費振興當以恢復民眾消費信心為重。
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對民眾消費信心造成打擊,民眾信心的復原能力與速度卻會因天災或人禍而有所不同。民國 98 年(2009年)全球性金融海嘯,造成民眾對金融制度與紀律喪失信心,是標準的人禍。由於此類信心一旦流失,恢復甚為不易,政府適時的刺激作為,的確有其必要。這次新冠疫情則是天災,民眾不敢消費是因為害怕群聚導致感染,只要疫情受控、經濟活動重新啟動,「報復性」的消費自然就會發生,政府無需過度反應,只要稍加點火助燃即可。
換言之,面對天災(新冠肺炎)重點在紓困,幫助民眾撐住生活;因應人禍(金融海嘯)則重點在振興,須帶頭刺激民間消費。其次,最佳的紓困方式就是發放現金,以滿足民眾生活各種需求為要;只要撐過疫情肆虐,政府其實不必太擔心民眾消費信心不足,這也是各國為了因應這場疫災,大都採用發放現金方式的主要原因。
朝野二大政黨顯然皆不甚明瞭此一經濟正道,再加上政黨惡鬥的歪風作祟,致使執政的民進黨犯下了東施效顰的嚴重錯誤,不論其名稱是否叫做消費券。而國民黨因反對而反對的主張,未料卻陰錯陽差地才是最正確的。不過,沒有專業的中心思想,政黨的錯誤決策會在朝野輪替間不斷地重複,倒楣的當是無辜的老百姓。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印證的誠實
2021-09-02 01:2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產高端疫苗。記者黃仲裕/攝影
開放 BNT 疫苗預約後,周一高端疫苗的接種人數驟減,只剩七四二人。所謂「嘴巴會說謊,身體卻很誠實」,這點,高端印證無誤:身體是誠實的。
比這更有趣的數字是,疫苗施打順序列為「第二類」的政府防疫人員,廿七萬人中僅三三○人施打了高端。換算成百分比,約為○・一%。蔡政府不斷鼓吹高端疫苗的好,但政府防疫人員卻避之如蛇蠍;由此,高端疫苗再度印證身體的誠實。
把高端疫苗鑲上「台灣價值」的光環,當然是有效的,六十多萬人獻出了他們的手臂。即使先前出現數例猝死個案,許多人仍勇敢接種,因為他們別無選擇。真正具破壞效果的,是郭台銘和台積電合力促成貼有「復必泰」標籤的 BNT 提前來台;兩相比較,高端的競爭力當即不敵。
但可議的是,政府官員把他們自己不想打的疫苗說得那麼高貴,難道只是看準青壯世代可欺?經濟部在鼓勵國營事業員工前往監獄協助監督五倍券之分裝時,甚至以可施打「非高端疫苗」作為誘餌。坦白至此,夫復何言!
今天首批 BNT 疫苗抵台,陳時中將親往接機,這當然是必要的邀功秀。至於還在隔離中的郭董,民眾會記得他的善心與努力,這就夠了。謝志偉責怪郭董搶了政府的功勞,他可能不知道,陳時中才是最後一棒的收割高手。
聯合報社論/短期政策一再長期化,惡果誰來擔?
2021-09-02 01: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政院火速拍板通過現股當沖的證交稅減半延長3年的修法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八月上旬股市稍露疲態,金管會立刻提出「當沖減稅」再延長之議,財政部隨即附和,決定將已實施四年多的當沖減稅再延長三年。當沖減稅是蔡政府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推動的措施,將股市當日沖銷交易稅由千分之三減半為千分之一・五,目的是刺激台股交易。本來只是預計實施一年的短期措施,如今一延再延,變成長達七年多。當沖交易被視為是「政府做莊」的賭場,如今賭客欲罷不能,政府扮莊家也上了癮。
蔡政府上癮的,並不只是在股市做莊做多,財政部搭著「當沖減稅」的便車,近日一口氣提出「五大減稅案」,包括權證避險降稅、電動車免牌照稅、減免貨物稅及智慧機械投資抵減;以扶植產業、活絡股市之名,分別將修法延長減稅三至四年。政府利用疫情險峻為掩護,趁國人憂慮疫情和疫苗而無暇他顧,不擇手段地將許多施政上的短期措施「長期化」,不惜犧牲稅收,只為圖利特定產業。
政府不是不能拿「減稅」為手段來扶植產業,但減稅通常是短期的刺激工具,一旦淪於長期化,效果就會變質。就像台股當沖減稅,本來是一年的政策,已經延過三年八個月,現在又要再延三年,最後必然成為戒不掉的賭癮。七月當沖戶數已增加到廿萬戶以上,占台股交易比重四成,蔡政府還要繼續過它的「賭場莊家」之癮;萬一股市的氣球吹破,誰來負責?尤其,這些當沖玩家,多半都是資本不豐的年輕股民。
相較於政府對股市和產業不斷提供減稅獎勵,政府對攸關勞工權益的政策,卻一再拖延與漠視。最近,行政院剛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由勞動部編列三百億元挹注勞保基金。表面上看,挹注金額較今年增加,事實上,卻無補於勞保基金偌大的財務黑洞。據估算,政府的挹注規模至少要八百億到一千億,才足以填補基金缺口;但行政院卻想用三百億元打發這個問題。
進一步說,蔡總統一上任即信誓旦旦要進行「年金改革」,但在對軍公教年金進行了一場世紀大掠奪後,對勞保年金的改革卻撒手不顧。近幾年,行政院陸續編列資金挹注,不過是為遮掩蔡總統逃避勞保年金改革的真相。從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開始,勞保基金的保費收入和支出已入不敷出,去年更短缺近五百億元,需靠勞保基金的投資收益及政府挹注作為彌補。但這終非長久之計,因為民國 115 年(二○二六年)勞保基金即將破產,屆時這個爛攤子要留給誰收拾?而未來領不到年金的退休勞工,又要向誰追討公道?
蔡總統剛上任時改革宣示不斷,如今卻只能使用短期措施來遮掩自己的施政不力,乃至迴避改革,可謂銳氣和理想盡失。近三年,人們何曾聽蔡英文再提過什麼改革?不僅如此,蔡政府還不斷發放各種「小惠」來討好選民,例如,蔡英文任內電費已創下「連六凍」的紀錄,今年夏季電費也暫緩實施,就是怕民眾遷怒她的能源政策。包括被稱為「東廠」的促轉會,已兩度延任,卻始終處於組織架構不全的狀態。
更嚴重的是,蔡政府任內編列的特別預算已達空前規模。從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特別預算,到四度追加達八千四百億元的防疫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以至最近傳出國防部將編列的兩千億飛彈特別預算,加總近兩兆的規模。如此流水般的花費和支出,將使中央政府負債突破六兆,國民人均負債超過廿六萬元。
沒有責任感的政府,只想享受撒幣的快感,不斷將短期措施長期化,果真不擔心把惡果留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