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房價走勢 政府不能漠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620/web/ 

◆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房價走勢 政府不能漠視
◆  聯合報黑白集/我們受苦,他們分贓
◆  聯合報社論/羅秉成的老實話,道破蔡政府的卡通機關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房價走勢 政府不能漠視


2021-07-15 00:2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疫情解封後的房價走勢,是打炒房政策實際的檢驗。記者宋健生/攝影


台灣的房地產價格飆漲問題從兩年前開始醞釀,去年房價漲勢明顯,政府終於在去年底統籌各部會祭出多項「打炒房」措施,希望抑制房價漲勢。儘管措施洋洋灑灑,但根據內政部調查,去年全年房價已上漲3.9%,今年第1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再攀歷史新高;六都中,除台北市外,其餘五都房價指數持續創新高;住宅價格年漲介於4%到10%之間,漲幅明顯。政府的打炒房措施,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成效。

面對房價難遏,內政部表示,實價登錄2.0及房地合一2.0兩法案於7月1日上路,預期對房價影響會在第2季顯現。第2季受到疫情封鎖的影響,看房人數創新低、房市交易量和房價漲幅可能受影響,因此,實價登錄及房地合一新法案是否發揮實質作用,其實很難判斷。如今第2季已經過去,新法案也已上路,未來疫情解封後的房價走勢將是一翻兩瞪眼,打炒房政策將面對實際的檢驗。

根據台經院的研究,由於市場資金滿溢、營建業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房市呈現「量縮價穩」,但中長期仍穩定,顯示房價沒有鬆動跡象。但彭博的報導就值得警惕:台灣房價在第1季創下六年來的最大漲幅,隨著疫情三級警戒解除、疫苗供貨穩定,房價會以更快速度上漲,年底很可能再創新高。面對這些研究機構的預測,致力打炒房的政府在竭力因應疫情之餘,也必須未雨綢繆,開始著手因應之道。

事實上,房價飆漲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各國為了因應疫情所採取的極度貨幣寬鬆政策已經造成全球性的房價飆漲現象。以美國為例,房價正創下1980年代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全國範圍房地產價值指數年漲了14.9%。許多投資機構指出,目前有很多只需償還利息的貸款,不僅利率非常低,還不需要短時間內償還本金,市場的流動性太多,因此製造了嚴重的房地產泡沫。至於台灣,彭博更明確指出,即使台灣人口減少、空屋率逾10%,數十年來薪資成長率低,讓民眾更難以負擔買房,加上來自中國的威脅不斷,但拜超低利率之賜台灣房價仍持續上漲,政府祭出打房措施也難以遏制。

內政部的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110.61、年漲5.66%。就算去年底就已開始打炒房,今年第1季還是季漲了2.25%。若較之一般消費者物價指數全年應不超過2%的平穩狀況來看,房價的相對漲幅的確高了不少。行政院的物價督導會報致力平抑一般商品價格,成效不錯,連低價的衛生紙價格調漲都能有效控制,卻唯獨對唯一明顯漲價的住宅價格束手。

房價持續飆升還涉及更嚴重的結構性問題。雖然房價飆漲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但是高房價早已成為年輕世代的沉重負擔與首要抱怨,深刻影響年輕人的婚育意願,造成少子化的人口老化國安問題。住宅價格年漲5.66%除了遠高於物價上漲率外,也遠高於薪資成長速度。換句話說,薪資成長追不上房價上漲的情形本已明顯,近來就更為惡化了。中國大陸青年成為「躺平世代」的殷鑑不遠,台灣切不可走到這種青年失去奮鬥意願的地步。也因此政府如何能促使房價真正合理化,應該比其他產業與經濟政策都更為重要。政府不只應該要打炒房、設法讓房價漲幅不高於薪資漲幅,更應該設定合理的房價所得比目標。

近來全球的資料已明確顯示房市飆漲是資金寬鬆加上低利助燃的結果,台灣也不例外。在外國研究機構都已質疑台灣政府的打房政策也難以遏制房價之時,後續房價合理化的政策重擔,主要就是中央銀行之責了。












聯合報黑白集/我們受苦,他們分贓


2021-07-15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桃園諾富特旅館。本報資料照片


華航諾富特防疫不當讓病毒長驅直入,傳出高層點名華航必須負責,董事長謝世謙可能下台。至於接替人選,則將由桃園副市長李憲明、高安邦二擇一。

這倒方便,闖出這麼大的禍來,都還沒追究責任,就先分贓。只能說,閣揆蘇貞昌的腦袋還真靈光,找華航開刀根本是「一魚三吃」。第一吃,把責任推給華航,立刻解除了陳時中和范雲的責任;第二吃,謝世謙是蘇揆任內一手提拔,叫他戴罪下台,他絕不敢唉一聲;第三吃,華航董座是個肥缺,分起贓來有重量更過癮。

為何遺缺要由桃園副市長接任,則是另一個問題。以華航的規模和歷史,照理說,其董座應具航空專業或治理長才方能勝任。但在蔡政府手中,公營事業人事已不再強調專業,而當成政治酬庸運用。新系的鄭文燦在桃園經營已久,其人馬不斷順勢往桃機、桃勤等航空周邊產業擴張;但在正國會的林佳龍擔任交通部長期間,聲勢略挫,如今可能又是「蘇新系」再次攜手的良機。

儘管鄭文燦已否認此一說法,但蘇貞昌要讓謝世謙代陳時中受過,恐已成定局。對蔡政府而言,這就是一個「李代桃僵」之計,把責任推給華航對諾富特管理不力,人們就會忘了「三加十一」的決策禍首。我們在受苦,他們在分贓,這就是台灣的政治。











聯合報社論/羅秉成的老實話,道破蔡政府的卡通機關


2021-07-15 00: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圖/行政院提供


鴻海和台積電購得BNT疫苗,蔡政府忙著搶功收割,作居功厥偉狀。最引人注目的是,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舉行的記者會上,整面牆的大看板寫著BNT專案捐贈的「三原則、兩共識」,卻無一字提到合捐了一千萬劑疫苗的永齡、鴻海與台積電,更無一字感謝。這種吃乾抹淨、占盡便宜的態度,真是別開生面。

這場記者會上,羅秉成說了兩次「老實話」。他說,如果不是政府促成,只憑民間的力量,「老實說,辦不到」。此話符合他發言人的忠誠角色,明顯對鴻海與台積電不公,但外界也只能無言。對於外界質疑政府阻撓捐贈,羅秉成則形容這種說法「很卡通」。他說,鴻海周日送件過來是晚間九點卅分,「合理的時間,給個兩三天,好好審閱沒問題吧?」「如果有心要擋,找機會、借個題目,挑挑裡面的毛病,說你這個文件不齊備,那個內容要補正,弄一兩個禮拜沒問題吧?」

這是羅秉成另一個老實話,他要強調的,是那夜專門趕件為此案開綠燈,並未阻擋。事實上,他口中的「公文審閱個兩三天,挑個毛病弄它一兩星期」,說的正是行政官員慣用的刁難伎倆。其目的,或許是為了耍官威,也許要讓申請者知難而退。郭台銘從宣布要捐贈疫苗到正式簽約,折騰了將近兩個月,就是不斷栽在「差一個文件」、「少一張同意書」的卡關。包括台積電,看似經過蔡總統欽點,仍歷經廿多天的行政折磨,弄到一度幾想放棄。

最可議的是,永齡、鴻海或台積電都不是有求於政府的民間團體,他們是不忍人民因國家疫苗不足受苦,而自告奮勇站出來希望一解民間疾苦;從某個角度看,當然也是在幫政府解決問題。但即使面對這樣慷慨大義的民間善行,蔡政府不顧疫情已嚴重至斯,卻還有閒情餘裕橫加干擾;羅秉成還能擺出那副凜然官威,歌頌政府如何了得。這樣的官府衙門,要説有任何體恤人民之心,根本是天方夜譚。

不少人可能好奇:鴻海和台積電的採購合約,為何要選在周日晚間九點半送進疾管署,並在門口等到深夜十一點半俟官方簽完字,他們才正式公布?原因很簡單,兩家企業這些時日以來飽受行政阻撓之苦,深知唯有緊迫盯人親手拿到批准公文,才能確認任務算是大功告成。否則,若再經羅秉成者流「審閱」個兩三天,還不知道會弄出什麼意外變故。

這樣的官僚拖延戰術,蔡政府除用來對付鴻海/台積電的專案採購,對既有疫苗分配及藥物的發送上,也充滿這類有意無意的延宕作風,到了極不合理的地步。以最近各界檢討台灣確診死亡率偏高的問題為例,除因許多人患有慢性病外,醫界特別注意到我們的指揮中心用藥指引過度僵化而遲緩的問題。例如,治療新冠的藥物瑞德西韋可以防止輕、中症患者變成重症,但五月底前醫師若要使用瑞德西韋,必須提出申請,經疾管署核准後,醫院再派員至疾管署領藥。這樣的行政流程,往往要耗掉一兩天的時間,嚴重延誤醫師的急救;一兩天的差別,患者極可能已變成重症。

「官僚殺人」的事情時有所聞,但當台灣疫情已淪落至七百多死的地步,行政部門還在對於救急救命的疫苗和藥物施行三拖五卡,真是令人不敢置信。羅秉成除了大功獨攬,還義正辭嚴地公開政府拖延、刁難的「一貫模式」,讓民眾領教了官威的真實面目。所謂「卡通」,要卡便卡,要通便通,全看官爺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