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連自己人都不滿意的司法改革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553/web/

◆  怎能抗疫好了,經濟毀了?
◆  聯合筆記/連自己人都不滿意的司法改革
◆  殺警判決 刑事政策、法律、實務與時代脫節
◆  中選會淪罷韓團體馬前卒
◆  新冠疫苗要快又好 智財權是考驗
◆  漫畫/先射箭再畫靶?
◆  殺警無罪 判決有無爭議空間?
◆  後新冠時代 全球輪廓的變與不變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連自己人都不滿意的司法改革


2020-05-04 23:44 聯合報 /   蕭白雪
人民參與審判是此次司改重點,但至今仍未能落實。圖為高雄地院2016年舉辦人民參審活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二○前夕,司法卻接連爆出體系內、外風暴,蔡英文總統上任時,最大的司改承諾「人民參與審判」,在第一任期已確定跳票,如今司法院推出的法案,又遭曾共同推動改革的團體批評背棄承諾,司法院處理爭議人事案的手法讓體系內外都不滿意,加上最近殺警案效應,司法改革,絕不是由華麗辭藻堆砌的口號就能達成

司法院長許宗力日前在司改成績記者會上明確表達,希望司法院推出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案能在立法院這會期完成立法。這是蔡英文總統最大的司改口號,司法院有其壓力自不待言但總統所謂的「人民參與審判」,是司法院傾向德、日的參審制,還是民間團體主張、國人常在電影中看到的陪審團制,司改國是會議曾出現七票比七票的表決結果,可見各有其支持力量

身為司改國是會議召集人的蔡英文既無能力拍板定案,兩年來也無法協調出讓雙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任憑衝突越演越烈,如今民間團體指控司法院曾允諾雙軌並行試辦卻毀諾,即使司法院一再否認,卻幾無人信,基層早有司法院高層過度配合司改團體的不滿聲,如今連司改團體都指控司法院背信毀諾,內外夾擊下,司法院兩面不是人

此外,最高法院前院長鄭玉山因分案霸凌事件被監察院要求職務監督、公懲會前委員長石木欽因違反法官倫理被移送監察院,都是我國司法史上前所未有的醜聞,司法院對兩案處理態度與標準卻大不同,不只監察院、立法院都有不滿聲,石木欽近來一再指控許宗力的行動,毀的都是司法公信

殺警案判決衍生的風波,國內司法界不是第一次,當年白玫瑰運動,許多人記憶猶新,當年判決惹議的邵燕玲法官與如今的卓春慧庭長,在實務界都頗受好評法官的見解是否有誤是一回事,但當法治國的原則與民眾的法律感情,發生強烈衝突時,司法高層竟是靜默無言

蔡總統四年前的就職演說談司改時獲得熱烈掌聲,四年過去,她不顧違憲爭議任命的司法院長,既沒能力擺平體系內保守勢力,連曾攜手合作的司改團體都砲聲隆隆,不但小老百姓對司法難以滿意,基層法官對司法高層的失望情緒日漸蔓延,連串風波只證明,欠缺有解決問題能力的領導者,再美麗的口號,都只是空談。









怎能抗疫好了,經濟毀了?


2020-05-04 23:46 聯合報 /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磐石艦再增四名確診個案(圖為示意,非當事人)。圖/取自軍聞社


磐石艦隊在解除新冠肺炎疫情隔離前,新增四名確診者,頓時無症狀感染很難被察覺,防疫破口必須立即防堵的呼聲又甚囂塵上。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只追求零確診戰略不對,應在感染和經濟間取平衡,特別是當風險值低於流感的感染率死亡率之時

百日防疫大作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這次處理新冠危機的表現,贏得世界的高度讚譽。但是現實世界裡,零風險是不存在的理想。正當百工百業亟待復工,百姓也期待陸續回復正常工作和活動,中央政府不能自我迷戀過去的防疫優先成績,忽略了政策紓困無法阻止經濟惡化,民間企業和勞工的奮力自救才是最可靠的動力

隨著全球政治地緣、環境生態、人口移動和產業聚落鏈結的複雜化,「風險社會是當今世界的新常態。處理涉及公共安全的危機已經不能只在非黑即白或非是即非的兩極對峙中擇一行動,而是要兩相兼顧,甚至又在其中找出第三條的妥協方案。

危機處理的定律不是停下來,而是邊走邊修正。新冠肺炎是比SARS更難纏,但在疫情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後,政府應在感染防治與經濟發展中找出「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可行方案,才是上策。

民國104年(二○一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指出,現今人們變得更富裕、更健康和更長壽,然而,人跟人、國與國之間卻形成更大的所得分配不平等而這次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體系造成的最大衝擊是,「弱勢族群和中產階級是其中的重災區拖得愈久,他們的就業機會、實質所得和家戶儲蓄就愈受打擊

蔡政府要能體認新冠肺炎病毒固然有潛伏期長、近距離傳播的特性,但世界的防疫成效也顯示全民帶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自主管理和一些科學方法確實能有效降低疫情傳染健康和財富是國家經濟的兩隻腳,必須相互並進政治既是眾人之事,確實要務實一點,該守的守住,該放的放,並學會與敵人共存。

別迷戀過去一時的成就了!政府大權在握,加上當前民粹當道,官員一刀切的封閉式決策是很順風,但不能讓它變成便宜的懶惰作為

每年的第二季都是內外銷的旺季,幾占全年GDP的卅%以上。今年第一季的營收確定毀了,如果第二季依舊封關為先,可以想見繼餐飲、百貨、觀光、航運和旅遊業後,不少小店小舖一定倒一堆。要國泰民安,怎能抗疫好了,民生經濟卻毀了!









殺警判決 刑事政策、法律、實務與時代脫節


2020-05-05 01:20 聯合報 /   楊崇森/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前所長(台北市)
嘉義殺鐵路警察致死案,嘉義地院依思覺失調症判鄭男無罪,引發社會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殺警案判決出爐後,法官與鑑定醫師受到各方撻伐。筆者不禁要說幾句公道話。

首先事後鑑定犯人殺人時是否心神喪失,技術上異常複雜困難。美國鑑別方法就有麥克那登鑑別法、不能抗拒之衝動鑑別法、Durham鑑別法及實質能力鑑別法四種。按美國自暗殺雷根總統的被告John Hinckley基於精神障礙被判無罪後,舉國大譁,國會通過精神障礙抗辯改革法改採有罪但精神有病之抗辯

但美國實務上很少被告提出精神障礙之抗辯,即使提出也很少成功。而且在美國大多數州當被告精神障礙之抗辯成功時,雖取得因心神喪失不為罪之裁決,但被告通常須送到精神醫院接受治療,直到該院認為治癒可重返社會為止,因此極可能是長期甚至終身之治療,其遭遇並不比有罪判決好過到哪裡。英國法院實務也與美國類似

我國情形不同,殺人犯常提精神障礙抗辯。刑訴法上雖說法官參考鑑定人意見,自負判斷責任,但鑑別精神障礙案件十分專業,法院幾乎無不按鑑定意見判決。儘管刑事訴訟法第一九八條規定,准許選任數人鑑定。但法院實務上擔心委託二名鑑定人,意見不一致,致法官處理為難,所以即使當事人一方不服鑑定人鑑定意見,請求另付他人鑑定,法院為了避免困擾,通常不准所請,或將其異議理由轉請鑑定人表示意見,所以很難撼動原鑑定人的鑑定意見這也是法院判決常難令被告或被害人心服之處

固然鑑定人都是專業人士,但各人專業領域深度與經驗及細心嚴謹程度不同,況同一事實,難免因人而異其見解,有些灰色或模糊地帶的案件爭議更大。尤其認定殺人犯犯罪時精神狀態有無失常,是否欠缺識別能力時由於關係罪責成立甚至民事賠償責任有無問題,對兩造關係重大,此時宜囑託二名以上鑑定人鑑定。法官可比較雙方或三方意見異同,作折衷或最妥當的決定。我國法院只找一名鑑定人鑑定,實在有點風險,而鑑定人壓力也非常沉重。所以本案法官與鑑定人不必過於苛責,主要是制度問題與積習所致

事實上美國法院鑑定往往由原被兩造各提一名鑑定人鑑定,如雙方意見不同時,由法院再遴選適當的第三位鑑定人鑑定。又美國鑑定人要出庭作證,尤其接受對方詰問我國法院過去甚少傳鑑定人出庭,更少由當事人雙方詰問。所以我國鑑定人鑑定意見常有爭議空間,使得有些判決的權威受人質疑,甚至使法官背了黑鍋。

其次,我刑法保安處分八十七條規定因十九條即精神障礙之原因不罰者,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雖可令入相當處所例如精神醫院施以監護,但期間限為五年以下,難保期滿出來後疾病不繼續發作再犯

我國刑事政策、法律規定與實務作法已與時代脫節,須盡早改弦更張,包括修正刑法保安處分與刑事訴訟法相關交保等規定,規定本案之類精神障礙犯人,法院不能交保,而且應立即送入精神醫院治療,直到痊癒為止,以免危害治安










中選會淪罷韓團體馬前卒


2020-05-05 01:23 聯合報 /   張南豐/國際貿易(台中市)
對於高雄市選委會主委陳雄文(圖左)稱借不到場地,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右)當場駁斥,國立大學、國營單位若借不到,「我這粒頭斬落來乎你(台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罷免案即將於六月六日舉行投票,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借不到足夠的投開票所,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上周末親自南下督導,還大動作激動的表示,要借的國立學校、中央機關,「若無(借不到),我這粒頭斬落來乎你(台語)」,還順勢用手刀比了比自己的脖子。

李進勇突兀的表現,對台灣的自由民主實在是造成了莫大的傷害,因為中選會必須客觀中立,維護民眾權益。動輒肢體語言,小丑跳梁,不僅政治立場鮮明,簡直是罷韓團體的馬前卒。

蔡政府上台,口口聲聲轉型正義。對於選舉失利的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卻是肥貓安插,坐好坐滿,李進勇也是其中之一。此番以斬頭的行動劇呈現國人與媒體之前,彷彿是「投名狀」的後謝。










新冠疫苗要快又好 智財權是考驗


2020-05-05 01:21 聯合報 /   留忠正/國光生技總經理(台中市)
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刻不容緩。英國Cobra生技公司的科學家正在進行研究。(路透)


台灣近日確診病例加零,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歐美擴散,專家也預測未來恐不會消失,在此情況下,疫苗的研發與製備是最重要的選擇,也是政府與產業界刻不容緩的任務,但如何快速做出有效及安全的疫苗,並擁有完整智慧財產權不受第三者或他國牽制,是防疫戰備的重大考驗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發技術層面有三個主軸,一是化學合成胜肽;二是以基因重組配合細胞培養方式,大量生產病毒蛋白質,純化後作為疫苗成分;三是以病毒蛋白質的基因序列,用 DNA 或 RNA 為疫苗的主成分,再送至人體細胞直接合成生產。

胜肽合作技術目前無法合成分子比較長的蛋白質分子,在體內引起免疫反應的效率不佳,較少被使用。而直接以 DNA或 RNA 作為疫苗成分,雖不須經過體外製造的繁複過程,能夠最快進入活體實驗。但這是較新的疫苗技術,全世界皆尚未核准上市,且無人體追蹤紀錄,在安全性及量產平台的建構上,也尚未被驗證。

最可能的方式是基因重組配合細胞培養,大量生產病毒蛋白質,純化後作為疫苗成分,但新冠肺炎具感染性,用不活化全病毒,在技術及生物安全上有其困難度,目前全世界都以次單位疫苗方向發展即以病毒某個基因的蛋白質作為疫苗主體,已有 B肝子宮頸癌疫苗為成功模式

國光透過基因重組技術,在非哺乳類細胞製造新冠病毒的蛋白,以此產出次單位流感疫苗的產品已在美國上市,生產平台也已建立,在美國已有一千多萬人使用的安全紀錄。國光過去因H7N9疫苗的研製,與之有合作生產經驗,熟悉技術操作。

目前國光已成功生產一批新冠肺炎病毒蛋白,完成動物免疫實驗,正在台大病毒實驗室進行病毒中和實驗。如果證明可有效在實驗室阻止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即可準備量產。目前也已跟衛福部食藥署藥品查驗中心討論,如何在緊急授權的法規下,在今年七、八月進入人體一期實驗

考量疫苗在近期防疫及人民恢復正常生活和社會經濟復甦的重要性,希望政府在公私夥伴關係合作的前提下,能夠及時提供協助。另外,選擇疫苗合作夥伴,也應考量在全程製造的技術上,需擁有完整智慧財產權,不受第三者或他國的牽制








殺警無罪 判決有無爭議空間?


2020-05-05 01:20 聯合報 /   鄭善印/開南大學法律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近來傳出數起思覺失調症患者持刀砍人案件,凸顯社會安全網漏洞百出。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嘉義殺警無罪案已成近年最具震撼效果的判決之一,蓋因其中牽涉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監督問題,警察隨時遭受攻擊的反公序問題,另一個則是判決本身有無爭議空間的問題。我認為第三個問題最小,也較容易簡單說明。

案件事實依該判決所述,大約是被告懷疑相關友人及其女兒聯合謀奪其保險金,洵至於連鐵路稽查及鐵警亦被懷疑係共謀加害之人,乃憤而取刀刺殺鐵警。經鑑定人認定此為典型之被害妄想症,其行為乃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故法官乃依刑法第十九條第一項,判定其殺警行為不罰」,再因不罰雖視為撤銷羈押」,但在上訴中得命具保,並且因認定被告雖不罰,但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故宣告監護五年

我基於國民的眼光,比較不能理解的是,刑法第十九條第三項已明文規定,「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者,不罰」之規定,「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也就是說,若因自己故意或過失行為自陷於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時,依然要罰。這是民國九十四年刑法修正本條時,採用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十七條的結果,其用意在於阻止過度寬縱

例如,爛醉之人仍然開車,雖然在爛醉中的駕駛行為可能是「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之行為」,但因係故意或過失造成自己爛醉駕駛,故依然要負責任。又例如,吸食安非他命之人可能造成幻聽或幻覺,若吸食之人在幻聽或幻覺中犯罪,也不能用「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而免責。因此一位思覺失調者,在長期就醫後若仍無病識感,不願按時服藥,我們能說他沒有過失,他是無辜的嗎?刑法規範就是要在具正當性的時候,強制行為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否則即應為其行為負責

我的第二個疑惑是,該判決雖然提及王景玉案及龔重安案,但卻認為該兩案與本案不同。然而,三案的主客觀要件似均相同,判決除認定前二案係預謀犯罪,本案則否外,並未明確指出三案的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這一點是否不同從而容易造成一般民眾誤解,相同的事物怎麼會做不同判斷這種疑惑似也不能以都是民粹作祟為辯解理由,因為刑法乃全民共信共守的基本規則,不能將它當成是某些知識階級的專屬品。

第三個疑問是,被告買了兩把刀,卻只用了一把,這一把依法沒收了,但另一把卻沒有沒收,判決認為「扣案水果刀一支,雖亦係被告所有,然被告於本案審理時供稱:我買刀要應付一些威脅我的人,我不是買刀想殺人等語,故並非供犯罪使用或預備使用之物,爰不予諭知沒收之」。但被告買了兩把刀,用其中一把刺殺他人腹部,這是事實,怎會因被告供稱不是買刀殺人,就率爾相信呢?










後新冠時代 全球輪廓的變與不變


2020-05-04 23:48 聯合報 /   鍾錦墀/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台北市)
疫情促成很多企業要求員工在家上班。圖為台北街頭上班人潮。記者余承翰/攝影


就全球政經輪廓而言,新冠病毒所產生的震撼,已經進入了半衰期。不論是累積的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雖然令人怵目驚心,但整體的衝擊力道,已經呈現拋物線式的下降趨勢。目前正是檢視過去慌亂的半年,同時遠眺未來的階段。

首先的角度來探討無法重現的生活面向新的公衛標準,已對製造、教育、物流、運輸、甚至消費行為,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全球供應鏈的重組、數位遠距的學習、網購模式的普化、航空產業的轉型,甚至於休閒娛樂餐飲等,都會有新的運作標準。基於上述衝擊因應而生的生活型態,會對個人、家庭、社群、社會、國家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變化。我們還是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但已經有全新的互動模式,不論是個人、團體、企業、或政府,最先能掌握並活用新型互動模式者,必然勝出。在後新冠的時代,生活的旋律依然熟悉,只是歌詞已全然不同

其次,再從不變的角度,來說明持續存在的結構政府、社會、市場,是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三個具有互補性的支柱這三者時而為等距三角形、時而為銳角三角形。政府制定政策,市場反映供需,社會維繫人心,在過去的百年歷史,這三者組合的功能運作,已帶領人類文明因應或克服多項的困境與挑戰。舉凡西班牙大流感、兩次世界大戰、中東石油危機、美蘇冷戰對峙,全球金融風暴等,雖在當下都帶來無比的震撼,然而政府、市場與社會的組合,卻也都能適時因應,避免人類文明遭遇重大危機而崩解

此次新冠病毒,相較於過去百年重大危機事件,在損害規模上其實並不具特殊的顯著性,只是在情緒與心理方面,讓人類社會遭遇突然的攻其不備。過去重大的危機事件,政府、市場與社會的功能組合,都能因應當時狀況而重新調整相對位置,時而政府主導、時而市場決定、時而社會支持。面對新冠病毒,現階段就各國的表現來看,政府優先、社會其次、市場最後的排序,似為穩定情勢的組合因此,對於人類文明而言,不變的是這三者的功能,無論對應何種危機,只要以最佳的相對位置即可有效因應

總而言之,新冠病毒對全球輪廓的啟發之一,是國家體系關鍵地位依然不變,同時伴隨已然變化的日常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