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加薪減稅 VS.不加薪就加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跌跌撞撞地,我們翻閱保障同婚的第一座山
◆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怎不抓喬事蟑螂
◆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加薪減稅 VS.不加薪就加稅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加薪減稅vs. 不加新就加稅

2019-05-18  00: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英九基金會日前舉辦「突破困境,迎接挑戰」重振台灣競爭力論壇,分別針對國際經濟發展新策略、解決低薪與人才培育問題,以及台灣產業發展新藍圖等三個面向,進行開放式 討論。主辦單位用意至深,值此政經世局紛擾多變之際,希望以專業理性的論證,為台灣找到有效的因應方法,未料會議最後的圓桌論壇,四位國 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的參與,使得整個會議主軸變調。會中許多精闢見解,在總統參選人事的哄鬧中,完全消失不見,殊為可惜。

台灣的低薪問題存在近20年,歷經政黨輪替,仍未見改善。受雇員工每月平均經常性實質薪資,2017年為 37,781元,倒退至 2000 年左右水準。尤有甚者,從國內生產要素所得結構來看,1988年受雇人員報酬占61%,營業盈餘占39%;2000年比率各為58%與 42%;2017年則變成56%與44%。明顯 可知,勞動要素報酬相對於其他生產要素所得,持續的縮減中。換言之,隨著經濟成長,勞動者並未能增加分享更多的成果。

探討台灣低薪的原因,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項:一、產業結構轉型不順,資本密集化的發展,未能有效提升高薪就業人口;二、勞動市場未臻健全,非典派遣員工比重增加,外籍勞工的開放引進,再加上勞資關係弱化失衡;三、全球化自由化的衝擊,薪資水準均等化,產業外移傷害勞工就業;四、教育改革失敗,濫設大學,學用落差問題一直能未有效解決。從而可知,欲徹底改善低薪困境,政府唯有成立跨部會的專責小組,提出包裹式的政策方案,才有可能成功。 

然而,反觀政府這幾年的作為,盡是一些零散片面的急就章。其間,或宣示性的表明政府對低薪問題的重視,修改了公司法與工廠法,要求企業在有盈餘時,「記得」分配部分盈餘給員工;或以加薪連結投資標的,創造「高薪100指數」掛牌,然卻未受到股民青睞;或以行政手段誘導加薪,在政府標案評選中加分,唯占比又不能太高,終至淪為聊備一格;又或照顧邊際勞工,提高基本工資,但卻難於帶動普遍性的加薪風潮。這種散槍打烏式的做法,顯示政府既無整體戰略,亦乏亮點突破戰術。

但是,這並表示我們就束手無策。在這場探討競爭力的會議中,財稅學界曾巨威教授便提出了一些稅改解方,切中時弊,我們依此申論,希望廣為引起社會的注意與討論,朝野都能共同推動此項稅改。

首先,在營利事業所得稅方面。爲鼓勵企業給員工加薪,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規定,企業可以調高基層員工薪資所增加給付的130%,當做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的減除數,此亦即所謂 「加薪減稅」。

然為強化其效果,政府應趁營所稅率剛從17%提高至20%,適時加強引入誘因機制,規定企業在中位數員工薪酬成長率高於全國平均成長率、或高階經理人薪酬相對中位數員工薪酬之倍數低於某一倍數、或員工盈餘分配占比超過某一比率等三個條件下,每達成一單項,企業營所稅率就減一個百分點,讓加薪企業營所稅率最多可降回至原先的17%。

其次,在保留盈餘稅部分。保留盈餘愈多表示企業加薪的空間愈大,政府可藉此引進「不加薪就加稅」的機制。較緩和的做法是,在現行保留盈餘加徵5%規定中,准予企業將規劃用於員工加薪部分自盈餘中扣除。另一 種較積極的做法則是,在企業年度課稅所得中強行設定保留一定比率用於加薪,若未符規定,即按其差距金額加徵10%保留盈餘稅。

我們相信透過這種具創意性的稅改,引入獎懲並重的機制,才能刺激現行保守僵化的官僚體制有所作為。除了把「加薪減稅」做得更好外,「不加薪就加稅」才是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怎不抓喬事蟑螂

2019-05-1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華郵政物流園區招標案傳出「有力人士」介入,逼中郵老總要求得標的網家公司董事長詹宏志「禮讓一點」,否則拿不到合約。台灣新創界大老的詹董撐了兩個月後,公開他與政府「喬事蟑螂」對抗的黑幕。

詹宏志是國策顧問,爆料見效,不到廿四小時行政院同意儘快完成決標程序簽約。怪的是,合約照舊,中郵董、總卻全被蘇揆下令打包接受調查。

綠營大腕想從國策顧問身上抽油水,不見檢調主動偵辦。聲稱「接獲陳情才關切」的三名綠委,兩人與中郵老董同屬賴系背景,一人屬桃園幫,與標案所在有地緣關係。政院不撥疑雲,先炒了賴系人馬,便趕在調查釋疑前簽約,堵上詹董金口。

詹宏志痛批台灣政壇圈地喬事分贓文化,「正常程序的標案,結果一出,馬上就有躲在政府部門的蟑螂喬來喬去」。面對這控訴,正鼓吹台商回流的蘇揆竟不先抓蟑螂,讓企業見識一下政府如何拚經濟。

被迫提前退休的中郵總經理陳憲着說去留,「這種政治氛圍下,沒什麼好爭執的」,透露蟑螂案關鍵在人事。中郵在北市精華區有多塊土地要資產活化,上看數百億開發利益,被視作國營事業特級金雞母。董總寶座各方覬覦多時,怎料,設局結果卻讓蘇揆又作了莊家。

小英忙連任,縱容派系吃相難看。她說「起厝起一半,好師傅不能換」;但房子裡蟑螂成群,難保沒有蛇鼠藏身。她蓋的房,老百姓能住得安心?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政治算計玩過頭,終於逼走自己

2019-05-1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昨天在爭議聲中通過了我國的同婚專法。儘管《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的名稱顯得隱晦且言不及義,但經過各方辯論角力及公投民意的洗禮,台灣跨出對同志婚姻權保障的第一步,仍是值得慶賀之事。回顧整個立法過程,社會從挺同/反同的截然對立,到得出一部雙方難稱滿意、卻各有空間的專法,雖非最佳結局,但整個社會已如同翻越了一座大山。

這次同婚專法的制訂,意義非比尋常。原因是,這項法案的分歧點不在傳統藍綠或統獨的政治軸線上,而是切割了人們對性別的價值認同,因此挑戰格外鉅大。藍營方面,多數人反對過度劇烈的變化,但也有不少人高度支持同婚合法化;綠營是主要立法推動者,地方支持者卻有強烈反對承認同婚的聲音,一向在台獨立場上支持民進黨的教會則因宗教信仰反對該法。

簡言之,民眾對同婚的態度仍有偌大落差,存在鮮明的「城鄉差距」和「世代差距」。也因此,正反雙方的角力和動員都迥異於以往,主要由民間團體自行發動,政黨角色則變得曖昧退縮。尤其民進黨,不少中南部立委擔心專法過關後他們可能遭地方民眾指責,以致無法續任。從昨天民進黨強力祭出黨紀及最後表決過程的劍拔弩張,可以看到兩端拉鋸之激烈;所幸,不少藍營立委也投下贊成票。

從最後通過的《七四八施行法》條文看,除了法律名稱曖昧隱晦,行政院在表決大戰前夕將法案第一、二兩條的「立法目的」和「同婚定義」修改到面目難辨,刻意避開「同性婚姻」四字;這些作法,即不難想像民進黨區域立委所承受的壓力大到什麼程度。從他們承受的壓力,更不難想像,基層民眾對於這項專法可能後果的憂慮又大到什麼地步。

當數萬挺同群眾昨天在立法院外為這項同婚專法過關而高聲歡呼時,大家振奮的,應該不只是為台灣完成「亞洲第一部同婚立法」而自豪。畢竟,這部同婚法為了爭取過關,從名稱到內容都做了太多折衷與妥協,彷彿是在暗巷裡偷偷打造出來的。但無論如何,更值得人們雀躍的,應該是整個社會在突破同志禁忌及保障同志平權上,又推倒了一道高峻的圍牆。尤其,這個「平權」的概念,除了給予同志群體祝福與承認,若能推而廣之,也應該提醒人們省思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歧視-包括性別歧視、階級歧視、職業歧視等,民眾也應檢視自己的偏見,以「平權」的視角去對待他人。

多年來,台灣社會對同志議題一直抱持開放態度,各項同志活動相當活躍;在這樣的基礎上,培養了人們對於同志婚姻的更高接受度。然而,這並不表示社會上沒有質疑的聲音;去年底的公投,有七六五萬人反對同婚納入《民法》,六四○萬人主張同婚另訂專法,顯示的就是為數眾多卻遭到壓抑的不同想法。這六、七百萬人的公投意見,其實未必表示他們不支持同志成家權益,而是希望在立法上保持漸進作法,先制訂專法,再視實際需要及發展逐步修改。這種漸進的態度,對於不熟悉領域的立法抱持審慎觀察,其實並沒有不當;挺同群體沒有必要將他們冠以「反同」的標籤,敵視他們。

儘管立法過程跌跌撞撞,幾乎是連滾帶爬,無論如何,立法院昨天通過《七四八施行法》,挺/反同雙方都可以宣稱勝利。對期待婚姻合法的同志而言,五月廿四日即可依新法前往登記結婚;對同志婚姻仍抱持疑慮的人,至少避免了同婚立即納入《民法》。雙方各有斬獲,也將彼此的差距縮小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翻越過這座巨大的山嶺之後,同婚議題的「道德面紗」將被卸下;接下來,人們也許能更客觀地就其「社會面向」來討論如何使這部專法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