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理性主義 vs. 民族主義\星期透視/嗆辣可以助蔡英文勝選嗎?

◆  星期透視/嗆辣可以助蔡英文勝選嗎?
◆  大屋頂下/賴清德的政變與攤牌
◆  暫時收尾 貿易戰方興未艾
◆  畫中有話/閱讀動起來
◆  別再用「賣台」唬人
◆  從服貿到今天 如果時光能倒流
◆  願景回響/扶植紙本書 先找對政策
◆  沒用的大用:平成將逝 天皇長存
◆  漫畫/「賣台灣水果」被剪了
◆  名家縱論/理性主義 vs. 民族主義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理性主義 vs. 民族主義


2019-03-31 00:18 聯合報  蘇起(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高雄市長韓國瑜此次出訪前往香港、澳門的中聯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台灣選舉,常覺得像看賽馬,多在議論哪匹馬領先,哪匹馬落後,哪匹馬新加入或退出。不過這次大選卻不只是賽馬,也不是藍綠對決,而是看不見的兩股思潮正面碰撞。
一邊是挑戰者的「理性主義」,另一邊是衛冕者的「民族主義」。用英文說就是Rationalism vs. Nationalism。賭注之大恐怕也是前所未見,因為牽涉的不只是哪匹馬出線,或政黨輪不輪替,而是台灣的安危存亡
台灣民族主義」從李登輝時期就萌芽,只是一直忸怩作態,欲語還休蔡總統上台後變得較露骨,挑戰她的賴清德更直白。估計選戰越熾烈,越沒有遮掩。
它的核心有感性面與理性面。感性上它堅持「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不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大部分民進黨人士對「中國人」的排斥心理可說根深柢固。蔡總統也從不曾認同這個血緣。深綠出身的柯文哲講「兩岸一家親」,犯了大忌,當然必傾全黨之力撻伐之。
理性上,「台灣」要與「中國」全面切割。不但堅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或「一國兩制」,而且政府間也不再接觸,不談判,更不妥協。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的連結要積極弱化,外交與軍事對抗愈加強烈。宣傳上則全面忽視大陸的「機會」成分,只強調它的「威脅」,以凝聚台灣內部抗中意志。
為避免當年陳水扁因躁進而激起的國際反彈,蔡政府表面說「維持現狀」,實際卻像孵小雞一樣,在薄薄蛋殼的掩護下,藉「改革」之名改造台灣權力結構,以待時機成熟時破殼而出,以新的「民族」及「國家」身分亮相。
這個民族主義胚胎孕育於蔡總統當年主持的兩國論」。經過廿年的成長茁壯,它運氣好到恰巧碰到美國把美中關係由「交往」調整為「競爭」(不同於「對抗」),所以蔡政府自以為靠山堅定而充滿自信。但運氣不好的是,它也剛好碰到中共的東亞實力大幅上升,連靠山美國都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台灣民族主義」經過明年一月類似「台獨公投」選戰洗禮再獲勝,中共的對台政策將徹底失敗,而習近平在國內必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回顧民國97年(二○○八年)大選時馬英九勝券在握,而中共軍力仍略遜美國一籌,北京卻依然動員對台備戰以防民進黨僥倖連任。如今兩強東亞軍力伯仲,美國多個智庫甚至告誡已向北京傾斜,難道北京還願隱忍,再與「台灣民族主義」和平共處四年,並肩跨越中共建黨一百周年的民國110年(二○二一年)及習近平新任期的民國111年(二○二二年)?屆時包括軍事威脅的強烈大陸冷氣團極可能排山倒海地朝台灣撲來美中關係當然也走到攤牌關口
如果此時華府願為台灣付出巨大代價,兩強就會交鋒,而首當其衝的台灣非死即傷。如果美國估計力有未逮,以致口惠而實不至,或出兵卻不耐久留,大陸就可完成世紀性統一大業。如果雙方都不願兵戎相見,透過談判解決台灣就變成刀砧板上的那塊肉。任何「如果」,台灣都逃不掉幾十年來最大災難。
幸運的是,不願被「台灣民族主義」推進這個絕境的台灣民眾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理性主義」。它緣於一意孤行的蔡政府只顧精神勝利,完全忽視台灣民眾在經濟與安全上的現實需要。去年九合一選舉顯示,目前主流民意已從「民族主義」,轉向「理性主義」,超越藍綠、政黨、省籍、地域、年齡分野,一切以理性務實為導向高雄韓國瑜市長就是站在這個浪頭風尖上橫掃全台的
但「民族主義」仍有強大內聚力與動人感染力。「理性主義雖暫居主流但迄今仍較鬆散、抽象、被動為了落實理性主義」,除儘早選拔具代表性的候選人外,還要研擬一整套能務實解決問題的政策綱領。而且這套綱領不能像縣市長選舉那樣只處理經濟議題,還要讓台灣民眾在當前詭譎的美中台情勢中感到更安全。
這不是簡單的任務,卻仍是可行的。為了台灣還能繼續「小確幸」,這也是唯一的路。







星期透視/嗆辣可以助蔡英文勝選嗎?


2019-03-31 00:41 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行政院會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修正草案,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明修法緣由和草案內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韓國瑜造訪中國大陸南方四城,簽署採購合同金額高達五十三億台幣,成果豐碩。同一時間,在南太平洋友邦訪問的蔡總統,卻質疑韓市長拜訪香港中聯辦是製造一國兩制氛圍」,陸委會迅速通過所謂的韓國瑜條款」,修改港澳關係條例,納入縣市首長訪問港澳規定此外,陸委會還要求韓市長返國後一個月內提出報告交代行程
已宣布爭取黨內總統提名的賴清德,警告韓國瑜「賣菜不賣身」,陸委會陳明通主委稱韓的出訪,是北京「精心安排的一國兩制感恩之旅」。
接著,行政院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未來兩岸協議只要內容涉及「一中」或「九二共識」,將自動被歸為政治協議,必須通過「三道鎖」,兩岸政治協商將比修憲還要困難
蔡政府執政失能,聲望跌入谷底,拉高分貝批評紅藍兩方,意圖將對手定位為「傾中賣台」,以凸顯辣台妹捍衛主權的決心,此一麻辣戰略有可能將蔡英文再度送進總統府嗎?
將對手抹紅以證明自己的血統純正,從來都是民進黨選舉的主戰武器;問題是,這個屢試不爽的勝選方程式,在去年底高雄市長選舉中,在主場優勢情況下,居然敗給賣菜郎,現在又為何將此敗選模式,進階為全國性的選戰主砲?
從民意角度言,兩岸關係是落在經濟後,民眾對蔡政府最不滿意的施政,在經濟牌已明顯被國民黨候選人卡位後,民進黨豈有自曝另一要害之理?除非真的是無計可施,否則怎會如此?
一個可能原因,便是眼看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連結台灣的力道也日增月進,民進黨因而做出異於常理判斷。
在執政黨全力批評韓國瑜墜入「一國兩制」陷阱時,美國在台協會臉書卻適時貼出國務院的報告,稱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自治程度減少。最近美軍湊巧今年第六度通過台海,日昨美參院通過台灣保障法、國務卿在國會指出將運用一切工具,阻止中國大陸孤立台灣,加上國會議員邀請蔡總統演講,以及前此通過的其他友台法案,執政黨或已產生台美抗中戰略成形的想像。從這個角度,或可理解為何不久前,國防部突然放棄規劃已久的第四代戰機採購計畫,轉而購買已服役四十年的F-16改良型,以及蔡英文接受日本媒體採訪,直接提出希望日台商談安保合作的原因了
蔡總統年初嚴厲批評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突出對岸步步進逼的危機,而購買軍機並在美日媒體表述捍衛台灣民主的決心,則是彰顯自己具有連結國際的守護能力,至於對韓國瑜鋪天蓋地的撻伐,目的在於提醒國人,敵人其實已侵門踏戶。問題是,管用嗎?
九合一選舉結果,說明在歷經長年經濟不振的苦楚後,選民對提振經濟的渴望已如大旱雲霓。假如連「九二共識」、「和平宣言」等名詞都百般忌憚,中共駐香港辦事機關避之不及,如此怯弱的政黨有能力守護台灣嗎?對自已人如此不信任,有可能團結對外嗎?只求政治正確,有可能贏得民心嗎?
韓市長在外拚搏,兩次出訪,獲得訂單超過六十億,而總統出訪,卻永遠是支票鋪陳。花四千億購買老舊戰機,卻使新一代戰機汰換無期公開呼籲台日洽談安保,折損的是兩國外交關係
江山,是打出來的,不是罵出來的!







大屋頂下/賴清德的政變與攤牌


2019-03-31 00:40 聯合報  黃年
挑戰蔡英文總統連任的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晚間重申,初選不是破壞團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的「政變」,可能觸發兩場大攤牌。
一、民進黨內「軟獨」與「硬獨」大攤牌。二、全台灣「台獨」與「反獨」大攤牌。
賴清德叫陣。他說韓國瑜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並期待有機會在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與韓國瑜進行君子之爭,贏的人將帶領台灣。
以下是我對這段話的解讀。賴清德期待,這場「台獨/反獨」的大攤牌:一、是一場頂尖對頂尖的對決,不要上駟對下駟,兩邊都推出最有民意支持度的總統候選人。他直挑韓國瑜,顯示他不會糾纏在韓有無「參選正當性」的枝節。二、是一場君子之爭,所以也就是「台獨vs.反獨」的直球對決,不再閃躲,不再欲言又止,也就是不再小人作風。這次大家把話說清楚,「贏的人就帶領台灣」。
台灣非常需要這一場大辯論,國人應持非常正向的思維來迎接這場台獨vs.反獨的大攤牌不過,這仍待賴清德先贏得民進黨初選而民進黨初選的主題,無疑是硬獨vs.軟獨的攤牌。這也不要再閃躲,不能再吞吞吐吐,不能再像民進黨過去幾場「中國政策大辯論」那樣雷大雨小。民進黨面對自己,非常需要來一場內部大攤牌。
民進黨稱賴的動作是「突襲」,但其實這是一場「政變」。
賴在登記參加初選前,只告知陳水扁等獨派元老,但幾乎所有黨政建制內的高層人物均蒙在鼓裡,連新潮流內的大咖也在狀況外。這不是「政變」,什麼才是「政變」?
賴說,我不是要打敗蔡總統,他卻要取代蔡英文。他說,不是要否定蔡總統三年政績,但他反覆指出蔡的治理已使台灣(台獨?)不保。賴清德從「我民國109年(二○二○)支持蔡總統」,突然翻臉給蔡英文來了一個冷不防的措手不及。這不是「政變」,什麼才是?
再看,賴登記參加初選後,黨內其實並未出現天與人歸的場面,例如有三十五名立委具名挺蔡。亦可見,這不是「政變」,什麼才是?
近日浮現的內幕顯示,賴清德其實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就要競逐總統,被陳菊擋下。後來接任閣揆後,他又使蔡英文成為「只是」政府體制的元首,而使他自己成為台獨的旗手,以此作出二人的區隔,並藉以挾持蔡英文。當時即可想像,賴的生涯發展下一步就是「蔡賴配」,再接下來就是問鼎民國113年(二○二四)總統大位。《大屋頂下在賴清德接任閣揆時就問:這個局面,究竟是賴清德輔佐蔡英文?還是蔡英文為賴清德抬轎?
其實,如果賴清德的目標只是「蔡賴配」而已,蔡英文應當必是虛位以待,她也別無選擇;所以,賴完全不必用這種「政變」的暴烈手段來火中取栗。因而,如果賴此次政變的目標居然就只是要逼出「蔡賴配」,或後來竟然果真搞成了「蔡賴配」;我不認為賴有必要把一個唾手可得的東西搞成這種刀口舔血的事,更多的人不相信賴清德會如此不顧吃相。
我說這些,是認為,這場政變核心動力仍在於賴清德自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即已萌生的「我要當總統」的權力思維(不屑一顧「蔡賴配」),至於台獨路線則是他一路走來的操作工具而已
談到路線,用「硬獨」來與蔡英文的「軟獨」作出區隔,是賴清德始終擺明的架勢
但是,賴的路線是否真實,未來必須經過三關考驗。他的「硬獨」主張是: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反對九二共識,中國和台灣本來就是一邊一國,台灣和中國是國際關係,制定新憲法的時機已經到了,以及特赦陳水扁…。
賴清德應當在黨內初選(第一關)及若參加總統大選(第二關)中,繼續公開且明確地堅持這些主張;並在若當選總統後,亦公開且明確地堅持以「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做他的「台灣總統」,宣示「我主張台獨,在任何職位上都是」,並誠真推進前述他一路堅持的信仰及政策(第三關)。到了那一天,這才能算是「硬獨」贏了「軟獨」,始能證明賴清德今天要「打敗蔡英文」正當性必要性
但是,賴清德能否通過這三關考驗,或可存疑。因為,賴清德的「硬獨」其實不是鐵板一塊。如果等他當了總統,又改成一套「我當總統,拚經濟最重要」、「親中愛台」、「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不會舉辦台獨公投」、「台獨,就是台灣已經獨立」、「遵守洛桑協議,中華台北也可以」(這些都是他說過的話),那麼,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區別何在?硬獨和軟獨的區別又何在?屆時,大家若看到賴總統左支右絀、捉襟見肘,居然發現他不可能「在任何的職位上,都主張台獨」。那麼,倘若「賴獨」不能超越「蔡獨」,賴非要取代蔡的意義何在?
賴即使當選總統,必如所有的台獨執政者,像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一樣:贏了選舉,輸了路線
「硬獨」的路線,有其絕對的「不可能性」。如陳芳明所說主張台獨都是騙選票」。所以,賴清德以「硬獨vs.軟獨」發動的「政變」,其中權力爭奪其實高於路線歧異。因為,他的硬獨即使過得了黨內初選及總統大選前兩關,也必無可能通過「以台獨工作者當台灣總統」第三關。
因此,我一向認為,今天台獨問題只是民進黨內權力鬥爭的外溢效應軟獨被硬獨挾持,軟獨被迫不斷加碼也因此軟獨更甩不掉硬獨,被硬獨挾持。但無論軟獨、硬獨,其實都不可能跨越「宣布台灣獨立」紅線,賴清德也不能,因此台獨其實已成假議題。
目前所見,蔡英文近日居然只知咬住韓國瑜,好像忘了她黨內初選的對手是賴清德。要罵韓國瑜,賴清德不輸蔡英文。蔡英文欲贏得初選,必須證明:「蔡獨」勝過「賴獨」。
民進黨內,不但須對「硬獨/軟獨」、「真獨/假獨」來個攤牌,更應對「台獨/非獨」作個攤牌。因為,這三組弔詭已把民進黨拖到今日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兩頭落空的地步,不把它說清楚,這個黨就很難再走下去
賴清德的政變,可能觸動這場黨內大攤牌民進黨應珍惜這機會。等到這場賴清德所說「典範型」初選,若在「軟獨/硬獨/真獨/假獨」建立明確路線;國人即可在明年總統大選,以「君子之爭」風格,來共同正向迎接一場「台獨/反獨」的大攤牌。







畫中有話/閱讀動起來


2019-03-31 00:51 聯合報  陳柏亨
在國際書展上,小女孩將書中的圖像畫在玻璃上,鮮活了原本靜態的閱讀。聯合報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調查發現,國人閱讀紙本量急降,如何推廣確是值得關注。 圖/陳柏亨

在國際書展上,小女孩將書中的圖像畫在玻璃上,鮮活了原本靜態的閱讀。聯合報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調查發現,國人閱讀紙本量急降,如何推廣確是值得關注。
面對大環境改變,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推廣數位出版勢在必行,但仍私心鍾愛紙本書。事實上,數位時代,能抓住眼球才能抓住人心,推廣閱讀,想必也要讓書本更吸睛、有趣。培養閱讀習慣從小開始,政府在強調追求經濟富強的同時,提高文化水準的軟實力刻不容緩。







願景回響/扶植紙本書 先找對政策


2019-03-31 00:47 聯合報  王玉佩/資深教育工作者(高雄市)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報導數位多元出版型態興起,文化部近來加強補助線上學習平台、數位閱讀平台等,鼓勵數位閱讀模式創新營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調查發現,四成國人去年沒讀紙本書,文化部長鄭麗君受訪時,除表達自己「最愛還是紙本」外,並強調加強扶植圖書出版業,同時更要倡導讀書風氣,讓國人愛讀紙本書
近年紙本書閱讀人口減少是事實,工作忙碌無暇讀書是其一,電子書興起取代亦是主因
無可否認,科技發展電子書應運而生,透過電腦技術處理,不但圖文並茂,並可影像、聲音同現,讓閱讀生動有趣。不過,電子書或有聲書雖大量出版,但數位化的書籍方便性不若紙本書其次,愈多醫學報告指出,不論是手機、平板電腦,對人眼具有不良影響,故電子書不適合較長時間閱讀
紙本圖書不只是當代文化的縮影,更是國家文化最根本的保存,建議文化部採取有效政策扶植圖書出版業,如擴大舉辦「金鼎獎」,讓出版業者享有如同影視界「金馬獎」與「金鐘獎」同樣的尊榮感。文化部目前政策向影視廣播傾鈄,金鼎獎似流於形式,唯有政府提升層次、規格辦理金鼎獎,才能讓出版業得到尊重。
另訂親子讀書日,鼓勵親子一起讀書閱讀是增加新知、充實內涵最佳途徑,政府應訂每月一日為讀書日,訂定獎勵辦法鼓勵共讀,倡導風氣
宋代名相王安石云:「窮人因書而富,富人因書而貴」,政府扶植產業刻不容緩,但需找對政策,而非空喊口號。







沒用的大用:平成將逝 天皇長存


2019-03-31 00:43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是否需要年號」的疑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於天皇制度的檢討質疑。圖為2019年的天皇元旦新年公開談話。 (美聯社資料照片)

在台灣稱呼別人為「皇民」的人不懂天皇制,被稱為「皇民」的人也一樣不懂天皇制。
日本天皇無權無力也無錢,完全不像歐洲的絕對君主,也不像中華世界的皇帝所以,在日本史上,沒有明君,也沒有昏君。當然,天皇也不會如歐洲君主般,被推上斷頭台;也不會有發生中國王朝更迭和「易姓革命」。
不過看起來「沒用」的天皇,在日本史裡存在著「大用」。不了解天皇制,沒辦法正確理解日本。
日本天皇直到明治為止,沒有一位到過名古屋以東的日本,當然也沒有到過東京(江戶)。也就是說,日本歷經二、三百年的江戶和平Pax Tokugawana),東京也被建設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城,但是日本天皇從來沒到過東京(賞櫻)。
第一個到達東京的天皇是明治天皇睦仁。一八六八年十一月第一次踏入東京,剛滿十六歲,完全不具任何實力,但維新群臣冀望「活用」他的權威,填補德川將軍「拋出權力」後列島權力的真空。
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六月在安倍政權主導下,國會通過《天皇退位特例法案》;十二月再召開「皇室會議」,決定天皇明仁將於民國108年(一九年)四月卅日「退位」。名稱上雖叫「皇室會議」,不過十個成員,只有兩人是皇室民選政治人物占五位,剩下三人中兩個最高法院法官,最後一個是主管皇室事務的常任文官也就是說,天皇或皇室在制度上沒有任何抵抗政治配置的力量
法國思想家布希亞,就曾斷言美國和日本是地球上兩大神國。他說:「美國和日本的權力都屬於沒有起源,沒有真實性,但卻知道如何充分利用這種狀況的人。」他要說明的是,美國人和日本人需要「神」作為國民統合象徵。民國89年(二○○○年),日相森喜朗因為說了「日本,本來就是神國」的「神國發言」就匆匆被趕下台。只是,所有日本人都知道他說錯話,但是沒有人認為他說了假話
不過,明仁退位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倍政權還是一貫地利用天皇權威,例如外交。台灣的外交部門該做什麼,非常清楚。剛好,這件事也可以檢驗一下,自認親日的民進黨政權是不是真的知日啊。








從服貿到今天 如果時光能倒流


2019-03-31 00:49 聯合報  溫俊維/補教業者(竹縣竹北)
英國首相梅伊29日在下議院針對她的脫歐協議進行辯論。 (新華社資料照片)

民國104年(二○一五年)英國大選後,首相卡麥隆為兌現競選承諾,於隔年六月舉行公投,投票結果卻以不到三趴的些微差距落敗。雖然結果不具約束力,但卡麥隆依舊遵循傳統辭職,由梅伊組閣。可是梅伊的脫歐協議迄今未能在國會通過,使硬脫歐風險提高,經濟上的衰退、政治上的分裂、社會上的動盪卻漸浮現,使人質疑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
反觀台灣,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兩岸兩會高層會談,雖達成服貿協議,卻在立院遭阻擋,其後太陽花學運,使兩岸監督條例在立院遭擱置。當年服貿、貨貿未過,台灣無法享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紅利,只能望峽而興嘆。如今,當韓國瑜從大陸帶回數十億訂單,解農漁民之急時,執政黨仍企圖扣賣台罪名;難道執政者迄今仍未從過去經驗覺省,省思當年的蹉跎與盲目嗎?
所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可執政者卻仍算計選舉利害,對將來可能的選舉對手錙銖必較、睚眥必報,設法構陷阻攔。連保外就醫的前總統,亦大張旗鼓地批判不手軟。試問時光能否倒流,人民究竟何時才能盼到遲來的黎明?






別再用「賣台」唬人


2019-03-31 00:50 聯合報  洪長源/文史工作(彰縣二林)
綠營指控賣台,韓國瑜回應全是抹黑,「一個縣市長怎麼賣台?」他只希望將高雄的農水產品賣出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幾十年來,「賣台就像民進黨選舉時的催票機一樣,總是說如果馬英九當選總統,台灣會被賣掉;如果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高雄會被賣掉!結果呢?馬英九當了八年總統,台灣被賣掉,現在由蔡英文當總統?韓國瑜當選了高雄市長,到處奔波為高雄農漁產品搶訂單,高雄被賣掉了嗎?
民主的台灣,政治樣樣透明,樣樣事情都須經過議會監督審議,如何賣?是買方將海角七億匯給市長,然後解放軍就進來接管了嗎?真的這麼簡單,大陸還需部署數千枚飛彈瞄準台灣嗎?
不要再用這招來唬民眾了民眾也不要再相信這種無的放矢不管誰當選總統、誰當選縣市長,台灣永遠是台灣人的台灣,永遠可以享受民主自由的生活








暫時收尾 貿易戰方興未艾


2019-03-31 00:42 聯合報  郭永興/臺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
美國與中國新一輪貿易磋商29日在北京落幕。圖為美國財長米努勤(左)與中國副總理劉鶴。 (美聯社資料照片)

三月底新一輪中美部長級貿易協商結束,美國官員們與川普總統都表示協商有重大進展;市場也充滿了樂觀氣氛,廿九日美股道瓊指數收盤上漲兩百點以上。中美貿易戰是否已接近尾聲?會怎樣收尾?面對中美貿易戰收尾,台商又需要準備什麼樣的戰略布局?提供一些觀察供參考。
首先,中美貿易談判應該是到達尾聲了。媒體報導,中美雙方在談判中,為了一個單詞使用爭議兩小時。當談判雙方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在一兩字使用上爭吵,那表示談判內容的結構大局應已定,現在就是在字義範圍的小戰場,盡量多爭取一點勝利。
另外雙方目前歧見,主要在兩方面如何確保與檢驗中國遵守協定美國減少懲罰性關稅時間表。這樣的歧見,就顯示此次談判有很大進展。此次談判前,雙方之間一直存在著主要歧見美國希望中國進行經濟結構改革(例如強迫外資企業轉移技術、國有企業補貼、智慧財產權等),但是中國提不出讓美國滿意方案這次談判後,未見美方提出關於改革方案的抱怨,顯示中國已提出讓美國滿意的草案,美國焦點轉向如何確保中國遵守草案
美國要確保中國遵守協定的最好方式,就是漸進式減少懲罰性關稅。目前美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兩千五百億美金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因此美國所提方案,應該一開始只會減少兩千五百億中部分商品關稅,之後隨中國遵守協定程度,再循序減少關稅。但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希望協議啟動的開始,就能大幅減少懲罰性關稅,一來為談判團隊建立功績,二是為低迷的經濟帶來新動能
簡言之,目前談判爭議:確保中國遵守協定與美國減少關稅時間表,其實是同一事情,且此爭議的談判並非是零合遊戲,而是談判雙方誰多拿一點,誰少拿一點的拉鋸戰。此拉鋸戰應該可以短期內解決,一方面中國景氣低迷,亟需中美貿易戰告一段落給市場帶來信心。而對川普政權來說,從去年十一月期中國會選舉後,不管是政府暫時關門或者宣布緊急狀態來籌措建設墨西哥邊境圍牆政策,在美國國內都是貶多於褒,川普政權需要政績來提升聲望。
可以預測未來中美貿易戰結尾,應該是出現一個談判協議。此協議會有三項重點:美國會部分減少目前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中國會宣布大量採購美國商品,尤其是農業產品,來降低中美貿易逆差;美國以漸進減少關稅的方式,持續對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施壓。
面對這樣的可能結果,台商應該冷靜看待,千萬不能樂觀以為貿易戰已結束。首先美國的漸進方式,意味著懲罰性關稅是可逆的,萬一日後出現中美雙方對於遵守協議定義發生歧異,美國隨時可能再加回關稅。
再者,川普上任以來,他所有政策中,只有一項政策,是不分民主黨、共和黨,得到全國支持,那就是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離民國109年(二○二○年)十一月總統大選,只剩下一年半,如果到時候川普支持度拉不起來,那不管中國有多遵守協議,川普政權都有可能雞蛋裡挑骨頭,再度發動對中國的關稅攻擊、拉升大選聲勢。所以就算中美達成貿易戰停火協議,台商還是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