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搭起平台 國民黨忙搶擂台
◆ 轟轟烈烈檢討 比不上連任重要
◆ 聯合筆記/網路時代下的救災課題
◆ 滿城盡是進階「吳音寧」
◆ 邱吉爾自勉 新內閣得先止血
◆ 「敗選聯盟」?還是「敗部復活」?
◆ 企業捐助大學教育 有何不妥?
◆ 挾預算以令校歌 誰才威權
◆ 一間水餃店 拯救了陸軍官校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網路時代下的救災課題
2019-01-12 00:25 聯合報 蔡佩芳
去年豪雨重創西日本,廣島國際大學一名教授急救學的教授,因校園宿舍附近河川水位暴漲,他判斷宿舍建物堅固,沒有斷水之虞,傳訊息叫學生不要外出,再透過推特轉發,最後約660名學生皆無人受傷。 (美聯社資料照片)
網路傳遞訊息無時差無距離特性,在災難發生時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東日本大地震時,我正在北海道打工度假,使用的還是舊式Nokia手機,收工後開機,塞滿了越洋簡訊與未接來電;不過幾年光景,現在某處發生大地震甚至某個鬧區發生恐怖攻擊,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相隔千里之處,Facebook上一句「我平安」就能讓親友安心。
在台灣,防災App似乎尚不普及;在日本,過去一年間已如雨後春筍。入口網站Yahoo! Japan的防災速報下載超過五百萬人次,通知速報細分為地震、海嘯、豪雨、土砂崩落、河川氾濫,氣象警報,甚至中暑指數等;三大電信系統也針對用戶推出災害用傳言版,以NTT docomo為例,提供的狀態選項包括Im ok、Need Help、Safe at home、At evacuation area,還可留下一百字訊息。
超級颶風佛羅倫斯直搗美國東南部時,新伯恩地區一戶民眾太晚撤離,大水快淹入家中,九一一電話始終打不通,女子佩里與殘疾母親、年邁祖母三人只能死守閣樓。佩里在走投無路之際,試圖在社群網站上發文求救,希望網友們助一臂之力。讓她驚喜的是,訊息被廣泛轉發,數小時後真的等到海軍出現救援,傳為佳話。
然而,並不是每次災難發生時,網路資源都成功發揮救援任務。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復興航空澎湖空難時網路流傳澎湖血庫血量不足,但實際上並沒有缺血,卻因民眾接獲消息蜂擁而至,反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多位呼籲挽袖捐血的藝人,最後都遭罵;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關西機場淹水事件的網路流言,最後更折損一名優秀外交官。
專長災害情報學的日本東北大學副教授佐藤翔輔研究團隊日前針對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夏天的西日本豪雨期間,分析在twitter上包含求助關鍵字的貼文內容,數字顯示八成貼文與實際求救無關。
佐藤分析七月六至八日發布含有「#救助」的兩千一百七十一條貼文,實際求助發文數一百廿三條,將求助文轉發有兩百一十三條,合計三百卅六條,占整體的百分之十五點五;其他八成五貼文,許多是對災民聲援打氣,但更多毫無關係的留言。
民眾留言、分享訊息或許多數出於善意,好心有時卻壞事,如何建立一套有效防救災訊息運作模式,讓網路資源在救難時候發揮最大的功能而不是成為阻礙,是網路時代必須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