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後彭淮南時代的挑戰與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886/web/

.聯合報社論/甘為政治馬前卒,教育部對得起教育?
.聯合報黑白集/無業者最支持的總統
.經濟日報社論/後彭淮南時代的挑戰與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後彭淮南時代的挑戰與契機


2018-01-29 00: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已確定將在2月25日卸任,綜合各方訊息,現任央行副總裁楊金龍內定將升任央行總裁。任期長達20年,彭淮南總裁為央行締造了許多歷史紀錄,也樹立很多難以超越的「彭淮南障礙」。楊金龍被視最能貫徹彭總裁意志的央行接班人,現在彭下楊上的人事安排,可說是彭淮南政策路線受到肯定,楊金龍既背負延續央行政策的重責大任,也要面對因應接踵而來的國際經濟變局及金融挑戰,肩負的擔子極為沉重。我們為彭總裁對國家的重大貢獻表達敬意,也期許新任總裁能夠繼往開來,承擔重任。
彭總裁對國內經濟及金融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台灣是淺碟式的開放經濟,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及金融的影響,央行匯率及貨幣政策自主性不高,但彭淮南將央行角色扮演得有聲有色,在他任內,秉持「穩定中求成長」的政策理念,致力維護新台幣匯率穩定,審慎調控貨幣政策,對國內物價及金融穩定,以及延續數十年、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成長,貢獻良多。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面對國際金融風暴及各種內外挑戰時,彭總裁更不時展現硬漢風格,以鐵腕擊退炒匯的金融大鱷;並力抗各方壓力,打擊金融投機及房地產炒作。他為央行的專業能力及獨立性,樹立最佳典範,也在國際上贏得14A總裁的美譽;他敢做敢當及敢言的行事風格及強勢作為,雖招致很多明槍暗箭的攻擊,但更贏得民意的高度肯定和信賴,這也是彭總裁經歷四位總統與15位行政院長,地位屹立不搖的最大本錢。
儘管不少人質疑彭淮南政策過於保守,過於強勢的行事風格又壓抑雙率政策理性辯論的空間,但這些批評皆無法抹殺彭總裁的卓越政績,所樹立的央行典範,以及民意對他的長期肯定和支持。
面對美國川普總統經貿政策所掀起的巨大波濤,以及全球央行寬鬆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各種風險,在央行任職近30年、和彭總裁並肩作戰多年的楊金龍能夠出線,代表彭淮南穩健的政策路線,以及具抗壓性、獨立性、以專業為導向的行事風格,受到蔡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也象徵未來沒有彭淮南的央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會延續彭總裁所訂政策,這也有助於穩定社會人心。
不過,央行新任總裁未來所面對的問題,相較於過去20年的彭淮南時代,已出現巨大改變,很難再以既定的思維及政策框架來因應截然不同的全新挑戰。
首先,川普的經貿政策,正在衝擊數十年來由美國帶頭建立的國際貿易及金融秩序,這也顛覆了傳統的政策思維及市場預期心理,造成不可預期的經濟金融風險及波動。例如最近美元的劇貶,起因就是美國政府改變了長期以來對強勢美元政策的支持,而新台幣對美元亦一路升值,最近已進逼28元兌1美元關卡。台灣貿易順差占GDP比重名列世界前茅,新台幣匯率也是美國緊盯的對象,對央行匯率政策將構成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其次,台灣以代工出口為主力的成長模式已走到盡頭,兼顧出口和內需是經濟轉型的必然走向,而央行匯率及利率「雙低」政策也受到日增的挑戰,未來雙率政策的考量因素及拿捏將更為複雜,建立新的決策模式已刻不容緩。
再者,在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為挽救經濟,不再凸顯政策獨立性,而更加重視和國家整體政策的配合。台灣經濟正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過去央行的強勢及不斷凸顯獨立性,應否作一定的調整,顯然也是新總裁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彭總裁此時卸任,是央行的挑戰,但也是央行轉型的契機,我們期許新總裁能挑起重擔,帶領央行走出沒有彭淮南的新時代。



聯合報黑白集/無業者最支持的總統


2018-01-28 23:3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新民調,蔡總統的支持度僅剩三成一,幾乎跌回內閣改組前的水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新民調,蔡總統的支持度僅剩三成一,幾乎跌回內閣改組前的水準,賴清德拚了半天,等於白忙。不滿意總統兩岸政策的民眾,則升為六成,創下她就任以來的最高紀錄。
蔡英文日前才高舉「台灣價值」的大旗,要求柯文哲向民進黨表態稱臣;如今看看這樣的低民調,她的台灣價值其實已經漏底了。不僅如此,民進黨的認同度也呈現雪崩式下滑,只剩兩成八,跌破民進黨自誇的四成基本盤。游盈隆認為,這反映「支持者希望幻滅」,民眾對兩大黨失望的情勢不變的話,台灣政治將成為「政治素人」和「政治冒險家」的樂園。
無論如何,根據這次民調,蔡英文仍有一點足以自豪。在所有的職業類別中,包括自營商、高低階白領、軍公教、勞工、農民和學生等,都是不支持蔡英文的比率明顯大於支持,唯一的例外,是「無業/待業者」的群體。其原因,難道是蔡政府的決策一直在懲罰勤勞工作者,卻不斷設法獎賞不工作的人?這點,極耐人尋味。
游盈隆的民調和解讀,一次比一次驚悚,但總統並不以為意。蔡英文多次宣稱,她民調低,是因為推動「改革」,顯然一點也「沒在怕」。當然,民調本來就不是做來讓人害怕的。但無論如何,民調就如同一面鏡子,它應該是做來給執政者照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做給民眾看的。如果一個總統的施政,只有無業者和待業者最滿意,她能自喜嗎?



聯合報社論/甘為政治馬前卒,教育部對得起教育?


2018-01-28 23: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綠營杯葛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事件中,教育原應是「校園民主」捍衛者,卻扮演政治馬前卒。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綠營杯葛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事件,在民進黨團宣布撤案後,表面上告一段落,卻未必能說已經「劇終」。這齣被稱為「拔管」的大戲,顯然不是偶發:執政黨明目張膽挾預算案侵犯大學自主,實為民主之恥;而教育部一路扮演政治馬前卒供政客驅遣,對政治力非但毫不抵抗,甚至萬般迎合並加碼演出。教育原應是「校園民主」的捍衛者,卻搖身變成大學自主的劊子手,真是荒謬的一幕。
台大遴選委員會一月五日選出新任校長人選後,教育部不僅壓著新校長的當選公文不說,根據媒體披露,更在兩周內急發三次公文給台大,頗有阻撓之意。這點,看三次發函的日期與內容,殊堪玩味。
一月十一日,有媒體率先爆出部分人士質疑管中閔擔任台灣大哥大的「獨董」卻未充分揭露,擔任遴選委員的台灣大副董蔡明興也未遵循「利益迴避」原則。翌日,教育部便去函台大,詢問遴選過程「據報載」似有疑義。廿四日,民進黨立院黨團藉著總預算審查協商,作出「教育部應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釐清疑義,否則不得進行後續聘任作業」的主決議,粗暴施壓教育部介入台大校長人事。不可思議的是,在場的教育部代表看過此決議文,竟回應「內容可以接受」。同日,教育部更將監察院「據訴遴選過程涉有瑕疵」的公文,轉發台大;對政治力介入大學,配合得天衣無縫。
對教育部兩次來函,台大選委員會均明白回覆:「本校校長遴選過程均依教育部核備法令辦理,殆無疑義」;但教育部卻視若無睹。廿五日,綠媒與綠委接力爆料管中閔論文的烏龍案;次日,教育部又發函台大,要求釐清倒果為因的抄襲事件。且看,除了第二次公文是「函轉」監察院公文,另兩份公文的主旨都是「據報載」,最後一次公文還附上「報導資料一份」。這也遭嘲諷是「看媒體辦案」。
教育部一再質疑台大遴選過程,事實上,教育部本身即有三名代表擔任遴選委員,其中一人還是政次。若過程真有疑義,不能當場釐清或擋下嗎?
在綠委烏龍爆料記者會次日,台大當夜即開會認定論文抄襲案「不成立」,並向教育部喊話:「籲尊重大學自主,儘速核定新校長任命案」。此時教育部卻振振有詞稱,不能「只看媒體訊息」就決定是否核定校長聘任案,必須審慎處理。壯哉斯言,但前後對照,豈不矛盾畢露。
管中閔雖被歸類為藍營,但民進黨與教育部聯手自導自演的這齣「拔管案」,粗暴踐踏大學自主與程序正義,所引起的社會反彈,後座力已經超越藍綠。短短三天,上千名台大師生連署抗議「政治力介入台大,堅守大學自主」,許多中間選民更感憤怒。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度警告管中閔:若堅持就任,「不死也半條命」;窮凶惡極的嘴臉,宛如流氓政權
在民進黨團知難而退撤案後,更顯得教育部裡外不是人。教育部次長尷尬地說,「不論立院有沒有撤案,都會維持行政中立」,又說「校園本就該避免政治力介入,會尊重立院決定。」大言不慚的態度,暴露恥度之無底線。
民進黨執政後,本該嚴守中立的教育部長屢屢作激情演出。去年底「促轉條例」通過後,引發全台「中正」或「介壽」為名的學校和道路改名的議題;教長潘文忠迫不及待地表態,要剔除或更名,教育部會與相關學校依條例內容做適法的研處。此話一出,民意譁然,反彈不斷,逼得行政院發言人出面說明改名是「假議題」,潘文忠更被綠營立委K得滿頭包,提醒他要「檢討話術」。
這次教育部賣力配合民進黨演出「拔管」大戲,帶頭踐踏大學自主與程序正義。這樣的教育部,有什麼才德領導大學,又如何對得起自己作育英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