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減稅牽動全球產業 台灣快出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585/web/


.聯合報社論/惡意沒有贏家:由李明哲案看兩岸交手
.聯合報黑白集/誰罵過「台灣被殖民」?
.經濟日報社論/美減稅牽動全球產業 台灣快出擊






經濟日報社論/美減稅牽動全球產業 台灣快出擊


2017-11-29 02: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上任以來,各項政策推動並不算順利。除了年初的健保方案受挫外,稅改方案由於各界的反對,也是一拖再拖;另外計劃推動的其他政策,例如基礎建設、先進製造以及能源政策也是乏善可陳。國內經貿政策幾乎繳了白卷,再加上川普具有爭議的個人性格,使得其支持度快速下滑。
川普目前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在他強調美國優先,動輒威脅懲罰在海外生產的企業,強力反制國外的不公平貿易措施下,許多跨國企業開始著手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及製造比重,對美主要貿易順差國家也開始增加對美採購,以舒緩美國的壓力。但這種短期添加柴火的方式,能夠持續多久?效果存疑。另外加拿大及墨西哥也展開與美國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但雙方歧異頗大,能否修訂到如美國之所願,不確定性仍高。
為了挽回下滑的支持度,川普最近推出大幅度的稅改方案,主要重點有三:一是將目前美國的公司所得稅由35%大幅下降至20%;第二則是海外盈餘匯回現金資產課税12%,非流動資產部分則課5%;第三則是個人所得稅的減免及程序簡化。
雖然為了要平衡財政赤字及公平稅負原則下,相較於川普先前所提的稅改計畫,目前版本降稅幅度已縮小,但仍為30多年以來美國最大的減稅方案。
川普認為自由化的結果創造了財富,但是沒有創造就業,而且這些累積的財富絕大部分都停留在海外。川普過去一再指責這是造成美國經濟不振的重要原因,要求這些跨國企業必須把資金移回美國,但單憑棍子是不夠的,惟有搭配各式減税措施,才有可能使資金移回美國。
美國稅改若是通過,對於全球經濟將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在租稅優惠以及市場商機的驅動下,會促使企業考慮對美國增加投資,此可以落實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將海外據點移轉到美國,雖然整體供應鏈的移轉可能性較低,但必然會使供應鏈重組。另外在聯邦與地方雙重優惠誘因下,也會新增一些投資,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類似鴻海到美國投資的案例,因而形成新的供應鏈。
在美國川普新政下,台灣目前的因應較為被動,未來必須有更積極的做法。在美國大減稅政策下,若是台灣無法避免企業增加對美投資下,如何確保台灣技術的自主性,必須有所規劃。過去美國政府多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考台美議題,經貿面也是以要求台灣開放市場為主。現今川普政府非常重視國內產業發展及創造就業的重要性,台灣可以主動針對新的議題提出台美合作的新藍圖,建構在川普的經貿政策下,如何提升台美貿易及投資關係。
過去台灣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長期扮演美國跨國企業的全球代工夥伴,台灣得以在部分關鍵零組件建立全球供應地位;然而台美合作未能延伸到新興產業領域。政府須主動提出未來台美在新興產業的合作策略及模式;除了建立新的生產供應鏈之外,更可以促成雙方人才、資金及技術的雙向流動,提供台灣產業成長升級的動能。
在製造業重返美國後,將衍生出自動化、智慧化的需求。考量台灣擁有優異的機械設備業者及系統整合商,未來可以協助結合美國當地系統整合商及自動化軟體業者,共同為當地企業自動化生產提供服務。
當然在減稅政策下,也會誘發全球資金進一步向美國股匯市以及債券市場移轉,另外,川普在未來會加速投資先進製造,推動基礎建設也會帶動資金回流,台灣也必須尋求其中的機會。再加上目前美國升息的壓力不小,並在美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帶動下,美元走入强勢已在所難免,這對台灣對美出口反而有利,更需掌握此一機會。

聯合報黑白集/誰罵過「台灣被殖民」?


2017-11-28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日本核食是否解禁,是台日間的敏感話題。 本報資料照片



要不要開放有核安疑慮的日本食品進口,從去年延燒至今。據報導,鄭文燦協調日本千葉縣農產品來台參加桃園農博會,千葉知事還向日本媒體表達「台灣高層認可解禁」。經濟部次長王美花也在立院被問到,政府是否會以開放核食交換日本支持我加入CPTPP。
開放與否,不是不能由「科學依據」或政府的「取捨平衡」來考量。但是,台灣的輿論及反對黨力量向來驚人。論及國外食安疑慮產品進口,民眾記不記得:
是誰罵過:「台灣政府是被殖民了嗎」?是哪些立委舉著「堅持零檢出」的牌子霸占發言台?是哪位黨團書記長揚言公布支持解禁的「沒良心」立委名單?是誰厲言指控:「莫非當權者跟外國政府交換了什麼?」
上述發言何等犀利,把關何其嚴格,態度多麼義正詞嚴!但是,這不全是民進黨的問政紀錄嗎?有請谷歌大神,檔案照片、發言資料歷歷俱在。只不過,當年的發言,全是在反對馬政府考慮解禁瘦肉精美牛進口而發;當初砲火四射的民進黨諸「站神」,如今何在?為何現在自動消音?難道此刻不存在「台灣被殖民」、「沒良心立委」、「當權者跟外國交換」的問題了嗎?
民進黨當家方知柴米貴,於今應為「今是昨非」而向人民大眾提出解釋;或者一皮天下無難事,繼續由霹靂女將向「喪權辱國」的官員興師問罪、踹門究責?
要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原來不只一例一休讓蔡政府傷腦筋啊!

聯合報社論/惡意沒有贏家:由李明哲案看兩岸交手


2017-11-28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李明哲案宣判,媒體在岳陽大酒店會議室看微博轉播。 中央社



前民進黨黨工李明哲昨天遭中國大陸法院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五年徒刑;李明哲當庭表示「服從判決」,放棄上訴。對此,總統府發表聲明,強調「傳播民主理念無罪」,此案嚴重傷害兩岸關係。這個說詞,比起總統府在九月李明哲受審時說「會盡一切努力讓他返國」,似乎更顯空洞;事實上,外界也看不出政府為他盡了什麼努力。
李明哲成為第一位遭中共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的台灣人,其實是偶然,而不是必然。李明哲以非政府組織工作者(NGO)的身分進出大陸,已經多年,一直相安無事。他之所以一夕成為甕中之鱉,原因有二:遠因是蔡政府上台導致兩岸關係惡化,近因是陸生周泓旭被我方以共諜身分逮捕,他因此成了對岸的相對人質。
若李明哲真的只是人權工作者,要他背負「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這是何其沉重的擔子。但放在兩岸關係架構中看,他已成為兩岸政權現階段交手的犧牲品,也是中共對台灣的殺雞儆猴;在兩岸關係未改善前,他背負了這個重擔。至於五年的徒刑算不算重,嚴格而論,這並不算輕,至少比外界的預期還重。五年的徒刑,且未獲緩刑,顯示中共評估當前兩岸關係,認為無法給予寬貸。
檢視李明哲案的脈絡,不能不和周泓旭的共諜案對照並論。被稱為「陸生共諜」的周泓旭,是在今年三月九日遭法務部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站逮捕,原因是他曾試圖策動一名外交部官員交付情資,並提議提供免費赴日旅遊等酬勞作為回報,結果遭對方檢舉,而遭到收押。
當時這樁「共諜案」的背景是:法務部調查局剛奉上級之命完成了《保防工作法》草案,要用嚴格的手段介入政府及民間部門的各種安全調查偵防工作,由於條文手段可議,被稱為「人二復辟」。就在該草案曝光次日,調查局迅雷不及掩耳地逮捕了共諜周泓旭,其目的,不外要證明「共諜無所不在」。而就在周泓旭遭逮捕後十日,傳出李明哲赴廣州訪友時「被失蹤」,後來證實他已遭逮捕。
在兩岸政治性的押人競賽中,事件當然變得棘手。加上李明哲之妻李凈瑜的高調救夫行動,讓此事更難透過政治或人道協商的管道尋求解決,所以各自進入司法程序。九月十一日李明哲案在湖南岳陽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陸方將他與彭宇華列為同案被告,指控兩人透過「圍觀中國」及「圍觀華南」等網路群體,組織成員批評並誹謗政府,並提出相關運作計畫書為證。這是李明哲涉嫌的罪行比較明確地公諸於世。
值得注意的是,李明哲受審後四日,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國家安全法》將周泓旭判刑一年兩個月,具體罪名是他接受中方指示來台發展共諜組織未遂。至此,兩岸的司法競賽進入了第二階段的角力。如果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共諜被判刑一年兩個月,李明哲被輕判的可能,恐怕即不容樂觀。果然,拖了兩個半月後,李明哲昨天被判刑五年。
簡言之,李明哲是兩岸角力下一個被犧牲的棋子。如果調查局不是硬推《保防法》,弄得兩岸諜影幢幢,或者不貪功冒進逮捕周泓旭,李明哲如今應該仍是自由之身;如果蔡總統對陷入僵局的兩岸關係稍微釋放一點真實善意,雙方就不必在李明哲和周泓旭之間作政治拔河;如果台北地院當時輕判小共諜周泓旭半年,說不定李明哲昨日就可以直接被遣送返台。未來,李明哲能否提早獲釋,恐怕也繫於兩岸關係能否改善。
李明哲和周泓旭本來不是足以撼動大局的人物,卻因為兩岸政府交惡,被雙方當成了犧牲品。我們要提醒的是:惡意沒有贏家,司法如果為政治服務,拿人民當棋子,則是不仁的行為,不可能贏得民心。而蔡政府若真想救李明哲返台,會不知道該做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