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郭芳煜 非一例一休代罪羔羊

.別輕忽禽流感全球流行潛力
.川普啟示…民主 靠制度更靠人
.聯合筆記/郭芳煜 非一例一休代罪羔羊
.父殺子自殺案/最需要的人 不知資源在哪
.無線電視頻道 別在「國會」打混
.人頭「被入黨」 國民黨要如何重振
.回響/學習 不是「教了多少」決定
.國文作文如寫台文、其他母語文…








聯合筆記/郭芳煜 非一例一休代罪羔羊


2017-02-07 00:06 聯合報  許俊偉

郭芳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開春改組迎來四位新內閣,其中勞動部長「郭下林上」。被外界指因「一例一休」修法溝通不足、政策辯護不力的郭芳煜下台一鞠躬,換上行政院政務委員林美珠外傳郭將轉任考試院保訓會主委
工會出身的郭芳煜,曾任職台灣電信工會和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與基層工會相熟;長年勞政文官經歷,不僅處事謹慎幹練,待人圓融更是同僚對他的讚語。
「一例一休」影響餘威至今還在各行各業擴散,修法和政策推動過程,郭雖未臻完善,但昔日被認為善於協調,如今溝通不力卻成遭到撤換主因,熟悉他的人都替郭抱不平。
郭為了「一例一休」修法,與工商團體和勞團多次見面溝通;在立院面對國民黨、時代力量立委夾攻,郭也全力說服為何是「一例一休」而非「二例」,甚至還要面對民進黨自家召委「落跑」不願主持初審的窘境。
說穿了,這個曾一度被外界指為政府、勞、資「三輸」的政策,不管誰時任勞動部長,恐怕都難擋勞團的抗爭力道和資方的反彈聲浪
再說,「一例一休」是蔡政府上台就即刻力推的優先政策,也是蔡政府指示上會期必須修法通過,面對勞動新制帶來的勞資衝擊後勁,要求限時上路的府院也有責任,不該只由郭一肩扛。況且「一例一休」負面效應之大,恐怕連當初全力推動「周休二日」的蔡政府也始料未及,郭實為非戰之罪。
事實上,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郭芳煜本來就非蔡政府當初勞動部長的第一人選。知情人士說,蔡政府上台前因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加上一上任就要推動「一例一休」和年金改革等政策,最後因而找來事務官出身、熟嫻勞動政策的勞動部常次郭芳煜幫忙「無縫接軌」
郭幫蔡政府擋了不少勞資子彈,最終也讓草案在上會期通過。外界指郭芳煜因溝通不力丟官,但郭的去職,實非一例一休代罪羔羊,而是蔡政府已找到自家合適人選,郭完成階段性任務。
公職生涯近卅八年的郭芳煜,原本就快屆齡退休,卻願意臨危受命幫忙填補「過渡期」。為了「感謝」郭當初挺身協助穩住新政府執政初期的勞動業務,蔡政府因而對郭「另有安排」;從日前內閣人事消息發布當晚,郭對外發出的是「職務異動」聲明,就可看出轉職端倪。

川普啟示…民主 靠制度更靠人


2017-02-07 00:06 聯合報  郭銘傑/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事務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美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的行政首長公開詆譭法官,並和法院爭奪管轄權,以往我們最可能猜測的,是一個制度運作還沒有上軌道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或東歐新興民主國家。然而,現在千夫所指的答案,卻是一個老牌且還在冷戰結束後熱衷於海外推廣民主的西方國家:美國
美東時間二月四日,美國華盛頓州聯邦地方法院法官羅伯特裁定禁止總統川普簽署的穆斯林禁令在全國生效美國國土安全部隨後立即宣布,該部門將暫緩執行該禁令的一切行動,對入境美國旅客的查核也將恢復到該禁令發布前的狀態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也不再繼續註銷所涉旅客的簽證。該法院命令讓眾人暫時鬆了一口氣。
然而,川普與法院之間的戰爭才剛開始。在法院命令出爐後,美國司法部馬上為自己的老闆川普幫腔,聲稱該部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挑戰該法院命令。川普本人也在推特上抨擊:「羅伯特『這種』法官的見解荒謬,讓這個國家的法律根本無法執行,將會被推翻。」川普的推特發文讓美國輿論再度譁然。
這次川普所公然挑戰的,不只是聯邦政府的施政內容,更涉及行政與司法權力分立、相互制衡的基本憲政原理川普擺明不認可聯邦地方法院介入阻攔施政,且意圖和聯邦地方法院爭奪管轄權,凌駕其上為此,川普甚至不惜公開詆譭法官,訴諸民粹,在推特上引來十三萬支持群眾按「讚」,以對法官的見解與法院的命令表示同仇敵愾。
川普和法院之間的政治衝突,給包括台灣在內的非西方新興民主國家上了彌足珍貴的一課。在一個完全沒有修改基本憲政制度的情況下,如果美國的民主運作便可以一夕之間就因為川普的宣示就職而崩壞,那麼一個民主體制運作的完善與否,其實就不只是取決於憲政制度設計而已,而是深植於政治菁英的甄補與教化
也就是說,當一個新興民主國家的既有政治文化,沒有辦法培養出願意共同守護憲政制度並依法而治的政治菁英,不願守護憲政與法治的菁英,如川普者,往往可以在勝選後,等待時機,策略性地使用既有制度授予的權力,來顛覆或甚至改寫遊戲規則
西方民主制度運作上軌道的成功基礎其實在人。許多擁護制度決定論的海內外政治學者同行至今仍然無法相信,成功運行二百多年的美國民主憲政制度設計,竟會因為川普一個人無時不刻的暴走,而遭逢史無前例的危機。可是對於母語是中文的人士來說,人治與法治並重的道理應該並不陌生。早在兩千年多前孟子就已經揭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父殺子自殺案/最需要的人 不知資源在哪


2017-02-07 00:06 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台北市北投區傳出父持刀殺三名子女命案,警方到場拉起封鎖線,鑑識人員進入勘驗。 記者林伯東/攝影


剛過完年,北投發生父親殺害子女後再自殺的憾事,令人痛心。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六至十件父母殺害子女再自殺案件多半發生在列冊通報的高風險家庭,但前天事件並未有因經濟或家庭因素而通報的紀錄,屬隱性高風險家庭。如未有人及時察覺家庭有異,這些隱藏的風險家庭,一旦情緒沒有出口,事件多一發不可收拾。
在探討事件成因之前,我想先分享我透過學校和民間團體合作訪視關懷的案例。因為公益服務關懷的對象為弱勢國小學童或國中生,我們長期與學校合作,每學期開始,透過師長與學生的親師座談,由導師發現生活異常的學生,或者是低收入戶、受暴家庭、酗酒、吸毒,或者是家庭變故,由學校造冊後,陪同校長、導師及家長會長前往訪視。
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發現了不少未經通報但卻急迫需要協助的個案,於是轉介給社會局、勞動局、衛生局或引進其他專業的民間團體資源,至少有機會及時拉弱勢家庭一把,而學校和學生有了溫暖的互動,求助的管道就連結了
人倫悲劇,是整體的社會問題,成因複雜,斷不可僅視為家庭內部問題而已。再就自己服務家暴案件的經驗來看,經濟因素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導火線,生活不如意,家庭起爭執,疏於對孩子的關心照顧,父母失業、孩子失學,代代在貧窮循環。吸毒的未成年孩子生下小小孩,阿公只能帶著孫子每天到砂石場上工,不能在健康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被寄養或安置,不僅是人倫的掙扎,將來也都是社會的隱憂。
社會上最需要資源的人,往往是最不知道資源在哪裡的人。如果沒有親身走過一趟,家家戶戶訪視,如果沒有和社會底層的朋友坐在冰冷的地板上,面對面感受需要,不會知道有多少人在社會邊緣求生存。但要如何預防類似的家庭悲劇發生,提出以下建議:
一、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財產。
二、社會多些雞婆的人:雖人情冷漠,但仍有熱心公益的人,教育行政單位可設鼓勵措施,鼓勵學校家訪關懷學生。還有鄰里社區偵探精神,多關心身邊親友並給予善意回應。
三、政府和民間團體資源連結:政府應扮演資源串連大平台,傾聽民間團體第一線聲音,建立社工尊嚴的工作條件。
四、落實政府自殺防治會報功能:社會事件背後可能是經濟、婚姻、就業、教育等,整合部會間資源,強化心理健康政策。
五、為一隻螞蟻引路:陷入社會貧窮或家庭暴力的人,除給予經濟援助外,也要給予自立更生的釣竿,這都是屬於教育和就業政策的範疇
對兒少保護和家暴防治工作者來說,不願再看見孩子受暴,就只有這樣的新年新希望。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無線電視頻道 別在「國會」打混


2017-02-07 00:06 聯合報  李若松/資深媒體工作者(台北市)

立法院現場。 聯合報系資料照


無線數位電視是民眾免費訊息來源無線電波資源有限,國內五家電視公司目前霸占廿二個數位電視頻道,竟然出現三個國會議事頻道
公廣集團中華電視公司最近將舊有頻道改成國會一台、國會二台,讓立法院變成台灣最大的無線電視台;台灣真是應該釋出公共無線電視頻道,開放電視頻道給小區域電視台經營,播出在地新聞。
透過電視實況轉播或錄影重播監督國會運作,應該是很好的創意;但以現代網路科技,台北市議會等透過官網的網路直播,有興趣的選民很方便看議員的表現,犯不著使用寶貴的無線電波資源,強迫把立法院作秀畫面推銷給全民。
除了公共電視台,國內四家無線電視台因為電視數位化,都分配到四個節目頻道,但因為本身經營財力、人力有限,經常是同一時段播出相同的節目或反覆重播節目,可看性變低,像國會議事頻道、國會一台、國會二台,更是打混到極點。
台灣數位電視發展,需要的是國際視野、在地關懷,如何引進國際優質電視節目、國際新聞多樣性,介紹世界各國的風土民情,也可依不同時段,推出年輕族群電視台、銀髮族電視台、兒童電視台,將數位化多出來的公共頻道,變成播放平台化,一頻道多電視台共同經營。另外,開放小區域無線數位頻道,介紹北中南東各地區的新聞與氣象,服務各區域民眾。

人頭「被入黨」 國民黨要如何重振


2017-02-07 00:06 聯合報  李東雲/退休教師(台東市)


國民黨主席選舉呈現「入黨潮」,知道自己被介紹入黨的只有一百多人,其餘不知自己將「被入黨」。
不論入黨或被入黨,如果只是政治人物的工具,做為黨內選舉的人頭,那除了選舉作弊外,人數再多也無助於國民黨重振之路。過去民進黨也吃過人頭黨員氾濫弊病之苦,國民黨應以之借鏡,別再重蹈他人覆轍。
國民黨要想東山再起,黨務興革、民意趨向、國政監督等都應務實而為,黨內選舉不能拉人頭黨員作弊,更要避免只重表相或刻意炒作。尤其黨員招募敷衍不得,應加強入黨審查把關,否則不僅黨內選舉不公,黨員重量不重質,只會凸顯黨員虛胖的數字而已。

回響/學習 不是「教了多少」決定


2017-02-07 00:06 聯合報  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新竹市)


昨日民意論壇有兩百多位在高中第一線的校長與主任連署投書,呼籲將大學考招的時程延後。這反映出高中教學現場正積極展現對一○七新課綱的期待,希望多元選修課程能夠不會受到學期中要準備推甄等申請工作的影響。若仔細比較與招聯會初步想法的差異,主要在於以下兩點:一、開始招生流程的時間點;二、應該先甄選還是先分科考試
投書中強調應讓高中有完整獨立的教育內容,因此建議學期結束後先考分科考試,再將此結果與學測資料並學習歷程一起用於甄選,若有缺額再分發。其好處是讓高中的課程完整,申請過程單純,符合許多學校老師或家長的期待。但問題是,這樣看似切割簡化的過程,恐怕反而使新課綱適性學習的理想完全失敗。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由於每個學生都必須有分科成績才能參加甄選,這必使得「所有學生」在高三下都在準備大考。此時不管高中端準備的選修課程多精彩也都無法發揮效果,反而使一些本來不需要準備考試的學生都被拉進來。這種以考試要脅學生坐在教室的方式是無法產生適性與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若有分科考試才甄選,學習歷程即使有固定的比重,多數的大學教授還是會由學測與分科的分數來決定入學。畢竟有明確的大考分數擺在眼前,學生過往的努力紀錄幾乎無法發生效果。而這種情形會因為大學端需要在暑假期間辦理招生而更容易發生。
三、其實從甄選制度一開始實行就發現,即使那時甄選入學的學生比例仍少(包括繁星推薦),但在大學中的表現卻比那些高中讀得完整的指考生表現得更優秀。這顯示不是「先選先贏」的結果,而是代表學習的成就並不是由「教師教了多少」來決定,反而是決定於「學生學習的動機」。後者正是適性教育與自主學習所最需要保護的
四、目前大學生程度的低落並不是因為沒有完整學習,沒有好的配套課程幫助這些學生調整心態與讀書方法。筆者認為高中的「完整學習應該包含對自我的認識、未來的規畫與時間管理等這些在學期中預備甄選時就是最好的教學機會。如果暑假才申請,那時誰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方向?最後還是回到校系排名來填志願。
因此,筆者雖然贊成葉丙成教授所說,大學端過去過度依賴大考的分數來標定學生的好壞,而這次使用學習歷程的方式就是幫助大學端能對此有所改進。但是「先考後招」的方式反而會對此制度的設計精神產生嚴重的破壞,壓縮學生自我探索的時間(連轉換心情的暑假都沒有了),實在需要再仔細評估。
延伸閱讀
* 大學最理想考招方案…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