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經濟/年金改革方案 須突破六大盲點

.聯合報社論..陳德銘到金門的政治水路
.聯合報黑白集.夏立言變成黃志芳
.經濟日報社論.年金改革方案 須突破六大盲點









經濟/年金改革方案 須突破六大盲點


2017-01-21 02: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教師團體批未來所得替代率只剩五成,將成低收入戶。圖為日前年金改革南部座談會場外,上千名軍公教人員聚集抗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府在國是會議召開前,倉促公布年金改革方案,引起各方利害關係人熱烈討論,尤其軍公教等被改革對象,確定走上街頭,準備激烈表達不滿,使後續執行充滿變數。
副總統陳建仁前天公布的改革方案以及意義,可以歸納成幾個重點
一、非永續性的改革最早破產(2027年)的勞保,因改革方案只延長了九年,至2036年破產相對較晚破產的公教退撫基金則延長了13年,顯然政府的策略是急其所緩,緩其所急,擺明第一波改革就是衝著選票占少數的軍公教而來
二、軍公教被砍得刀刀見骨18%優惠存款在六年內歸零,給付水準調降(投保薪資拉長為退休前五年),所得替代率天花板壓至60%,保費也提高,軍公教裡外皆輸,只能徒呼負負。
三、勞工只有微調以漸進方式延長投保薪資採計至15年(等於降低給付),逐年調高投保費率0.5%(提高繳費額)之外,勞工的投保薪資沒有調高,給付也沒有調降,顯然有鑑於一例一休引起太大的衝擊,政府對勞保部分少動為安。
四、勞工將是下一波改革的對象五年後檢討勞保費率入法,2023年之後上台的政府,馬上又要面對勞保最早破產的事實,且因為延後改革,勞工負擔的成數可能調高,未來的勞工勢必要面對更大幅度的「多繳、少領、晚退」的衝擊,資方也無法心安,下下任的政權更要頭痛不已。
五、政府操作「職業不均」過頭,反噬自己:這一波改革已經把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壓到「地板」,則未來勢必要把勞工的所得替代率拉高,難度高過於「不破產」,因此非提高給付不可,亦即大幅調高保費是唯一的辦法,卻又對前述的勞資政衝擊雪上加霜。
六、世代不公的問題更惡化:雖然軍公教已退休的給付都被砍了,但年輕世代仍須多繳、少領;勞工部分,已退休或將近退休的人不受影響,但仍是最早破產,未來愈年輕的世代「多繳、少領、晚退」的衝擊更大。4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瞭解真相後,可能會反過頭來反對政府的版本。而過多資金凍結在勞保基金,對經濟甚至產生負面衝擊,恐怕也是社會學者規劃年金的盲點。
至於政府在年金改革的手段和方法上,也有很多可議之處:
一、總統府在國是會議前兩天才公布年金改革版本,且未經過年改委員會討論,證明年改會的過場根本就是浪費時間,社會也已累積不必要的衝突和誤會,而軍公教勞都不太清楚內容,更不知個別的衝擊為何,為何如此重大的社會工程法案,政府卻如此急就章?壓縮各界理性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如果立法院在下會期倉促間通過,一定會留下諸多問題。
二、太多政治考量:從年改會的組成和運作,到不同職業和世代間的相互指摘,乃至於緩其所急的版本結果來看,看得出政府確實經過「選票」方面此消彼長的算計,可謂相當高明。
這也讓年輕世代和勞工團體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將來若發現職業不均根本就是個假議題,也無從實現不同職業間的均等,副總統口中的「世世代代領得到」根本無法實現,反而讓世代不公更加惡化。屆時恐怕會變成反撲的政治力量,將使得下階段的年金改革無以為繼。
三、負責年金規劃的執行長一方面說「希望透過這次改革,避免不同職業不公平對待,或被污名化」,又指摘軍公教「繳少少,領飽飽」,說法有失客觀超然立場,而將箭頭指向軍公教時,卻忽略自己的「雇主」責任,嚴重打擊軍公教士氣,未來公部門恐怕很難吸引人才,導致嚴重的政府失靈現象。
因此,建議政府能再提出「真正永續」的版本,確立首要也是唯一目標是解決軍公教勞各自的破產問題,提出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制的改革,自然就會揚棄「職業不均」這個假議題,世代不公也可迎刃而解。

聯合/夏立言變成黃志芳


2017-01-21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昨日獲董事會通過任命後,正式走馬上任。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七月,蔡政府就任不久,傳出有意請陸委會前主委夏立言出任外貿協會董事長。半年之後,該職位卻由落子困難的黃志芳接任。
不是夏立言,而是黃志芳。其中周折,反映了蔡政府的內鬥和窮絀
若用夏立言,應是張好牌。夏在外交部、國防部與陸委會皆有歷練,駐外則在美、加、印尼、印度皆任要職他在陸委會的參與更一直到馬習會,而外貿協會在大陸的據點不下十處。夏若能主持外貿協會,在現今內外處境下,不論就兩岸關係或新南向政策言,皆可謂適宜人選。但此一具開創性的職位任命,據聞卻因傾獨勢力的反對,而胎死腹中
黃志芳在蔡政府尚未正式上任前,即是炙手可熱的角色。先出任新南向辦公室主任,後轉出使新加坡未遂,因而再回任總統府十二職等秘書;誰知,最後意外落在貿協董事長位子上。黃志芳的職位搞不定,顯示蔡政府的政策擺盪和人才短絀
兩岸交惡已與新南向政策綁在一起,演變成類烽火經濟烽火外交的合體。蔡政府現在拿出的方案,竟是先要國營事業南向製鹽、製糖及製包裝水,即可見情勢的窘困。
若要使兩岸關係與新南向政策發生相輔相成,請問用夏立言或黃志芳,誰的可能性較大,這大概用膝蓋想也知道。現在,沒用夏立言,用了黃志芳,可以說一件事糟蹋了兩個人。
獨派掣肘下,只能用顧立雄那一類人,不能用夏立言,如何趨吉避凶?

聯合/陳德銘到金門的政治水路


2017-01-21 02: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日前表示,如果時機合適,很期待和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見面。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就在川普上台前夕,田弘茂藉與媒體歲末餐敘,宣布邀請陳德銘到金門相會,嘗試為兩岸融冰。這可謂一次精心操作,但北京接招嗎?
田弘茂未在「九二共識」問題上著墨,卻來了一段哲學訓勉:「你讓別人一步,別人才會敬你一尺。」意思是,北京應有容人之量,就算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還是可以互動,不必老是疾言厲色,凡事皆「已讀不回」。這差不多已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了,要北京什麼都沒拿到,卻得把好處再掏出來。
非田弘茂個人的貿然行動,而是蔡英文在背後指點江山。悶聲不吭半年多的蔡英文選在這時出手,應該是基於這樣的形勢觀察:狂妄數落世界的川普正要上台,北京勢必有所忌憚甚至憂慮,或許因而就出現了某種思考,與其冷峻拒絕蔡英文,將她推向川普懷抱,不如身段放軟向台灣招手,反將川普一軍。
亦即,蔡英文希望趁著川普上台的危亂,讓北京捨棄其原有之政治底線,使兩岸之間冷凝的空氣反轉回溫。易言之,它是一個尋求以「勢」破「律」的嘗試,試圖以嚴峻的外圍形勢擊破對岸奉為圭臬的鐵律
然而,北京勾勒的全球劇本,卻可能是另番洞天。一方面,北京的揣度是,川普未必是個表裡一致的硬漢,他口舌強悍,可能只是色厲內荏的吹噓;另一方面,川普本質上是個商人,政治對他而言可能只是一種往復折衝的買賣,他高分貝為台灣執言,不過是為了向北京討一個好的價錢。
再看,北京正因川普在「川蔡通話」後揚言未必奉行一中政策,啟動了聖普斷交、奈及利亞摘牌等外交封鎖行動。這顯示,如果川普玩真的,北京也會來硬的,不會在攸關其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遲疑或退卻。如今蔡英文終於打破沈默,要田弘茂邀訪陳德銘,豈不代表對岸固守金湯的戰略正要開始收效?
此時,若是北京讓陳德銘毫無條件地就到金門一遊,反而是對川普釋放錯誤的訊號,讓老美認為:一中真的可以打折!
北京其實並非鐵板一塊。一九九八年,兩岸中斷協商兩年多後,台北提出「只要有助於兩岸和平發展和民主統一的議題」都可以展開溝通與對話的說法,北京並未要求我方再確認「一中原則」。同一年秋天,兩岸即實現辜汪二次會談
九八年的提法,展示了一個可以想像與寄託的前景,讓彼此互動有了共同的憑藉但這次田弘茂邀陳德銘「金門聚首」,卻與陳水扁當年請胡錦濤「大膽喝茶」如出一轍,只有形式的禮儀,而無真實的政治支撐
萬變不離其宗,兩岸互動畢竟不能徒託空言,不是靠著幾句哲學勸勉就能海闊天空。「一個中國」無論用什麼面貌呈現,終究必須認真處理;蔡政府難道以為,只要一番雲山霧罩,就繞過了這座火燄山?
兩岸所以形成僵局,就在蔡英文去年一月當選後所提出的兩岸論述搆不著北京的門檻,因而有「未完成的考卷」要她補答。一年匆匆已逝,兩岸一事無成,反而愈加糜爛,何以致之?
北京涉台智囊周志懷去年末提出「兩岸新共識」說法,即是在為兩岸解套。但他所謂「具有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只能取代「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卻無法替代「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固有內涵。
亦即,唯一可以解決的路徑,即是尋找一個不涉敏感的新名詞,但裡頭卻無論如何必須包裹著兩岸「同屬一國」的老涵義。循此進路,田弘茂若真想讓陳德銘到金門攬勝,兩人舉觥言歡,至少必須在他的邀約函電裡再加一句:「雙方可以就『兩岸新共識』的文字表述,進行妥切磋商」。
咫尺天涯,陳德銘要到金門,走蔡英文當年擘設的小三通航路,頃刻即至。然而,蔡英文能否為陳德銘打通一條豁然開朗的政治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