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發展軟體應用 政策不能裹小腳

.聯合報社論..風和日麗的颱風假代價不菲
.聯合報黑白集.一個人的轉型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軟體應用 政策不能裹小腳








經濟/發展軟體應用 政策不能裹小腳


2016-09-29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政府陸續端出「五加二」的產業政策,更提出未來重心將轉往軟體及應用面,而非過去著重在3G、4G等網路硬體建設,因此包括數位經濟、共享經濟、電子商務及金融科技等都是發展重點。此外,「五加二」產業將與數位經濟連結,例如新農業要發展智慧農業等,協助產業的高值化發展,打造「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目標。
過去,台灣有關產業如何轉型升級的討論相當多,政府在此時提供修正後的產業政策,並以軟體與應用做為未來發展重心,這個策略方向相當正確,值得肯定。只是,要真正落實這些目標,仍有相當多執行層面上的細節,以及相關的配套,都必須做調整;否則,四年後再來看,恐怕仍是口號居多。
為輔導產業朝向軟體及應用方向發展,政府與公家單位每年龐大的採購作業,實施多年的招標方式,必須先做大幅度調整,不能只看哪家供應商價格最低,也不能只看硬體規格,如何把軟體應用也列入採購評估標準中,讓政府採購起帶頭作用,是政策落實的第一步。
其次,要鼓勵軟體與應用面的發展,產業界必然會往創新的方向發展,而任何創新都走在時代的前端,也都會對現行法規與制度造成衝擊,看看目前政府在處理優步(Uber)的過程中,陷入兩難又進退失據的情況,相較於大陸近來訂出明確監管規範,讓優步無法再遊走於灰色地帶,最後不得不屈服。從這個對比也顯示出,台灣在處理創新商業模式等新經濟事務時,還要再精進。
在監管上做不到明確規範,在創新事物的初期,又經常採嚴格管制,讓許多創新無法萌芽。不論是過去的第三方支付,到現在的金融科技,要不是法令制定再三拖延,不然就是傾向嚴格管理或是禁止,行政裁量與解釋權過大,讓新創事業處處受限,創業家投入創新之餘,還要忙於與官府對抗。
如今,政府提出亞洲矽谷政策,以創新創業做為推動目標,未來要以桃園做為亞洲矽谷推動的重鎮,那麼,桃園是否能夠享有一部分法令上的彈性,讓企業做先行先試的據點?若沒有這樣的規畫與企圖,亞洲矽谷能展現多少成效,恐怕有很大疑問。
此外,政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仍然不能忽視硬體產業。硬體一向是台灣資通訊產業的主軸,也占經濟產值最大比重,若能夠讓這些既有產業再提升一點附加價值,就會對台灣總體經濟成長有明顯的貢獻,因此政府應該鼓勵資通訊硬體產業朝向困難度較高,或是目前還未發展、但具前景的產業為主。例如,台灣在晶圓代工、封測及IC設計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占有一席之地,但長期以來,我們並沒有充分運用產業優勢,朝向上游的材料與設備業發展,至今半導體的設備及材料等採購,都仍仰賴歐美日等先進大廠。不僅半導體業如此,過去曾有輝煌歷史的液晶面板、發光二極體(LED)、太陽能等,也都沒有利用景氣佳、獲利好時趕緊布局,殊為可惜。眼看著歐美日韓等業者,都已在這些領域取得領先優勢,也讓台灣的產業布局缺了一角。
事實上,設備與材料領域範圍很大,例如光學、機械、化學、材料等,台灣曾經有相關基礎,有不少公司甚至累積多年研發經驗,但卻沒有在產業聚落的整合中,取得發展與精進,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被明顯忽略,值得新產業政策規劃時納入考量。
此外,在全新的產業領域,或是目前還很小,但未來會大成長的趨勢產業,也是台灣應該加緊布局的部分。從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AI(人工智慧)、自駕車、電動車等,這些新產業都蓄勢待發,而台灣已經擁有高端伺服器、工業電腦及半導體元件等基礎技術與產業群聚,只要全力迎戰,轉型升級將大有可為。

聯合/一個人的轉型正義


2016-09-29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撤銷中山國中前教師蕭曉玲(右)解聘案後,曾在一場募款餐會巧遇,兩人互動密切。(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登場以來,儼然以「轉型正義」大神自居,口口聲聲要扭轉歷史。但只要看看柯文哲炮製的轉型正義大戲,檢視一下其中的「正義」成分多麼稀薄,而「威權」的含量多高,即可知仿冒的轉型正義多麼容易得手。
柯文哲撤銷蕭曉玲的解聘案,並下令賠償她九年薪資,是在一個脫離事實和民主的脈絡中煉出來的仙丹。一個好大喜功的市長,為了挽救個人聲望,出手為一個政治狂熱而不適任的教師完成了自以為的「平反」,這堪稱是「一個人的轉型正義」,公眾根本無法分享其光。
且看,這場轉型正義大戲,不僅以北市府法務局長和教育局長雙雙不滿掛冠為代價,並一路踐踏過中山國中教評會、台北市及教育部教師申訴教評會、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前後長達四年的諸多審理見解。所有學生和家長的不滿,柯文哲無一聽見;所有教評會及行政法院的意見,柯文哲視若無物,然後蠻橫完成了他幻想的轉型正義。
要做到「一個人的轉型正義」其實不難,只要主事者的心態足夠專斷,看準目標下手,不管民主法治程序為何,很快也能像柯文哲一樣端出成果。目前看來,不當黨產會主委顧立雄能越權指揮銀行,要求凍結國民黨帳戶,而銀行竟也唯唯諾諾聽命;以這樣的霸氣,要超越柯文哲有何難哉?
轉型正義不嫌多,但民眾得小心冒牌貨,尤其是那些假民主之名逞自己威風的,只會玷汙正義。

聯合/風和日麗的颱風假代價不菲


2016-09-29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即使對颱風已習以為常的民眾,這次對梅姬颱風的威力也不禁要刮目相看。除了風強雨驟,「攻擊波」綿密不斷,從暴風邊緣接觸陸地到脫離前後三十餘小時,最後還回馬一槍,絕無冷場。梅姬留下土石流、停電、停水、路斷、農損的災情,直追去年的超級颱風蘇迪勒。
梅姬在教師節前夕來襲,話題性十足。雖名之為「姬」,卻不是身材曼妙的秀氣之輩,而是暴風半徑二五○公里的龐然大物,比起剛走的莫蘭蒂還胖上一圈。更湊巧的是,先前吵得不可開交的九二八「勞工放假、教師不放」的問題,因梅姬攪和迎刃而解,許多民眾樂得連休兩天。網民笑稱「孔子派梅姬前來解決」,全民放假,皆大歡喜。梅姬也創下二○○○年行政院訂定颱風假作業辦法迄今首見的「全壘打」,二十二縣市全都放假,儘管昨天已經風和日麗。
梅姬襲台三十多小時,各地恐怕要花數倍時間才能復原,但下一個麻煩「芙蓉」颱風已經列隊前來,下周可能威脅台灣。梅姬這番肆虐,一般民眾也許不能立即察知災害的因果與環節,但可以看到許多地方的災情似乎具有連續性,同樣的情況在同一地區一再發生。這其實就是台灣防救災政策的盲點,過度強調點狀的及時因應,卻忽略了從源頭去解決問題及從架構層面相互補位,結果當然是無效治理。
歷經二○○九莫拉克風災引發小林村滅村的教訓,政府痛定思痛,決定在國土安全基礎上建立全套的防災體系,包括將淹水、土石流、地質敏感等等國土客觀資料整合,套疊出災害潛勢圖。一旦災害發生,相關部門按圖索驥,即可找到應對的時點搶救。災害潛勢圖最後雖然套疊完成,但因運用上存在相當的使用門檻,實際上並未發揮太多作用。加上中央、縣市、鄉鎮市區三百餘各級災害應變中心的組織體例不盡相同,且上下各編組的溝通碼也未統一,緊急時刻各部門還是存在雞同鴨講的問題,才會出現林全問土壤含水量卻無人能答的現象。
若是整個救災體系運作能上軌道,救災發動勢將更能及時;這就不是長官需要臨災視察員山子分洪道或烏來便橋,而是平時就要注意集水區土壤涵容狀況,及山坡地有無濫墾導致地表裸露的問題。否則,台北市自來水原水濁度,為何半天就飆破萬度以上?以梅姬路徑而言,重災區必然是宜花,及台北盆地南緣的復興、尖石、南澳;南台灣則是高屏溪上游那瑪夏、嘉義大埔;指揮官要瞭解全局才能布建救災,把資源用在刀口上。
民眾的觀念未能與時俱進也是問題。例如,梅姬造成台中市超過六十萬用電戶停電,原因是風太大,造成電力設施受損嚴重。對此,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有玉山這座「護國神山」擋著,再強的颱風也過不了這一關。其實,玉山守護指的是常態,但梅姬是例外;它高達二五○公里的暴風半徑把玉山比了下去,使外圍超大環流直接衝擊台中,結結實實打在台中身上。
這個月連續三颱,「半天假」的問題吵翻天,逼得陳菊、賴神等首長被迫道歉。以「依法行政」為名只放半天颱風假,現實上確實不夠親民;市民要求放假是有客觀條件上的困難,行政思考必須更貼近人性。至於綠委趙天麟、王定宇等人要求氣象局「給個交代」,這種「牽拖」術,社會則自有公論。但要提醒氣象局的是,預測難免有誤差,民眾能夠理解;但氣象局必須有自我鞭策極力追求精確的志氣,提供民眾更貼心的服務。尤其,在颱風登陸之後的路徑起伏變化,氣象人員應隨時補充更新資料,並針對特殊地區發布提醒;現行每三小時才更新一次的速度,其實很難滿足民眾需求。
在「芙蓉」來襲前,政府和民眾都該趕快把平日疏忽的地方再補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