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內閣出癖

.擋馬赴港 蔡營回防 藍綠歸隊?
.擋馬赴港/對馬下重手的前奏?
.擋馬赴港/蔡錯失一顆先發好球
.何時能跨界握手言和?
.蔡政府 應勇敢終結洪素珠現象
.那些年 榮民在部落找到家
.聯合筆記/內閣出癖
.兩岸冷 台沒籌碼周旋美日
.五年級生踢出軍魂 國軍還需自勵





聯合筆記/內閣出癖


2016-06-13 02:15 聯合報 謝邦振

一個月前,筆者建議林全內閣上任第一步,只消說內閣的話,做內閣的事,迎向各種挑戰。美好的,不怕看不見。此刻尚未看見美好的,內閣各員卻已失誤連連。
說內閣的話、做內閣的事,其實就是說明政策,護衛施政順利。它的反面卻是有意或不自覺的自負、專斷、扭曲,面向很廣:無同理心、藐視、偏見、外行、示弱、意識形態作祟…。也就是,說話行事沒有內閣的水準。
一個月下來,外界予林內閣一個「失言內閣」的封號,這是相關閣員相加,最後由林全自己總其成的結果。
林全「慰安婦可能是自願也可能是被迫」的說法,正是沒有性迫害受害者同理心的歷史偏見,再連結到課綱問題,難免予人阿意曲從的聯想。然而,這畢竟不是在談論「春秋茶室」裡山花逃跑再回來,是自願或被迫的劇情,而是多少台海兩岸及韓國女子的命運血淚。
有了這次教訓,林內閣得特別注意偏見的不經意流露,不論歷史偏見、族群偏見或人權偏見,都會陷入欺罔歧視,引發仇恨,社會就會出現各種對立,從事轉型正義不能不防。洪素珠辱罵榮民的惡行,已見徵兆。
林內閣官員幾次對「沖之鳥」是島是礁的猶疑不定,則是對外的示弱,對立委的阿諛則是官格的示弱。而國防部長馮世寬洩漏彈藥運補南海屬島,恐怕是二兵都不會犯的錯,看在國人眼裡,不是漫不經心就是外行無能。
以上失言,道歉解釋還可彌補蓋過。林全最棘手的,恐怕是藐視與意識形態的問題。
當他稍一鬆口,提及重啟核一電廠,立刻遭到圍剿,有立委事後才聽聞,毫不留情痛批。林全大概忘了,廢核已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以信仰的方式供奉,蔡英文總統態度清楚,廢核與重啟核電,毫無妥協或微調的空間,經濟部長李世光則堅誓非核家園,而蔡英文定調的,「不會讓人民只能在核電與缺電之間二選一」,更是立將面臨的挑戰,不論節電或各種替代能源尋找與開發,都需要與立委、民眾溝通,在時間壓力下,稍一不慎,猝然自作決定,很容易引起藐視立委的反彈。
這次重啟核一,不過提了一提,立委就飆罵,真到長期缺電、限電、調整電價時,就不像端節取消國道夜間免費通行那麼容易過關了。
林全得時時提高警覺,意識形態的事,除非必要,否則少碰;而執政黨立委的口諭更不能不聽。至於兩岸關係,早由蔡英文披起袈裟念經,林全應該認分,連敲敲木魚的心都不要想。
新內閣表現失言弱政。本周林全就要對外報告他的能源大政方針,希望一個月的各種凸槌,在前兩天「英式下午茶」的加持下,「出癖(水痘)」完畢,臉不會喵花了。




何時能跨界握手言和?


2016-06-13 02:15 聯合報 莊坤良/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台中市)

請新加坡的同行吃飯,感謝他提供機會讓我們的學生去新加坡實習。
閒談之間,他納悶我們的藍綠對決,涉及國家利益時,為什麼不能一致對外?
我啞口,無言以對,旁觀者清。是的,我們不能齊心,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國家焉能正常發展?
分裂的認同,是我們共同的痛。我們都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愛國,而且也不允許別人用不同於自己的方式愛國。這種零包容度的愛國,只會把大家分裂成各愛各的國。「一治兩國」,只能內耗…何時才能真正的握手言和?
八○年代愛爾蘭獨派與統派鬥爭激烈,互相殺戮,民不了生。一九九二年,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塑立一座公共藝術,叫做「跨界握手」(Hands Across the Divide)。藝術家在連接Foyle河流兩岸的橋頭上,立了兩個人的雕像。兩人伸出手越過中線來相握,但還差一吋才握到手。藝術家說要等到和平到來之後才移動雕像,讓它們真正的握手。這一寸之差,用以警惕國人,雙方必須努力,拉近距離,放下歧見妥協,才能握手言和。這件作品提醒北愛市民,除跨越橫在城市中的大河,也須跨越宗教與族群等有形無形的藩籬,才能共創未來。
歷史不斷往前走。不要問你從那裏來,只要在意你要去那裏。如果我們的族群愈多元,文化就愈豐富。如果我們對未來有共同的期待,相同的想像,我們才能建構未來的理想家園。
期待新政府用心把大家兜在一起,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