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推動社會住宅的四大關鍵

.聯合報社論..政策不怕髮夾彎,只怕開進死胡同
.聯合報黑白集.my body, my ......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社會住宅的四大關鍵




經濟/推動社會住宅的四大關鍵


2016-06-08 02: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的居住正義政策是,在八年內推出20萬戶社會住宅,供弱勢家庭購買或租用,現在此一政策有了更清楚的輪廓,包括預計八年將投入4,000億的資金,新建12到14萬戶住宅;再利用容積獎勵,引導新建與都更開發回饋4到6萬戶;最後再經由訂立租屋專法,引導民間提供2到4萬戶空屋,由社福機構承租和管理。
新政府有這麼大的決心要推動社會住宅,供弱勢家庭改善其居住環境與品質,社會應該給予支持,但是由於預計投入的資金很多,而且興建的住宅數量也很大,就目前國內的房屋總量來看,是否有必要由政府部門提供這麼多的新建住宅,值得深入檢討。
首先,計畫興建的12萬到14萬社會住宅,土地由政府無償撥用,每坪興建成本約10萬元,約25坪,也就是說,每戶的售價約在250萬元。此一價格在中南部而言,應該比較合理,但是中南部的房價本來就比較低,由政府提供社會住宅的需要是比較少的;反而是北部地區,由於房價較高,民眾對於新建的社會住宅需要較大。但是以目前台北市、新北市,甚至桃園市來看,250萬一戶的房子,其價格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到時許多民眾一定會搶購。理由很簡單,因為土地完全不用錢;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政府為什麼可以無償撥用土地供民間使用?除非這些房子是採用50年或70年設定地上權的方式出售。換言之,我們支持政府直接興建社會住宅供弱勢家庭購買,但不應該直接賣斷土地,而應該採用設定地上權的方式,讓這些土地未來仍然可以再運用。
我們相信如果只是售屋不售地,可能會讓一些弱勢家庭不願意購買,因為「有土斯有財」;但是要特別指出的是,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弱勢家庭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與品質,而不是要協助其擁有一棟房子,所以提供地上權的房子應該是比較合理的政策。
其次,對於真正低收入的家庭,即使是250萬的房子,他們可能也負擔不起,因此政府也規畫一些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供他們租賃使用,預計這些房子將租給年所得30萬以下的低收入族群,以25坪計算,每坪租金800元,政府補助300元,因此每月只要負擔12,500元即可。但是,此一負擔仍然太高,因為房租支出已經接近其收入的一半,這比國際標準的25%高出太多。對這些非常低收入的家庭,應該可以縮小其居住面積,然後增加政府補助金額,以降低其租金負擔,總之,租金負擔絕對不應該超過所得的30%。
第三,新政府還計畫訂定租賃專法,提供優惠,讓民間屋主拿出空屋供低收入戶租用,目標約2到4萬戶,以目前台灣有85萬空屋的數量,所占比例似乎不大,但是以台北市曾經推動的愛心房東政策來看,由政府成功獎勵民間拿出來出租的戶數非常有限,因此此一政策是相對地不容易。目前新政府的政策主要是以租稅優惠的方式提供出租的誘因,但是因為現在大部分的租屋都是沒有登記的,屋主根本就不用繳稅,所以只有租稅獎勵的措施是不夠的。更好的方式是提供租稅優惠以外,還要加上以實價課徵空屋稅的政策,也就是說,如果擁有第二棟以上的房子,而且是空屋,屋主就必須繳納高額的空屋稅,棒子與紅蘿蔔雙管齊下,屋主才會有意願把閒置的房子拿出來出租。
最後,我們要再特別說明,雖然台灣的房價昂貴,但是主要的問題還是出現在北部地區,因此社會住宅的主要目標應該放在北部地區;而且政府的資源有限,如何去落實這些政策可能更重要,至於是否需要到20萬戶,而且是否需要花上4,000億元,應該再進一步評估。

聯合/my body, my ......


2016-06-08 02: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坪溪5日暴雨造成溪水暴漲,多位溯溪民眾遭溪水沖走,出動空勤搜救人員搜索。 
中央社
坪林山區的溯溪意外,洪水沖走六人,釀成五死的悲劇,且有母女不幸同時罹難,所幸十五歲少女何妤婕抓住浮木機警脫困。帶領活動的公司負責人和教練現在同列被告,都稱當天出發前參考過天氣資料,但也有當地鄰長表示事前即曾向他們提醒警告。
各種冒險的體能活動都有風險,登山、溯溪、水上摩托車……,台灣連練啦啦隊都出過人命,還有八仙塵爆那種娛樂時的慘劇。政策上固不能因噎廢食,但其中的「人為責任」確實是台灣最欠缺的一環。颱風天屢見有人不顧警示硬要觀浪、入山,一旦出事則耗費大量公共資源,例如有人著涼鞋登山扭傷腳也要求空軍直升機協助下山。台中市因而創首例通過了《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颱風登山遭遇事故的搜救要收費,其他縣市打算跟進。
現今社會風氣儼然是「只要我喜歡……」,包括教育部最新規定,學校不能以服裝儀容作為處罰依據。這種「自由」風氣各處皆然,美國直到最近仍有學生抗爭服裝自由,「my body, my business」(我的身體,我的事)成了年輕人爭取儀容自由權的響亮口號。問題是,世界任何角落都存在著各種意外的可能,「我的身體」,免不了需要用上社會資源來保障安全。
「my body, my business」口號當道,但深一層看,恐怕也需要「my body, my responsibility」的概念作為支撐。年輕學生看制服自主權覺得茲事體大,但終須明白還有「生命安全自主權」更重要。

聯合/政策不怕髮夾彎,只怕開進死胡同


2016-06-08 02: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閣揆林全日前說,考量電力需求,核一廠一號機若經評估安全,可思考在不延役的情況下重新啟用。此話一出,輿論譁然,認為強調反核也不缺電的新政府上任未久即如此政策大轉彎不可思議。短短兩天內,綠營自家立委與原能會主委都表態反對,核一一號機重啟案又幾乎瀕於胎死腹中。新政府能源政策兩天內兩度髮夾彎,政策脆弱到連閣員都不挺閣揆,讓人看得膽戰心驚。
此次能源政策急轉彎,緣於上月底氣溫飆高帶動用電量,加上台中火力發電廠六號機故障停機,卅一日當天備轉容量率僅剩一.六四%,創十年新低。只要再有一部大型發電機組故障,台灣立刻面臨缺電與限電。當天,為了撐過燃眉之急,台電甚至要求部分火力電廠「超載運轉」,連尚未正式服役的林口火力發電廠新一號機都以「試運轉」名義併聯發電,才勉強因應。
這波供電緊張,事前並非毫無跡象。本報兩年來社論多次警告:台灣穩定供電的優勢正在崩解,無論要不要核電,政府都必須及早因應。遺憾的是,馬政府擋不住核四封存,對核一、核二核廢料爆滿問題也拿不出魄力解決;此外,民進黨執政前強調反核也不會缺電,並串聯各地方政府要求限縮火力電廠以降低空汙。一連串的變化,將台灣推向缺電的懸崖。
林揆思考重啟核一一號機,確使新政府能源政策繞了一個極大的髮夾彎;但是,若不轉彎,難道要全民與企業墜入缺電的深谷?
新政府的能源政策,不僅國內專家和工商界看衰,日前美國商會發表二○一六年台灣白皮書,也特地提醒新政府應提出詳細的能源計畫,確保台灣享有穩定且具成本競爭力的電力供應。美國商會說,台灣幾乎所有能源皆仰賴進口,廢核之後的缺口是否能靠節電與再生能源補足,政府必須提出明確且有數據佐證的能源計畫。
能源計畫的制訂,首須認清現實,再尋求各種可以運用的方案,最後在能源安全、供電穩定、環境保護、和電價成本四個面向中找到一個平衡方案。林全因為「認清現實」,所以說出「思考重啟核一一號機」;問題是,這個髮夾彎轉彎轉得太大,立刻牴觸黨內的反核神主牌,只好再轉一次髮夾彎,緊急煞車。
對於重啟核一一號機的阻力橫生,行政院的下台階,除了重申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不變外,並要求台電提出透明公開的供電與用電狀況,並請經濟部努力落實節能措施;至於核一一號機是否真能重啟,則由原能會提供評估報告供社會檢驗。這些作法,其實都是緩兵之計,而不是面對問題的務實作法。
首先,台電每年都會公布中長期電源開發方案,對國內供電情況預作評估。過去兩年,我國供電備轉容量率分別是十四.七%與十一.五%,今年的預測值則是九.二%,是十七年來首度低於十%。去年,我國已多次出現供電不足警訊,今年情況只會比去年更糟。因此,台電的資訊其實已經很清楚,而是民進黨刻意迴避問題,裝作看不到。經長李世光就任前曾向企業界保證「今年不缺電」,上任沒幾天即改口「不保證不缺電」,應該就是意識到問題不簡單。
再者,原能會日前才發布新聞稿說,一號機「已完成審查台電公司安全分析和處理措施,確認繼續運轉之安全性,相關資訊均對外公布」。換言之,原能會已確認一號機運轉安全性無虞,但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卻說重啟核一有疑慮,而政院還要原能會公布安全報告,這難道不是推託之詞?
林揆「思考核一一號機重啟」,顯示他已認清國內供電現實,各界不應苛責、挖苦,反而應給予正面看待。事實上,那些砲打林全的人,恐怕才是直衝懸崖的莽夫。能源政策不怕髮夾彎,就怕駛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