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經濟/為兩岸經濟協議解套獻策

.聯合報社論..「促轉條例」將喚醒半個警總幽靈
.聯合報黑白集.二軍上陣
.經濟日報社論.為兩岸經濟協議解套獻策




經濟/為兩岸經濟協議解套獻策


2016-04-22 03: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台之前,遲遲未對是否接受「九二共識」表態,陸方陸續或明或暗地對新政府施壓-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將減少三成、貨貿協議無限期拖延、亞投行不允台灣獨立申請、肯亞台籍詐騙犯遣送陸方受審…,兩岸未來的和平發展關係,已然烏雲密布、雷聲隆隆。
然而,新政府顯然也了解台灣經濟脫離不了依賴對岸,所以要「維持現狀」,也準備對現有的兩岸協議「概括承受」,因此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沒有溯及既往,遭到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抨擊和施壓。我們估計,「服貿協議」在學運領袖持續杯葛下,可能難以在民進黨主客易位的如意盤算下順利通過;再加上陸方杯葛「貨貿協議」繼續諮商,極可能讓「兩岸經濟協議」的進度停留在「架構協議」階段。後續的兩岸貨品貿易自由化、服務市場開放及制度化經貿規範,極可能成為「只有前菜、沒見主菜」的怪異狀態。
在中韓、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去年底生效,台灣國際競爭力繼續遭到凌遲的情況下,任何關心台灣前途者、甚至準備上台的新政府成員,對於這種狀態應該都會憂心忡忡。然而,如何讓台灣既有的反對者安心,放手讓服貿過關,突破台灣服務市場過小的問題,讓對岸願意持續諮商來完成「貨貿協議」,然後進一步和東協及其他國家諮商自由貿易協定,也同時讓台灣在諮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時,不遭到對岸暗中杯葛,已經成為新政府極為嚴峻的挑戰。
平情而論,引發太陽花學運的「服貿協議」,內容的確是龐雜無比,一般都需要在完成了耗時良久的市場研究之後才能展開諮商,原本就不宜在較為單純的「貨貿協議」之前簽署,顯然當時是為了我方金融業者急於早日切入龐大的大陸金融市場取得商機,才會顛倒次序勉強為之。而既然目前大陸已在上海等各自由貿易區陸續開放金融市場,其他省市對外開放金融的速度也已提高,「服貿協議」通過的急迫性已隨之下降。因此,為促使國內異議者放棄反對或甚至表達支持,我們建議可以考慮接受太陽花學運領袖及「時代力量」等政治勢力的要求,考慮對「服貿協議」重新諮商,但是在諮商前再花一年左右的時間,深入各地研究雙方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大陸中央可能開放了市場之後,還是會額外受到各種管制阻擋,以及可能受到地方干擾投資經營的各種境內規範,造成表面相互開放、實則因制度不同造成實際上不對等開放的狀況,需詳細規劃最適當的「開放模式」後再重新諮商,以爭取讓異議者寬心。
而一般自由貿易協定會優先處理的「貨貿協議」,則可以在「服貿」重啟談判之前,沒有獲得所謂「讓利」的狀況下,公平地和對岸諮商談判出一個「高品質」(開放度95%以上)的貿易協定,讓其他尚未和台灣簽署協定的國家刮目相看、強化和我國簽署的誘因。如果對岸堅持要求我方開放農業,我們就正面回應,以衝擊最小的農產品逐項展開開放攻防,並準備更充裕的「因應貿易自由化農業調整基金」、更周延的輔導方案,來取得農民的信賴和支持。
農民絕非鐵板一塊的反對貿易自由化,「農訓協會」近日對農業從業者的調查顯示:半數農民其實要看諮商結果和配套措施來決定是否支持貿易自由化;因此,新政府不宜被馬政府被動、消極的「農業不開放」原則綁架,應公平合理地開放可以接受開放的農業,並搭配足夠的支持措施才是,否則拖到面對TPP入會談判時,諮商對象包括越南、馬來西亞、美國、智利、墨西哥等農業競爭力較強的國家,還是必須處理農業開放的問題。
台灣經濟要獲得發展,「兩岸經濟協議」無法逃避,新政府還要面對它、處理它,才可能放下它。

聯合/二軍上陣


2016-04-22 03: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全公布第四波內閣人事,一堆人一字排開,只是愈發凸顯「二軍上陣」的印象。對於新閣人事頻頻外洩,林全頗感懊惱;但外界更關心的,則是「無亮點內閣」能拿出什麼樣的成績單。
連續幾波內閣人事,除了給人缺乏「驚艷」的印象,部會首長太過集中在財稅幫、科技幫、政大幫,也讓人擔心有「近親繁殖」、欠缺多元之虞。尤其,林內閣班子裡。幾乎沒有來自民間團體或產業界的人才;而年逾七十的退休將領馮世寬出任國防部長,卻誇稱其「宮廟主委」的背景有助社會溝通。如此強詞奪理,讓人啼笑皆非。
對於內閣「無亮點」的質疑,林全的辯解是,「只關心團隊能不能解決問題」;陳菊則幫忙緩頰說,「有經驗的水手才能行過風浪暗礁」。這種辯解,把「無驚艷」解釋成「有經驗」,雖有自我安慰的作用,但恐怕難以消釋社會各界的疑慮。
最受爭議的是,內定經濟部長人選李世光是理工學者出身,毫無經濟或產業背景,產經界對他感到完全陌生。更令人訝異的是,在沸沸揚揚的浩鼎案中,其弟李世仁竟是浩鼎第三大股東英屬維京群島商Alpha公司派駐浩鼎的法人董事,其妻也持有大量浩鼎股票;而Alpha公司則是張念慈家族所設。陌生的準部長,卻有複雜的家族政商關係,能說是白紙一張嗎?
組織二軍上陣,蔡英文及林全想必也只能徒呼負負。癥結在,政治氣氛被藍綠搞到如此惡劣,還有誰要從政報國?

聯合/「促轉條例」將喚醒半個警總幽靈


2016-04-22 03: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藍軍近乎棄守的情況下,民進黨立委日前以絕對優勢通過將該黨所提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付委。表面上看,「轉型正義」的名稱堂皇,也挾帶著追討國民黨黨產的威風;然而,若仔細審閱此一條例的內容,它真正的危險在於手段和程序過度擴張,形同在行政院底下豢養一個勢大權大的「小警總」,一不小心,即可能走上「反民主」的回頭路。
根據民進黨版的《促轉條例》草案,主要包括「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及「處理不當黨產」等四大任務;這些目標,原則上都言之成理。問題在,要達成上述目標,應該由誰來認定所謂的「威權」、「不法」、「不義」及「不當」,應該由誰來執行「清除」、「平復」、「還原」、「保存」、「處理」等行動,卻是要害所在,必須慎之又慎,每一步都取得足夠的程序正當性,否則將引發極大的反效果。
民進黨版的設計,是要在行政院底下成立一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設置九名委員,由行政院長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至此,便引發了三個疑問:第一,為什麼設在行政院底下,而不是設在總統府或監察院?原因是,根據數年前修訂的「政府再造」四法,行政院下設三個獨立機關,目前已有中選會、公平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三個常設機構;如果硬要在行政院下設「促轉會」,就要特別排除《中央組織機關基準法》及《行政院組織法》的限制,那麼促轉會將是「黑機關」還是「超級委員會」?
第二,依民進黨版本的勾勒,如果照章全收的話,「促轉會」勢將變成一個權威莫大的妖怪機構。它本身既是行政機關,又是獨立機構,又享有超乎司法範疇的調查權,可以任意解釋憲政或認定政治侵害;這樣的機構,難道沒有侵犯司法及踰越憲政之嫌?不僅如此,「促轉會」可以任意約談特定機關、團體或個人前往說明,如若不從,便課以罰鍰;此外,它還可以任意封存、留置或帶走任何它指定的資料。如此一來,它不僅可以「私開法庭」,還可以恣意追溯既往而逕自作成政治審判,這和戒嚴年代的「警總」有何兩樣?如果莫名所以便遭到「促轉會」約談傳喚的人,不會感到駭異驚惶嗎?
第三,「促轉會」九名委員僅經由行政院長提名,就可以擁有這麼大的調查、解釋、認定、追討的權力,在任何民主國家看來,恐怕都是難以想像的事。最令人不解的是,民進黨版《促轉條例》草案還規定,依該法沒收的黨產,將由政府成立「特種基金」,用來推動「長照」及「社會福利」之用。此舉,表面上是在爭取民眾對追討黨產的支持,其實卻有違內閣行政及編列預算的正當程序;政府施政,豈有用不可知的收入作為預算來源的道理?而追討的黨產指定用於長照,豈不是反映了民進黨的司馬昭之心?
在最近的詐欺犯遣返風波中,民進黨不顧國內司法輕縱詐欺犯的事實,口口聲聲高喊人權和程序正義;但是,如果真是以程序正義為念的政黨,怎麼會訂出這樣一部《促轉條例》?這個條例,除處心積慮想要清算政治對手,甚至到了踰法成立機關、侵奪司法調查、及縱容行政濫權的地步;在這種居心叵測的情況下,又如何能促進轉型正義。
以南非為例,為撫平種族隔離的傷痕,是由社會共同信任的人物──大主教屠圖領導「真相暨和解委員會」,進行轉型正義的任務。而且,除了調查歷史真相,更強調的是種族的「和解」。再看,德國對於當年東德共黨不當黨產的追討,是透過「政黨法」來規範;而民進黨卻只是以轉型正義為包裝,來滿足自己的政治清算、政治追殺目的,又豈存在任何法制化及和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