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經濟/金融業獲利高、股價低的真相

.聯合報社論..南向政策是萬金油或萬靈丹
.聯合報黑白集.文化差異?普世價值?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業獲利高、股價低的真相




經濟/金融業獲利高、股價低的真相


2016-02-06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去(2015)年前11個月台灣整體金融業的獲利達5,315億元,約當前一年全年度的水準,然而金融業的股價卻未反映此一狀況,甚至呈現下跌的現象。到底原因為何?最根本要探討的是金融業的獲利狀況與實際差多少?以及金融業現在的獲利是否能夠持續?如何提升競爭力?
金融業獲利創新高、但股價未反映,主要是由壽險業所造成的。去年8月由於中國大陸引發的股災,對台灣壽險業產生巨大衝擊,六家大型壽險公司的獲利在前三季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合計1,900億元,此一數目並未顯示在傳統的損益表,而是當成資產負債表之淨值(股東權益)的減項。如果將全體壽險公司此項損失計入損益表,則全體金融業的獲利將少掉四成以上。上述獲利創新高、淨值呈現大幅下跌的怪異現象,成為金融業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因此觀察金融業的股價,不能只看傳統的獲利狀況,還要看整體投資的評價與損益。
壽險業財務報表怪異現象還不只如此。去年底台灣所有壽險公司可運用資金直逼18兆台幣,而投資外幣計價資產超過50%。近來,有許多大型壽險公司普遍將金融資產投資擺在無活絡市場項目,比率甚至有的超過40%、直逼50%之情事。此種作法,對於壽險公司經營者的利益是編制財報時不用評價,且又可隨時出售。過去,習慣將金融資產編入備供出售,好處是仍可隨時出售,每期仍要評價,而評價結果做為淨值的調整項(如同前述現象),不會影響損益表;現在,壽險業又多出現一項奇特現象:為何投資那麼多無活絡市場的金融商品?誰來確保資訊透明與風險控管?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下,壽險公司或以壽險為主體的金控股價自然存在折價的現象或漲不上去。
銀行業的獲利同樣也存在挑戰。首先是人民幣相對美元大幅貶值,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保證金持續追繳,一些金控為避免客戶繳不出保證金違約,拖累銀行獲利,提前增提準備金因應。人民幣從去年8月6.2元兌1美元,到今年1月已創下五年新低6.6元,而人民幣TRF是每月結算,若人民幣升值可賺一倍,貶值卻要賠兩倍以上。
許多踩到TRF地雷的中小企業,若持續繳保證金可能使企業陷入周轉不靈困境,若放手可能造成銀行的負擔,一些中小企業已經向銀行遞出律師函求償,形成不小的風暴。
其次,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趨緩,一些台商與大陸企業經營不善,有可能對於台灣銀行業對他們放款形成呆帳的風險,甚且過去傳出台灣銀行業透過國際業務分行放款給大陸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無擔保放款。
雖然主管機關要求增提備抵呆帳與擔保品,然而信評公司仍然對於備抵呆帳的適足性、擔保品確實性存在隱憂,而對未來銀行業的獲利有所保留。
另外,台灣證券業獲利狀況真的乏善可陳,缺乏未來成長機會。由於台股成交量萎縮、新上市公司承銷未如預期,整體證券業的獲利抵不上一家大型銀行。由於證券業並未如銀行、保險公司吸收大眾資金,主管機關應該給予鬆綁,大幅度開放證券業的業務,特別是資產管理方面,讓證券業在產品設計、投資管理方面延展目前的專業優勢。
最後,才是主管機關所提的這兩年金融業獲利新高,股價卻常受委屈,可歸咎於金融股在國際上知名度不夠,難獲得法人的關注。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台灣金融業個別公司規模小,專注國內與台商業務,而且由於同質性高、存在嚴重殺價競爭的狀況,因此獲利遠景並不佳;要改善此病因,最根本的作法是金融業的整併,這也是新政府的重要課題,將考驗新政府的魄力和執行力。

聯合/文化差異?普世價值?


2016-02-06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馬上要過年,各種民俗活動特別活躍,卻也是「傳統」與「現代」價值扞格顯現的時刻。有人受不了同樣的迎春賀歲儀式年年重複,有女性開始質疑為何不能回娘家吃年夜飯。三峽清水祖師廟即將在年初六舉行賽神豬祭典,今年的冠軍豬重達一千三百多台斤,將當眾活宰刺喉放血至死,外界對此活動近年多有詬病,當地居民則稱「百年傳統不可廢」,「外人不應指手畫腳」。
「現代化」橫掃全球,各地方、尤其少數族群的文化差異性越來越受威脅,所以的確有「尊重文化差異」的呼聲,各國也多有保護少數族群文化的特別條例。但縱然如此,時代走到今天,某些關乎人權平等、尊重生命的觀念已成普世價值,沒有再走回頭路的餘地。
若持「百年傳統不可廢」的大旗,百年前,多數女性還不能上學識字,更無投票權,怎能想像今世「穿裙子的」當上總統、校閱三軍的景象?若論「包容特殊文化」,今世的生活環境與百年前迥異,怎可能繼續包容某些少數民族一度存在的獵人頭、活人獻祭等文化習俗?
賽神豬被地方居民辯稱為「虔誠獻祭」,但現今環境與先民開墾時期祭山神、求平安之需求大不相同,捫心而論,賽神豬沿襲至今,多少已演變出「面子之爭」的氣息吧?台灣其他地方的賽神豬祭典多已縮減規模,並改以專業人道屠宰取代當眾活宰;過去燒王船獻祭活禽的儀式也已停用活禽;台北市行天宮首開「禁香進供」大受好評之後,龍山寺也從去年開始縮減香爐,為建寺二七五年以來創舉。
受多少信眾朝拜的寺廟,連「香火鼎盛」四字的意義都可配合時代演進而改良,則「百年傳統不可廢」的論調寧無調整空間?「虔誠」二字應站回到慈悲心意的基礎吧!

聯合/南向政策是萬金油或萬靈丹


2016-02-06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受政黨輪替影響,近期中國大陸來台旅客有大幅減少之趨勢。為減緩此事長期化造成的影響,民進黨日前召集業者和觀光相關單位共同會商,初步決議,將開放東協十國人民「入境免簽證」的優惠措施,希望藉由爭取東協十國近六億人口來台觀光,降低陸客來台人數銳減對我國觀光產業的衝擊。
從分散旅客來源的角度看,如果大陸來台觀光的客源起伏不定,能夠爭取鄰近地區更多元的旅客來台,當然是值得鼓勵的思維。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分散風險的做法,勢在必行。
單就數字看,東協十國的總人口高達六億,雖只有中國大陸十三億人的半數,但以台灣每年一千萬人次觀光客的淺碟觀光市場來看,卻是相當龐大的紅利。另外,開發新市場、促進觀光客來源多元化,這不但有助於分散市場的風險,也可以健全我國的觀光市場,更可以降低目前對陸客的過度依賴。
此舉,當然也是配合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而發;而「新南向」政策,則是當年李登輝意欲擺脫對中國大陸經濟依賴的「南向政策」未遂之志。從政治上看,台灣近二、三十年來,不斷地在「西進」與「南向」之間游移,西進受挫,就轉而南向;或南向無功,又重回西進。如此不斷擺盪,卻總是無法充分落實,或兩路並進,利用「西進」與「南向」的互補作用取得成果。如今提出東協免簽之議,究竟是一抹暫時解除頭痛的「萬金油」,或者只是拯救台灣觀光的萬靈丹?
從現實面看,民進黨所提的這項政策,看似頗具創意,卻也蘊藏著其他風險。開放免簽,追求的並非數大就是美,而必須考慮安全、對等、效益及風險管理的能力。我們認為,民進黨在思考是否要全面開放東協十國免簽之際,必須要考量以下三項因素:
首先,是全面開放抑或部分開放。東協十國的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有人均所得超過四萬美元的新加坡及汶萊,也有不到一千美元的緬甸及寮國。因此,其他先進國家對於東協各國的免簽優惠,並不是全面開放。例如,日本僅對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四國實施九十天的免簽,而韓國則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實施九十天免簽,對汶萊則實施三十天免簽,須視國情而異。
其次,是要積極開放或要有效管理。目前我國輸入的外勞近六十萬人,絕大多數來自於東協的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國。而根據勞動部的統計,目前在台行蹤不明的外勞高達五萬人,佔所有外勞總人數的十%,情況難稱輕微。此外,近期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等地區分別出現多起伊斯蘭恐怖攻擊事件,我國若貿然全面開放東協十國免簽,不但可能加重外勞偷渡、逃跑和非法打工的亂象,也可能造成恐怖分子入境管制上的漏洞。
最後,則是互惠對等或是最惠國待遇問題。雖然目前世界各國給予我國免簽證的國家高達一百六十多國,但在東協十國當中,卻僅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給予台灣國民入境免簽待遇,其餘國家則需要簽證。我國雖然是越南最大的外來投資國,也是泰國主要的觀光客來源,但這些國家仍未對台灣開放免簽;在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要片面給予東協十國全面免簽,實有待斟酌。
分散市場是必要的,不過度依賴陸客也是正確的,開拓台灣觀光客的新市場一樣重要;但此事不應流於意識形態,更不要過度片面美化,而忽視國際政治的現實。
過去,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曾經提出「戒急用忍」、「積極開放」及「有效管理」等三項政策指標;這三項指標,其實同樣適用於開放東協十國免簽的思考上。在免簽政策上要「戒急用忍」,先進行全面的評估與考量,不但要參照日韓等國的先例,更要在台灣特殊政治環境下取得對等的尊嚴;同時在「積極開放」東協觀光客來台時,必須要對外勞及可能的恐怖分子出入境進行「有效管理」。否則,只會在分散市場風險的同時,為台灣帶來新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