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聯合/立法和執法品質不改,下次判決依舊如此

.聯合報社論..立法和執法品質不改,下次判決依舊如此
.聯合報黑白集.邱毅對上王金平
.經濟日報社論.巴黎氣候峰會催生新能源政策
.聯晚午後熱評.學生欠思辨能力 教部有責
.聯晚午後熱評.分裂投票與政黨重組





聯合/立法和執法品質不改,下次判決依舊如此


2015-11-30 01: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頂新劣油案一審判決六名被告均無罪,各界譁然,三組總統候選人不約而同強烈譴責,力挺檢方上訴到底。問題是,回頭審視我國立法和執法的品質,法律規範跟不上時代需求,執法者偵查蒐證丟三落四,法官則只能死抱法條;在這樣的體制下,光靠民怨滔天要得到司法正義,注定要失望。
健全的法治,要靠與時俱進的立法、訓練有素的執法人員、以及正直不阿的司法官共同持守,三者缺一不可。在台灣,這些制度性環節環環皆有缺損,但由於種種政治因素作祟,這些問題始終無法逐一獲得正本清源的解決。日積月累,便形成層層牽制、互相拉扯的作用,阻滯社會法治的建立。這次,頂新案的判決結果令人失望,若完全歸咎法官判決太過「恐龍」,恐怕失之簡化;事實上,這是整個法律體制不良的必然結果。
綜合而論,頂新劣油獲判無罪,可歸納為幾項因素:第一,頂新案引起社會群情激憤,主要是摻用了越南進口之餿水油為原料,令人髮指;但是,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食品的規範,卻只問成品是否合於標準,而不問原料來源如何。這個法條,變成了頂新脫罪的巧門。頂新辯稱,油品經過「精煉」,所有不合格的雜質均遭去除,最後的成品合於國家標準。換言之,原料雖然噁心,卻無法證明其危害人體。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食安風暴,這部漏洞重重的《食安法》,顯然有大修之必要。
第二,彰化地檢署當初偵辦頂新越南餿油案,僅花短短十三天偵蒐即將頂新起訴;表面上看似效率神速,卻也為了求快,而留下致命疏失,成為敗訴的關鍵。其間的疏誤,例如檢察官檢驗頂新油品採取「快篩法」,而非官方認定標準的「管柱層析法」,致檢驗出現誤差;又如,檢方赴越南的調查缺乏充分的第一現場採證,使其指控頂新油料來源摻有病豬之指控,遭被告律師駁倒。此外,包括起訴半年後再赴越南補強證據,乃至誤繕偵查筆錄等等,都說明檢察官不論是求功心切或準備欠周,都留下了程序疏失,讓被告有機可乘。
第三,在社會民意對頂新反感如此強烈的情況下,法官仍然甘冒大不韙判決頂新無罪,儘管極令外界不滿,但法官不跟隨民意的魔棒起舞,至少顯示了司法的獨立性。除非有人能證明本案法官收受不當賄賂或接受關說,否則,再如何不滿,充其量也只能指摘這是「法匠主義」的判決。然而,這也正是近年台灣法制在食安問題上屢屢碰到的瓶頸:儘管民粹主義聲勢高張,但面對科技主義和法條主義的專業高牆,最後仍往往敗下陣來。要解決此一問題,正本溯源,還是要回到立法上去尋求答案,用更高的科技及法律專業把關來戰勝這些食品界的宵小敗類。
頂新劣油的無罪判決固然令人扼腕,但回顧幾波食安風暴中揪出的大小禍首,最後遭輕輕縱放的,何止頂新一家。包括先前沸沸揚揚的富味鄉及大統長基案,前者被查獲在廿多款香油中摻入棉籽油而遭衛生部門重罰四.六億元,後者則以棉籽油混摻為葡萄籽油遭罰十八.五億,但事後均遭衛福部訴願會以不同理由撤銷裁罰,民眾對此似乎沒有太多關注。包括被控販售「工業石膏」供人製作豆花的永昌公司,近日獲判無罪,消費者也不了了之。那麼,人們獨對頂新案義憤填膺,如果只是因為其目標更大,會不會有選擇性認知的問題?
負責頂新案的法官,究竟是勇敢司法人,抑或是顢頇法匠,我們難以斷言。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司法要成為讓人足以尋求正義的管道,絕對不能只靠民眾的激憤,或是檢察官的一腔熱血,甚至是法官的滿腹法條;而是必須有跟得上時代變化的法律制度,有一絲不苟鍥而不捨的執法者,更要有理想與智慧兼具的司法官。
目前問題最大的,就在立法這端。我們的立法委員多半缺乏專業、缺乏瞻矚,更缺乏對立法職能的認知,許多立委多數時候只想出個鋒頭、逞個口舌之快,沒有人想認真解決問題。在這種心態下,我們如何能修出適當的法令,來管理那些巧費心思鑽法律漏洞的奸商?正逢立委選舉,民眾不妨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的本末。

聯合/邱毅對上王金平


2015-11-30 01: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黨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葉毓蘭排名第一,邱毅第二,另有唐慧琳、王炳忠等新秀。
新黨原已宣布不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但黨主席郁慕明說,「由於國民黨狀況改變」,所以在深藍催促下,改弦易轍,宣布提名參選。所謂「國民黨狀況改變」,眾所皆知,是指因王金平列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第一名,引發了藍營群情激盪。
郁慕明說,由於「國民黨狀況改變」,有些藍營選民主張不投票或投廢票,但又怕「浪費」了選票,因此催促新黨參選,叫郁慕明不要作藍營罪人。
這個情勢對國民黨的政黨票必有影響,只是尚不知輕重如何。一、此次選舉,國民黨勢必失去立法院的多數黨地位,因此,多一席,少一席,皆已無關大局大勢,藍營選民亦無力拚過半心理負擔。二、王金平的爭議性過大,有些藍營選民認為含淚也投不下去。三、國民黨不分區整個名單,顯得隨便找些湊數的「無印良品」,來掩護充滿派系及權貴色彩的下架政治人物。因此,不投票及投廢票的主張甚囂塵上。
邱毅對上王金平,是一強烈對比。二人均是爭議性人物,但王金平的聲譽在渾水中,邱毅則是「戰將」形象。再加上親民黨又以反悔國民黨徵召參選區域立委的李鴻鈞,為親民黨不分區立委第一名,這更使新黨的不分區名單對藍營選民增添了說服力與吸引力。尤其,邱毅排名第二,催票的動能可能更大。
邱毅對上王金平,洪秀柱昨天公開為新黨的政黨票「助選」。這究竟是一場「藍色的內戰」?或是為廢票及不投票找到了「不浪費」的出口?這將是王金平與邱毅政治生涯中最受矚目的一戰,無論誰勝誰負,也將是探究台灣民意的經典一役。

聯晚/分裂投票與政黨重組


2015-11-30 14:34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從近來多方民調來看,明年總統與立委二合一選舉,極可能出現「分裂投票」的情況。如果大規模的分裂投票成真,有可能是政黨重組的前兆。
過去幾屆總統、立委選舉,最明顯的分裂投票情況,發生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和2001年的立委選舉。當時以獨立參選人身分角逐總統大位的宋楚瑜,在總統選舉裡拿下三成六的選票,立委選舉也迅速站穩腳跟,促成台灣最大規模的一次政黨重組。
此後幾次選舉,國親分分合合,但分裂投票並不明顯。如2004年總統選舉,陳水扁拿到五成一選票,國親的連宋配拿到四成九,立委泛綠總共拿到四成四,泛藍則拿到約五成。
2012年國民黨馬英九獲得約五成二的選票,立委若加上親民黨的政黨票,總共約拿到五成四,泛綠陣營的立委政黨票四成四,也和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四成六相仿。
但本屆選舉,不僅小黨林立,而且選票可能呈現板塊移動。其中,國民黨會是最大的受害者,不但政黨支持度下降,且支持國民黨、票同時投國民黨立委與總統候選人的比率依次下降。若選票呈現與民調結果相符,國民黨前途堪慮。
所謂堪慮,不僅僅是這次選舉,而是這種板塊移動所造成政黨力量的消長。回顧2008年的立委選舉,民進黨立委總共拿下近三成八的選票,但立委總席次還不到四分之一,但民進黨藉由意識型態凝聚,從國民黨的錯誤中重新站起來。
若國民黨遇到相同情況,在缺乏內聚力的情況下,一如2000年變成「政黨重組」,不無可能。且當時國民黨是從六成的支持率分裂,如今基數打對折,結果恐怕更不堪。
至於民進黨,雖然可能在這次選票分裂中得利,但過度膨脹,也會對未來發展構成隱憂。畢竟許多「黨友」如親民黨、台聯、時代力量等,在「整垮國民黨」固然態度一致,但若變成資源分配和路線之爭,一旦撕破臉,也可能演變成另一波分裂。

經濟/巴黎氣候峰會催生新能源政策


2015-11-30 01: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聯合國第21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1)自今日至12月11日在甫遭恐怖攻擊的法國巴黎舉行,195個國家的領袖和代表將出席會議,可望達成「巴黎協議」,以取代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未來全球將共同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盼在本世紀結束前,地球暖化速度能控制在150年前工業革命啟動時溫度的2℃以內。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但亦積極參與歷屆氣候變遷會議,一旦巴黎氣候峰會達成協議,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將進入到嶄新階段,台灣要如何面對因應,朝野皆須高度關注。
1992年世界各國在里約熱內盧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1997年通過「京都議定書」,訂定在2012年前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於2005年生效。但因該條約未規定中國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減排目標,且美國在簽署後又宣布退出,以致於未能產生積極作用。
這次巴黎氣候峰會是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以來最大規模會議,有150個國家領袖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出席會議,被視為達成協議的一次最佳機會,主要的原因如下:
第一,因為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災難不斷,各國都開始重視減碳問題。去年利馬氣候變遷會議呼籲各國提出自願減量計畫,教宗方濟各更登高一呼,迄今已有涵蓋全球九成溫室氣體排放的150個國家提出自願減量計畫(即「國家自訂預期貢獻」)。
第二,全世界排碳量最大、最關鍵的美國和中國皆表態支持,雙方並已達成重大協議。美國在巴黎峰會前設定2025年碳排量比2005年降低26%至28%的目標;中國大陸今年6月公布減排目標,宣示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在2030年前較2005年水平下降60%至65%。9月下旬習近平赴美國進行國是訪問時,美中元首發表聯合聲明,將攜手與其他國家一起確保巴黎氣候峰會取得成功;習近平並承諾,中國大陸自2017年開始實施「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抑制溫室氣體排放。
第三,法國為確保這次峰會成功,在氣候協議的法律約束力上作出妥協。鑑於美國反對「巴黎協議」含有如《京都議定書》般具約束力的減排目標,擔任這次峰會主席的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近日向外媒透露,協議締約方雖然會受法律約束遵守大部分條款,但很可能不包括減排目標;協議亦不會以「條約」形式出現。這是向美國作出的重大讓步,也使峰會達成一致協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一旦「巴黎協議」通過,全球將展開各國自訂減量目標、但仍有一定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未來受影響最大的是各國的能源政策,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並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將是大勢所趨。
因應這次峰會,環保署於9月公布台灣自主減碳目標,預計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現況減少50%,比南韓減量目標37%更為積極。但是,台灣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僅4%,如果核一、核二、核三廠如期除役,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又要同時確保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則再生能源比重勢須大幅提高。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張以2025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20%為目標,但卻被馬英九總統批評為不可行,並警告「沒有電的時候,哭都哭不出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雖表示支持非核家園主張,但也強調,把所有核電廠都停掉,未來十年絕對沒有可能不缺電也不漲電費。
台灣能源自給率不到3%,且有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及雄厚潛力,但要讓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起來,同步達成非核家園及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又不會缺電及大幅提高電價,要克服的問題一籮筐,這是大家必須共同面對因應的難題,也是下一任總統無可迴避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