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保護勞工 勞動部之恥
◆ 勞動部霸凌案/替加害者卸責 讓同仁心寒
◆ 川普戰內部敵人 台面對複雜戰局
◆ 非典川普 牽動兩岸機遇與挑戰
◆ 勞保永續 別再政治算計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檢討四一○教改的四大訴求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檢討四一○教改的四大訴求
2024-11-20 01:17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我國有一個關於教改的轟轟烈烈大遊行,很多團體和個人都參加這個盛大的遊行。這個遊行有四大訴求:一、落實小班小校;二、廣設高中大學;三、推動教育現代化;四、制定教育基本法。我們不妨看看這四大訴求有沒有意義。
強調「小班小校」,是希望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可是教改人士應該知道,在偏鄉早就是小班小校了,城裡的班級人數都很大,但是城裡孩子的學業程度卻遠高於偏鄉孩子的學業程度。從這一個訴求,我們就可以知道當年的教改人士其實是不接地氣的,他們根本搞不清楚國家教育的真實情況。
「廣設高中大學」現在變成了一大災難,最近有十五所大專院校關閉,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事。廣設高中大學是希望減少學生的升學壓力,但是補習班的數目卻一直在增加。廣設高中,傷害技職教育,這也是當年教改人士完全忽略的事情。
「教育現代化」的主要訴求是教育鬆綁、師培多元、家長參與、弱勢族群教育主體性等,這是最可笑的事。因為教育鬆綁,使得私立中學有獨立招生的能力,因此他們可以用各種方法挑選學生。這造成某些私立國中的升學率非常好,但是私立學校的學費相當之貴,有錢家庭的小孩因此受到更好的教育。
「教育現代化」提到了弱勢族群教育主體性,但是教改人士沒有提出任何方法來解決偏鄉孩子在功課上落後的問題。三十年過去了,這個問題只有愈來愈嚴重,原因很簡單,教改人士都是住在都會區,從來沒有教過偏鄉孩子,根本不可能瞭解偏鄉教育的困境。
四大訴求中的一個是「制定教育基本法」,教育不能由法律來管制,教育基本法強調因材施教,可是教改人士對因材施教也毫無興趣,三十年來,我們的學校哪裡實行因材施教了?一個班上的學生用相同的教材、參加同樣的考試,這叫做因材施教嗎?
四一○大遊行以後,教改就開始了。要進高中,政府宣稱是免試升學,但是仍然要考試。考試的名稱叫做會考,題目要比較難。要進大學,過去是用簡單的聯招制度,教改廢止了聯招,改成申請入學和分科測驗。分科測驗其實就是聯招,申請入學要經過面試,學生要準備備審資料,包含學習歷程檔案,而且只准填六個志願。這種做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做法嗎?
參與教改的人士都是大學教授,他們都是非常有理想的人,可是我們要知道,完全根據理想施政是相當危險的。大家現在都希望政府不要有意識形態,就是這個原因。
希望我國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府官員都用工程師的思維來行事,工程師會發現問題,但絕對不會用口號來解決問題,而是要靠縝密的檢討以知道問題之所在,而且用可以實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不能保護勞工 勞動部之恥
2024-11-20 01:24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職司勞動管理,理應照顧勞工以保障勞工權益為首務的勞動部,非但不能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職場倫理示範,竟還發生分署長言語霸凌下屬,以致部屬不堪受辱而生憾事。這個強烈反差是最讓人難以接受之處!也是勞動部之恥。
對此憾事,勞動部除調查認為霸凌非直接原因,部長竟只鞠躬道歉,該分署長也僅以調職了事,而未追究其法律責任。這種姑息態度,讓人難以寄望勞動部能善盡照顧勞工之本分,而該分署長之直屬長官亦難卸督導不周之責。因此,筆者建議應比照性騷擾事件,查明真相後若有涉及違反法律行為,則逕送檢調機關查處,不能再裝鴕鳥了。
相對於各種場合的性騷案件,職場霸凌往往是最不容易被揭發的。因為霸凌者大半是居上位者,而受霸凌者往往以保住飯碗為考量,不敢循正規管道申訴。一則對公理是否可獲伸張沒有信心,二則因為申訴必須具名,擔心消息走漏後被打壓可能更嚴重,因此只好忍氣吞聲。但這次竟發生憾事,可見事態極其嚴重。
性騷案件大部分是偶發性,而且對象可能是陌生人。而職場霸凌事件則是經常相處的人,逃避不了。而且往往非一朝一夕,是習慣性的行為。受霸凌者面對霸凌者,還必須表現若無其事(甚至畢恭畢敬),這種長期性的精神凌虐,是最令人同情,且更應值得重視之處。
勞動部應以此不幸事件為鑑,訂出一套即時、有效可保護勞工的作業準則,以杜絕職場霸凌。
季青漫畫
勞動部霸凌案/替加害者卸責 讓同仁心寒
2024-11-20 01:25 聯合報/ 劉定帆/行政助理(新北市)
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公務員疑遭分署長霸凌而生憾事,勞動部長何佩珊昨公布調查報告,將方向歸咎於員額不足,霸凌不是公務員之死的直接因素。筆者對此不敢苟同。
公家機關層級節制體系的公文呈核過程,每個長官難免會意見不同,於是,頻頻被退件,甚至是被責罵,外加時效性的催促,箇中的精神折磨與痛苦,可想而知有多無助。勞動部卻替霸凌加害者開卸責巧門,認為無法證明該分署長有實際霸凌情形。
友善職場是勞動部近年施政的重心,偏偏勞動部卻內部翻船。謝分署長會對同仁情緒失控、咆哮、辱罵,這已經構成職場不法侵害的要件,這種高壓逼迫式的管理風格,久而久之真的會成為精神崩潰的劊子手。勞動部忽略其中牽涉的因果關係,豈不讓所屬同仁心寒!
期盼朝野立委能提出職安法修法,將霸凌的成立提升到法的位階,讓基層上班族更有保障。至於勞動部也要洗刷門面,彰顯對基層公務員疑受霸凌身亡不捨的實際作為,讓謝姓分署長趕快出來向家屬道歉,負起最起碼責任,以平民怨。
川普戰內部敵人 台面對複雜戰局
2024-11-20 01:21 聯合報/ 戴翌軒/英國台灣商會秘書長、英國倫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候選人(英國倫敦)
近期,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再次與內部敵人宣戰,誓言改革美國政治體制,打擊在美國國家中由左派官僚、國會議員、軍工複合體、財團和情報機構組成的隱性權力集團,強調其損害了美國選民的利益。川普的「反體制」政治操作再度成為焦點,不僅可能加劇美國內部的政治分裂,也對國際局勢,特別是台灣,帶來深遠影響。台灣作為中美對抗的前線,必須審慎評估川普的政治動員對美國對台政策穩定性及台灣外交布局的潛在挑戰。
川普在前次總統任期內一度展現對台灣的高度支持,然而這種支持往往受到川普「美國優先」政策的影響,缺乏穩定性與延續性。川普重返白宮後,對台政策可能更受美國內部政治考量驅動,例如要求台灣承擔更多軍事成本、增加對美國經濟利益的貢獻,這將使台灣在外交策略上面臨更大壓力。此外,川普對於盟友的高要求態度,如要求北約成員增加軍費分攤,也讓台灣必須未雨綢繆。
除了對台政策的可能變數外,川普的政治運作和打擊「內部敵人」爭議可能削弱美國的國際領導力,進一步改變中美台三方的互動格局。中共或將趁勢操作,利用美國的內部不穩定來強化其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並對台灣施加更多壓力。例如,中共可能透過外交與經濟手段向國際社會推銷其「穩定負責任」的形象,削弱台灣的國際空間。同時,若美國因內部分裂而無法在國際事務中保持一致立場,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爭取將面臨更大挑戰,甚至可能被進一步孤立。
為有效應對這些風險,台灣須從全方位策略外交布局,確保在動盪國際局勢中的穩健立場。首先,台灣可更加深化與美國兩黨的實質關係,確保雙邊合作在不同政治情境下的延續性與穩定性。其次,應積極開拓新的國際盟友圈,尤其是深化與日、韓及歐洲國家的聯繫,聚焦雙邊與多邊機制合作,如經濟安全夥伴關係、國防交流與科技研發,共同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並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同時,台灣須整合內部資源,統籌外交戰略,確保在中美對抗加劇的局勢中,以穩定的策略與靈活應對力,保持自身的生存空間與國家利益。
川普再次挑戰「內部敵人」,是美國內部政治分裂的延續,但其影響已超越美國內政範疇,進一步改變全球政治格局。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場外交與國際挑戰的複雜戰局,既帶來潛在機會,也伴隨風險。在外交戰略上保持靈活,積極深化與多國的合作,並強化自身的國際韌性,才能夠確保國家利益的長遠發展。
非典川普 牽動兩岸機遇與挑戰
2024-11-20 01:20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圖/美聯社
川普引領紅潮,以摧枯拉朽之姿重返白宮。作為一個非典型政治人物,近期他公布的非典型人事,亦反映其對傳統建制派政治的揚棄。此外,誠如聯合報社論指出,從川普的人事布局來看,涉外事務起手式顯然劍指中國。因此,在美中博弈即將升級之際,台海兩岸關係會有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各界都高度關注。
在日前的 APEC 習拜三會,習近平再次強調中國對美的四個不變,也就是說,陸方的論述延續其一貫的主張,亦即中美關係要能夠相向而行,就必須「重返峇里島,通往舊金山」。然而,從川普的行事作風與人事布局,大陸當局顯然也做好了與美鬥爭的思想準備。因此,預料明年川普上任後,大陸對台政策將呈現以下特點:
首先,推進融合發展。大陸當局定調,融合發展仍是當前對台政策的主旋律。雖在雙方各有堅持下,兩岸交流仍存在許多障礙,但大陸一方面仍將持續推動包括大陸專業人士來台的「走出去」到台灣的策略;一方面則透過各類「惠台」措施,加大「引進來」赴陸的力度。
其次,精準差別對待。在重視發展但也強調安全的前提下,大陸在推動「以陸為主」的融合發展策略時,預料亦將持續加大反獨力度。但與此同時,將會以更精準的政策施為差別對待,避免無限上綱的反獨影響融合發展策略。
最後,保持戰略定力。在認為川普極可能會利用台灣問題這個大陸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作為槓桿的前提下,大陸當局的對台政策將更強調戰略定力。亦即在全力應對美國升級版的貿易戰、科技戰同時,透過專注自身發展,強化大陸綜合實力,以創造更多「促融」條件。
對川普來說,其戰略優先目標是強化美國經濟而非遏制大陸發展;因此,透過向大陸課徵關稅、促使大陸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削減美中貿易逆差;或讓大陸增持更多美債,更符合美國利益;換言之,在美中兩大國都關注內政、聚焦經濟的前提下,明年乃至一段時間內,美中勢必將從一定程度的對抗開始,進而推動新一輪的博弈,最後展開某種程度的交易。也就是說,短期內台海兩岸關係或有可能震盪,但仍將維持一定的穩定,甚至將呈現相對和緩的發展機遇。
然而,面對強調利益同盟而非價值同盟的川普,台灣要如何發揮影響力、避免成為中美交易的籌碼?這勢必是川普2.0時期,台灣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勞保永續 別再政治算計
2024-11-20 01:24 聯合報/ 羅德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監理委員(台北市)
近年因政府大力撥補及勞保基金績效轉佳,預期勞保破產年限將由2028年大限,再度延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確保基金財務安全,退休基金每三年精算一次,過往精算時不斷往前的基金破產時間總是讓人怵目驚心,明年初即將公布的最新一次勞保精算可望好轉。受惠於近二年資本市場行情,加上政府逐年擴大撥補,官方已迫不及待釋出「好消息」,稱依最新精算勞保基金破產年限,或可從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延後至民國一二○年(二○三一年)。然而,情勢當真如此樂觀?僅憑政府撥補就能高枕無憂?
勞保做為確定給付型態,且是部分提存準備的退休基金,決定其財務穩定的參數,不外是基金營運效能、費率與給付、投保與領取退休金人數、出生率與平均餘命,要維持財務安全,關鍵是各參數之間能否維持動態衡平。
就營運效能而言,過去二年各退休基金績效表現不錯,勞保基金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報酬率為十四點四%,但十年平均就降為五點三六%;如從成立起算,歷年平均收益率則僅約四點六%,長期績效明顯難以支撐起許諾的給付率,國內各家退休基金仍須持續提升長期經營績效。
真正難解的是日趨惡化的投保與領取退休金人數,自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起,勞保已連續七年給付金額高於保費收入,加上不斷累加的退休人數,而新進人員卻難以為繼,未來的支付金額還會持續上升,勞保收支還會更加惡化。
結構上更難以逆轉的,則是逐年提高的國民平均餘命,以及嚴峻的少子女化危機。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勢,政府撥補雖有利於改善基金短期財務,但想藉此根本扭轉基金結構困境,也著實異想天開,凸顯官員對基金性質與關鍵變數缺乏正確認識。
自何佩珊部長提出「撥補就是改革」以來,對外界善意提醒,不斷採取攻擊式澄清,強調勞保平均給付不高,沒有再砍給付的空間,甚至反過來指教公教人員撥補高於勞工云云;就連面對同黨委員質疑,也是一副「委員,你不懂」的姿態,主責官員不斷以政治語言阻斷理性社會對話,無異是健全勞保的最大絆腳石。
大家都希望勞保基金永續,也沒有人反對政府撥補勞保,甚至不砍給付也有一定社會共識,但這並不足以證明勞保完全不必採取適度提高費率等改革措施。以勞保主客觀條件,且面對前揭難以反轉的參數,公務預算撥補頂多就是延後破產時間,卻不會改變累加的潛藏負債;當財務惡化到政府撥補也緩不濟急時,屆時還能不採取其他改革手段?政府此種眼不見為淨的態度,猶如鋸箭法改革,消極不作為的作法將埋下未來世代相殘的隱患,而最為不公的無疑將是年輕世代的受僱者,他們會不會成為多繳、少領、延後退的勞保崩世代?
政府會輪替,誠如執政黨楊曜委員指出的,政府是否只想著如何在可能的八年任期內安全下莊?問題是八年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