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國家憲法定位與人民認同\星期透視/烏進攻俄境 卻見無奈悲涼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政治獻金案 白營無SOP
◆  星期透視/烏進攻俄境 卻見無奈悲涼
◆  名家縱論/國家憲法定位與人民認同
◆  兩岸未來 金馬是樞紐
◆  陳宗彥們橫行 賴清德難辭其咎
◆  遵憲行憲 不會自我否定
◆  炎黃子孫 巴黎奧運發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國家憲法定位與人民認同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國家認同是思想自由的一部份,人民不認同法律上所屬的國家,既不違法也不能強制他改變。擁有公權而需依法行使職權者,對於法律上的國家定位就沒有認同不認同可言了。這是我們不能沒有的基本認識。

許多國家雖也有源於歷史的領土、國民問題,但只有像我們這樣主權和治權範圍不同所謂分裂國家」,才比較容易陷入認同困擾,甚至變成影響政黨政治的主要「社會分歧」。請注意,這裡講的分裂國家已經不止是歷史意義的分裂,而是法律意義。以我國而言,憲法上在國家之下還有台灣和大陸兩個「地區」,意指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雖仍及於全中國,但其統治權不再及於未能辦理選舉的地區和人民。也正因為這個非常明確的國家定位寫在憲法上,其公然棄守必然造成整體法治的破壞,是所有國人都需承擔的嚴重後果

對於主權和治權意義下的國家,人民在情感的投射上會逐漸往後者傾斜是很自然的事。但當歷史教育還能在下一代留下完整國家的圖影,政府也盡可能開放兩區人民交流機會,且「民主保台」的基本理念不被刻意扭曲時,這種疏離感或許還不至於太快擴散,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前的情況大致就是如此。換黨執政以後,不僅不利的因素不斷遞增,更糟的是,害怕台灣的國家認同產生質變的對岸政權在這時對香港做了最愚蠢的示範,裡外因素相乘,憲法定位和人民認同的距離更急劇拉大,很快就接近不可折返點!

我們不妨簡單盤點定位與認同的差距現況。簡單的說,在依法審判和依法行政的高度要求下,司法和文官體系迄今未明顯偏離憲法國家定位。國家組織的冠名更是絲毫不差,包括陸委會、台灣、福建的省縣體制等。但在頂層代表國家的機關成員,特別是總統與行政、立法兩院,以其代表所屬機關而非個人認同所做有關國家的表述,如總統文告,立法院對行政院的質詢等,就已逐漸上升到明顯牴觸憲法定位的二分:中國/台灣,中國人/台灣人,而且從執政黨蔓延到在野黨,幾已勢不可擋。

民間的用語則更有甚焉,媒體已很少見到大陸/台灣的對稱,這又模糊了人民真正的認同感,對很多人而言,在指涉大陸的「中國」以外,其實始終還對一個涵蓋台灣的大中國保持某種特殊的感情,只為方便對話而從眾。細心的觀察者不妨看看剛過去的奧運,在這個民族主義高度湧動競技舞台,分裂國家的認同有何特殊表現,比如沒有中華台北參賽時,中國對日韓,中國對美法,你通常支持誰?長期研究國家認同的學術機構如果還在用「你是什麼人」的舊題,會不會已經有點跟不上了?我也注意到,在全面翻改文本、灌輸台灣認同的文教體系還來不及產出有足夠投射效果的旗歌時,大中國的國旗和旗歌自然飛揚,好像還是洩漏了民間仍然廣泛存在的歷史感情。

人民的國家認同當然必須受到尊重,憲法的國家定位又必須拘束最高公權力,享有最高公權者只能勉力恪遵其行憲的誓言,一旦兩者間出現巨大差距,除了推動修憲別無他途。如果跨不過修憲門檻,說明人民對於走向獨立還沒有共識,或者意味多數人民寧願以戰爭的恐懼壓抑其感情認同,就只有放棄修憲、回歸憲法一途。只有最不負責的政黨,才會首鼠兩端的先在公堂之上不斷以其個人認同取代憲法義務,一旦催出選票順利執政,又罔顧憲法脫離現實不做處理,實不啻用法治破毀和人民的天人交戰來換取政黨私利。人民真的可以共棄之!














星期透視/烏進攻俄境 卻見無奈悲涼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中流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八月六日烏克蘭派兵越境攻入俄羅斯西南部庫爾次克州,這是二戰之後俄羅斯領土首次遭到侵犯。十天過去了,戰爭情勢漸趨明朗,凸顯俄羅斯的輕敵大意以及烏克蘭的勇敢絕決。但烏方已成過河卒子,只能孤注一擲,拚命向前!

首先,烏方保持高度機密,高階軍官是在發動戰爭前三天接到通知,士兵則在進入俄境前一天才被告知。至於俄方則明顯輕敵,竟未對基層部隊發覺的邊界異動加以關注。俄邊防部隊除設置部分雷區外,並未安排充分的阻絕措施,導致烏軍一旦越界,如入無人之境!目前至少有五個旅,逾一萬二千名精兵深入俄境。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聲稱,已控制近一千平方公里的俄領土。根據媒體報導,大約有三百多平方公里土地被烏軍佔領。

其次,烏軍在俄羅斯境內設置塹壕,準備打一場持久戰。至於俄方雖曾誓言要把烏軍出去,但尚未獲致成功。俄方宣稱業已殲滅超過二千三百名烏軍,但烏方部隊仍在俄境內繼續戰鬥,只要多待一天,就是普亭的心頭之患!

其三,烏方期待的「圍魏救趙」並未實現,烏東戰場的壓力與耗損也未因此減輕。俄羅斯只抽調了少數在烏東的主力部隊,並運用其他軍人進行驅離。由此看來,烏軍攻俄目的是基於烏東戰場本身的困窘,連吃敗仗導致士氣低迷。然而侵俄行動卻是孤注一擲,並無一定勝算。

其四,北約批准並參與烏軍的行動,而且還派雇傭兵參加,但對於俄烏戰爭的擴散卻多所遲疑。英、法雙方不贊成烏軍使用它們提供的導彈,攻擊俄領土。而美國總統拜登則聲明,事前並不知道烏軍侵襲行動。這顯然都是避免讓戰爭快速升級,並有意撇清關係。由此可見,北約各國迄今尚無定見,要與俄羅斯打一場殊死戰。

其五,烏克蘭雖然想藉侵襲俄領土以打擊普亭聲望,藉此提高未來談判的籌碼,但俄方卻已明言峻拒!由於俄方在國力丶資源、經濟、軍備和人口等方面遠較烏克蘭為優,而北約與歐盟雙方對烏克蘭支持力度卻逐漸下滑。一旦美國前總統川普回任,烏克蘭前景將更為困難。因此,澤倫斯基孤注一擲,卻反映出一種絕決果敢的無奈與悲涼

但是,對於烏克蘭人而言,他們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颜色革命中受親西方勢力的鼓舞,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從此走向反俄排俄、武裝衝突之路,卻是動盪與犧牲的根源。美國前駐蘇聯大使馬特洛克坦承「就烏克蘭而言,美國對其國內政治干涉很深。美國支持國一三年(二○一四年)的政變,那場政變過程很難說符合法治或民主」。「在烏克蘭醞釀的暴力事件也始於親西方的西部地區。頓巴斯地區的衝突,更多源自烏克蘭族對俄羅斯族的施暴」。

基於此,現在除了息爭止戰,推動和平及善後重建任務外,必須找出當年聲稱要為烏克蘭帶來「美好明天」的那些無良政客,一定要讓他們扛起責任,向死難的烏克蘭人民謝罪!













政治獻金案 白營無SOP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大選政治獻金一下子把民眾黨腳步全都打亂了!在綠營立委、議員、媒體與側翼窮追猛打之下,柯文哲被打得人都慌了!至於藍營與名嘴大都想不到柯 P 所領導的民眾黨竟然連政治獻金報帳、稽核、送審都如此毫無章法,完全沒有危機處理章法可循。民眾黨中評會在八月十六日開會後一樣議而不決,還要等三位當事人本周來說明再議,忘了朝野與媒體都在關注這場風暴。柯 P 如何危機處理與善後,光是中評會這樣一拖,就可以看出民眾黨完全沒有 SOP

P 過往一再強調所有事都要有 SOP,可是從素人到台北市長,還有參選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柯 P 早就不是政治素人,更不是政壇小白兔了,但在這場政治獻金風暴中,卻完全看不到他的政治智慧與領導能力,實在讓人惋惜!

觀察民眾黨的應變模式,竟然只有將全部責任推往會計師端木正。一般人都知道,既然是涉及到政治獻金,那麼每筆進帳/出帳都應該有單據,特別是收據與發票,未來在計帳報帳時就會有依據,公家查帳同樣也會依據單據逐筆對帳查證。所以依據單據核銷,那麼所有相關審核者除了蓋章之外,就是該為自己所簽與蓋過的章負責。爆發政治獻金風暴之後,民眾黨最該做的,就是請第三方客觀公正與嫻熟政治獻金報帳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全部整理,透過這個第三方會計審核徹查哪有漏報? 哪裡有缺失?何處帳目不符?…徹查清楚馬上就可以向外公布,以釋眾疑。

沒想到民眾黨事發後的查帳還是自己人在做,也就是那些負責簽章的人,整理出來的結果就是他們自己在記者會上所查出的數據。這樣一來綠營怎麼可能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綠委與議員輪番挑毛病,讓民眾黨疲於解釋,解釋的人不同又會出現前後不一的說法,讓外人更感覺到整齣事件就是一筆濫帳,愈說愈經不起檢驗。

可怕的是柯 P 自己的立場, 看似在補破洞,可是他和妻子陳佩琪、柯 P 之母與其妹在這個時候卻是你一言我一語,好像說說就可以把事情擺平似的。忘了這時候看的就是單據與證據,不是選舉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柯 P 的粉絲在選舉時或許會埋單,但是現在是要交代政治獻金每一筆帳的來去,說不清楚就會造成民眾黨更大政治危機!

更何況綠營早就虎視眈眈要找柯P的碴,民眾黨現在既無法查清每一筆帳,又無法說清楚責任歸屬,若還要七嘴八舌各說各話或互推責任,豈不正好作球給綠營痛下殺手?民眾黨在如此事關自身未來生死危機的重大事件中,竟沒有人能出面來穩定方向盤,擔起政治責任穩定軍心。光是中評會議而不決,就可以確定民眾黨無人敢擔大任!黃珊珊說要找真相說清楚,空口無憑,誰會相信?當事三人各說各話,又怎麼可能會有真相?看民眾黨如此荒腔走板的應變,更不要說柯 P 還有京華城等三大案還在等著他!總之,若不搞清楚每筆帳,民眾黨危機難過啊!













兩岸未來 金馬是樞紐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近日關於金門報導頗多。除了金門子弟李洋偕王齊麟奧運奪金外,最為人關注的,是兩岸終就○二一四撞船事件達成所謂類「金門模式」的和解、遭陸方扣押的胡姓釣客獲釋,與當地民代發起支持「金廈大橋」興建,及號召設立「非軍事區」,昨日則又不幸有陸籍漁船被撞沉,兩岸正共同盡力搜救失三名失蹤漁民中。分析其背景原因,既有必然,也不乏偶然。

捨棄過去兩岸軍事交鋒對峙、歷史、居民血緣文化與通婚置產不論,自從官方溝通管道中斷,加上疫後旅遊團禁令導致直航點所剩無幾以來,僅一水之隔、因小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漁業區高度重疊、與對岸頻繁往來的金馬,便順勢前進(或倒退)成兩岸間最便捷的接觸平台,扮演起連繫橋梁或危機前哨的角色。

持平而論,近來金、馬發展,受益於兩岸和平紅利者,恐遠大於政府離島建設。例如通水六年來,泉州日均供水量迄已占金門水廠的百分之七十三。民生必需外,去年對岸召開海峽論壇時,其國務院擇福建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發表所謂「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不管熱議中的「小四通」(通水、通電、通橋、通氣)能否全數實現,若中共真按前述規畫擴大施惠,預期金馬兩地拜新政策帶動觀光、貿易之賜,日後將更加繁榮,相對也能更無事。故從興利角度來說,兩島確有資格條件轉變升級為兩岸和平共榮實驗區與安全緩衝區。由昨日陸船沉沒啟動兩地海巡、海警聯合搜救任務看,又可作為兩岸人道援助的合作實踐區。

反之,自防弊角度言,除了應對陸方經濟磁吸效應,可能影響我離島民心向背外,近期大陸「三無」漁船翻覆、無人機侵擾、與我外島實兵實彈演習等爭議,亦凸顯一旦兩岸關係緊張,金門勢將再度淪為爭端最前沿。日前跨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政策主任古德曼提醒「台灣社會似乎對金門的戰略重要性缺乏共識」,並呼籲應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始於兼併克里米亞為鑑,提防北京企圖併吞金門島,增加侵台風險。往後該區域內雙方的互動,無論善意或敵意,可能攸關甚至決定台海的戰和。

另就政治效應與選舉策略觀察。雖設非軍事區、建金廈大橋均被陸委會否決,但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倘仍由認同兩岸合作交流、具備新聞聲量者當選金門或連江縣長,上台後能藉金馬特殊地位,順應當地民意,利用地方自治有限公權力,在法令許可範圍內,設立對話窗口、溝通解決糾紛、推動相關活動與建設。如此既化解分歧,協助安定前線,還可創造議題、吸引輿論,或因此「地方包圍中央」,對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總統選舉,大有裨益。

大陸國台辦表態不接受金門地檢就○二一四撞船事件的調查結論與不起訴處分,但大陸漁船撞船、漁民失蹤事件又增添新變數,後續發展及是否衍生更多問題,尚難預料。但不容默視的是,具前述多元意涵的金馬業成兩岸關係樞紐,未來走向牽動雙方選擇合作、競爭或衝突,值得關注。













陳宗彥們橫行 賴清德難辭其咎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朱言貴/退休人士(台北市)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任職台南市政府期間,涉嫌關說並接受酒店業者性招待,經南檢重啟調查後,認定陳接受兩次免費性招待,除依貪汙治罪條例提起公訴,並建請法院從重量刑及依法宣告褫奪公權,在野黨也要求監院重啟彈劾程序。

有道是「權力,使人腐化;而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本來,權力不得濫用,掌權者更應如此!大凡行使權力的人物,應該懷著無比謙卑心境,不得有傲慢的態度或行為。

一個人或是一個黨的腐化,絕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屬於長期累積的結果。只是無論賴清德團隊也罷,抑或整體民進黨上上下下,根本不嚴肅地將它當成一回事,才會在長期積非成是的麻痺狀況下,一旦遭揭發開來,頓時就會演變成難以收拾,冰凍三尺實非一日之寒。

陳宗彥性招待事件,恐怕不是單獨個案而已,而是執政黨整體紀律的敗壞。如果執政黨有自知之明,豈能面對陳宗彥長期接受性招待卻毫無動作?癥結即在於執政黨對之視若無睹,完全不以為意,積漸所至人人見怪不怪。陳宗彥得以在政壇上橫行多年,就是執政黨長期以來姑息養奸的結果,導致台灣社會不斷向下沉淪,其來有自。

非但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如此,司法界又何嘗不然。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陳宗彥案就已爆出,但沒幾個月後就以查無不法簽結,甚至到了去年六月,高檢署還表示當初偵辦陳宗彥時查無違失也無包庇放水,日昨南檢卻正式起訴陳宗彥。整件事情目前的關鍵,就在檢調單位還肯不肯繼續追查下去,斯為重中之重。

正如阿扁所涉及的眾多貪瀆案件,純屬司法案件,卻在執政黨的操弄下變成不了了之。然而相關案件關係到政治人物的清廉風範,以及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等事宜,若這些都淪為被犧牲的對象,不啻是所有身為台灣人的最大悲哀,對此賴清德或將難辭其咎!















遵憲行憲 不會自我否定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祝仲康/智庫研究員(台北市)


巴黎奧運期間,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稱呼奪金的羽球好手麟洋配是中國人的驕傲,卻引發了若干批評。對此,該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發言聲援,並稱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亦曾說過「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許多人都認為經國先生說過「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甚至賴清德也在去年大選期間提到這段話。不過筆者印象中,經國先生只說了「我也是台灣人」,而非「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坊間對經國先生的語意,似乎是過度解讀了。

七十六年七月廿七日,經國先生在總統府接見了十二位地方耆老。席間,他感性說出「我也是台灣人」的金句。

次日,聯合報於二版刊了篇新聞剪影,內容僅提及「總統並告訴這十二位地方耆宿,他在台灣住了將近四十年,已經是台灣人了」,並未提到經國先生說了「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當年陪同經國先生接見耆老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在其著作《總統與我》詳述該次會面過程時,亦寫道:「總統又說…『我在台灣生活,即將四十年,因之我也是台灣人。』」

筆者以為當經國先生自承「我也是台灣人」時,寓意的是省籍轉換。亦即他雖是浙江人,但因久居台灣而自然而然成為台灣人,就好比世居台灣的漳州人與泉州人自稱台灣人一般。擴大來看,就是經國先生認為外省人也已是本省人了。

但後來外界為何習將經國先生說的「我也是台灣人」引申為「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蓋因近年綠營洗腦民眾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以遂其去中意識形態與推動台獨進程;有鑑於此,堅持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識之士,才抬出深受民間愛戴的經國先生,並權宜解讀其言論,以便抗衡否定自我的逆流。

至於經國先生是否同意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畢竟堅持遵憲行憲的堂堂中華民國總統,又怎會欺心的否定自己是中國人呢?











炎黃子孫 巴黎奧運發光


2024-08-18 05:37  聯合報/ 戴瑞明/全球和平志工(台北市)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巴黎奧運已於八月十二日落幕。賽前有些評論認為此次奧運競賽項目是為美國奪冠而設計的,結果不出所料,美國第一,但中國大陸表現也令人矚目,所得金牌與美國一樣是四十塊,因美國所得銀牌、銅牌數領先,大陸乃屈居第二。

但如果加上中國香港的二塊金牌,還不算中華台北的二塊金牌,炎黃子孫的表現仍然值得全球華人感到驕傲,再次在體育場上證明中國人絕對不是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

中國人有句「英雄出少年」的老話。

此次巴黎奧運的華人選手有一半以上是○○後出生的,都很年輕,特別是中國大陸女子跳水冠軍全紅嬋,只有十七歲另一位打破長期由白人稱霸的自由式百米游泳冠軍潘展樂,也只有十九歲廿歲生日那天又在四百米混合接力泳賽中在最後一棒勇超美、法選手為大陸奪得一塊金牌而為中國人拿下第一位奧運女網冠軍的鄭欽文,也只有二十一歲,她不僅球技好,而且很有孝心。她感性地說,在奧運奪冠軍是圓她老爸「光宗耀祖的夢」

中國香港二位男女選手各獲奧運擊劍冠軍;我們中華台北的李洋(金門人)、王齊麟榮獲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則克服種種困難取得女子羽量級拳擊金牌,都是中華兒女之光。

筆者今年高齡九十一歲,與潘展樂同為浙江同鄉,在電視中看到這位鄉親那種傲視西方選手,為中國人爭氣的拚搏精神,特別為他感到高興與驕傲。他是浙江人之光,也是全球炎黃子孫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