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大陸統一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專家之眼】「去全球化」趨勢下 看中美博弈與產業布局
◆  【專家之眼】大陸統一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專家之眼】怎的?「班班喝鮮乳」變「班班喝保久乳」
◆  【專家之眼】永續喊假的?何以政府永續債發展牛步







【專家之眼】大陸統一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08-21 07:25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兩岸問題日益複雜,只有談判與協商一途,避免直球對決,才是兩岸之間的最佳選擇。(法新社)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有分離意識或不統一的情況,比如當前美國與波多黎各(Puerto Rico)、俄羅斯與車臣(Chechnya),甚至英國與蘇格蘭,還有統一前的德國等。從上述各國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若母國擔心,一個子國分離可能產生連鎖效應,導致其餘子國群起效尤時,母國會極盡所能加以攔阻,甚至不惜發動戰爭,比如俄羅斯國內車臣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甚至科索沃。另外就是以強烈的法律程序加以阻止,比如西班牙政府對付加泰隆尼亞,至今後者的政治領袖還在逃亡,因為還有巴斯克地區獨立問題,甚至連英國政府也擔心,若蘇格蘭獨立,將導致其他地區仿效。

反之,若母國沒有因子國分離而產生連鎖效應的顧慮,那雙方就可以談判解決。最明顯的事例就是捷克與斯洛伐克的和平分離,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獨立公投其中所涉及的就是各自國家利益,比如還有美國與波多黎各和平談判。而德國則是在戰後因大國占領而分裂,但日後仍賦歸統一,其過程也十分和平。

在母國與子國統一或相互獨立之間,還有一種交往模式,這就是所謂的「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COFA),是美國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以及帛琉三個太平洋島國簽署國際條約,確立並制定了彼此間聯繫國的關係。

由於北京也會擔心,若台灣獨立將會產生連鎖反應的後果,比如新疆、西藏與香港。尤其,只有台灣不在中共的統治之下,因而特別加以關注,勢必砲打出頭鳥,以便維繫國祚的存續。再加上民族意識的問題敏感,世界大國中只有中國尚未統一,故在台灣問題上不容閃失,導致我們活動空間的限縮。

再加上,近年來大陸的發展迅速動搖了西方勢力主宰全球的基礎,導致美歐國家對於中國的敵意加深,正如左傳所言:「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而都不斷在打台灣牌來牽制與打擊中國,以致於兩岸問題日益複雜。因而還是只有談判與協商一途,避免直球對決,才是兩岸之間的最佳選擇














【專家之眼】「去全球化」趨勢下 看中美博弈產業布局


2024-08-21 07:45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圖為中國山東煙台港口等待出口汽車。美聯社


一度被暢銷書作者喊的震天響口號和字眼,諸如:地球是平的、地球村年代、十倍速等等,如今卻在金融大海嘯和新冠疫情以迄,基於公衛需要與國安考量的生產鏈重組,看似師出有名的各自搏命當中,正逐步背棄世貿組織(WTO)的基本原則與共同使命,紛紛改以各種名目來炮製出高關稅與投資障礙。

正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女士,在取得競逐第二任的潛在支持之後,旋即以產能過剩的擔憂,推動對中國大陸產製電動車的關稅課徵;訊息一公開,立即有來自德國汽車業者的公然反對,卻依然無濟於事。歐盟委員會著手進行最終版本的公開徵詢,於本月底行將截止意見蒐集;並於今年的10月30日,進行最終版本的確認公告。

自新冠疫情以迄的全球經濟復甦,已然延遲兩年多;而冷灶熱燒的美國公共投資與民間廠房的新建,支出業已到位。可惜的是,「去全球化意圖仍未見到有明確路徑圖;遑論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的政綱,也沒看到緩議的可能之下,主要全球大廠的政治壓迫、心態觀望與潛在投資風險,均有增無減

在重重阻難之下,德國廠商仍擴大其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金額;而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商,也選擇到中歐國家蹲點和布局。至於台灣企業,也沒得一刻閒!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第二廠,雖然量產時程一再延後;卻陸續傳出供應鏈業者抱怨,他們並沒能拿到美國政府的補貼,只是從半導體設備商、材料生產、先進封測以及下游的組裝業者,都必須以投資美國的實際行動,來響應半導體產業群的回流政策。

即使是率先表態支持美國回流政策的台灣上市公司,業者被迫一再擴大投資規模企業的無奈在於,「到底要多大比重的生產線回流,美方才滿意呢?」

反觀,荷蘭半導體設備的大廠,ASML執行長富凱特Christophe Fouquet)則指出,大陸晶片製造技術,確實落後10年;且在短期內,仍無法自主研製極紫外曝光機EUV)。不過,他客觀地指出:在小院高牆的中美脫鉤態勢不變下,主要國家即使願意配合做科技管制;但中低階晶片生產規劃也要積極應對,以免在日後又出現供需失衡大缺口

信然,當歐、美國家的右派政要也提出了「產能過剩」論,並試圖一箭雙鵰的阻斷新能源與綠色產業的發展。如今各國加徵關稅的舉措,即使世貿組織也已鞭長莫及;殺紅了眼之後的關稅報復戰,遲早要有的事。

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只中國大陸出口商,必須搭配各類組裝切換與異地的額外投資,各國廠商皆然;至於末端消費者物價擔負,自然要節節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