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平議主權財富基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075/web/ 

◆  聯合報社論/「大小姐」真相未明,擋疫苗仇恨值難消
◆  聯合報黑白集/來住總統府,限外國人
◆  經濟日報社論/平議主權財富基金







經濟日報社論/平議主權財富基金


2023-05-15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委提案修央行法20條及33條和設立主權財富基金,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0日於立院舉行的公聽會上說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是否應該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已是老生常談卻無結果的議題。最近立法委員真的卯起勁來提案修正《中央銀行法》,要求央行設立主權財富基金,並特別舉辦公聽會聽取學者意見。雖然此次修法提案僅有31位立委連署,但參與委員明顯跨越黨派,且據聞認同修法委員人數已達64位而讓社會矚目。

立委提出以外匯存底10%作為主權財富基金,是想將央行資產負債「縮表」,且要擴展台灣國際能見度,以提供「高層次全球軟性外交機會」。所以,立委心目中成立主權基金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想增加國家財富,更希望能開闢參與國際金融活動捷徑

央行禮貌性地對立委成立主權基金提案未全然反對,但認為主權基金設立目的與央行法定任務顯有不同;央行建議可設立專法,由政府全額出資,再取得外匯運作。台灣雖有5,611億美元外匯存底,但外資投資台股與債券也達5,389億美元,故額外能運用外匯存底的餘裕空間其實很有限。更何況除外匯孳息收入外,與外匯存底對應貨幣供給並不是靠推動主權基金就能輕易「縮表」的。

至於參與公聽會學者對成立主權基金提案僅原則性支持。有人認同央行建議應以專法推動,因為央行法定任務畢竟不是累積國家財富。也有人擔心若央行搞錯重點一味地追求主權基金表現,反而可能會出現扭曲貨幣政策的道德危機。更有人提出宜由民間主導「類主權基金」,提升運用外匯存底的投報率。不過,這也暗示學者並不看好政府管理主權基金的能力。

社會對於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增加國家財富的建議應該是樂觀其成的。至於是否真如立委所言,台灣可藉此發揮外交軟實力則有疑義。主權基金若能抽離政治干擾,或許才是更佳的營運模式。至於央行調撥外匯存底成立基金,長期進行海外金融商品及另類投資的做法,的確與《中央銀行法》條列的任務指派不符,而且在理論與實務上也不會達到「縮表」效果。

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善用外匯存底是正確的方向,但政府經營能力則是一大考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應先檢討台灣類似主權基金的管理現況,再思考未來是要整合改制還是創立新的基金。觀諸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及退撫基金等皆有主權基金之實,但眾人認知這些基金投資表現並不符合預期。此外大家對近年國發基金轉投資「台杉投資」的績效也是一團霧水。政府要如何說服社會,主權基金運作就能脫胎換骨?

政府不僅管理基金能力讓人存疑,而且投資決策有無「特殊考量」更是讓人擔心。據報導,國發基金投資共66家企業,竟有超過一半以上呈現虧損,其中投資如興公司的14億元竟是打水漂,而社會迄今仍不清楚其中內情為何。至於執政黨任命地方政治人物擔任公股機構負責人,竟發生一連串的不堪醜聞,更徒增社會對政治任用親信的厭惡。未來政府若成立百億美元級別的主權基金,很難想像不會被有心人士覬覦。

撇開社會信任問題,縱使執政者通過專法設立主權基金,台灣僵硬的行政體制與立委名嘴們近乎人格摧毀方式的監督,很可能會讓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聞風卻步。如果沒有優秀人才,沒有合理待遇,而只靠少數人犧牲奉獻的熱忱,是撐不起大家想像中所謂國際等級主權財富基金運作的。

成立主權財富基金是好的想法,但台灣倉促推動此類基金易遭物議。執政者若無立即非做不可的決心,公務體系很可能會「推拖拉」讓主權基金無疾而終。所以應該如何推動主權基金?專業、信任與尊重是主權基金成功運作的基石。建議政府不妨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先改善既有基金投資績效,提升基金管理專業性並取得社會信任,然後再推動專法,逐步建立由小漸大的主權基金才是正辦。













聯合報黑白集/來住總統府,限外國人


2023-05-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魔獸」霍華德與副總統賴清德合體拍攝「來去總統府住一晚」活動宣傳片。(取自賴清德Facebook)


球星「魔獸」霍華德應邀拍攝「來去住總統府」宣傳片,合體副總統賴清德。影片中,魔獸興奮地問賴清德:「真的可以住總統府嗎?我甚至不確定這在我的國家是否合法。」賴清德笑答:「這就是為什麼說台灣是自由的國家!」

魔獸的興奮可以理解,賴清德的回答則不知所云。賴清德難道不知道,「住總統府」這個活動,限非中華民國籍」嗎?蔡政府開放總統府一隅供外籍網紅申請住宿,以換取他們為台宣傳,這無可厚非。但是,活動刻意排除中華民國國民,竟能說成「台灣是自由的國家」,不嫌太誇張嗎?

何況,賴清德現在的另一身分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文化總會特別安排他和魔獸同框對談這是拿總統府當成助選工具,根本是「黨政不分」。賴清德當然知道此一安排用心何在,以他的「潔癖」竟未拒絕,還配合演出,未免有失君子精神。

尤其,魔獸在影片中兩度提到台灣時用了「國家」一詞,竟惹來大陸網友群起圍攻。魔獸只好趕忙道歉,稱自己無意傷害任何人。小粉紅的崩潰固可置之不理,但蔡政府只顧自己宣傳,無端將一名國際球星捲進兩岸煙硝,不覺可議嗎?任意利用球星善意,就算能為綠營掙得一些選票,卻害對方形象受損有何光榮可言

總統府被工具化至此,百姓能不火大?















聯合報社論/「大小姐」真相未明,擋疫苗仇恨值難消


2023-05-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曝光蔡政府曾阻擋購買BNT疫苗,延燒出蔡政府擋疫苗的風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10日側面證實,當時工商協進會透過黨團聯繫政府,表達能幫忙買疫苗,卻被時任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婉拒。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供


與台積電、慈濟共同捐贈 BNT 疫苗助台灣渡過疫情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日爆料稱,當時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曾向他傳話:「大小姐說,你還是不要買了」,直指蔡英文總統擋疫苗」。儘管總統府和李大維都否認,此事各說各話,但仍引起廣泛討論。時隔二年民眾怨氣未消顯示時間並未沖淡擋疫苗」的仇恨值

郭台銘爆料後,綠營紛紛出手反擊。首先是透過媒體公布所謂「BNT大股東給郭台銘的信」,說郭台銘早就知道私人買不到疫苗,卻把鍋甩到蔡政府身上。衛福部則大動作澄清當年疫苗採購破局,並非如信中所言是因衛福部堅持要將「獨立的台灣政府」寫入公告。綠營對郭台銘的攻擊更如鋪天蓋地,意圖塑造其捐疫苗別有用心的形象。

最令人矚目的是,時任衛福部長暨疫情中心指揮官的陳時中,也出來指責郭台銘「過河拆橋」;現任衛福部政次王必勝扮演攻擊砲手角色,大酸「初選困難可以理解,但造謠抹黑不應該」,要郭台銘「別再為政治考量消費疫苗採購過程」,彷彿郭的指控都是造謠抹黑

蔡政府和民進黨為化解這波危機,可說卯足全力,但民眾並不埋單。郭台銘爆料後,也有越來越多當時疫苗採購「秘辛」流出。如有名嘴稱,蔡政府後來決定讓郭台銘等捐疫苗,是因為證嚴法師的相關發言形成輿論壓力,蔡政府不得不放行。還有人指當時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向郭台銘傳話,說捐疫苗得跳過合法代理上海復星,與 BNT 總公司直接簽約。這些訊息,都控訴蔡政府把政治看得比人命重要。

民眾迄今對「擋疫苗」怒氣未歇,主因之一就是蔡政府把政治看得比人命重要。回顧頻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五、六月間,疫情肆虐,蔡政府卻對疫苗採購立場反覆且充滿多重標準。政府不願買、買不到疫苗,地方政府醞釀自救被拒絕;民間團體與個人要捐疫苗,都被潑冷水、百般刁難刻意拖延。但對本土高端疫苗,蔡政府卻是另立遊戲規則大開後門。這些事實,都是蔡政府拿出再多資料也說不清楚的。

陳時中的「過河拆橋論」,就很能說明為何民眾不願相信政府說法。提供疫苗本是政府責任,無論政府不願買或買不到,都是失職;捐疫苗是民間承擔原本政府應該負的責任,政府失職在前,阻擋在後,罪加三等。所謂的「過河拆橋」,更宛如把疫苗採購責任推給民間,官員之厚顏無恥,已經看不到下限。

民眾的怒氣,也來自當時疫苗政策荒腔走板,卻無一人為此負責。例如陳時中、王必勝都是當時疫苗政策決策者;陳時中挾「防疫」光環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王必勝則是在內閣改組後再度高升。上自總統府,下至衛福部與指揮中心,「擋疫苗」的幕後黑手們都仍大權在握,怎不令人憤怒?

疫苗決策荒腔走板,枉死多少人命,卻無人負責,民眾所能倚恃者,就是透過司法與監察機關呈現事實真相。但諸多告發案送到檢調,結果都不起訴處分;監察院大張旗鼓說要查疫苗採購決策,最後只交出一份沒有糾正、沒有彈劾、不痛不癢的調查報告。這些問題都讓人民怒火逐漸累積,等待隨時再被點燃。

民進黨如果認為此次對郭台銘「正面迎戰」,有助大選正式開打後稀釋疫苗話題殺傷力,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蔡政府擋疫苗」是歷史事實,也是社會共識,民眾要的是釐清真相,還有相關人等的政治與法律責任;做不到這兩點,民眾只能選擇政黨輪替求真相追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