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高齡就業 應有積極作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706/web/ 

◆  聯合報社論/恢復兩岸交流,蔡政府勿再惺惺作態
◆  聯合報黑白集/谷辣斯在委屈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高齡就業 應有積極作為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高齡就業 應有積極作為


2023-02-07 03:53  經濟日報/ 社論
蔡總統最近交付新內閣團隊要持續完成四大任務,其中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進行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的要求特別醒目。圖為示意。本報資料照片


蔡總統最近交付新內閣團隊要持續完成四大任務,其中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進行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的要求特別醒目。今年中央政府超過四分之一的預算用於社福支出,就充分說明台灣人口結構失衡的嚴重性。過去嬰兒潮帶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紅利,現在儼然已成為社會沉重的負擔。

台灣當今人口年齡的分布出現兩極化問題:嬰兒出生不足,但老人卻有增不減。政府處理此結構性難題,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那麼縱使投入大量資源,對於解決問題仍猶如杯水車薪而事倍功半。養兒育女涉及的問題既深且廣,並無立即見效的萬靈丹,可是對於高齡者生養卻是有步驟可以緩解的。

首先,高齡者就該退休的觀念應該被揚棄了。醫學進步讓人老當益壯,這可由蘇前院長的退休感慨得到印證,「我哪有要退休,生命就是我的任期,服務是我的志業」、「力量雖小,但國家若需要「『就算我一份』」。蘇前院長的言談說明,高齡者其實仍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不過也需要就業的彈性。

其次,台灣人口結構失衡,更需要高齡者的就業來維持經濟運作。國發會推估,今年台灣65至74歲有217.4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2%。這群人不宜全然以退休對待,反該是國家要珍惜的人力資源。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底全台65歲以上僅有39.3萬人就業,參與率不到10%。反觀新加坡最近公布65至69歲的勞動參與率竟高達47.5%。我們的高齡者若能提升勞動參與率,確實可有效紓解現在勞動供給短缺的問題。

高齡者想就業的原因不一而足,物價上漲、儲蓄不夠、年金危機、退休金不足、利率過低等因素都有可能。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高齡者希望能維持與社會的連結度。國際人力機構最近調查指出,亞洲專業人士延後退休除了減輕生活成本壓力外,工作能「讓他們與社會保持聯繫,獲得歸屬感」亦是重要考量。的確,高齡者的身心健康才是減輕國家社福負擔的最佳策略

比較遺憾的是,台灣企業對中高齡與高齡就業的接受度過低。民國一O九年(2020年)台北市政府的調查報告指出,企業只有一成四會考慮僱用中高齡新員工,更僅有3%會僱用65歲以上的高齡者。雖然《就業服務法》保障國民公平就業機會,但現實社會卻扼殺中高齡的求職空間,最後衍生出眾多「下流老人」只能靠福利救濟殘喘度日。

更有甚者,連政府對年長者工作權也極度的僵固化。民國一O八年(2019年)政府施行《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特別明言雇主「不得以年齡為由予以差別待遇」。但教育部為防止「門神與肥貓」,竟透過刪減補助阻卻退休軍公教人員轉任私校。雖然勞動部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以最高25.8萬元來補助企業僱用高齡員工,可是僱用最低比率30%的限制,導致高齡者的就業被限縮在保全及清潔業,徹底抹除社會高素質的人力價值。

高齡者或許有家庭及健康限制,但其經驗與成熟度仍是重要的社會資本。政府提出的高齡就業方案應符合產業結構現狀,讓「老人們」能繼續在職場發揮所長。我們建議可從一個前提下的四個面向著手。在維持高齡者退休給付原則下,推動四大重點工作,包括積極鼓勵中小甚至微型企業僱用高齡人力、增加彈性工時租稅補貼,推動職業專長再培訓,以及建立就業媒合與監督平台。

新內閣應深刻檢討現有政策是否能解決高齡社會的問題。營造對高齡者友善就業多元彈性職場,才是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新內閣雖然任期不長,卻不可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心態。我們建議提升高齡就業參與率策略,對於台灣經緯萬端的社會問題有提綱挈領效益,希望政府能夠察納。











聯合報黑白集/谷辣斯在委屈什麼?


2023-02-07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花蓮縣長參選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王思慧攝影


參選花蓮縣長落敗,谷辣斯回鍋擔任總統府發言人。被質疑為何不留在花蓮經營選立委,谷辣斯說,自己是原住民身分,依法不得參選區域立委。言下之意,不是不想選,而是被法律卡住,回總統府任發言人似乎不得不爾。

原住民無法參選區域立委的問題,政壇確曾討論多年。谷辣斯自稱擔任不分區時曾提案修法,但檢閱立法院議事紀錄,她提案後兩個月即轉進行政院任發言人,此案便告無疾而終。民進黨掌握立院絕對多數,若真有心推案,當然不會過不了。

去年,新北市也有議員參選人因原民身分失去登記資格。但法律並未明確規定可否,而是行政機關作此行政解釋罷了。谷辣斯一路官運亨通,都在權力核心,卻不曾見她積極倡議或推動此事。如今她抱怨法令不合理,說不過去。

谷辣斯說,原住民不能選區域立委,根本是「政治上的種族隔離」。但如果政府侵害原權如此深重,她擔任立委提案後卻無下文,身在權力核心亦未聞關切,如今卻說自己不能參選區域立委是被法令侷限剝奪。這麼多理由,卻無說服力,恐怕是有官做就忘了原權。

被質疑「空降」選縣長,谷辣斯說自己不是「九天玄女」,不會降落。但看在民眾眼裡,她得天獨厚的官運,官場亦屬少見。她的委屈,更像是過場交待而已。











聯合報社論/恢復兩岸交流,蔡政府勿再惺惺作態


2023-02-07 04:55  聯合報/ 社論
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表示,希望2023年達成來台旅客數破600萬人次,其中包含100萬陸客,但防疫指揮中心仍不開放陸客來台,圖為春節假期陸客湧入澳門旅遊。路透


新內閣上任,交通部長王國材說,今年來台旅客目標六百萬人次,其中包括百萬陸客,歡迎陸客來台。大陸「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隨後致函台灣,提議恢復兩岸航點;國台辦也稱疫情已趨平穩,要求廣州等十六個台胞較集中的航點優先復航。未料,我民航局卻官腔官調答稱,已收到「申請」,正在討論中;交通部也說,還在考慮運量問題,評估妥善就會開放。

吊詭的是,恢復兩岸航點,對岸倒成了「請求方」,而我方則是「准駁者」,彷彿手握審批的生殺大權。事實上,目前我方仍未開放陸客觀光或自由行,恢復航點造福的都是台灣同胞,蔡政府何以要把姿態擺這麼高?如果王國材提出「百萬陸客」的目標,但政府卻卡著航點和陸客不想開放,那麼,這百萬陸客的數字豈不是「說心酸」的嗎?

陸方要求的十六個航點目前尚未公布,但據悉,除了廣州、南京、杭州、福州、武漢、鄭州、合肥、海口、西安、瀋陽、長沙及哈爾濱等十二個省會外,另四個航點,重慶是直轄市,深圳是中國矽谷,無錫是製造業重鎮,寧波更是全球與中國吞吐量第一大港,每個航點都是台商匯聚之地。這些航點,若根據台商往返需要、未來爭取陸客來台觀光需要,乃至國人赴陸探親和觀光需要,分階段次第開放,應該都是務實且必要的作法。

蔡政府官員的態度卻南轅北轍,相互矛盾。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聲稱,會恢復的「不只有十六個航點」,但希望陸方更公開疫情。王國材則說,目前開放的四航點搭乘率都在五成以下,一次增加為十六航點,可能有些航線沒人搭乘。這兩種說法,是雙方忘了「對嘴」,還是劇本仍未寫好,只好各唱各的調?

邱太三的態度看似積極,但拿疫情為由阻擋,卻是刻意推託。事實上,根據我入境旅客確診統計,自陸入境旅客的確診率已降到二%以下,與其他國際旅客沒有差異;再拿疫情阻擋,已失去正當性。至於王國材的理由,則明顯邏輯不通。目前開放的四航點之所以搭乘率不高,主要是台胞分布在大陸不同廣袤地區,光是到達航點之內陸交通就要耗掉許多金錢、時間和精力,極其不便。若能多增加幾個對岸區域性樞紐航點,包括准許台商台胞利用金馬小三通返台,才真正有助於台胞返鄉的便利性和經濟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北京對台政策,在軍事面雖仍強硬依舊,但在政經面已有放軟的趨勢。例如,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親赴廈門會晤金門縣長陳福海及立委陳玉珍,並即時解禁六十三家台灣食品企業輸陸,明顯釋放善意。其後,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主動致函我方提議開放十六航點,也顯示對岸在打破兩岸僵局上採取了主動權,不再是鐵板一塊。蔡政府若繼續以「抗中保台」阻擋兩岸交流,將受到民眾厭惡。

三年大疫,不僅阻斷兩岸客貨往來,也嚴重撕裂兩岸感情。三年前,蔡政府以防疫為由,將大陸兩岸航點從六十一個縮減到四個,醜化中國的政治大戲也隨之登場。當時,為撤離武漢台商和眷屬的返台包機被視為「瘟機」,以「小明」為代名詞的陸配子女遲遲無法返台。對此,北京用「以疫謀獨」概括蔡政府的舉措,蔡政府則繼續建構「抗中」堡壘。但選民並不盲目,人們看穿蔡政府犧牲人民的利益來營造民進黨的利多,這正是民進黨去年底大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被疫情封鎖的世界已宣告解封,大陸已是全球最後一個解封的國家,蔡政府的步調難道要比它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