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445/web/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把「國家隊」變成了豬隊友
◆ 聯合報黑白集/白色力量的「盟友」
◆ 經濟日報社論/從川金會破局看美中談判變數
經濟日報社論/從川金會破局看美中談判變數
2019-03-04 00:4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金會破局,不但對亞太區域穩定投下變數,由於美國政局變數牽連,更使得接下來的美中談判造成化學變化。
川金會破局,非但未能簽署任何協議,更大幅縮短會談時間,匆促結束。真正原因已成羅生門;川普總統說是因為無法接受北韓要求完全解除經濟制裁,北韓外長則罕見地公開反駁,說北韓從未提出如此要求。有匿名的美方官員間接證明北韓的說法比較接近事實,更何況這麼關鍵的落差,不會勞師動眾到場後才發現,令人懷疑背後另有隱情。
這個隱情,很可能來自美國政治情勢的變化。前不久川普前私人律師柯恩連續三天到國會爆料,內容辛辣無比,後續政治與法律衝擊才剛開始。同時除有16個州提出訴訟外,國會也通過(無拘束力)法案,撤銷川普為取得蓋圍牆經費而宣布的緊急狀態。更關鍵的是通俄門調查報告已經完成,隨時會對外公布。種種發展,可以嗅到民國109年(2020)美總統大選的肉搏戰已經開打。
面對這些變數,川普寧可破局也不願簽署一個可能被政治對手譏為「示弱、無效、被玩弄」的壞協議,完全可以理解。再者,斷然終止談判,既有給北韓下馬威的效果,也向美國國內傳達川普強悍、有原則,能捍衛美國利益的訊息。畢竟已經有太多譏諷的言論,認為川普無心美國國家利益,只在意取得能讓他盡情「推特」的結果。
回到台灣最關心的美中經貿衝突上,雖然川普已宣布因談判順利,暫緩在3月1日將原本10%的制裁關稅提高到25%。然而美國並未說明會暫緩多久,本就留有伏筆。過去幾天,美國總談判代表賴海哲在國會聽證會時進一步指出,美國不會只因中國大陸多買一些農產品,就接受談判結果;中國非但要繼續消除農產品關稅,更要遵守未來美中的匯率協議。
至此,雖然川金會的議題及對象與美中貿易談判截然不同,不過美國內部政治變局卻相同,因此從川金會破局,可以研判美國對經貿談判的立場也會趨於強硬。事實上,除北京需要高度警戒外,日本與歐盟過去一周也針對美國一直在威脅課徵的汽車關稅向美國喊話:歐盟以攻為守抨擊較多,日本則表示願意儘速與美談判。
盤點一下原本似乎已經到草擬文字階段的美中談判進展,目前看起來在消除貿易逆差上進展最快,中國對擴大採購農產品已有具體承諾,而對於消除不公平貿易議題上,從禁止強迫技術移轉、停止網路偷竊,到服務業開放也有進展。同時美國也要求北京承諾穩定人民幣匯率,不得操控匯率。不過雙方對「經濟結構改革」似無共識,且目前的關稅戰如何停戰也無交代。
假設美國立場趨於強硬,美中談判可能出現的情境包含擴大消除貿易赤字的程度、納入新的議題以及降低違反承諾的懲罰啟動門檻,同時要求中方停止現有報復關稅。例如對於強迫技術移轉一事,美方一直認為受國家控制的私人企業也要納入規範。又對於目前已知的懲罰機制,是當美方認定中國未落實協議時,可自動調高關稅或實施進口配額,且中方不得報復。許多分析指出,懲罰機制創造出未來美中貿易衝突的新衝突點,因此即便雙方順利簽署協議都不保證天下太平,何況是美國現在可能提高要求。悲觀的預測指出,最快三個月後關稅戰又會再起。
面對國內政治焦頭爛額的川普,不難想像會用國際談判,再次凸顯其為美國利益維護者的形象,加上美國國會也持續要求不得對中國手軟,原本露出曙光的美中談判又蒙上陰影。不過就算達成協議,也只是階段性休兵,長期對抗的格局未變,川金會破局陰影的影響有限,也算是另類的慰藉吧!
聯合報黑白集/白色力量的「盟友」
2019-03-03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與夫人陳佩琪(左)日前拜訪前總統陳水扁(中),晤談近一個小時。 圖/陳致中提供
柯文哲探阿扁,蔡英文探扁媽,這到底是什麼鬥智遊戲,外人難以窺其堂奧,但當事人絕非沒事找事。一說是,陳水扁對小英特赦他已不抱期待,因而把希望轉寄在柯文哲身上。另一說則是,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惹怒綠營及獨派,他藉著向扁示好,希望吸回獨派票源。無論如何,民進黨對此極為不悅,死對頭王世堅直批他「卑鄙」。
兩個看起來不搭軋的拜訪,外界卻不能不拿來相提並論,想要解讀出個道理來,這反映的正是當前台灣政壇的無厘頭狀態。柯文哲聲勢不弱,但從他揚言要「組黨」迄今,未見可行的脈絡和動力;也因此,藉著單騎、拜會等方式保持聲勢也是不得不的選擇。而蔡英文步步為營,緊追拔樁。
柯文哲上月才去看了李登輝,阿輝直誇柯媽好厲害,「有你媽在,沒問題」。擁有醫師身分是柯P的優勢,他屢屢以「關切健康」為由,達到「政治加持」的目的。問題是,白色力量既號稱「超越藍綠」,卻老是要向扁、輝者流「取經」求取法力,不知道他的白色本質要如何維持?
這也是台灣政治的怪現象之一:綠色不准別人談「一家親」,白色只好擁抱深綠取暖。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把「國家隊」變成了豬隊友
2019-03-03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還好台農發沒賺錢,否則會被質疑是賺農民的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上台後,籌組的各種產業「國家隊」可謂遍地開花,從半導體、國防、風電到影視業無所不包。彷彿一冠上「國家」的名號,即可神威罩頂,無往不利。最新一個成立的是「農產品外銷平台」,農委會號稱要以「國家隊」的概念幫農民搶訂單,立刻引來韓國瑜重砲批評「腦袋有問題」。這次對嗆,意外讓「台農發」這家黯淡多時的公司瞬間火紅,也掀開了農委會的瘡疤。
台農發兩年多前風光成立,執政要員們一字排開,彷彿台灣農業大好前程在望。蔡英文更在臉書上寫下:「台農發就是台灣農業的『國家隊』,把台灣農產品芭樂、芒果、鳳梨、香蕉…,送到全世界貨架上。」成立台農發是蔡英文競選的主要農業政見,起草其「農業政策白皮書」的正是當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他在農委會副主委任內還為了籌組台農發一度兼任台肥董事長。
當時,農業界乃至農委會內部對於是否要由政府成立農產品進出口公司,多抱持疑慮。原因是,現有農產品外銷已有農會、民間貿易商等不同管道,但台灣農業規模小,產銷戶多為小農,貿易商不會投入太多資金建置設備。農民真正需要政府出力的是,協助解決外銷供應鏈包括冷鏈物流、運輸、檢疫、通關等,打通各環節「痛點」。
但農委會不思對症下藥解決既有問題,卻採最速成、偷懶的方式另成立一家公司。更可議的是,台農發不只做進出口,整合既有農民的產銷,卻向台糖租地,另找農民契作香蕉。挾著政府資源與官方一路「開綠燈」,台農發種植、物流、銷售一把抓,難怪引發農民恐慌。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和貿易商把台農發視為競爭對手,而非夥伴,台農發始終難以得到農民的信任,也因此一直做不出成績來,短短兩年就因虧損燒掉了三分之一資本額。連執政黨立委都看不下去,多次在立法院提出質疑,甚至要求陳吉仲「認賠殺出」。
最近韓國瑜質疑台農發花了十億元卻成效不彰,農委會立即反駁,聲稱實收資本額僅二.四億元。事實上,當初台農發計畫資本額確為十億元,但因不被看好導致募資不順;農委會碰到抨擊,才自揭底牌。台農發雖非新創公司,卻擁有國家資源及政策的強力奧援,結果還一路慘賠,難堪之至。誰料,陳吉仲竟以「精神勝利法」自辯,說台農發「所幸沒賺錢」,否則會被質疑是賺農民的錢。這種油腔滑調的論證法,完全自證無能。
台農發的資金,來自台肥、外貿協會、兆豐銀行、國合會、雜糧基金會等具官方色彩的單位,卻號稱百分之百的「民營」公司,目的只在規避國會及社會監督。但它卻能以「國家隊」的名義,在短時間內取得屏東生技園區的物流場地,進駐香蕉研究所,靠的就是農委會一路的呵護。但該公司發言人卻曾屢次砲打農委會,成了農委會一手養出的怪獸,難以收拾。一開始每遇農產品豐收,農委會便抬出台農發以「國家隊救援」之姿大加宣傳;而如今台農發角色及功能不彰,它卻成了陳吉仲口中「兩百多家公司之一」的無足輕重小咖,變成難以啟齒的瘡疤。
台農發的失敗,映照了蔡政府的好大喜功與表裡不一。農委會以為找了曾成功行銷紐西蘭奇異果的商界人士擔任董事長,就能成功複製其經驗,卻忽略了兩者客觀環境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政府組建國家隊時,要搞清楚其目的和角色,不能一味天真。如果只會喊口號,裝模作樣,安插了自己的人馬入駐,結果卻是浪費了錢,什麼事也沒做出來。
以陳吉仲聲稱台農發「還好沒賺錢」的心態,這家公司真的可以收了,外界不必再給予期待。尤其陳吉仲,一路對韓國瑜酸言相向,他真以為農產能外銷都是自己英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