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大陸諸侯經濟的新戰爭
2019-03-03 23:18 經濟日報 李春
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正式拉開帷幕。面對新外部壓力,中共最高層都定下了「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新基調,是以對中國經濟現狀和前景的關注度,是難得的高。
關注中國經濟,「上看中央,下看地方」,看中央,得等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定政策、派任務;看地方,則是看地方的競合態勢,是看他們幹什麼、怎麼幹。
如果你看北京中央的政策,還有些雲山霧罩,那就不如去看地方,因為中央說一千道一萬,最後還得看地方,因為中國太大,省級行政區就有31個,如以城市的「兆元俱樂部」,即那些、富可敵省、國內生產總值已逾兆元人民幣的城市則就更複雜了。
中國歷史上有諸侯政治,現實中有諸侯經濟,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40年,大部份精力放在解決中央與地方關係上,朱鎔基當年主導經濟,就靠分稅制一舉解決諸侯經濟的問題,坐穩了「經濟沙皇」大位。今天中國經濟變來變去,最終還得看地方經濟。不過今天的諸侯之戰,不是說諸侯們怎麼打,而是怎麼大省富城們如何的合縱連橫。
絕非偶然的是,就在這北京兩會前夕,北京中央在地方發展上,有不小的動作。那是春節前的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不到一個月,春節後的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雄安的緣起、粵港澳大灣區的故事,都不用再講了,但沒太多人會留意到,這正代表中國地方經濟競合的兩個新款,一個叫都市圈,一個叫城市群。說得白話點,基本上未來中國經濟的上上下下,主要看都市圈和城市群。
雄安大家都知道地位高到「千年大計」,但也應該知道雄安基本上是個「陪都」或「副都」,其產生和未來成敗,主要看京津冀地區的發展,而了解歷史和現狀,就會認同天津和河北,再怎麼拔也不能高,最後這一區域還是落在「首都圈」這一都市圈的概念之中。
回過頭來看,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選在兩會前夕,下發了一份文件,叫做《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中國要大建都市圈,到民國111年(2022年)是「明顯進展」,到民國124年(2035年)是要「更加成熟」,而且要形成數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目前至少有八個自認是大都市的城市,要建都市圈了,相信在兩會之上,將有新熱。
如果說都市圈之概念新鮮熱辣,則城市群概念叫老辣,這老辣的代表作正是最新升到極位之高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有意仿之的另外幾個城市群。
按照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定義,城市群高過都市圈。其文件中白紙黑字地寫道:「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台」。而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一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而城市群比都市圈還要火爆,還要厲害,那不僅是官方部門定義有用,現實中也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因為廣東省最富的九個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世界級的城市,如果綁到一起不怎麼前進,也叫韓國那樣的國家低眉順眼地坐下。
這麼一來,兩會上的新諸侯之戰,會不會更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