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選舉支票滿天飛 政策買票債留子孫
.【重磅快評】一中各表不存在?友邦打臉民進黨
.【即時短評】公民力量崛起 看顏色投票的時代過去了?
.【即時短評】陸網友玻璃心 讓利惠台白做工
.【即時短評】如果深澳電廠真的好 賴神何必切割?
.【即時短評】建請蔡英文回程吃海底撈 既公平又好處多
.【即時短評】大陸才是民進黨的好夥伴 國民黨的豬隊友
.【重磅快評】85度C也許更想問:誰讓商人沒法拚經濟?
.【重磅快評】厄多安並不無辜 川普也沒那麼厲害
.【重磅快評】從民進黨對慰安婦銅像的沉默看天皇史觀
.【即時短評】釋憲路似乎非坦途 退休軍公教只能靠自己?
.【即時短評】阿扁再拋台獨議題 要小英給交代
.【即時短評】求死變「最嚴厲」 玩文字遊戲就能廢死?
.【重磅快評】鐵齒賴神為台北醫院惡火罕見的道歉
.【重磅快評】別只顧喊不是中國人 輕忽了潛藏風險
.【即時短評】深耕台北30年的他 比不上高雄300天的他?
.【重磅快評】早餐來杯「可以喝的除草劑」年年春?
【即時短評】選舉支票滿天飛 政策買票債留子孫
2018-08-20 11:28 聯合報 記者連珮宇╱即時報導
鹿滿菸草歷史文化園區兩度淪為蚊子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南市南區黃金海岸船屋閒置20多年,是著名的「蚊子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底選舉倒數3個月,中央與地方選舉支票滿天飛, 從前瞻基礎建設,到各縣市蓋捷運,光是行政院長賴清德承諾的建設總額就上看5,800億元,縣市長參選人有賴揆加持助陣,地方民眾聞建設心喜,選舉支票漫天飛,債留子孫,對照全台蚊子館林立,辛苦工作的納稅人,怎能不生氣?
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調查,重大公共建設中,至去年底列管閒置建物仍達一百處,其中建設經費可考的69件,總興建經費即高達221億元,或因對使用需求評估過於樂觀,或因未周全考量相關法規,導致興建後淪為蚊子館,嚴重浪費公帑,在在顯示中央補助時未審慎評估,地方政府也未加強後續管理。但無視立法院預算中心在選舉年的句句提醒,各參選人仍大開選舉支票。
縣市建設支票加碼再加碼,從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等各個大型園區的建設,到營養午餐、老人假牙、幼兒補助、敬老津貼…等等建設補助,參選人無不卯盡全力開支票,搶的是民眾的選票,開的卻是空白支票,有些更是淪為建設呆帳。
根據財政部統計,儘管不少縣市政府,在過去4年間減債有功,包括最顯著有台北市減債1,222億元等,但也還有其他積極推動公共建設的縣市,如捷運系統如火如荼興建中的新北市、台中市等,負債都分別增加了312億、43億元。
建設經費是要加稅?加發公債?還是政黨自掏腰包呢?還有,選舉支票的兌現,又是否會排擠其他支出?中央政府總預算年年短差,這些問題若都還沒想清楚,只能落得兩條路走,第一、選舉支票無法兌現,政府帶頭騙選票,第二、兌現了,就是寅吃卯糧,債留子孫。
回顧總統蔡英文民國105年(2016年)就職演說提及,「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但上任後卻也舉債數千億元,興建前瞻基礎建設,遭質疑還要創造多少蚊子館。台灣少子化問題持續加劇,未來不僅勞動力減少,國庫稅收跟著掉,高齡社會所需要投入的社福資源,負擔也會越來越重,政府財政今已左支右絀,未來勢必更加困窘。
【重磅快評】陳師孟用三個幹字演繹「民進黨式正義」?
2018-08-20 15:11 聯合報 主筆室
陳師孟在尖尾週記連續用了三個「幹」字形容軍公教年改聲請釋憲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師孟的尖尾週記。圖/截自陳師孟尖尾週記。
上周監察院司法獄政委員會,討論先前由教育文化、財政經濟兩個委員會聯席通過的軍公教年改聲請釋憲案。由於蔡政府提名的「蔡系」監委在該委員會占有人數優勢,因此馬政府時代提名的「馬系」監委,要求與原本提案的主委員會,共同召開聯席會議討論。雙方爭論一上午,無法達成共識,最後決定下個月再議。
對此,監委陳師孟在個人部落格「尖尾週記」發表文章「你們究竟在怕什麼?」提及此事,文章連續用了三個「幹」字,來批評他口中「極盡無賴之能事」、「錯估了氣度與臉皮」、「有如銀行搶匪」的馬系監委。
監察院的角色是準司法,委員應該超於黨派之外,獨立超然行使職權。當然實務上,每個人不免各有自己的價值立場,提名監察委員的總統,更不可能完全不偏於「自己人」。然而執行上,監委在執行職務時,總是應該努力表現公正,總是應該設法摒除一己之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根本性的失職。
從蔡總統提名11位監委當選以來,監察院就出現「馬系」、「蔡系」之爭。兩批不同政府挑選的委員,對於政治性議題有不同的看法,絲毫不為怪;然而監委究竟必須得先扮演好「監委」,然後才是「馬系」或「蔡系」監委。
目前看來,雖然一遇到蔡政府的爭議性政策,例如黨產、台大校長、年金改格等,各監委的立場頓時相當「可預期」。然而監院每天處理的案件,究竟大多與藍綠鬥爭無關。半年多來可以看到,在這些政治性較低的案件上,「馬系」與「蔡系」監委也有聯手查案的例子。甚至於日前教育文化委員會為台大校長事件,在「馬系」委員居多數的情況下,通過「蔡系」委員提案,對教育部與台大提出糾正。這顯示多數監委們,並沒有完全忘記身居柏台的應有義務與職分。
然而,陳師孟委員卻是這個表面和諧下的大例外:他完完全全不遮掩自己的政治立場,完全不介意扮演真小人,連一點點「貌似超然」的面具都不想戴,令人大開眼界。
從擔任監委以來,甚至於說廿多年前開始踏入政治運動以來,陳師孟表現的特色,就是敵我分明,100%篤信自己信仰的價值,懷抱著既定的立場去判斷一切事務。對於和自己意識形態與立場相異者,不僅是「不贊同」,甚至根本就是認為對方「不義」。然而所謂自由民主,不就是人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沒有誰的主張是絕對正確,應該定於一尊?
老實說,陳委員恐怕晚生了幾世紀,他最勝任愉快的工作恐怕不是監委,而是回到歐洲中古時代,去當審判異端的宗教法庭法官。
那麼,提名陳師孟擔任監委的蔡總統,全員力挺將他送入監院的民進黨立委,對於監察權的想像,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