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名家觀點/台商如何從美中貿易戰突圍?

名家觀點/台商如何從美中貿易戰突圍?


2018-08-20 01:34 經濟日報  李沃牆 (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中貿易戰開火以來,高潮迭起。然而貿易戰不僅二敗俱傷,夾處中間的台灣更難以迴避,貿易戰將對許多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進而影響投資及進出口,最終削減經濟成長。面對貿易戰,中國大陸有許多籌碼可資應用;夾處中間的台灣又有多少籌碼?
首先,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GDP成長率為6.8%,優於預期;但下半年受貿易戰影響,恐難樂觀。因此,中國除了課關稅回擊,在擴大內需消費及投資、還有提振外貿方面均有積極的戰略布局。消費方面,由於廣大人口消費力提升,今年上半年對GDP增長貢獻率為78.5%,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引擎;在刺激國內投資作法,中國大陸繼鐵路基建投資重返人民幣8,000億元外;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也成為下半年的重點投資領域。據悉,包括廣東、浙江、青海地區今年內的基建投資規模,就達人民幣數千億元乃至逾兆元。
其次,為降低出口衝擊,中國大陸近幾年積極與全球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貿易提升,更可降低美國關稅壁壘影響。截至2018年6月底統計,中國已和16個國家完成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共涉及24個國家和地區,貿易覆蓋率逾33%;正在談判的自由貿易協定則多達14個,其中既有多邊談判也有雙邊談判和升級談判。
在多邊方面,中國正積極推進RCEP、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也決定新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持續推進對外開放,除促進貿易轉型升級,更可開拓多元市場、提升進出口及國際競爭力、降低對貿易戰威脅。
據悉,除原有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外,最近將再增設海口等22個試驗區。且跨境電商貿易夥伴已達220個國家與地區,主要出口夥伴涵蓋香、美、俄、韓、英;進口則包括日、美、韓、澳。另外,由於中興事件凸顯中國大陸缺乏核心科學技術,國務院將設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專責研究、審議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及重大政策
台灣無法像中國大陸有如此多的籌碼對抗貿易戰。行政院曾提出四大政府因應策略,包括加大台灣研發和生產比重、加速內需投資、提高創新能量及多元布局。近日蔡英文總統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時也裁示,應擬具體計畫,協助大陸台商回台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至新南向國家及其他地區;針對打造新南向產業鏈,也應建立新的評估及啟動機制,將成立「工(產)業國際投資公司」、「農業投資公司」及擴大「海外投資開發公司」的規模。
但台灣消費規模小、又受年金改革影響,在無激勵措施下很難擴大消費。尤有國內投資成長有限、外人直接投資(FDI)每況愈下。雖對新南向寄予厚望,但目前與新南向國家並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受影響企業該自食其力、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轉移至受美關稅影響較低的生產基地;或融入美國供應鏈,強化台美企業的創新合作比較有效。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