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名家觀點/川普的好意,勞動者該收嗎?

名家觀點/川普的好意,勞動者該收嗎?


2018-08-13 01:11 經濟日報  丁予嘉(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儘管一連串的貿易紛爭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美國總統川普可是挾著勞動市場進來的亮眼數據,宣稱此乃強而有力的貿易政策所賜,同時忙不迭地為同黨候選人站台,也為自己的政績邀功;此外在不久前,川普還簽署了為工人和學生提供就業培訓的行政命令,說是要彌補勞動力技術缺口、以充實就業質量為目標,但你可知道,就美國各行各業為經濟貢獻的比重而言,真正與生產相關(包括採礦、營建和製造)的領域佔不到三成,另將近七成的貢獻來自於服務,當中又以金融業貢獻最多,其次為專業商業領域,再來才是健康照護、社會救助 (Health c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之類所以川普總統沒說的是,美國本質上還是一個內需導向型的國家,光憑樹立貿易壁壘以支持經濟的效果應當有限

據美國勞工局統計的Employment Projections(EP)program資料顯示,美國生產端的就業於2006-2016年間,在製造業、營建業雇傭人數下滑的壓抑下表現偏弱,十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3%,反之同期間服務業雇員之年複合增速為0.9%,其中又以前述提及的健康照護、社會救助相關聘僱表現最為顯著,且此一趨勢看起來一點也不違和,特別是當多數專家提到職涯的未來性時,醫療領域肯定都是選項之一,估計這和人口老化的大環境多少有些關係。
不過,需要的人力數目多少、和該職缺含金量的高低未必相關。通常在趨勢大師所列的未來清單中,所謂具競爭力的職業大多得與操作、運用機器沾得上邊,至於負責健康照護的職缺數雖一直有著人口老化的自然增長率支持,但所獲報酬恐怕遠不及前者。在上段我所提及的勞工局報告中,雖然可見健康照護、社會救助的行業薪資增長最快、與就業數趨勢一致,然其薪資水平不僅低於所有職缺的中位數,若與真正含金量高、包括電腦數學、建築工程、法律和金融等專業人才薪酬相較,醫療照護的報酬不及後者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遑論這些所謂高含金量的就業數佔比不到10% (如下圖)。如此看來,川普的勞動政策確實一古腦兒地討好「有量無價」的勞動階級,圖的當是選票,其他從來都不是重點。
但這算盤應該也不是白打的,不論川普政府守不守規則或是行事粗糙否,白宮和國會在防堵技術外流一事上頗有共識,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美國高技術勞工被C/P值更佳的亞洲勞工所取代;當然,也因這些安排的必然副作用,長期以來習慣外來廉價商品的美國中低收入消費者,於貿易戰之後恐怕會陸續發現不少商品漲價了,而原本不具規模優勢的中小企業也會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日子一久,加減影響到中小企業的聘僱能量。
總的說來,雖然以上借美國市場為例,討論的是就業市場的量與質,但其實結構內涵正是一國產經政策的縮影,與決策當局的取向息息相關,只是如今不清楚美國選民究竟察覺了沒,在川普頻打民粹牌之下,自己想要的是短期的果實、還是長期的麻醉藥!而如果選的是後者,那麼故步自封的代價就是下個世代得全盤接收的現實了。



丁予嘉

經濟學博士出身,擁有豐富金融實務資歷,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予以融合,透過理論架構對實務進行分析,輔以國內外的經驗值,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頗受政府單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