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對談比對抗好 交流比交戰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彭啓明治得了廢棄物?
◆  聯合報社論/尹錫悅困獸之鬥,唯有南韓民眾才能終結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對談比對抗好 交流比交戰好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對談比對抗好 交流比交戰好


2024-12-14 00:57  經濟日報/ 社論
雙城論壇是否能如期舉行,是國人關注的焦點。聯合報系資料照


眾所矚目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終於確定將在本月17日於台北舉行,這是目前兩岸所剩下來最高層級的官方交流平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今年5月賴清德總統就任以來,兩岸關係不斷惡化,雙城論壇是否能如期舉行,一直都是國人關注的焦點。

如今能照常舉辦,顯示兩岸仍然是有官方聯繫管道,這應該也會比較讓人安心。畢竟現在兩岸情勢緊張,萬一有個風吹草動,或是擦槍走火,如果沒有立即的聯絡管道,難免會造成傷害進一步擴大,所以任何形勢的溝通管道都應該被鼓勵。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陸方預備派出100多人的大團,來參加其中的三個分論壇,而且帶隊的是上海市副市長,但是陸方負責的主要工作人員上海市台辦主任和媒體團,已被我方陸委會排除在外。照理來說, 上海代表團團長層級最高,具有政治意涵,陸委會如果想要降低雙城論壇的政治意味,應該針對最高代表層級,而不是管制其下的工作人員。此次針對負責聯繫的台辦系統,其實意義不大,而限制九名大陸媒體記者來台,顯示我方對自己沒信心。

這次造成雙城論壇無法確定舉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大力宣傳中國大陸在台灣附近大規模調動船艦,對台灣的安全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有些人建議政府應該暫停雙城論壇來表達態度。但是,這一次大陸並沒有宣布對台軍演,雖然大陸船艦出海數量數目很多,並不是單單在台海附近而已,而是分布在大陸附近的所有海域,並不是針對台灣而來的。也就是說,兩岸情勢固然緊張,但是政府對於陸方的各種行動,還是應該要有正確的研判,而不能動不動就說大陸對台軍演,畢竟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會造成國人彈性疲乏,警覺性逐漸降低,這絕對不是好現象。另外,如果國際上的判斷都是認為大陸在做全面性的練兵,而不是針對台灣,我們政府卻一再渲染,這會讓國外產生台灣在國安與情資判斷正確性的疑慮。

這次雙城論壇的主題訂為:「智慧治理,永續未來」,其中智慧治理的主題包括城市建設、遠距醫療、智慧交通等而永續未來的主題包括能源低碳、電動車與電池、 綠色金融等主要議題對雙方來說都非常重要而且及時,比方說,兩個城市都有嚴重人口老化的問題,因此遠距的智慧醫療就很重要,雙方可以交換彼此在發展遠距醫療的經驗。再比方說,現在國際上積極推動碳足跡認定和碳權交易市場,而兩岸供應鏈的關係非常緊密,雙方如何取得一致的碳足跡認定標準就非常重要。另外, 台灣的碳交易市場規模太小,碳排的需求遠大於市場供給,台灣的碳權交易市場可能很難順利運作,或是其決定的價格可能會非常不穩定。如果兩岸的碳權市場可以合作,對於台灣很多企業而言,將可以得到更合理的碳權交易結果。也就是說,兩岸在產業和碳排方面都有很多的合作空間,但是需要先有充分的交流來建立互信, 未來才有進一步發展與合作的機會。 

過去幾年,因為兩岸關係惡化再加上中美競爭之下,讓兩岸經貿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即使如此,大陸仍然是台灣最重要的市場,而且兩岸在產業上和其他方面都有很多機會。我們可以說,兩岸合則雙贏,分則雙輸,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經濟關係上是如此,政治上也同樣是如此。最後,不管兩岸未來如何發展,和平的過程是絕對要確保的,維持對話可以減少誤判,也可以減少對抗;擴大交流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與互信,交戰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我們相信這才是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最佳途徑。 












聯合報黑白集/彭啓明治得了廢棄物?


2024-12-14 03:53  聯合報/ 黑白集
環境部長彭啓明到七股區看坪里光電場查看,拿起被挖出來的鋼筋,覺得太扯了。 記者鄭惠仁/攝影


環境部長彭啓明視察學甲爐碴及七股光電場,看到光電板底下挖出廢棄物和鋼筋,大嘆「太扯了」!他說,問題出在源頭管理,未來會推動《循環經濟促進法》,加強稽查及執法以杜亂象。彭啓明的處方,有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根本來不及救!

本報《國在山河廢》專題,調查全台各地濫倒廢棄物亂象,形容台灣南部很多農地、魚塭、河谷像「得了癌症」,正一步步走向死亡。這些國土飽受摧殘的景象,一般民眾觸目可及;彭啓明卻彷彿初次得悉,而頗表意外。他上任已超過半年,若對廢棄物四處肆虐而渾然不知,豈非太過失職!

民進黨口口聲聲「愛鄉土」,近年卻對環境破壞冷漠以對。農田、魚塭、山坡地遭到海量廢棄物入侵,多集中在南部綠色執政地區,這當然是中央政策錯誤與地方執行不力的雙重結果。尤其嘉南地區全力發展光電,不肖官員與黑心廠商勾結,一塊土地剝三層皮,就形成了「上有光電、下有垃圾」的另類「光電奇蹟」。彭啓明不知道,才是更扯。

各類廢棄物胡亂拋棄在田間山顛,這是《廢棄物清理法》規範失靈,加上地方執法機關放縱的結果。彭啓明所提的《循環經濟促進法》,把廢棄物視為「資源」管理,就能解決問題嗎?聽起來更像天馬行空。重點是,政府的心還在嗎?











聯合報社論/尹錫悅困獸之鬥,唯有南韓民眾才能終結


2024-12-14 03:46  聯合報/ 社論
南韓人民十二日晚間在首爾舉行燭光晚會,將七日國會首度表決尹錫悅彈劾案時,未進場投票的一○五位執政黨籍議員肖像做成一張橫幅。 (法新社)


南韓總統尹錫悅發動戒嚴失敗,參與謀劃的軍、警首長均遭逮捕,只有尹錫悅還在作困獸之鬥。他原稱自己去留將交給黨決定,執政黨主張他暫停職務、將權力移轉總理和黨魁但在野黨強烈反對,認為這形同「二次政變」。未料,尹錫悅近日再度公開對國民演說,辯稱戒嚴是「治理行為」,絕非內亂;他隨即批核了四十多件法案,還提交新一波大法官任命案。南韓如今的政局到底誰說了算,已是一團亂。

作為檢察總長出身的元首,尹錫悅竟聲稱「戒嚴是治理行為」,可知他的法治觀念多麼欠缺。他宣布戒嚴,並非國家受到外敵攻擊,也不是什麼地方發生叛亂,或者遭遇嚴重的天災、疫情,必須緊急動用所有權力來控制社會秩序。他宣布戒嚴,只是因為他無法面對朝小野大的國會,施政屢受挫折,預算遭到刪減,並迭遭彈劾。只因施政不順,他就下令關閉國會、逮捕議員,實施全國戒嚴,這也近乎是個「土皇帝」了。

南韓國會第一時間有效阻止了戒嚴,反應之智勇神速,令人刮目相看。但接下來,整個政局就陷於混沌、脫序狀態。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第一時間要求尹錫悅「退黨」以示切割,但尹錫悅又稱要把去留「交給黨決定」;兩種表態,其實是互為矛盾的。總統的職權若交給「黨」代理,基本上就是「黨政不分」;黨魁本身並非民選,憑什麼代行總統職權?

這樣的僵局,有幾個因素使然。第一,南韓總統一任五年,不得連任,因此各方權力爭逐極為激烈。執政黨不想失去政權,拚命拖時間;在野黨則拚命想要奪權,雙方極盡盤算。第二,南韓未設副總統,總統無法執行職務時由國務總理代理,再進行改選,會有一段時間差。朴槿惠遭彈劾,曾由總理黃教安代理將近半年。第三,有意角逐總統的在野黨人士都官司纏身,可能影響參選資格。「祖國革新黨」黨魁曹國近日被判兩年徒刑,褫奪公權五年,無權參選。上次與尹錫悅交手落敗的在野黨議員李在明,目前最被看好,但身上也有多件官司,有極大的時間迫促感。

接下來的交手,是今天的國會再度彈劾案。原拒絕投票的執政黨議員,近日陸續有多人倒戈,目前僅差一票即可過關。主要關鍵,將取決於首爾街頭示威群眾人數的多寡,如果民意的壓力足夠浩大,執政黨議員便不可能再執意護著尹錫悅。畢竟,尹錫悅是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參選前數月才加入國民力量黨,他與該黨的淵源並不深,執政黨議員沒必要把自己的前途綁在他身上陪葬。但是,要鬆口放掉嘴上這塊執政的肥肉,許多人仍很不甘心。在陳水扁貪瀆案中,台灣民眾看到民進黨的「十一寇」;現在,南韓人就在等執政黨出現神奇倒戈數字「八」。

尹錫悅先前曾為戒嚴向國民致歉,未料數日後,他卻大言不慚改口稱那是「果斷的治理行為」,無懼彈劾,也不會辭職,顯然毫無悔意。此一表態,也許是看到了朝野對政治局勢的僵持不下,以為自己還有還魂的空間。但他在此刻大舉批核法案並提出大法官人選,態度之倨傲,預料將加深民眾的反感,本周末上街示威的群眾將驟增。南韓政局的垃圾時間,可能就在等爆發的民意來收拾。

這次尹錫悅僅靠少數軍事和警政首長的支持,即率爾發動戒嚴,可見南韓總統單一領導權之可怕相對的,反而是基層軍警對自己被交付的任務感到不安,鬆手讓議員重返國會,才得使戒嚴破功上位者毀國,下位者護之,多麼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