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開始積極應對「川普經濟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964/web/  

◆  聯合報社論/川普談的是價錢,民進黨卻還在囁嚅價值
◆  聯合報黑白集/吊在半空的賴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開始積極應對「川普經濟學」







經濟日報社論/開始積極應對「川普經濟學


2024-07-19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受訪,點名台灣應向美國支付「保護費」。美聯社


自從美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後,民主黨陷入「換拜與否」的兵荒馬亂,共和黨的川普聲勢大漲。不料此時川普竟在賓州競選造勢大會遭到槍擊,使得今年大選的勝敗已昭然若揭。在槍擊案前,川普接受訪問,赤裸裸地表示,台灣奪走了美國百分之百的晶片事業,他並主張向台灣收取保護費。川普若再次當選總統,他宣示推動「進階版」的經濟政策勢必會衝擊世界經濟,台灣更應研討「川普經濟學」。 

這次共和黨代表大會前公布「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黨綱,除了過去一貫堅持以小政府為前提解除管制與減稅主張外,更根據川普「關稅取代所得稅」策略,提出整套的經濟管理邏輯。川普主張要對所有進口產品課徵關稅,藉此平衡貿易逆差,並保護美國產業與就業機會。由於加徵關稅會拉高物價而等同對人民加稅,川普因此提出將過去臨時性減稅措施「永久化」作為補償。另外,川普還要重啟石油、天然氣開採,降低國內生產及生活成本,沖銷關稅對物價帶來的衝擊。 

川普用關稅提高外國產品價格,開發廉價能源降低國內生產成本,並以減稅補貼人民生活開支的三部曲策略能否成功,引發經濟學者議論。國際對「川普經濟學」的觀察是,加徵關稅造成物價上漲壓力,如果物價上漲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則可能引發經濟衰退,但長期須視產業投資狀況來決定。至於美國普遍性關稅措施,特別是對大陸的60%懲罰性關稅,恐會促發貿易報復,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不利因素。 

面對如此不確定的國際政經環境,台灣以貿易為主的經濟體必須特別謹慎因應。「做好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是政府應有的態度。首先,我們不宜期待川普的「美國第一」政策思維,會對台灣作出例外措施。美國未來若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關稅,台灣出口美國免稅的資通與視聽產品,想藉由「資訊科技協定」(ITA)豁免恐有疑慮,而今年對美超過1,000億美元的出口將成為短期內高點。 

其次,若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各國針對性的貿易報復,歐盟、RCEP 與 CPTPP 等區域性自由貿易就變得極為重要。至於中國大陸積極參與的新興國際組織,如金磚國家與上合組織也會強化經濟合作角色。美國在國際經濟地位愈益孤立,使得台灣過去仰賴美國的經貿策略,例如簽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無助於推展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當世界逐步朝向「不以美國為中心」的關係發展時,台灣對外貿易的整體競爭處境就愈顯困難。 

第三,川普若執政將積極開發美國的石化能源,國際能源價格可能長期走軟,而將有助於原物料價格的平穩。美國物價上漲有侷限性,台灣則稍可擺脫「輸入性通膨」 壓力,而使得央行貨幣政策較不受美國利率微調上漲影響。不過,新台幣兌換美元匯率則因涉及政府未來的貿易政策而較難評斷。

 面對「關稅人」川普的進階版政策,台灣對應的貿易策略須有緩急輕重之分,出口受到衝擊,國際現實又讓我們無法參與經濟合作組織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不過,務實改善與他國雙邊投資及貿易障礙仍有可能性。建議政府應優先與主要貿易國舉行雙邊談判,排除各種貿易限制,透過增加與不同國家的貿易,來彌補未來美國關稅的衝擊。

這幾年社會關注「全球化已死」、「貿易碎片化」與「供應鏈重組」等議題,其實是美國要以其為中心建立對抗中國大陸的貿易秩序。此次川普若當選總統,要對世界築起關稅壁壘,全球貿易關係必會質變,反而加速美國以外地區的貿易整合度。台灣囿於國際現實無法加入區域自貿協定,現在只有積極與各國進行貿易雙邊談判, 才能突破國際貿易面對的困局。












聯合報黑白集/吊在半空的賴政府


2024-07-19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明代笑話集《應諧錄》:某瞎子過橋不慎失足,抱住欄杆吊在半空中,生怕鬆手就要摔死。旁人提醒離地不遠,放手即可,他卻說什麼也不肯信。直到筋疲力竭落下,果然毫髮無傷,他才說:「早知是實地,何苦自己累得半死?」

四百多年後的台灣政壇,賴政府面對能源議題的態度,彷彿這故事重演。經濟部長剛說核電是乾淨能源,馬上改口非核家園不變;總統府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稱核電延役可討論,過兩天又澄清,童子賢擁核言論並非府方授意。近日閣揆卓榮泰表示,對新核能持開放態度;基本教義派的副院長鄭麗君則說,核電廠需在五年前申請延役,核三仍非停不可。可見綠營心猿意馬,見情勢不妙,想拿「未來核能」來填空,非核神主牌還是要拜。至於電力供應已拉警報,又要推動高耗電 AI 產業,政府只好對箇中矛盾裝作視而不見。

民國八十九年(二○○○年)後,民進黨贏得五次總統大選,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應是重要關鍵。如仍堅持台獨黨綱,非要消滅中華民國體制,至今註定仍繼續在野。

對民進黨而言,標榜台獨、堅拒一中,絕對是比反核更重要的價值。為了爭取執政,神主牌都能妥協。對全球都在退流行的反核,為何卻堅持抱殘守缺?倒楣的,是全民福祉和國家安全,被一起吊在半空中受罪。













聯合報社論/川普談的是價錢,民進黨卻還在囁嚅價值


2024-07-19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記者林澔一/攝影


川普在大選辯論壓倒拜登,隨後又幸運逃過刺殺之劫,一時間聲勢大振,形勢大好。在此之際,傳出他認為美國應向台灣「收取保護費」的談話,格外令人錯愕。美國歷任總統中,像川普這樣凡事計較實質利益者實不多見;他將美國護台行動比擬為「跟個保單一樣」,令人瞠目結舌。問題是,一向以「台美關係史上最佳」沾沾自喜的民進黨政府,面對川普索取保護費之舉,有何因應之計嗎?

對於「保護費」之說,民進黨第一時間的回應完全不及格。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除重彈「台美關係最好」的老調,也強調台灣是世界民主同盟的核心成員,美中戰略格局不會改變。這樣的回答,等於沒回答。當川普已經在計算如何將美台關係「價格化」時,林右昌卻停留在「價值同盟」的口號和幻想,兩者完全無法對應

再看賴政府的態度,也是同樣毫無準備。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說,「台灣願意付出更多責任」,來防衛台灣安全;此話可謂充滿語病。卓榮泰此語,難道是承認台灣目前不夠盡力維護自己的安全;又或者,他認為向美國付些「保護費」也是應該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不對應狀況:川普認為台灣應該向美國繳交保護費,而賴政府無法嚴詞駁斥或婉言糾正,還顧左右而言他;最主要的癥結在,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政策已嚴重失卻了台灣的「主體性」。民進黨在野時,「主體性」是它最喜歡誇示的東西,彷彿只有它在乎台灣主體性。但在它長期執政後,主體性反而遭其捨棄,這從綠營多年不再談主體性,即可見一斑。

在近年的台美關係中,人們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台灣主體性消失」的現象。例如,三年前的美豬進口,是前總統蔡英文以「能促進台美關係」為由逕行宣布,未經任何民意徵詢或政策討論。再如,台灣許多武器軍購不僅由美方主導示意,更由美方片面訂價,甚至美方到期不交貨也毫無違約責任。包括近年美國多名參眾議員訪台,都在明知會引起對岸強烈反應的情況下,任由美方予取予求。其結果,是台灣丟失了海峽中線,中共機艦擾境成為常態,我國軍則疲於奔命。

換言之,蔡政府自詡的「台美關係史上最佳」,是以犧牲台灣的「主體性」所換取的。不僅如此,這還包括了犧牲了年輕人免服兵役的自由,犠牲了一般民眾對兩岸和平的渴望在內。為何過去八年會有如此重大的改變?主要原因,不在蔡政府做了什麼扭轉兩岸均勢的努力,而是川普和拜登主政的八年改採「美中對抗」策略,而台灣的戰略位置與政治角色,正好成為美國最好用的「棋子」。

問題是,當台灣變成「棋子」或「馬前卒」角色時,我們就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性。台灣的生存和發展,本來是全體國民追求的目標;一旦失去主體性,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就只能取決於人。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它被迫不計成本赴美設廠,投資額一路追加至六五○億美元;而川普仍指控,「它偷走我們所有的晶片生意」。台積電近日股價大跌,不是被民進黨推進火坑的嗎?

川普距離成為下屆美國總統仍有一步之遙,但面對這個把台灣看成「筆尖大」的狂人,賴政府不能不做好一些準備。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美國大選,民進黨險些押錯寶,這次不能再犯。當講究「投資報酬率」的川普,已開始盤計美國對台灣的付出如何「量化」為金錢,賴清德要想想自己有沒有更好的位置可以移動。如果要加稅支付保護費,請先問問人民答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