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前瞻規劃 防止科技濫用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310/web/ 

◆  聯合報社論/超前部署不演了,現在上映臨渴掘井
◆  聯合報黑白集/教官與核能
◆  經濟日報社論/前瞻規劃 防止科技濫用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前瞻規劃 防止科技濫用隱憂


2023-03-03 00: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5G網路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近30年來,科技迅速進步為人類帶來龐大的福祉,人工智慧、數據科學、5G、物聯網、區塊鏈、無人機、生物科技、精密半導體、材料科學,將你我帶進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文明境界,然而,這些科技快速進展的背後,卻埋藏著許多潛在的隱憂。

就以最近最紅火,引發世界各國關注,由 Open AI 所開發的 ChatGPT 為例,固然這種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的聊天機器人,可以為許多希望消除寂寞與加速學習的使用者,帶來很大的滿足,但是以 ChatGPT 撰寫的大量書籍與論文,卻引發著作權與抄襲的爭議,甚至帶來出版業即將被攻陷的疑慮。截至目前為止,各國法律尚無法有效約束這種「不勞而獲」的失序現象。

其實早在一年前,由谷歌離職工程師勒穆因團隊所開發的 LaMDA 軟體,就是一個具有智慧與情感,甚至號稱能理解禪宗的聊天機器人。這些不斷推陳出新的聊天機器人,是否可以幫助人類文明進步得更為快速,或者引導我們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相關社會科學,包括法律、傳播、科技倫理、犯罪行為等研究,已經跟不上科技進步的腳步。

一般認為,第五代行動通訊的推出,開啟了萬物聯網的新紀元,讓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監控成為可行,然而資訊通訊安全也成為重要的課題。如今,個人隱私外洩與盜用現象極為嚴重,成為犯罪的溫床,民眾面臨詐騙猖獗早已忍無可忍。或許有人會說:區塊鏈加密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是當量子運算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甚至即將進入商業化應用,現行網路加密技術,已經不足以保護你我未來的信息安全。

無人機與無人駕駛汽車,省卻了大量人力,為人類帶來嶄新的生活與工作型態,但是它所帶來的犯罪態樣研究、肇事法律責任歸屬,與有效的行政規範,迄今卻大多付之闕如。如果全面開放商業化,究竟會帶來那些社會與法律問題,將是一個威力強大的未爆彈。

或許可以這麼理解:科技的缺陷並不一定必須等待更強的技術解決,這個時候,犯罪行為研究、法律規範與約束,甚至民眾教育與宣導,都可以發揮一定補強的關鍵力量。

生物科技發展,解決了人類疾病防治與壽命延長的問題,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例如基因剪輯、基因改造、生物仿製,背後都隱藏著倫理與社會公平正義的爭議,試想:大量人力與經費所開發出來的技術,需要靠技術應用收費來回收,未來是否將演變成富人的專屬權益?

未來有錢人可以更長壽,可以利用基因剪輯,改善後代子孫的體質與智商,甚至複製一個自己,而窮人則無能為力,完全享受不到先進科技的成果。如果一切技術利益皆以商業利益主導,難道這不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公益課題?政府與法律應該扮演什麼樣的公平裁判角色?

當我們看到科技高階主管信誓旦旦地說「台灣也要開發出一套屬於自己的 ChatGPT」時,卻不見這些主管高層具有遠見,主動增加編列更多的經費,支持相關社會議題研究,防微杜漸地想到未來科技濫用與公平正義的議題。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內設有科技法律研究所,應該是現今除了大學之外,政府最可以委以科技法律與倫理研究重任的單位,只是這麼多年來,民眾卻沒有看見它走在台灣科技發展的前沿,主動提出與發布如上述相關的研究課題,甚至提出警醒。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如同人之雙臂,不宜偏廢,歐盟與日本以均衡的比例分配其研究資源,可是我們政府與民間投入在相關研究的資源卻是天差地別,怎能不讓有識者憂心與嘆息?












聯合報黑白集/教官與核能


2023-03-03 01: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防部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教育部積極籌備青年服勤動員計畫。圖為南部某營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蔡政府重啟停擺多年的民防體系,高中以上學校恢復「防護團」,編組「青年服勤大隊」,十六歲以上學生要負擔保鄉保校、災防救護等任務。

國家面臨安全威脅,動員民間力量襄助自有必要。學校在民防體系扮演重要角色,也很合理。民防團隊若要落實,平時必須組織與訓練,但校長和老師均非這方面人才,怎麼指望他們屆時能稱職動員民力、安定後方?無怪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唱衰。

早年中學必修的軍訓與護理課,和各校的軍訓教官,其角色正是平時、戰時轉換的橋梁。但民進黨長期把教官與軍訓視為威權遺毒,完全執政後又為他們設了落日期限。在充滿綠營意志的一○八課綱,國防教育課程則降至最低。蔡政府花了大力氣要讓社會與軍隊分開,如今配套機制廢除殆盡,卻突然要回頭建立民防體系,豈不可笑?

更荒唐的例子,是能源戰略。台灣是孤島,一遇戰爭遭海上封鎖,物資供應必受重創。而核燃料來源穩定易儲存,敵方基於道德風險,不能攻擊核電廠,核能是因應特殊局勢的較佳選擇。但民進黨卻必欲去之而後快,甚至將半數電力來源押在來源最易中斷、易毀性最高、全台儲量不及兩周的天然氣。如此配比,註定無法承受任何戰爭。

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完全背道而馳,政府宣稱自己最重視國防,誰能相信?













聯合報社論/超前部署不演了,現在上映臨渴掘井


2023-03-03 01: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年初至今,高市府已在高屏攔河堰上游開鑿11口抗旱水井,現在還要另外增加50口。記者徐白櫻/攝影


南台灣五百多天未下大雨,降雨創卅年來新低,水情極為嚴峻。政府始終抱著僥倖心態,一再聲稱「供水正常」,以為春天能帶來甘霖紓解旱象。三月一日,高雄市與中央終於同步成立「旱災應變中心」,宣布八日起開始實施「減壓供水」;同時將開挖五十口抗旱水井,預計四月底可以供水。這樣的應變手法,堪稱現代版的「臨渴掘井」,完全缺乏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遠見與效能。

兩年前,台灣才發生過旱災缺水危機,主因也是前一年降雨量不足。當時西部有大批農田被迫停灌休耕,旱象最嚴重的台中、苗栗須分區輪流供水,桃竹及嘉南等地則實施減量供水。誰料今年旱象重演,曾文水庫蓄水量目前僅剩廿三%,烏山頭水庫剩卅八%,白河水庫僅廿一%,中央與地方的因應對策卻依舊茫無頭緒,讓人失望。

蔡政府對旱象的因應遲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去年蔡政府為了選舉,只顧著粉飾太平,遲遲不願積極面對問題;二是從蘇貞昌內閣過渡到陳建仁內閣,時間拖得太久,留下了大段空白期未能處理。最荒唐的,則是中央水利主管機關的經濟部長王美花,她似乎絲毫未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之重大,在被問到核二廠二號機除役會不會造成缺電時,她竟宣稱去年「水力發電」比重達三.五%,足以彌補核二廠除役的缺口。

王美花這種說法,若非遭到台電或水利署蒙蔽,就是她個人綜合判斷能力有問題,才會以為旱象嚴峻的台灣還能用水力發電來彌補核電的缺口。事實上,以三月二日中午台電公司的各類能源發電統計看,水力發電的比重只有一.一%,比起王美花所說的三.五%,還有遙遠的距離。試想,核二二號機除役留下四%的發電缺口,水力發電卻只能補上一.一%;王美花再怎麼保證「供電無虞」,有誰會相信?

這種政府高官信口雌黃的「保證」,在蔡政府裡屢見不鮮。一年前台灣發生蛋荒,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派輕描淡寫;一年後問題繼續延燒,陳吉仲竟稱他只承諾解決「蛋荒」,未承諾解決「蛋價」。問題是,蛋價也上漲了,缺蛋問題仍然無解;陳吉仲只好緊急從澳洲進口五百萬顆蛋,以應付國內市場的需蛋孔急。為這批澳洲高價蛋,政府得多付出三千萬元的代價;陳吉仲雖稱農委會將自行吸收,但他用的不是人民的納稅款嗎?

更可議的是,農委會還大手筆推出補助雞農興建「水簾式雞舍」計畫,預計要撒出卅四億元。從鳳梨、釋迦、石斑等農漁產品遭對岸禁止進口,陳吉仲就一直在撒錢補貼運費、冷鏈、價差;他花公帑遮掩的,不就是其個人的失能和失職嗎?

再看,最近嘉南地區一期稻作因乾旱而休耕,南科園區背負了「搶農業用水」的罵名。當時南科管理局聲稱,台積電將加速發展「再生水」供南科使用,不必再與民爭水。但這項計畫要到第二季才增加兩成水量,仍緩不濟急;而且只靠台積電努力,卻不要求各廠商一起加油,怎麼會有足夠成效?就像高雄市,原以為挖了十口抗旱水井即夠用,但旱象一天天加深,臨時再加挖五十口,真的就足以應急嗎?

蘇內閣時代把「超前部署」喊得震天價響,實際上只做出低端的口罩,疫苗、藥品及試劑採購都嚴重落後。而且,為了防疫,治安、食安、經貿等重要決策都被擱置。「超前部署」的狂語如今隨著蘇貞昌人去政息,民眾發現政府的決策及敏感度都變得魯鈍,連大旱當前都只會亂開支票。臨渴掘井真是一面照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