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親痛仇快的台鐵公司化

◆  【專家之眼】親痛仇快的台鐵公司化
◆  【專家之眼】北約東擴?美國印太戰略下的合縱連橫

◆  【專家之眼】別人的囝死袂了 快篩劑應開放自由進口
◆  【專家之眼】台灣停電問題已大幅改善?
◆  【專家之眼】拜登亞洲行前 北京正悄悄調整立場
◆  【專家之眼】原來你這麼無恥:若要怪病毒,何必陳時中






【專家之眼】親痛仇快的台鐵公司化


2022-05-11 09:17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台鐵的一連串事故,並非出在台鐵目前的體制,而是台鐵本身所獲得的補貼太少,因而造成的設備老舊、人才流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先要聲明,本文並沒有反對所有的國營企業民營化,而只反對具有關鍵性、戰略性、公益性、壟斷性、稀缺性、國家安全性等這類對國家安全、對民生發展所不可或缺的產業民營化。台鐵當然是其中之一,至於其理由,可參看我的上一篇文章「1,000個反對台鐵公司化的理由」。

我不是台鐵員工,但我知道台鐵一旦公司化之後,問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原因是公司化既不治標也不治本,對台灣人民一點好處也沒有,執政黨公司化台鐵的核心目的不是為了旅客的安全,而是另有考量,否則不需要拿走台鐵超過 95% 的土地資產。

本文要處理的,不限於台鐵,而是整個國營企業民營化(或稱公司化)運動的幾個常見迷思。第一、一個國家不該有國營事業。要理解台鐵公司化這類問題,就必須從它的學說源頭討論起:新自由主義,也稱新公共管理運動,其核心主張就是「小政府大社會」(名為小政府大社會實為小政府大企業),一個很動人的口號,卻是糖衣毒藥,它已經主宰了國際政治經濟思潮四十年了,因為該學說,導致了全世界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浪潮,台灣也沒能逃出它的毒手。

該學說最大的毒害就是對正義、弱勢、勞工、人權的踐踏,只追求企業利潤,而非社會公平,而其最終結果就是撕裂社會(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就是該學說所必然帶來的結果和隱藏的目的。

新自由主義的一個主張就是國營企業民營化,政府不要干涉私有企業,所以我說是「小政府大企業」。台灣從民國 78 年(1989年)之後的國營事業民營化運動就是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產物。至今,共完成39家公營企業的民營化,例如台北銀行、中鋼、中華電信、漢翔,可悲的是,政府竟然將之視為是一項政績來展示,而交通部目前正以公司化的形式推動台鐵的民營化。

公司化能降低事故發生率。把台鐵公司化作為乘客安全的解方,也會帶來同樣的結果:富者愈富,窮者愈窮。此外,小站、支線都將逐一取消、漲票價、台鐵員工的權益更無法保障。不只如此,還無法解決運輸安全問題。

蓋台鐵的一連串事故,並非出在台鐵目前的體制,而是台鐵本身所獲得的補貼太少,因而造成的設備老舊、人才流失,而一旦台鐵公司化之後,既有的問題不但不會去解決,在台鐵資產大幅縮水的情況之下,整體投入不會增加只會減少,於是旅客的安全更無法保障。

不該有補貼。新自由主義的另一個主張就是基於公平貿易的原則,國營企業不能從政府那裡獲得補貼。然而,這樣的主張是促成了社會的分裂還是團結呢?當然是分裂。由於各式交通工具的興起、捷運、台灣高鐵的興建,失去了競爭力的台鐵出現鉅額虧損是必然的,哪一個人來當局長都一樣、公司化也一樣。

因此台鐵這類國營企業,必須有政府全額的補助,因為它所承擔的是公共利益、是社會責任、是公共安全、是弱勢保障(台鐵目前相對便宜的票價應被視為是整體社會福利政策的一環)、是戰略需要、是所有台灣人都應該一起支付的類健保費,包括從沒不需要搭乘台鐵的人,也有義務承擔。理由很簡單,我們是一體的。如果不這樣做,台灣的分化只會越來越嚴重,於是,親者痛,仇者快。









【專家之眼】北約東擴?美國印太戰略下的合縱連橫


2022-05-11 07:54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瑞典和芬蘭可能在六月份加入北約,已引發莫斯科強烈反彈,甚至還以核武相要脅。路透


在冷戰期間,西方世界為對抗蘇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成立於民國 38 年(1949年)。隨即民國 44 年(1955年)蘇聯也建立華沙公約,雙方又都擁有核子武器,形成兩個集體聯防與相互對峙的軍事架構,使得東西歐國家在此恐怖平衡下和平共存,直至民國 80 年(1991年)蘇聯解體與華約解散。

之後,由於東歐劇變,區域危機爆發,北約多次以武力應對。比如民國 83 年(1994年),美國挾著北約盟國,強力介入波士尼亞戰爭,民國 88 年(1999年)3月至6月期間,北約非法使用集束炸彈轟炸前南斯拉夫,造成500名平民死亡以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也被襲擊。自民國 79 年(1990年)代以來,北約還攻打了伊拉克與阿富汗,民國 100 年(2011年)北約還空襲利比亞,均造成重大傷亡。

民國 97 年(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北約同意喬治亞和烏克蘭加入,導致同年八月俄羅斯進攻喬治亞。之後,北約不斷拉攏烏克蘭,以至於民國 103 年(2014年)俄國奪取了克里米亞,而當前俄國攻烏的動因,乃與當時俄國攻喬的背景如出一轍,北約也確實難辭其咎。

如今,芬蘭和瑞典可能在六月份加入北約,已引發莫斯科強烈反彈,甚至還以核武相要脅。北約還因北京不願譴責俄國攻烏而加以軟硬兼施,同時還有意向東亞擴張,且韓國與日本均應邀參加4月份北約的外長會議,已被視為其在亞洲擴張的跳板,因為兩國都是美國的盟邦。

在美國的印太戰略方面,日本配合度甚高,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尤以 Quad 四邊機制最為明顯。日前德國總理舒茲訪日,已發出遠中親日的訊號,再加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英,其中中國與台海都是重要的議題。而韓國新總統尹錫悅於5月十日上任後,也有意以其親美的態度而更接近北約,還有拜登總統也計畫於五月底先訪韓再訪日,並在日本召開 Quad 會議,拉攏意味濃厚,而北約也將在六月中旬的峰會中,將中國定位為對其系統性的挑戰。

在東南亞方面,經歷了長期越戰(民國 50-64 年(1961-1975))之後,東協(ASEAN)地區發展出了一種非常謹慎和務實的地緣政治文化,相對於北約在冷戰結束後的諸多戰爭行動,東亞地區卻都相對和平。因此,不少東協國家憂慮,若北約將其觸角從大西洋擴展到太平洋時,是否會連帶輸入災難?

三月底,由於一些東協國家不願在俄烏戰爭中選邊,使得美國緊急取消原訂與東協的峰會之後,大陸外長王毅隨即邀約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四國外長訪中,這些國家均是東協重要成員,也是北京「一帶一路」重要夥伴,同時中國又都是這些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當然美方也並未放棄攏絡,拜登總統將在五月中旬與東協舉行峰會,其中只有緬甸未受邀。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將與越南舉行聯合軍演,可見美中俄三國在東南亞的激烈博弈

綜合觀之,韓國與日本都屬東北亞國家,都與中國的關係密切同時也受到北韓威脅,因而兩個新政府配合美國及北約的意願較高,但在東南亞地區,情況可能未如美方預期。其中越南因與中國在南海的爭議較大,比較希望聯美制中之外,新加坡的立場雖然親美,但也不願在美中之間選邊。其餘如泰國與緬甸都是軍政府執政,比較親中,印尼與馬來西亞穆斯林國家,也難親美。已篤定當選菲律賓正副總統的小馬可仕與杜特蒂之女薩拉,也都有傾中意向。

因而可知,當前一些東南亞國家望北約而生畏,此一聯防機制要在東亞地區真正發揮作用,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