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地方稅法通則應速補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420/web/ 

◆  聯合報社論/防疫急如星火,中央還有心情刁難地方
◆  聯合報黑白集/人命如韭,病毒鍊萬金
◆  經濟日報社論/地方稅法通則應速補漏






經濟日報社論/地方稅法通則應速補漏


2022-05-11 03:52  經濟日報 /   社論
地方稅法通則應速補漏。路透



宜蘭縣政府日前重新制定「宜蘭縣礦石開採特別稅自治條例」,決定參考花蓮縣礦石開採稅的實施經驗,大幅提高課徵標準,從每公噸10元上調為30元。花蓮縣調升礦石稅時曾引發許多訴訟,迄今仍未定案,且法院判決似乎多不利於花蓮縣府。如今,宜蘭縣勇敢的決定「花」規「宜」隨,毋寧是一項爭取地方課稅自主權的冒險與挑戰,社會輿論理當予以更多的關注。尤其是,身為主管機關的財政部更應挺身而出,儘速修正地方稅法通則,以徹底解決此項紛爭。

宜蘭縣這次調漲礦石稅的背景有三大特色:第一是調漲的理由係現行稅額與相鄰的花蓮縣(每噸50至70元)相比,明顯偏低;第二是稅額調漲的發動者為縣議會,縣政府完全是依據縣議會決議照章行事;第三則是原自治條例實施日期至112年11月30日才屆滿,縣府為調漲稅額先廢除現行條例,然後再另制定新法。這幾項特色對宜蘭縣政府調漲礦石稅的正當性及其未來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首先,在政治現實上,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民代,對於增加民眾或企業稅負的法案,大都會傾向採取反對的立場。從而,行政機關在推動租稅改革時,最大的阻力亦多來自立法委員或議員的杯葛。未料這次宜蘭縣議會卻一反過去民代給人的刻板印象,竟然在臨時會主動要求縣府提案,調升礦石稅的稅額,並限定於下個會期送議會審議。

然而,這個看似突兀的舉動,不但顯示出現行地方政府的財政困窘,亟需增闢財源,更重要的是連地方民代都對地方財政自主性的偏低與租稅自籌能力的不足,感到不滿。我們當然知道宜蘭縣議會之所以敢堅定要求提高礦石稅額,一乃因該稅的課徵係基於維護資源環境永續的理由,課稅正當性充足,民意支持度較高,另一則為此稅的負擔乃係礦石製品的消費者,大部分皆可轉嫁給縣外民眾,對本縣居民影響甚微,不至引發民怨。顯然議會還是沒能完全擺脫政治考量,但對宜蘭縣議員這次的表現,我們仍然高度肯定與支持。

依照花蓮縣的經驗,宜蘭縣這次調漲稅額比率高達三倍,很可能也會引發廠商反彈而遭到控訴,步上花蓮縣後塵。對此,宜蘭縣亟應廣泛搜集相關資訊,並維持與花蓮縣密切聯繫,為未來可能的併肩作戰,做好更充分準備。例如,花蓮縣在2016年時,即是先廢止執行期間尚未屆至的條例(稅額10元),同時並另公布新條例而將礦石稅額重新訂為70元。

花蓮縣礦石稅訟案的爭點,主要是廠商認為花蓮縣府違反地稅通則第4條,地方「得就其地方稅原規定稅率(額)上限,於百分之三十範圍內,予以調高,訂定徵收率(額)」的規定。宜蘭縣這次調漲三倍,被廠商援例提告的可能性非常高,不可輕忽。

識者皆知,台灣地方稅因特殊歷史背景可概分為二類,一為中央立法者,一為地方自主制定者。綜觀地稅通則第4條的立法意旨與說明,清楚可知條文欲規範的地方稅係指由中央規定稅率(額)者,與地方以自治權力訂定的地方稅無涉。然由於法條文字表達未盡明確,致衍生出不當擴大適用之爭議。

為免此類爭訟不斷發生,戕害地方租稅努力誘因,財政部亟應盡速提出修法。只要將上述條文中之「其」字刪除,改為「中央立法之」五字,即可根本解決此一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人命如韭,病毒鍊萬金


2022-05-11 05:02  聯合報 /   黑白集
疫情升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仁愛院區急診室外每天都有排隊就醫及篩檢人潮。記者曾原信/攝影



此刻台灣最悲情的風景,莫過北部醫院的急診室。長長人龍裡,有不堪病痛折磨的老弱婦孺,更有不少趕著申請確診證明以領取理賠的染疫患者。崩潰的醫療陣線,不是被病毒擊垮,而是被利用病毒發財的人。

蘇內閣擋不住疫情海嘯,宣稱決戰病毒,卻要納稅人排隊買快篩。陳時中找來的業者,緊握訂單卻供貨不及,民眾只能擠向急診室求救。蔡政府壟斷防疫物資採購,分肥綠友友,賺盡「疫情紅利」,投機業者人人都想「富貴險中求」。

保險業者仗著清零看好穩賺不賠,狂賣八百萬張防疫保單,卻沒算到政府今日要與病毒共存,還設定十五趴確診為政策底標。於是,金雞母生出地雷,保戶染疫當中樂透,衝去急診室兌獎,衝垮醫療能量和保險業。

金管會核准問題保單在先,出事就道德勸說「誠信最重要」。荒謬的是,政策轉彎像突襲,政府誠信何在?保險業者被暗算還得講道德認賠,但指揮中心黑箱主導快篩試劑採購,卡著價格讓業者發國難財。綠色的道德就是缺德?

世界真比不上台灣。政府炒疫苗和快篩,民間賭保單,從小吃店到金控都能從病毒鍊金。可嘆的是,多少為糊口奔波的小百姓買不起保單,為順利上工,只能像種韭菜般排隊買快篩劑。如此,讓綠友友收割鍊金,竟還遭側翼譏諷「貪便宜」。











聯合報社論/防疫急如星火,中央還有心情刁難地方


2022-05-11 05:02  聯合報 /   社論
陳時中坦言,單日確診數升至20萬也不是不可能。記者張睿廷/攝影


台灣昨天確診數飆破五萬,連續兩天蟬聯世界單日確診冠軍,較世衛組織公布的首位--美國的五○七一八例,還多出上百例。台灣目前是三病齊發:一是指揮中心決策部署漫無章法,幾近失控;二是民眾買不到快篩試劑,北部醫院人力則瀕於懸崖;三是地方執行與中央政策出現嚴峻鴻溝,中央朝令夕改,卻無法提供地方抗疫所需物資。三病加總,使台灣確診者不斷飆升,黑數則不斷擴大。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原應是決策與執行相輔相成的兩造,才能發揮最大防疫效果。然而,近來中央與地方頻頻互槓,離心離德。台北市長柯文哲是醫師出身,他對指揮中心的決策向來有不同意見;新北市長侯友宜身為最大重災區首長,最近也屢以執行面的難處提出變通建言。由於這兩市是藍白執政,陳時中往往不假辭色地駁斥,並不採納。俟情況急轉直下,中央不得不採行地方主張--「以篩代檢」即其一例,卻仍裝作是自己的英明決策,已貽誤先機。

近日的情況變本加厲,連綠營執政縣市也為快篩試劑問題槓上中央。基隆市長林右昌多次喊話,要求中央對北北基桃等「熱區」提供更多快篩試劑,且必須改變「實名制」的配購方式。未料,陳時中卻在記者會上回應,基隆填報三萬劑需求,中央提供了十八萬劑,中央已經多給。對此,基隆觀銷處長不客氣駁稱,基隆填報的需求量廿萬劑,不是三萬劑,中央並未多給。且基隆四月中就在「共同供應平台」訂購了廿萬劑,但迄今只到貨一萬劑,根本是「有行無市」。

當天,陳時中也稱,台北市申請十二萬劑,中央給了七十三萬劑。對此,北市府發言人同樣重砲反擊,稱七十三萬劑是中央補助居家隔離者的量,實際上也還沒有送到;現在中央官員還營造出「大善人布施」的模樣,怎麼好意思?沒錯,這就是陳時中:他把牛頭接上馬尾,把沒發生的事說成已辦好,把自己的失職美化成功德,用自己的權力卡住民眾的便利。兩年來,他一直這樣領導指揮,何曾不好意思過?

桃園的情況半斤八兩。鄭文燦說,桃園採購了卅三萬劑,由於是公共採購契約,被中央優先徵用,迄今仍有部分未到。桃園的安全存量標準是廿三萬劑,但目前已無安全備量,呈短缺狀態。依鄭文燦的說法,安全備量應為人口的十%;陳時中則稱,各縣市平均存量是○・九%,而北北基桃的存貨都超過一%,並不算少。疫情一日日惡化,死亡人數一天天增加,陳時中還在賣弄其詭辯法,他對自己的部署遲滯迄今毫無反省吧!

相形之下,公衛出身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至少比陳時中誠實,他接受英國媒體《衛報》訪問時,坦承政府「在快篩試劑上準備不足」。但他仍宣稱「新台灣模式」奏效,因為台灣沒封城,民眾也未恐慌。也許是因為太認命了,台灣民眾確實沒有太多恐慌;但陳建仁別漏掉一個事實:民眾的憤怒正在與日俱增,屆時可能被民怨顛覆的,將不會只是陳時中一人。尤其,最近許多民眾自國外網購或海外親友寄贈的快篩試劑,都被海關擋下,要求必須向衛福部申請許可並繳交規費。政府無能,還不准人民自力救濟,不是要官逼民反嗎?

病毒全台擴散,指揮中心假裝很忙,陳時中假裝自己在指揮。但面對各縣市的試劑及藥物需求,中央卻無法充分供應;面對繁瑣無益的措施,卻遲遲不肯修改或撒手以合時宜。如此封閉、威權的心態,如何擋得住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