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欠缺◆ 聯合報社論/不顧百萬人確診,政府拚選舉隨人顧性命
◆ 聯合報黑白集/只能靠一個唐鳳?
◆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六周年 經濟得失互見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六周年 經濟得失互見
2022-05-21 00: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就職六周年。記者潘俊宏/攝影
蔡總統執政迄今已屆滿六年,還有兩年任期,仍然可能有些作為,此時對她六年的經濟政績做些檢討,應是切合的時機,鑑往知來。
談到經濟政績,最受矚目的當然是經濟成長和分配。經濟發展中,大家還是最關心「經濟成長率」,蔡政府六年平均成長率為3.52%,看來相對出色,高於前任馬政府八年平均的2.83%;只是兩者面對的環境不同,馬政府一上任即遇到全球金融海嘯嚴重衝擊,直接比較不盡公平。
以蔡政府的經濟成績和面對類似國際環境的他國比較,會較有意義。蔡政府的3.52%,不僅優於 IMF 所列「富裕經濟體」同期的表現(1.5%),也優於全球平均(2.75%),甚至高於其他「亞洲小龍」(香港1.17%、韓國2.38%、 新加坡2.77%),足堪告慰。但也不能「自我感覺良好」,因去年我國自豪的成長(6.3%),其實在「小龍」中只超過韓國(4.0%),低於香港(6.4%)和新加坡(7.6%)。專家認為,全球經濟可能步入停滯性通膨,台灣的特殊光景可能不再復返。
「出口」一向是台灣強項,也是經濟成長率高低的關鍵,這兩年經濟表現較好,就是因為出口屢創新高。蔡政府任內台灣出口成長 56.94%,增幅超越馬政府的 13.44% 許多,應是蔡政府經濟成長率較高的主因。但是「可比性」還是有問題,若觀察全球同期出口成長72.73%,顯然台灣出口相對表現還是遜於國際,使台灣出口的全球占比,由 1.72%下滑到 1.57%。若高科技電子業的出口榮景下滑,台灣傳統上優越的國貿地位足堪憂慮。
然而,出口動能減緩不是近來才發生的。民國 89-109 年(2000-2020年)期間,台灣在亞太17個相互競爭的經濟體中,出口成長率為倒數第三,扣除大量依賴出口價格不穩定的石油的汶萊,台灣更是倒數第二,只超越日本。出口動能緩慢下滑的原因,和台灣未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有密切關聯。扁政府和五個中美洲邦交國簽了重要性不足的 FTA,馬政府和紐、新簽署了比較重要的 FTA,和對岸簽的 ECFA 目前只有「架構協議」,且在兩岸關係惡化下前景未明;但蔡政府迄今只見口號,實際上毫無建樹-對 CPTPP 剛剛才提出申請,更重要的 RCEP 則完全放棄,也未見對其他不受北京影響的主要國家有任何作為。
在勞動市場上,蔡政府六年表現不錯,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平均總薪資(扣除消費物價上漲的實質率)成長了 6.98%,高於馬政府八年的 3.23%,也高於同期 OECD 全體的 3.02%、高於美國的 5.25%,但仍顯著低於韓國的 15.4%。這似乎顯示蔡政府以較大的「最低工資」提升帶來不錯的效果,因此失業率也有下降。
「所得分配」方面,國際上常用十等份家庭收入的最高和最低等份收入之倍數差異,及「吉尼係數」(愈高代表愈不平均)來衡量。我國傳統上用五等份家庭收入倍數差異來觀察,而這個倍數六年來呈現緩慢惡化,由 6.06 倍提高到 6.13 倍;吉尼係數也由 0.338 緩慢惡化到 0.340,顯示蔡政府並未對所得分配惡化,做出有效的矯正,吉尼係數已顯著落後歐盟的 0.304,而早年我國卻是遙遙領先歐盟國家。
這種對所得分配未投注足夠關切的現象,同樣顯示在另一個指標上-政府登記的「遊民」人數,在蔡政府執政期間不僅未見減少,反由 2,770人緩慢上升到 2,907人(民間估計則更高)。在相當富裕的台灣,兩年來政府稅收大量超徵,卻無法解決區區幾千人的收容問題,顯見其無心解決此事,已成為這個富裕社會的恥辱,蔡政府難卸其責。
最後,這兩年政府稅收顯著超收,但國債卻反而增加,沒拿剩餘稅收來減少國債,不僅不符經濟原理,也是對子孫和續任者的不負責任,必須徹底矯正。我們對蔡政府有肯定也有建議,是希望台灣經濟會更好。
聯合報黑白集/只能靠一個唐鳳?
2022-05-21 00: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政委唐鳳。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原信攝影
確診人數激增,但政府通報系統卻追不上疫情,法傳系統一直失靈。新北市長侯友宜第 N 次在院會砲轟,民眾抱怨最多的是法傳和自主回報系統「非當即卡」,有人確診多日始終無法登入,有人解隔離多時拿不到居隔單。蘇貞昌當即裁示:「請唐鳳即時或超前解決!」
蘇揆也許很英明,但他的記憶力可能有問題。同樣的問題,地方政府老早就反映過,蘇貞昌也請政委唐鳳解決過。唐鳳本月五日就說,她接到任務的當下,立馬拿出筆電協助改善。如果當時問題已經解決,為什麼到現在系統仍舊卡卡,大家還在抱怨資料無法上傳?
民眾不是不相信唐鳳的能力,大家懷疑的是,政府到底有沒有弄清問題出在哪裡。令人納悶的是,這套通報系統也算不上什麼高科技,為何用了兩年還不上軌道?更可議的是,何以系統出了問題,就只能找唐鳯解決?就算唐鳳是網路奇才,又是內定的「數位發展部長」,但一套簡單的系統出狀況,就只能靠她一人解決,難道其他政府數位科技官員都是吃白飯的?
更好笑的是蘇貞昌。這套系統分明已跟不上當前疫情,他還煞有介事地指名唐鳳要「超前」解決;莫非,他已被自己的大內宣洗腦了?換作是一家公司,這種問題一個工程師就能解決;在台灣,卻需要召喚政委出手。這也太離奇了!
聯合報社論/不顧百萬人確診,政府拚選舉隨人顧性命
2022-05-21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白沙屯媽往北港進香出發在即,總統蔡英文到拱天宮參香。記者吳傑沐/攝影
五二○前夕全台確診人數破百萬,當天蔡總統在苗栗白沙屯拱天宮為媽祖的「粉紅超跑」淨轎,並呼籲大家不必為疫情過度緊張。白沙媽起駕,蔡總統和賴副總統雙雙親往送駕,非關信仰虔誠,而是想拉抬白沙媽的霸主地位,以取代親藍的鎮瀾宮大甲媽。疫情正邁向洪峰,社會瀰漫不安,政府不僅快速鬆綁防疫規範,還催動九萬人進香;為了選舉與政治而輕忽疫情,十分可議。
台灣近期單日確診數經常躍居全球之冠,外媒多次示警,直指台灣並未超前部署;美國更兩度提升台灣的旅遊警戒,至「高風險」等級。執政者卻仍一味強調九成九的輕症,無視中重症及死亡人數正快速增加,難道想要重蹈去年五月防疫失利的覆轍?近日,民進黨還意圖宣傳「染疫可提升免疫力」,卻不想想政府為染疫民眾做了什麼安排,導致不時有民眾死於快篩站前。滿腦子政治與宣傳的政府,都不必考慮人命嗎?
蔡政府處理這波疫情,可謂既不用心、又不用力,幾乎是眼睜睜看著疫情惡化,然後就乾脆撒手讓它擴散。政府的資源根本尚未下放到地方和醫療院所,指揮中心即一再調整政策,甚至連行政院與衛福部的說法都不一致,流程繁複、術語多端,地方政府和社會大眾皆無所適從。短短三周,隔離從「十加七」改為「三加四」,再放寬到「○加七」,整個鬆綁決策只見政治考量,卻未思考醫療負擔及社會成本,乃至人命損失。
要解封國境、回歸正常生活,就得設法與病毒找到共存之道,這個前提無可厚非。關鍵在,政府的作為必須衡量社會的承受度,更重要的是,政府的部署能力是否和它的決策腳步同步並行。人們看到的現實是,中央的決策往往落在地方政府的執行建議之後,連快篩試劑及治療藥物都無法充分供應給需要的民眾;然而,政府卻為了減輕保險業者「保單之亂」的隔離給付,乾脆一舉鬆綁為「零加七」。這種做法,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可能加速推進確診潮;連高雄市長陳其邁都承認,少了三天居隔,可能有十三%的陰轉陽,具相當風險。
對於指揮中心部署與決策「脫節」的問題,政府的應對之道,仍只有「宣傳」一招,不斷動員側翼洗風向,散布「早染疫早享受」的謬論,宣稱染疫對小孩是「天然疫苗」,會產生超級抗體云云。且看,短短半月全台已有三名幼童死於確診,那些一味宣傳染疫「免驚」的專家,不慚愧嗎?除此之外,近期以來不斷有網軍哏圖帶風向,譏嘲排隊領快篩的民眾是「快篩乞丐」,諷刺不堪負荷而求救的醫護是「巨嬰」。在單日確診量已接近十萬之際,綠營網軍這些冷言酸語,豈非在荼毒台灣社會的人性?
在澳洲,六十歲以上長者及十八歲以下兒童,Omicron 引發的死亡率已接近 Delta 的兩倍。這正是台灣走向與病毒共存時最沉重的風險,偏偏蔡政府刻意漠視,讓民眾鬆懈。這個套路,和開放萊豬福食如出一轍,表面上宣稱有科學依據,使用的卻是選擇性的數字,故意隱瞞風險;美其名人民有「選擇權」,其實國家已剔除相關選項。
有政治掛帥的民進黨,當然就有「疫情當選情」操盤的蔡政府。指揮中心對雙北市長不假辭色的指斥,對資源分配的「重南輕北」,防疫措施的忽寬忽緊,無不充滿政治算計。而疫情正值洪峰,總統副總統還意圖利用政治操弄宗教,將白沙媽染「綠」,都是難以想像的心機。蔡政府機關算盡,就不怕到頭來舉國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