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盛治仁/尋找冰塊的海象母子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尋找冰塊的海象母子
◆  林中斌/猛壯核武逼出和平共存
◆  蘇蘅/深度偽造與政治謊言
◆  薛承泰/敬老與福利之間







盛治仁/尋找冰塊的海象母子


2021-11-25 06:04  聯合報 /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台達電子創立滿50周年,本周末主辦「台達50影像音樂會」,在亞洲首次播映英國廣播公司BBBC史詩級自然生態紀錄片「藍色星球II」。圖/台達提供



日前參加台達電舉辦的五十周年影像音樂會,觀賞由三位國際大師作曲配樂,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演出的 BBC 影片藍色星球II。其中一段是描述一群居住在北極斯瓦巴島海象,苦無棲身之所,在有限的漂浮冰塊上擁擠地互相推擠,希望自己有塊可以休息的立足之地。其中一對母子,無力與其他海象搏鬥,只好載沉載浮地尋覓新的冰塊,終於在氣力用盡前找到了。此時主持人李家維教授的旁白令人難過:過去卅年來夏天的海冰減少了四十%,「如果這隻小海象有幸長大,依照目前地球暖化的速度,可能也沒有冰塊可以給牠棲息了」。

人們往往用人定勝天的意志和日新月異的科技,克服自然環境的挑戰進行各項建設和生產活動,以為這樣就是不斷地推進文明進步。而企業不斷追求更高獲利時,也經常忽略了對環境破壞外部成本,雖然不會在個別損益表上呈現,但苦果卻是由全體人類負擔,因此需要政府管理、社會監督以及企業自覺等面向同時並進。

每個人都對碳排「有所貢獻」。台灣人均年碳排量十二公噸,比大陸、日本、歐盟和多數已開發國家都來得高。跟大家分享我找到的一些資訊:吃一份牛排大約釋放三三○公克的二氧化碳,跟開車四點八公里相近。一支智慧型手機從生產到回收的碳排放約為九十五公斤,每天使用手機通話兩分鐘,一年約有四十七公斤的碳排量。

另一方面,一棵樹平均每年只能吸收約十公斤的二氧化碳,大家可以算算,要種多少樹才能中和掉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碳排?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從此不要吃牛排、開車或用手機,而是提醒自己幾乎所有的行為都在製造碳排,必須有意識地節制,並更積極尋找解方。

例如我們正協辦中的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在明年三月也會做一個大型賽會的新嘗試,就是不再提供瓶裝水或一次性紙杯,而是由花蓮縣府贈送每位跑者一個方便隨手攜帶矽膠水杯讓跑者沿途可以補充水分。大會籌備起來有很大的行政挑戰,跑者也相對較不方便,但是卻可以減少數萬個寶特瓶使用

環保常常是既不方便又不便宜,但卻是值得做也應該做的事。而且不環保作法的許多外部成本往往被忽略,才會讓人誤以為傳統方式是比較便宜的。當我們計入對環境的破壞所造成的後果,甚至會危及人類生存時,這個算式又會不一樣了。

跟很多議題一樣,我們不去關心相關資訊,就不會覺得這個議題重要。但不同的是,永續議題不管您關不關注,它在現在和未來都將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和下一代的未來。

我在台東布農族小學生作業上看到了這句原住民的智慧話語:「人住在土地上只是暫時借用,總有一天必須歸還,因為地必須重新清洗。」土地和環境不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我們只是借用且必須交棒給下一代,但是要確保交下去的土地是乾淨的。作為七十八億人的一分子,不要輕看自己的影響,也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畢竟不管是集體的破壞或貢獻,都有極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