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社論/當認真的百姓碰到「金句治國」的官
◆ 聯合報黑白集/抗美援朝與抗中保台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總裁的政治責任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總裁的政治責任
2021-11-26 02:39 經濟日報 / 社論
消費者對物價的波動向來高度敏感,10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因而再降1.2點到38.8,達到低於40點的「嚴重悲觀」程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美國華盛頓郵報及美國廣播公司的民調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率創下41%的新低,不滿意比率高達53%,大約有一半的美國人將高揚的通膨怪罪拜登。理論上,物價問題主要當由具獨立性且擔當穩定物價天職的聯準會(Fed)負責,怪罪拜登不免苛責。然而,物價是民眾最切身感受的經濟問題,經濟感受不好,主政者很難不概括承受。
拜登在某種程度上揹了 Fed 主席鮑爾的黑鍋,但鮑爾也不好過。他不斷宣稱通貨膨脹只是短期現象,但隨著通膨延續,美國從華爾街到經濟學界對 Fed 批評聲浪日益高漲,甚至 Fed 內部對於縮表、升息時程的爭論也愈來愈烈。隨著物價飆漲,美國11月的消費者信心已跌到10年來的谷底,成為拜登政府的大麻煩。
儘管如此,各國央行似乎好整以暇。美國除了鮑爾持續樂觀外,前聯準會主席、現任財長葉倫也為 Fed 說項,指出「通膨並未失控」。這與市場、學界許多看法大相逕庭,質疑若連續大半年通膨率遠高於2%警戒值還稱並未失控,那警戒值存在的意義何在?歐洲的通膨也創下了13年來新高,歐洲央行(ECB)主席拉加德無視於此,並稱「明年極不可能升息」,因而被戲稱為「通膨夫人」。
國內似乎也有類似場景。去年房價率先飆漲,近來的物價上漲尤讓民眾有感。我們早已預告物價上漲將是最有感的經濟傷害,甚至抵銷掉振興措施帶來的小確幸。
儘管在數據上,台灣的物價漲勢看似不若美國嚴重,但消費者對物價的波動向來高度敏感,10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因而再降1.2點到38.8,達到低於40點的「嚴重悲觀」程度。這樣的消費者預期,只怕無需廠商哄抬,物價就已會自我實現地高漲起來;政府打壓哄抬物價固有必要,也只怕效果甚微。
面對物價上漲,央行有穩定物價天職,卻是政府部會中的相對消極者。央行先搬出「通貨膨脹」需有「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現象」的定義,說明無通膨之虞,如此執著於教科書定義並無助於改善民間有感的被剝奪心理。
以先前曾經發生的衛生紙之亂為例,只是單一商品的些微價格上升,都足以引起疑懼騷亂,無怪乎如今天天面對各種商品價格上漲新聞,消費者信心會「嚴重悲觀」。
面對物價上漲,行政院要嚴打哄抬,主計總長說「沒適時反映成本會米貴傷民、穀賤傷農」,經濟部則要採取「雙穩政策」來穩定油價,包括推動大賣場設平價專區來平抑物價,各種邏輯不一的說法與政策齊發。面對打炒房一整年卻呈現反效果的上漲房價,實價登錄2.0反被認為助長炒房,財政部長一再反駁稱「囤房稅不是萬靈丹」,我們不禁要問「炒房」的定義為何?怎麼樣才算打炒房有成?當初央行、財政部、國發會聯手要打炒房,誰該出來負責地講講話?
不可否認,物價、房價上漲當然有其成本推漲因素。但設立抗漲專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油水電長年維持亞鄰最低價,不但扭曲資源使用價格,這類變相補貼甚至會成為參與區域經貿協定的阻力。我們認為,物價上漲的需求面拉力,現今尚不足為慮,如果存在,反而是因為預期物價、房價上漲而產生的搶購力道,促使價格進一步上漲。真正的問題應在於市場資金浮濫,「游資到處竄,全台搬錢掃樓」,不僅是民眾感受,更已是生活日常。
面對物價、房價上漲,經濟部、財政部被推上第一線面對,其實頗為無辜。央行面對市場資金浮濫而束手,豈能無責?長期維持低利以致資金浮濫,好處到底何在?當在野黨已開始批評政府因應物價慢半拍時,央行總裁能為蔡總統扛下政治責任,還是要讓總統概括承受?
聯合報黑白集/抗美援朝與抗中保台
2021-11-26 02:34 聯合報 / 黑白集
中國電影「長津湖」,描述的「抗美援朝」歷史,也反應如今美中對抗下中國的主旋律。(取材自微博)
穿過時空長廊,刻劃七十一年前朝鮮戰爭中的一場慘烈戰役,電影《長津湖》在大陸民眾期盼下超越了《戰狼2》,躍居中國影史票房冠軍。這個超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超越,而是同一個敘事的自我迭代。
兩部電影的主角都是吳京,吳京超越吳京的意義,就只是一匹新戰狼超越了老戰狼罷了。同為愛國主義主旋律電影,《戰狼》是中國人取代美國人成為新的拯救者;《長津湖》則藉著倒敘的歷史,暗示中國軍贏過美軍並非遙不可及。
兩部電影都標榜中國的崛起。令人擔憂的是,戰狼還只是個人英雄的烘托,長津湖卻是國族記憶的動員;它不是在回眸七十年前的過去,而是在預言三十年後的未來。沒講開的話是:指引前路的,將是工業中國的習近平,而非農民中國的毛澤東。
「抗美援朝」的背後,並非電影中被濾掉太多景深而留下的一場突兀的民族戰爭,而是中國為了史達林陰鷙奸滑的遠東圖謀,被迫賠上數十萬副屍骨的悲劇。這場戰爭若如此偉大,怎麼解釋揮兵百萬的元帥彭德懷,竟被區區幾個紅衛兵羞辱至死?
長津湖將埋在歲月灰燼下的血淚,拍成了亢奮的民族情緒,少了對戰爭應有的反省。台灣人若讀懂「抗美援朝」之悲,更該領略「抗中保台」的荒謬;當別人的棋子,就別太入戲了!
聯合報社論/當認真的百姓碰到「金句治國」的官
2021-11-26 01:35 聯合報 / 社論
衛福部長陳時中(左起)、內政部長徐國勇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人說,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這句話,對台灣人民而言卻未盡公平。台灣民眾兩年來老老實實戴好口罩,安安分分預約排隊等接種,容忍政府說詞反覆及一再跳票,只希望盡公民義務。相形之下,我們的政府官員驕傲浮誇,對百姓頤指氣使;但到了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卻沒有人拿得出辦法。最近的辣椒水自衛、萊劑保健品、高端族成孤兒等事件,官員廢話式的治國「金句」連連,正是「官」與「民」最鮮明的對照。
半年來,發生五起超商店員因勸客人戴罩而遭到攻擊的事件;直到桃園的死亡案例激起全台民怨,蔡政府才恍然驚覺該做點什麼。而內政部長徐國勇端出來的方案,從「球棒註記」到「辣椒水防身」,完全是脫口秀等級的膝射反應思維,遭網民怒罵:「要政府幹什麼!」一個主管警政的內閣大臣,對治安問題卻只有家家酒似的解方,他沒有愧對這個職位嗎?
徐國勇的提法固然荒謬,其他部會提出的解方,也並沒有更高明多少。勞動部的建議是,大夜班應改成「兩人上班」,比較安全。經濟部的主張是,不應再要求店員進行「人工勸導」,改為張貼告示、廣播或跑馬燈提醒。問題是,兩人共上夜班,營運成本必然增加。何況,屏東超商的挖眼案就發生在大白天的兩人時段,不幸遇上凶神惡煞,誰擋得住?至於現場告示,店家早已貼得到處都是,經濟部沒看到嗎?
至於指揮中心的回應,更讓人怒從中來。指揮中心說,勸導戴罩時要注意自身安全,對方若堅持不戴,建議「舉發就好」。這種說法,證明政府確實賦予店家勸導戴口罩的責任,但政府卻從未向他們提供任何資源或授與公權力。一旦出事,政府立刻推得一乾二淨,彷彿一切都是店家的事,與己無關。這種情況,說穿了就是政府胡亂行政擴權,卻把老百姓當成順民驅使,而所有店員就是政府免費差遣的口罩及實聯制執行大隊。
連續發生那麼多起超商店員遭攻擊事件,許多店員仍然在認真執行勸罩,可見他們對於自己的責任多麼在意。他們相信自己有責任勸導,也相信自己的努力,有助於堵住國內防疫漏洞。相形之下,陳時中不時在那裡跑攤飲酒歡唱,不戴口罩,還公然吸菸。民眾的認真和謹慎,對照官員的歡愉放縱而大話不斷,種種荒謬場景長期積累,人民如何不對政府的雙標與空洞感到失望?
從民進黨對藻礁、萊豬、公投議題的反覆,蔡政府的「雙標」早已一目了然。尤其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竟將「萊劑」之於豬,拿來和人的保健品相提並論,簡直信口開河。當年的農運和環保健將,搖身變成今天蔡政府當紅的挺萊豬官僚,難怪網民譏他「為了做官而放棄做人」。除了他對上級忠心耿耿,人民看不到他的一致信仰與價值。
至於政府官員的「空洞」,則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心不在焉,一是專業的匱乏。所謂心不在焉,例如上半年陳時中一直宣稱國內「疫苗足夠」,一方面阻擋民間團體購捐疫苗,一方面又不斷接受國外的捐贈。這種表現,除不以人命為意,更導致台灣染疫死亡率高達全球兩倍以上,而疫苗覆蓋率則遠遠落後,乃至解封遙遙無期。所謂專業不足,例如徐國勇的辣椒水自衛、陳吉仲的萊劑如保健品、王國材的環島高鐵不是夢,「金句」連連,內容卻連「中二」水準都不如。
這種水準的政府官員,到底要把台灣帶向哪裡,人們難道能不擔心?大家用心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