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  嚴震生/Mike & Mike
◆  盛治仁/小確幸台灣,很久沒有大突破了
◆  李清志/搬家的人生

◆  王健壯/蘇貞昌要走的是豹變之路
◆  楊渡/文字的災難,正在發生
◆  陳立恆/城市藝術的中年危機與青春秘訣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2019-11-07 00:07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2015年11月7日的馬習會可以說是兩岸近半世紀以來的重大轉變,也已時隔四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又到黃葉飄灑的時節。四年前的此刻,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在新加坡的首次會面,雖然短短不到一天時間,卻為兩岸關係寫下歷史的新頁。但回顧四年來台海形勢的變化,身為「馬習會」的一名見證者,我頓時覺得感慨萬千。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取得執政地位後,兩岸關係急遽倒退。有人擔心蔡英文如明年大選連任成功,兩岸會出現「地動山搖」的情況。但政黨輪替已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的常態,不應和「地動山搖」存有邏輯上的必然關係。領導人動見觀瞻,「換人做做看」,誠然會對兩岸關係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關鍵還是在於選後執政者的政策作為,以及對岸會因此採取什麼樣的應變措施習近平曾說過,他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兩岸目前擁有的實力不成比例,選後是否出現「地動山搖」,恐怕還是繫於習近平的一念之間。
習把九二共識視為發展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強調如遭破壞,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九二共識是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產物,其核心意涵是「一中各表」。「馬習會」能順利召開,就是歸功於雙方據此「求同存異」的精神,進行協商並安排議程。但回顧兩岸四年來的「冷對抗」,我們不禁要問,九二共識是檢驗兩岸關係的唯一標準嗎?雙方目前對於九二共識的理解,仍和過去一樣嗎?

首先,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因素,恐非接受九二共識與否所能概括承受。眾所周知,川普上台後中美戰略競爭的升高,已對台美中三邊關係造成結構性的影響。中共指控蔡政府參與美國圍堵中共的印太戰略,並且不滿民進黨隨同美國介入香港「反送中」運動。這些都和接受九二共識與否無關,但兩岸主其事者極有可能因誤判而擦槍走火,把雙方關係推向一個深不可測的危險境地所幸兩岸執政當局都能有所自制,未讓可能造成地動山搖的那座火山爆發
其次,九二共識的功能,已不再只是用來處理事務性的問題,它已進入兩岸關係的「深水區」,成為習在「十九大」報告所說,「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以及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時所提,「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換言之,九二共識不再是一個具有創造性模糊的概念使用者必須與時俱進,賦予它新的意義,讓它發揮新的功能,這只有透過兩岸協商才能解決
看兩岸關係現狀,確無讓人感到樂觀的理由但展望未來發展,誰都沒有悲觀的權利。兩岸僵局並非全然無解,「馬習會」的協商過程顯示,兩岸執政當局都非鐵板一塊,都曾展現實事求是的精神。只要雙方不存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疑慮,兩岸沒有什麼事不能坐下來談的。
兩岸目前最大的「共識」缺乏互信。對岸看台灣的政治生態,如同霧裡看花;台灣看大陸的政治運作,則須透過一層神秘的面紗。但「見面三分情」,我認為台灣選後無論何人執政,兩岸盡速恢復協商,仍是有其必要。至於雙方領導人再度會面的問題,目前看似遙不可及;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彼此之間存在和解的意願,見面的機會,說不定就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