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過招 形勢未必有利川普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借殼與錯位:史上最脫線的政黨政治
◆  聯合報黑白集/「專做大事」的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過招 形勢未必有利川普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過招 形勢未必有利川普


2019-11-23 01: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談判陷入僵局,關鍵在於美國是否同意在首階段貿易協議下取消加徵關稅如談不攏,協議不排除告吹。美中貿易談判歷經多次,一開始,海內外各方甚至中國大陸內部頗多認為中國處於下風,極可能在許多領域被迫訂城下之盟。這不僅因美方動輒大幅度提高關稅,咄咄逼人,且川普也時以誇張言辭批評修理中國卻未見中國作出對等的回應,豈料13輪談判下來,形勢並非一面倒,美國除了不斷揮舞關稅大棒,導致中國反擊,對美國自身產業構成相當反作用力的傷害外,似乎並未能從中國手中得到什麼巨大好處。中國一方,經濟產業雖受影響,但似乎也都能挺得住,以致於形成目前的僵持態勢。何以如此,我們認為可以從美中博弈的大背景及美中雙方的談判籌碼兩個角度作一觀察分析
美中博弈的大背景,是21世紀的全球霸權之爭。美國在幾乎整個20世紀稱霸世界,一靠本身強大的綜合國力,二靠始終有本事打敗有可能挑戰及威脅它的對手,但進入21世紀之後,因911、反恐戰爭、世紀金融海嘯、綜合國力強勢不若以往,與此同時,中國快速崛起,除GDP已位居全球第二直逼美國外,從產業、科技到軍事、國際影響力各方面,也都在拉近與美國的差距。這就形成了符合修昔底德陷阱的霸權之爭大形勢
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最在乎、最警惕的是中國的科技實力,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美國最防範的是中國的「民國114年(2025)計畫」,最恐懼的是中國的5G或華為於是美國開始打貿易戰貿易戰以關稅為手段,表面的目標是中國的出超,實際上是以此作為要脅與中國交換在華為、「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上的讓步。
去年上半年,貿易戰一開始,中國措手不及,的確被美方的氣勢震懾住了,相當被動,這是遭遇戰階段;但經過11輪談判,中方逐漸看清楚了敵我雙方形勢及彼此籌碼,在今年6月,立即叫停,不接受美方條件。美方因此感到錯愕不滿,但畢竟協議未簽,只能隱忍,自此進入陣地戰階段,雙方重新布局。形勢何以如此轉變,這就跟雙方的籌碼有關了。
籌碼分兩方面看一為經濟,二是政治。先看經濟,貿易上,中國享有巨大順差,就關稅戰而言,美方居優勢,所以美方姿態很高。但換個角度,由於內需擴增很快,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比以前已大幅降低。換言之,就算美國不斷提高關稅,對中國的對美出口有很大影響,但對中國總體經濟的衝擊遠比一般想像要小。至於美國以舉國之力,加上動員盟邦,對付華為,不但效果有限,且內傷不小。另一方面,中方的籌碼在農產品的採購,這也是美方及川普最大的軟肋
可以看到,在經濟上,雙方各握籌碼,現階段中方略弱一籌,中長期隨中國科技實力的增長,當可平分秋色。
關鍵更多的還要看政治。這一方面,美方就明顯不利了。首先,川普有連任的壓力,目前的選情充滿了不確定;其次,美國內部意見分歧,對華政策口徑不一。鷹派與鴿派態度不同,華爾街跟華盛頓立場有異,甚至農業州與非農業州也都有各自的利益關注。
中方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習近平沒有選舉的壓力,甚至沒有連任的顧慮;其次,在對外政策上,別說所有官方口徑一致,沒有雜音,甚至民間社會,在民族主義的情緒下,通常也容易形成高度的共識。
這就容易明白了,為什麼美中貿易談判從一開始的美國聲勢高、中國聲勢低,一年多以後的現在,氣氛卻出現了始料所未及的變化。所以,總的來講,形勢未必就站在美國及川普這一邊。
只有一個可能的例外。即明年美國大選之前,川普連任形勢如果不利,則不排除中方以各種手段包括貿易談判助川普一馬。畢竟,從中國的角度看,川普或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非常重要而又關鍵的重要人物。這真是歷史發展的弔詭












聯合報黑白集/「專做大事」的政府


2019-11-23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有建築師投書表示,政府動輒以百億千億打造高鐵新線及空軍戰機機隊,偏校卻苦等經費發包校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報昨天民意論壇版有一篇建築師呂欽文的投書——《我們窮到剩高鐵跟戰機?》,引起許多讀者共鳴。文中提到,他陪一位苗栗原鄉小學校長拜訪某營造廠,懇請對方參加該小學校舍的投標,以免使規畫五年卻一再流標無法動工的建案變成泡影。
這項校舍案延宕五年仍無法招標,原因是總經費六千萬元與造價仍短差六百萬元,營造商認為不敷成本。呂欽文的感慨是,政府動輒以百億千億打造高鐵新線及空軍戰機機隊,而偏鄉小學卻受限區區數百萬經費,苦等五年仍無法使校舍發包,落差巨大。偏鄉教育原本不該拿來和高鐵及戰機比較、拔河,但當政府見樹不見林,一心想著浮誇卻不思耕耘,我們就會「窮到只剩高鐵跟戰機」。
對原鄉小學經費狠心摳,對高鐵和戰機預算則大筆花,兩相對照,反映的就是蔡政府「喜歡做大事」的氣派。數百億的高鐵延長案端出來,可以用來吹噓誇耀;建一棟小學校舍,卻不會有人知道。一揮撒兩千四百多億元的F-16V戰機預算,既示好美國又挑釁中共,顯然也比興建校舍的效益高過千萬倍。在「做大事」和「做小事」之間,蔡政府當然選擇前者。
話說回來,一個只看到「大事」,看不到「小事」的政府,其實是一種心盲一個一心只想著誇示戰功,卻不體恤百姓生活或心懷教育大計的領導人,則是危險的,因為他想的只是自己和權位。而環顧當下,這類官員還真不少。











聯合報社論/借殼與錯位:史上最脫線的政黨政治


2019-11-23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明年1月投票的總統及立委選舉昨截止登記,立委參選爆炸;圖為苗縣選委會日前模擬選舉流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不分區立委提名,藍綠兩黨的名單都被罵翻,被稱為不分區之亂」。相形之下,小黨的不分區提名,多少還有些驚豔之作。但綜括而言,這次各政黨的不分區名單,充滿了借殼、變身、錯位、擠兌等奇招怪式,政黨政治精神已被拋在腦後。殊難想像,如此雜亂的政黨代表同時擠進立法院,未來將如何運作。
今年的不分區之亂」,主要在藍綠兩黨老態畢露,只想撿現成便宜,又窮於分派黨內利益,致使不分區提名完全失去遠見。至於其他小黨,「民眾黨」和「一邊一國黨是倉促成軍,方才起步;有些則是平日疏於經營或因內鬥分崩,只能藉由結盟力爭出線。在這種情況下,政黨各憑理念及論述爭取選民認同的精神,已鬆散不成形狀;而不問理念的結盟和幻想的苟合,皆創造了史上最脫線的政黨政治。
檢視各黨不分區提名的怪現象,約可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跨黨提名,政黨屬性變來變去。例如邱毅原來被國民黨列為不分區立委,引發藍營質疑後,他主動宣布放棄提名;不旋踵,又被新黨列為不分區之首,一人橫跨兩黨。再如,范雲原是「社民黨」創黨者並擔任過領導人,這次卻接受民進黨提名列在不分區第三,隨後宣布退出社民黨。范雲雖然聲稱未來會在國會推動社民黨理念,但以民進黨之強橫,當兩黨理念不同時,她擋得住嗎?
第二類,是借殼上市型,只談勢力結盟,不談政治理念。最受矚目的,是原來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未遂的鴻海前董座郭台銘,其旗下女將高虹安被「民眾黨」列在不分區第三名,他力薦的宣明智、劉宥彤、蔡沁瑜也分別進入「親民黨」不分區名單的三、四、九名。郭台銘先前宣布加入國民黨又退出,如今他又將旗下親信派往民眾黨和親民黨,這創下單一財團人馬進入不同政黨的首例,讓人眼花撩亂。令人好奇的是,未來如果郭董和柯文哲或宋楚瑜對特定議題持不同看法,他的「代理人們」將聽從誰的指令?
第三類,是耍賴型,目的不在當選,而在挑戰公權力與法治。最鮮明的例子,是因貪腐入獄卻託病保外就醫的陳水扁,這次被「一邊一國行動黨」列為不分區立委;其目的,當然是在挑戰蔡政府的底線。可笑的是,法務部對此訥訥不敢言,只說「全案交由台中監獄認定」。然而,中監訂出的「不上台」、「不演講」、「不談政治」、「不受訪」的四項原則,每一項均遭陳水扁踐踏,蔡總統仍坐視不管;在這種情況下,中監如何約束陳水扁?法務部的說法,只是在裝傻。接下來,大家就等著看中選會將如何曲意解釋陳水扁的不分區立委資格了。
綜觀這種種政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借殼掛牌、跨黨錯位的現象,不只反映了政黨政治的偏歧走向,也是台灣民主政治庸俗化、現實化、技術化的結果。從民主政治的角度而言,台灣確應鼓勵更多小黨出線,反映社會的多元的意見然而,我國目前已有三百五十多個政黨,這還嫌不夠多嗎?
更糟的是,許多小型政黨基本上從未建立自主性格,有些甚至是在成立之初即以「附庸黨」的身分自居,依附在大黨身旁供其驅遣。這點,又以綠營的周邊情況更為嚴重。例如,時代力量近數月來多人退黨出走,就是因為這些人無法扮演監督「老大哥」民進黨的角色,只願跟隨。包括柯文哲批評范雲是「被收買」,話雖難聽,究其實卻也不假。幾年來,社民黨從未對民進黨「劫貧濟富」的不當政策有過批評;說穿了,接受招安而放棄「社會民主」的招牌,也只是恰好而已。
明年選舉,極可能是藍綠皆不過半的局面;民眾黨、時力和親民黨的席次消長,對國會生態變化具有決定性作用。但無論如何,政黨政治都已變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