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吳玉山/看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民意模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吳玉山/看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民意模式
◆  楊渡/苦難帶來的力量─921地震20周年祭

◆  王健壯/柯文哲該讓家人遠離政治
◆  陳立恆/匠心,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治國精神
◆  嚴震生/我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
◆  盛治仁/看不見的文化 決定看得見的行為
◆  施振榮/智慧醫療 台灣優先 放眼全球
◆  方祖涵/二十一世紀鴉片戰爭
◆  黃介正/川普選戰考量與台灣

◆  薛承泰/今年會是「生不如死」元年?
◆  王正方/賺大陸消費者的錢不易
◆  陳亮恭/九○後悶世代婚與生的難
◆  葉銀華/國際政經動盪下 金融業的發展機會
◆  楊志良/「恐嚇取財」救健保
◆  洪蘭/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  王文華/你的「東北航道」在哪?

◆  王健壯/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司法作為
◆  周行一/文昌國小力除教育機會不均等
◆  馬凱/猛打萬禍之源-高房價
◆  謝哲青/機會 並不總是你認識的模樣
◆  盛治仁/自律才有真自由
◆  方祖涵/炸雞漢堡的政治口味
◆  嚴震生/美國金恩議員為何未被掃地出門?

◆  黃介正/哪裡來的「芒果乾」?








吳玉山/看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民意模式


2019-09-23 23:13 聯合報  吳玉山(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圖右)年初倡議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總統強硬回應稱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兩岸政府間關係高度惡化。 圖/路透、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每年以相同的問卷來調查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累積了很寶貴的資料,對於兩岸關係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義。隨著最新一次調查結果的公布,我們可以看出十年來民意的起伏走向,並推測造成此變動原因。
過去十年,可分為三個時期:馬英九第一任(做過三次年度調查)、馬英九第二任(做過四次調查),與蔡英文第一任(有三次調查),我們又可用幾次調查平均值來掌握各時期的民意取向。
一般可能認為,兩岸關係應該在偏統的馬任內會比在偏獨的蔡任內較為和緩。如果看政府間關係、兩岸軍事競爭、外交競爭,和經貿關係這幾個面向,的確民意都認為在民進黨政府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是越來越緊張的。民意也清楚地指出「台獨」、「民進黨執政」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三個最有可能導致兩岸關係緊張的原因。不過另一方面,民意又很清楚地區別政府間關係與人民間關係。因此問到兩岸人民間關係時,在蔡任內並沒有出現最低點。有趣的是,這個低點是在馬第二任內出現,緊張係數平均是五.四五,高過蔡任內的五.二七
在馬英九任內出現對大陸民意低點,這是有可能的嗎?聯合報民意調查資料提供很確實證據。受訪者個人對大陸政府印象,是在馬的第二任內最壞;對大陸民眾看法,也是在馬第二任內最差。相對應地,在蔡政府上台後,大陸的政府和人民對台灣的民眾而言,觀感和印象都有所改善。尤其對大陸民眾有正面印象的,從馬第二任的卅七.九%,一躍為蔡任內的五十二.六%,進步最多。
同樣情形,也出現在台灣民眾對於去大陸工作、創業、送小孩到大陸念書,和去大陸定居調查中。從馬第二任到蔡第一任,願意到大陸工作的增加十.八%,願意去創業的增加了五.六%,願意送小孩到大陸念書的增加了十二%,考慮去大陸定居的增加了四.一%。此種一致性的變化,令人無法忽視其存在。
民意很清楚地是把兩岸政府間的關係,和民眾個人間關係做區別,此種趨勢甚至對民眾的統獨偏好也產生影響。從馬第二任到蔡第一任,除了維持現狀始終是「全民最大黨」之外,傾向獨立的減少了五.六%,傾向統一的則增加了四.八%,雖然仍然是傾獨多於傾統,但二者間差距是大幅縮小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大陸在經濟建設與其他各方面的突飛猛進,在這裡顯然產生了作用,對台灣民眾構成了吸引力。但這是個長期的趨勢,那麼馬第二任的低點又為什麼會產生?仔細來看,這個低點是出現在太陽花學運前後,因此和兩岸間開始緊密接觸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有關。
台灣的民眾一向想要獲取平順的兩岸關係能帶來的好處(和平紅利與經濟發展),又憂心過度接近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政治與經濟主權的喪失),因此在馬任期內,面對兩岸的快速接近,就產生憂慮,而透過對服貿的反對和太陽花運動宣洩出來,這就形成了馬第二任的對大陸民意低點。然而一旦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冰封的害處又逐漸清楚地浮現,因此民意又向另一邊擺盪,顯示出對於大陸的親善。這十年來的民意起伏,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不過,如果我們專注到最近一年來變化,就會發現雖然從各項指標來看,蔡任內民意對大陸都比馬的第二任要親善,但最新趨勢卻是出現反轉。民意不僅認識到兩岸關係開始全面緊張,而且拿今年和去年的數字來比較,傾向獨立的數字上升、傾統的數字下降,對大陸政府與民眾的印象出現惡化,願意去大陸工作、創業、定居與讓小孩到大陸念書的比率也都降低。造成這個反轉的,無疑是從去年台灣地方選舉結束後,兩岸政府間的關係已經高度惡化,不僅北京持續最大限度施壓,民進黨政府也全力回擊,而香港近日的抗爭更成催化劑。
究竟這個發展趨勢僅是台灣選舉政治周期的反映,或是代表一個較為長期的趨勢,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從當前數字來看,台灣民意對大陸的疏離是不到一年的現象,而和馬第二任時出現的低點還有一段距離。有可能在選舉周期和香港抗爭過後,如果當前兩岸關係緊張趨勢未變,則台灣民眾會重回原有模式,要求平順的兩岸關係,並對大陸態度出現親善趨勢。
總之,台灣的民意模式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關鍵變項,它制約著執政者不能逸出中道,也在在提醒兩岸關係研究者必須注意長期的發展趨勢,而不能僅關注短期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