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許宗力與賴英照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048/web/

◆  政黨重於國家 蔡政府官位重於人民
◆  聯合筆記/許宗力與賴英照
◆  解讀兩岸調查/香港動盪 衝擊台灣
◆  解讀兩岸調查/抗中保台 小英催票
◆  解讀兩岸調查/兩岸關係走到重要關口
◆  從三國談五才 挽救台灣人才危機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許宗力與賴英照


2019-09-23 23:19 聯合報  蕭白雪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前委員長石木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懲會前委員長石木欽與友人的宴飲、往來,因違反法官倫理遭移送監察院引起風波司法院以石的個人行為都在院長許宗力就任前、沒有監督不周問題,雲淡風輕地撇清司法院長的責任,讓人不禁想起當年因高院法官貪瀆案而自行請辭的前司法院長賴英照
九年前當高院法官爆發集體涉貪汙案遭特偵組偵辦收押後,民間司改會隨即要求司法高層應為此下台負責,並點名時任司法院長賴英照與高院院長黃水通
就在涉案法官遭收押沒多久,賴英照請辭獲准;司法院副院長、高院院長也接連請辭以示負責
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賴英照下台起碼是個交代,但不足以負全責
案發之初便要求賴英照下台的民間司改會,並沒有探究涉案法官被查出收賄的是前立委何智輝銅鑼案,不管是接受何智輝招待或收賄的時間,都是賴英照擔任司法院長前的事;賴英照當時若以弊案發生並非他任內為由,強調司法院絕對有整飭風紀決心,民間司改會或在野黨會就此放過?
賴英照在請辭獲准後的記者會中曾說,總統認為涉案法官權責距離他的職務遠了一點,無須為此請辭負責;他請辭不代表首長都必須為下屬的貪瀆行為下台,只是希望「不要再發生風紀案件」,藉此案讓司法改革重新啟動。
可惜的是,將近十年後,在蔡政府花大筆國家預算、動用大批人力召開全國司改國是會議後,卻又爆發司法史上第一件公懲會委員長因涉及不當宴飲而下台案
儘管石木欽與長年官司纏身友人的經常往來,從相關通聯及當事人筆記本、金流等比對結果,構不成刑事責任,但以他長年在最高法院法官、庭長、高院院長及公懲會委員長的身分,爆出這樣的事件,若再加上他事後對司法院的指控,不管是人事鬥爭陰謀論,當初決定讓他出任公懲會委員長的司法高層能說都沒責任?






政黨重於國家 蔡政府官位重於人民


2019-09-23 23:25 聯合報  張淑中/中選會前委員、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前校長(新北市)
外交部長吳釗燮上任後,我邦交連丟五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務官負起政治責任下台,是全球民主國家實行政黨政治制度的天經地義結果。但民進黨執政三年多來,國家發生許多重大醜聞,政府政策亦出現嚴重問題,卻看不到有政治風骨的民進黨籍官員,能堅定請辭下台;甚至還理所當然的「接受慰留」,等待下次升官機會。
吉里巴斯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請辭,但總統府發言人表示,斷交事件是中國政府蠻橫打壓台灣的國際行為,並非我國的責任,所以蔡總統順理成章予以慰留。吳釗燮擔任外交部長任內,已有五個邦交國與我斷交,上述慰留吳部長的戲碼,也上演五次,國人能接受嗎?
至於國安私菸案,不只影響我國國際聲譽,更暴露總統府特勤人員的法治觀念薄弱社會各界包括前總統陳水扁,皆認為最該負起督導不周政治責任的就是總統府祕書長陳菊,但事件至今,陳位子穩固,絲毫不受任何影響。
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的主因之一,便是用人不當」,例如張天欽東廠事件,讓國人印象深刻但顯然的,民進黨政府並未記取教訓,甚至更變本加厲的用人唯黨」,完全從政黨私利的角度用人。此從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魏明谷等選將,參選落敗不久,立即再出任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交通部長以及國營事業董事長等高位,即可得知。甚至應該政治中立的獨立機關中選會,蔡政府也都不顧社會輿論的反對意見,堅持要任命原是民進黨籍的李進勇出掌中選會主委。
不只如此,只要政治色彩正確的政務官,即使出了不少重大問題,仍有被拔擢的機會。例如自稱「一百分」的國防部前部長馮世寬,其任內陸續發生海軍雄風飛彈誤射事件、空軍基地毒品丟包案等重大事件,但皆不影響馮世寬後續官運;此從馮後來轉任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近期又接任退輔會主委,皆可證明。
總而言之,民進黨執政三年多來,保護政黨利益、保護黨員官位似乎是比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更為重要








解讀兩岸調查/香港動盪 衝擊台灣


2019-09-23 23:49 聯合報  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台灣民眾認為,香港反送中運動是兩岸關係趨為緊張的重要因素;圖為香港反送中大遊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兩岸和戰天平調查,從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面向評估,可發現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政治、軍事關係依然緊繃,但兩岸爆發戰爭可能性仍低。值得注意的是,民眾認為香港反送中是兩岸關係趨緊張的重要因素,反送中引起對中國大陸政府的不認同感,也使傾向統一部分轉為永遠維持現狀,並使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滿意度較去年提升。
今年與去年相較,民眾對兩岸關係觀感依然緊繃,在兩岸官方互動、軍事關係方面,認為緊張與競爭的占近半,仍處於十年來新高格局;認為外交關係緊張或競爭的,與去年一樣過半,持續居高,但稍有和緩。這可能與民調進行期間並未傳出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斷交等外交事件有關。
今年民調兩岸民間交往意願有下降趨勢。去年赴大陸就業、創業、就學的意願創下新高,今年意願顯著下降。個人認為,除與兩岸政治軍事敵對關係有關外,更主要因素應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變數,使民眾對中國大陸經濟與兩岸經濟的前景並不看好。美中貿易戰與中國大陸經濟增長下滑兩大因素,也促使台灣民眾對中國成為強國的預期降至十年來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問到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兩岸關係轉趨緊張,前三名分別是台灣獨立、民進黨執政、香港反送中。扣除台灣獨立與民進黨執政這兩項歷來蟬聯的因素,今年香港反送中首次成為兩岸關係不佳前三名因素,相當罕見,也殊值關注。
一般認為,一月二日習近平提出「習五點」,大陸積極倡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二月港府推動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起香港普遍擔憂,反對者認為修訂草案削弱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立司法管轄區地位,相關的反對聲音六月開始逐漸擴大,演變為每周末黑衣遊行,造成警民流血衝突與社會嚴重對立。此次民調進行之前,動盪的香港局勢影響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對大陸的好感降低,對兩岸關係發展更不具信心,香港議題發酵造成民眾統獨傾向也有改變,今年調查顯示傾向獨立的略為上升,傾向統一的則大幅下降,轉為永遠維持現狀。
香港反送中議題引起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特點,是蔡英文總統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滿意度相較於去年大幅上升。儘管兩岸官方互動不佳,相關交流受到緊縮,但蔡總統的兩岸表現滿意度,由去年的十八.七%增加為卅七.七%,不滿意雖仍然過半,但相較於去年也大幅降低,從去年的六十七.六%降為五十一.一%
展望未來,不論民國109年(二○二○年)初台灣大選與年底美國大選的選舉結果如何,面對北京民國110年(二○二一年)中共建黨百年高舉第一個「中國夢」的到來;乃至民國111年(二○二二年)中共「二十大」的召開,習近平可望再度連任所賦予獨特的歷史使命(在對台政策方面),是以,不論台灣明年大選結果如何,未來台灣的執政者都必須務實審慎面對外在美、中大國博弈、兩岸新型挑戰與台灣內部朝野互動三大因素挑戰。







解讀兩岸調查/抗中保台 小英催票


2019-09-23 23:43 聯合報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兩岸關係緊張,也反映在外交的競合上。蔡英文總統指出,外交政策採取不挑釁維持現狀,但國際間有共識,一直在破壞現狀就是中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大選剩下不到四個月,究竟台灣百姓如何看對岸的中國?不管是政府、軍事、還是外交,大致上還是以為維持緊張的狀態,只有經濟關係稍有緩和跡象;儘管如此,相信雙方開戰的可能並未超越去年。
至於人民關係,基本上是認為和緩的,五成對於中國民眾有好印象相較之下,竟然有六成選民對中國政府印象不佳,特別是怪罪共產政權專制極權強勢霸道
令人納悶的是,儘管覺得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者還有五成多,巨幅減少,是過去十年來最低;面對這樣的發展,台灣人似乎老神在在,維持六成五以上不擔心構成威脅。細看可能導致關係緊張的因素,將近三成以為是台灣獨立;其次是民進黨執政及其中國政策,加起來將近兩成。另外,維持現狀仍然是多數,只不過,支持獨立朝向三成緩緩成長,而贊成統一的人竟然陡降剩一成多。
年初以來,由「習五條」到「反送中」,蔡英文總統先是撿到槍、又是撿到砲,一掃去年九合一選舉挫敗的晦氣,民調居高不下。相對地,高雄市長韓國瑜因為整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及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不利,問鼎九五之路並不順遂。到目前為止,小英的競選基調訂為抗中、保台」,也就是把韓國瑜打為中國代理人,希望能催出去年含淚不投票的綠營選民
從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以來,中國應該已經學習到,只要在選舉期間對台灣文攻武嚇,只會引起台灣人的反感,終究就是幫倒忙、實質替嫌惡者拉票。換句話說,台灣人吃軟不吃硬,平常看起來善良溫吞,要是被氣到激到,拚老命也要竹竿湊菜刀。習近平掌權快要滿七年,對美外交體系人馬應該已經掌控台辦、及台研體系,為何會讓香港出事,可見政權未必穩固。
面對權力鞏固的挑戰,習近平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必須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經貿戰,相對之下,台灣應該不是迫切的課題。元旦談話原本看來包山包海,宛如大飯店自助吃到飽,由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到國民黨的九二共識都有。沒有想到民進黨政府將兩者畫上等號,藍營的政治人物競相走避、改談和平協議」。維持現狀就是等著接收,或許小英是老共可以接受的底線。
儘管獨立參選總統領表的期限已過,因為時代力量及親民黨手中握有提名的入場券,柯文哲、郭台銘及王金平仍有投入大選的機會,屆時,不管是三腳督甚或四腳督,在最後關頭,選民還是有棄保的可能。要是韓國瑜可以維持三成支持,難保不會出現棄綠保白」。喜樂島聯盟推薦前副總統呂秀蓮出選,希望大家可以歡喜快樂去投票,至少讓傾向台獨的選民有投票的道理








解讀兩岸調查/兩岸關係走到重要關口


2019-09-23 23:32 聯合報  張國良/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全球傳播研究院院長
十年來,兩岸關係持續存在「政冷經熱」、「官冷民熱」兩種現象。圖為金門小三通,五一長假時,大批陸客排隊等待通關情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轉眼,聯合報自民國九十九(二○一○)年開始實施的兩岸關係民意調查,已進入第十個年頭,這既是寶貴的歷史紀錄,又是難得的研究資料。本人有幸閱讀了今年的第十次調查結果,有兩點感想。

一、整體趨勢

縱觀十年來的變化,最值得注意的當是:兩岸政治關係的整體趨勢,由緩和逐漸走向緊張。其中政府關係最明顯,從前六年的五分段,進入隨後兩年的六分段,再進入最近兩年的七分段。根據調查問卷定義,五至六分為「緩和」,七至十分為「緊張或競爭」,可謂是從量變到達了質變
與此類似,外交關係前六年處於六分段(僅一○三年為四分段),後四年進入清一色的七分段。至於軍事關係,整個十年處於六分段(僅一○三年為五分檔),但從趨勢看,仍具一致性:前六年都在六點五分以下,而後四年都在六點六分以上,尤其今年首次達到最高的六點七分,距七分僅一步之遙。
另有一個相關資料,即台灣民眾對兩岸發生戰爭可能性的判斷(分值越大表示開戰可能性越大),也走出一條相似的曲線,十年來雖幾乎都處於三分段(僅一○一年為二分段),但前七年都在三點二分以下,而後三年都在三點三分以上,且去年和今年連續達到最高的三點六分。可見政府、外交、軍事三種關係,相互影響,密切關聯
相比之下,兩岸經濟、人民關係,和緩得多。經濟關係前兩年處於五分段,後八年處於六分段(僅一○三年為四分段);人民關係十年來幾乎都處於五分段(僅一百年為四分段)。可見「政冷經熱」、「官冷民熱」這兩種現象持續存在。
以上資料揭示,目前兩岸主要問題,顯然在政治層面和官方,而不在經濟層面和民間,尤其政府關係,直接左右著外交、軍事關係

二、前景展望

作為對以上結論的佐證,十年來台灣民眾與大陸交流的各個具體方面,大部分呈現穩中有升、總體向好的趨勢。試比較九十九年與一○八年:
傾向獨立、統一、維持現狀,分別從卅點五%、十三點五%、五十點七%變為廿七點八%(減二點七%)、十三點四%(減零點一%)、五十三點一%(減二點四%);對大陸民眾印象好的從卅七點九%增到五十二點六%(增十四點七%);去過大陸,從四十一點五%增到五十一點六%(增十點一%);認識大陸來台灣人士,從四十九點二%增到五十九點七%(增十點五%);願赴陸工作從卅三點六%增到卅六點二%(增二點六%);願讓小孩赴陸念書,從廿八點八%增到卅五點五%(增六點七%)。
由此可知,經過十年培育,兩岸民眾的經貿、文化交流成績斐然,和平相處、合作共贏的前景明朗、廣闊。
也有一些資料呈現相反趨勢,例如對大陸政府印象好的比率,從卅二點九%減至廿五點四%(減七點五%);近期或未來計畫去大陸,從卅五點四%減至廿七%(減八點四%),這些顯然都與兩岸政治關係走低有關
綜上,兩岸十年交流的豐碩成果來之不易,值得珍惜,而十年後的今日,兩岸關係似乎又走到一個重要關口,亟需朝野高度重視,全民共同努力,俾能向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造福兩岸。








從三國談五才 挽救台灣人才危機


2019-09-23 23:23 聯合報  王伯元/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人才乃國力之本,台灣必須積極引才、留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國演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通俗小說,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三國志改編,虛實結合的小說,其人物及故事影響後世甚遠。有一說皇太極就是效法三國演義,擊敗明朝和李自成等農民軍,進而成功入關。也有傳言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康就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不管這些說法的真偽,在廿一世紀的現代社會,確實有許多公司以三國演義的範例來做為商業政策的借鏡。可以說三國演義在華人心目中已占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
我一向喜愛歷史,陳壽的三國志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是我私心所愛的讀物。最近我又重溫三國演義,特別對於蜀漢的興衰極為感慨。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劉備就個人才能而言,並不出眾,對比曹操及孫權,他的資源也不豐富;然而最後卻能以鼎立之姿與曹孫兩人齊肩,靠的就是人才。包括簡雍、孫乾、麋竺、諸葛亮、馬良、龐統等等,個個都有治國的長才。尤其當時俗語有云:「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一舉得二,無怪乎他躊躇滿志。文臣之外,其麾下武將也赫赫有名,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以及魏延等均是一時之選人才濟濟是他成就一方霸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劉備善於發掘人才,也積極的留才用才。為了求才,他可以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造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美談,為了展現愛才,他可以在長坂坡之役後怒摔其子,致使趙雲等眾部將忠心跟隨他知人善任,又用人不疑,使文才武將各得其位,一展長才。同時他網羅人才也不為地域籍貫年紀所限,例如馬超雖來自西涼,在投入蜀漢陣營後依舊被委以重任;例如黃忠,年紀雖大,仍被敬之以將才。這麼一個集合天下各地菁英的團隊,正是劉備可以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的最大資產
然而在劉備在白帝城含恨而亡,諸葛亮接手的後蜀時代,人才斷層成了蜀漢的最大問題。其實在西川劉璋降後,他的陣營還有很多文武百官,如李嚴、法正、譙周等,都為劉備所用,但是在諸葛亮主政之後,他所相信重用的還是原先荊州的人才。隨著時間過去,原先的將臣死的死,老的老,人才的凋零無可避免,又他又沒有積極在當地育才,培養新血來承繼前人的努力。雖然在六出祁山的後期,招降了姜維,但已無力可回天。這才有了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故事。從這個角度看來,蜀漢的歷史,可謂成也諸葛,敗也諸葛」。如果當時諸葛亮能和劉備一樣,廣招天下能人,發掘在地人才,或許三國的故事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人才乃國力之本,不管是劉備在土地人口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可以成就三國鼎立局面,或是台灣早年資源不豐,卻能創造傲人經濟成果,兩者靠的都是優秀的人才然而根據英國牛津經濟學院「民國110年(二○二一)全球人才報告指出,民國110年(二○二一年)台灣將面臨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二年之距,危機已迫在眉睫。
讀著三國演義,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更務實的政策,育才、引才、聚才、留才、用才五才上同步努力。在加緊國內高等菁英教育「育才」的同時,捐棄意識形態,展現開放雅量,盡速向國際「引才、聚才」,同時鬆綁法令,唯才是用,落實「用才、留才」,讓國內外的人才願意留在這裏實踐他們的理想。這樣才能力挽狂瀾,讓台灣能有與世界競爭的能力及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