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施振榮/智慧醫療 台灣優先 放眼全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智慧醫療 台灣優先 放眼全球
◆  方祖涵/二十一世紀鴉片戰爭
◆  黃介正/川普選戰考量與台灣

◆  薛承泰/今年會是「生不如死」元年?
◆  王正方/賺大陸消費者的錢不易
◆  陳亮恭/九○後悶世代婚與生的難
◆  葉銀華/國際政經動盪下 金融業的發展機會
◆  楊志良/「恐嚇取財」救健保
◆  洪蘭/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  王文華/你的「東北航道」在哪?

◆  王健壯/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司法作為
◆  周行一/文昌國小力除教育機會不均等
◆  馬凱/猛打萬禍之源-高房價
◆  謝哲青/機會 並不總是你認識的模樣
◆  盛治仁/自律才有真自由
◆  方祖涵/炸雞漢堡的政治口味
◆  嚴震生/美國金恩議員為何未被掃地出門?

◆  黃介正/哪裡來的「芒果乾」?







施振榮/智慧醫療 台灣優先 放眼全球


2019-09-17 23:55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為迎接AIoT數位革命時代,台灣現有ICT供應鏈必須轉型、提升價值,進一步壯大,以及科技新創蓬勃發展,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兩大支撐,這是台灣的機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台灣在半導體與PC領域對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扮演了關鍵角色,也讓台灣成為對全球ICT普及化的主要貢獻者。而台灣的健保制度,讓全民得以相對較低的費用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讓全世界都羨慕台灣的健保機制。
台灣最優秀的人才都在醫界,雖然醫生收入相對一般民眾頗佳,但相對還是受限,且犧牲生活品質,主要有二個關鍵因素:其一是機制未能把醫療服務當作產業來發展,法令及醫療從業人員的思維以救人為志業,較缺乏產業化的思考;其次則是未能國際化,所以創造的價值就受限。
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台灣健康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面對高齡化的挑戰下,我認為,應該要借重智慧醫療,來減輕全球醫療從業人員的壓力,這可以由台灣開始做起,由ICT與醫界的人才攜手合作,探討如何透過智慧醫療來有效提升健康醫療的品質與效益
尤其面對未來的新挑戰,我也提出台灣要以「新微笑曲線」推動產業跨域整合,替台灣創造新價值。
不同產業領域都有各自的「微笑曲線」可以詮釋其附加值所在,而「新微笑曲線」強調的是藉由跨領域整合,才能在新經濟中創造新的體驗並共享資源,如此才能創造新價值,這也是台灣未來轉型升級提升附加價值的關鍵所在。
舉例來說,台灣兩大優勢產業ICT產業可以和醫療產業相結合,在AIoT的應用發展下有機會追求世界第一,尤其從國際化的角度,人體器官組織大致相同,相對易標準化,台灣可以對全人類提供更優質且服務更好的醫療服務做出具體貢獻。
因此,如果要掌握未來智慧醫療的新機會,就要「以內需帶動外銷」,找到可以國際化的應用方案,先以國內市場來練兵,再進一步以國際為市場,結合各行各業共組「虛擬夢幻國家隊」打國際盃,並與當地合作夥伴攜手合作,建立一個王道產業生態,攜手共創價值。
且為了有效掌握智慧醫療的機會,我也具體建議,衛福部過去以「管制思維」為主,未來應加入「產業發展思維」,賦予衛福部扶植健康醫療產業發展的任務並編列相關預算,讓衛福部對台灣經濟的轉型發展也扮演一定角色。
其次,針對「食藥認證」(FDA)的規範,面對科技日新月異,建議衛福部應與國際接軌,相關規範也應及時調整,同時建構台灣取得FDA的標準程序並積極在國內推廣,輔導企業的產品加速取得FDA,並在過程中累積經驗,讓業者可以更快拿到各地FDA的認證,加速推廣國際。如此不僅可以成為台灣企國際化的一環,也建立起競爭障礙。
未來要打造台灣智慧醫療的王道產業生態,就有賴建立一個可以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合作機制,這也有賴醫療與ICT二方的產業人員多溝通合作,形成新的產業文化。
尤其這個產業文化應該要「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因為醫療範圍十分廣泛,不同的科別都有其專業知識,差異化很大,均能找到進一步發展與創造價值的空間,值得積極投入,才能掌握智慧醫療的發展契機,並對台灣的產業及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