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比一比香港和台灣的民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809/web/

◆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建八萬農業大軍,蔡英文卻養百萬老農
◆  聯合報黑白集╱索羅門也在選邊
◆  經濟日報社論/比一比香港和台灣的民怨






經濟日報社論/比一比香港和台灣的民怨


2019-09-17 00: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香港自今年6月起陷入動盪不安一位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指出,經過這段時間,發現民眾抗議的根本原因,是香港政府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尤其是貧富差距擴大,政府沒有解決住房問題,導致社會不穩。對蔡政府而言,除慶幸「撿到槍」外,可能也要回頭檢討自己在平抑房價、突破低薪和改善所得分配方面,是否也讓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有相同的怨懟未紓解?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資料,香港人面積中位數40平方公尺(12.1坪)的住宅,民國93到107年(2004到2018年)期間價格上漲了420%,等於每年漲12.5%,以郊區40平方公尺的住宅為例,目前要價高達港幣593萬元(約新台幣2,362萬元)。
但是,香港24到35歲青年月薪中位數為港幣2萬1,250元,約新台幣8.4萬元,仍是台灣的三倍多;若擴大到同一年齡段所有教育程度的人,月薪中位數降到港幣1萬1,500元,約新台幣5萬9,000元,仍是台灣的兩倍。因此,香港的房價所得比接近20,這代表香港的年輕人必須不吃不喝20年才買得起房子,也難怪這些人以爭民主為名(即使英國殖民時期也不民主),表達對買不起房子和貧富懸殊的憤怒
台灣的面積是3.6萬平方公里,住了2,300萬人,人口密度是香港的十分之一,在占有空間的相對優勢之下,其實房價所得比並沒有比香港好多少。民國107年(2018年)第4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來到100.8點,已突破民國104年(2015年)第1季的歷史高點,代表蔡政府執政以來,房價仍然上漲,甚至超過馬政府時代
同時,民國107年(2018年)第4季所得並無明顯成長,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竟然降為13.86,不免啟人疑竇,但還是遠比新加坡、東京各為4.5到五倍的負擔高了近三倍,也代表台灣的年輕人要不吃不喝14年才買得起台北的房子。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定義,房價所得比超過五倍以上,和香港同屬於極度負擔不起的等級,也不是很光彩的事
另一方面,比較港、台勞工的實質薪資。香港在民國93~107年(2004~2018年)期間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計入住房、食品和交通費用變化),漲了47%,等於每年漲2.8%。但所有職業的名目薪資增加63%,等於每年增加3.5%,代表香港薪資漲幅仍超過物價(生活費)漲幅,也就是香港過去14年的實質薪資,每年平均仍然成長0.7%。
台灣勞工民國107年(2018年)的平均實質薪資,竟然和民國90年(2001年)一樣,反而是17年來根本沒有成長,軍公教人員的實質薪資更比20年前還要低5%;全台勞工中有301萬人,即勞工數的三分之一,月薪仍未滿3萬元,尤其七成多是44歲以下的年輕受僱者,即有221萬人是悶在低薪狀態,台灣的勞工才是真的比香港勞工更該向政府抱怨
從所得分配方面來看,台灣也跟香港一樣在惡化。民國107年(2018年)度最高20%所得家戶相對於最低20%家戶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持續惡化為6.09倍,創下六年來的新高。換言之,蔡政府三年多的執政,仍然限於低薪無法突破,貧富差距反而擴大,年輕人依舊處於買不起房子、房租卻持續上漲的困境,如此實在難以面對選民,尤其是勞工、年輕人的託付
我國的經濟情況沒有實質改善,其實大部分和蔡政府的執政不太在乎公平正義有關。例如承諾要廣建社會住宅、改革實價登錄、制定最低工資法及中高齡就業專法、職業災害保險單獨立法等政見都跳票了;青年提出空屋稅議題,竟用一場討論會就打發了事租稅優惠,如產創條例延長十年、股利稅改讓大股東減稅上億元,或是金融優惠對大企業錦上添花,偏重於優勢企業或團體等
另外,兩岸關係惡化,失去和平紅利,造成陸客不來,必須撒錢補貼外國觀光客,以及向美國採購數千億的武器,以致政府沒有財源可以用於改善所得分配、促進居住正義或提振低薪這些施政成績都將和香港政府一樣,必須接受人民的檢驗









聯合報黑白集╱索羅門也在選邊


2019-09-16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2017年9月以軍禮歡迎當時來訪的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大選升溫,外交戰場也烽火連天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昨天召開內閣會議,決定與我國斷交,而轉與中共建交,索國甚至一度欲以「干預內政」為由驅逐我駐索大使廖文哲。台灣為了生存選邊,索國也一樣蔡政府一再捲入美中對抗淪為祭品,「踏實外交不斷踩空
索國位處南太平洋戰略位置,中共意圖突破第二島鏈,挑戰美澳主導地位,藉經貿打入當地政商。索國利用新情勢招搖過市,向圍堵中國的美、澳喊價,並一反為錢臣服的弱勢,不時嗆澳洲規範金援用途是「干預內政」。
值得玩味的是,索國總統蘇嘉瓦瑞對台不滿之一是,蔡政府屈服於澳洲干預台灣援索,若換成中國,「根本不甩」。辣台妹向川普稱臣甘為抗中前鋒,哪給得起索國要的銀彈和尊嚴?
去年起台索關係都靠美、澳背後打點。儘管大國也使出金錢攻勢,甚至美國務卿、澳總理相繼出馬招安;但索國高調回以「這是主權決定」,美澳可與中國建交,為何不許索中交好?事態失控成大國對決,外交部卻以為高枕無憂。
僅六十多萬人的索國,也知小國戰略利益不能和大國畫等號,國家得各顧各的算盤,強國也無權強迫小國免費作馬前卒。然而,蔡政府連此自覺都不如索國
年初我外交部次長和美國安會高官在索國討論印太安全,被美方官員貼文稱為「夥伴」,外交部樂不可支,卻不深思何以對話無一索國人。現在該知道:委身押注美國,並非萬無一失。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建八萬農業大軍,蔡英文卻養百萬老農


2019-09-16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近期下鄉造勢,多次提到政府正在規畫「農民退休制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近期下鄉造勢,多次提到政府正在規畫「農民退休制度」,農民除享有老農津貼,也能領取「退休金」,預計有一一○萬農民受惠。政府多照顧農民當然是好事,但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台灣民國106年(二○一七年)農業人口才五十五萬人,蔡政府卻要用退休金制度照顧一一○萬農民。那麼,多出來的五十五萬人是怎麼回事?
蔡政府最近大肆發放各種旅遊、租屋、育兒津貼,頻遭外界質疑是利用政策「買票」,掏人民的口袋去施其個人恩惠。蔡英文的回應,都說是政府今年達到了不尋常的「財政平衡」。事實上,農民退休金制度的規畫,除證實「政策買票」為真,也戳破她遵守「財政紀律」的謊言。更嚴重的是,這與兩年前蔡總統進行軍公教年金改革時所標舉的財政永續」、「世代正義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台灣如果只有五十五萬的農民,為什麼政府竟要發出一百一十萬的老農退休金?五十五萬與一一○萬之間,是整整一倍的差距。蔡政府的農委會只統計出全台有五十五萬的農業人口,卻宣稱要向一百一十萬農民發出退休金,這究竟是什麼邏輯?台灣越來越工業化,農村越來越蕭條,農民人數卻不減反而暴增,這是社會的真相嗎?
說穿了,這一百一十萬農民中,至少有五十五萬人是幽靈農民」。這些人或許只買了一小塊農地,既未實際從事農耕,也從來沒有經歷過「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他們卻鑽制度漏洞利用農保取得了偽農民的身分,只為領取政府發放的老農津貼。而今,蔡總統卻說這還不夠,政府還必須發給他們「退休金」,國家才算善盡充分照顧農民的義務。這樣的狡詞,廣大的民眾能接受嗎?
從普通國民的立場,人們很樂於看到政府用心照顧弱勢民眾;但前提是,這些人真的是「弱勢」,需要更貼心的照拂。然而,如果不是農民卻偽裝成農民,如果不是弱勢者卻假裝成弱勢,那麼他們瓜分的資源就會影響其他弱勢族群應得的照顧。台灣只有五十五萬農民,但目前每個月領取「老農津貼」的人數已高達六、七十萬人,每年要耗掉國家五百多億元預算。現在蔡政府卻說這還不夠,還要加碼對更多人發放農民退休金,這樣的政府是在愚弄百姓吧?
事實上,台灣目前的農業人口究竟還有沒有五十五萬人,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謎團。四十年前,李登輝擔任台灣省主席時,曾倡言建立八萬農業大軍」,要培育專業及知識型核心農民。但台灣農業產值仍一路滑坡,農村人口大量外流,農地不斷遭到工商業的侵蝕。如果四十年前連建八萬農業大軍都是奢談,四十年後,卻宣稱仍有五十五萬農業人口,恐怕也是灌水居多。至於台灣居然仍有百萬農民需要照顧,主要是民進黨不斷加碼老農津貼,在審查農保資格時又不斷放水,導致「假農民」激增。監委數年前的調查,發現有人九十四歲才開始當農民,有許多醫師娘加入農保,即可知農保認證及老農津貼發放多麼浮濫
除了農民,過去十年領取老農津貼的漁民也增加近倍,從兩萬八千人增加為五萬三千人。廿多年來,台灣漁業大量雇用外籍漁工,漁民怎可能不減反增?自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民進黨推動通過《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迄今,廿五年過去,上一代老農都垂垂老矣,藍綠政權不思重整制度,卻讓這個「暫行條例」無止無休地延續下去,還當成選舉賞金競相加碼。試問,發再多津貼給假農民,能振興農業嗎
台灣農民逐漸老化,農村人口不斷外流,農地不斷遭到侵吞,但領取政府補貼的假農民卻一年比一年多。四十年前李登輝要建八萬農業大軍不成,如今竟壯大成蔡英文要養的百萬老農,這是多奇幻的政治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