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WTO訴訟 韓國逆轉勝日本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957/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也求饒的網軍
◆  經濟日報社論/WTO訴訟 韓國逆轉勝日本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WTO訴訟 韓國逆轉勝日本的啟示


2019-04-15 00: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管制日本食品,是我國近年來一大外交與經貿問題。4月11日韓國與日本關於食品管制的法律訴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複審判決有了結果,韓國逆轉勝日本,可以繼續維持其管制措施。韓國的勝利,為台灣帶來了什麼啟示?
從結論來看,韓國的勝利對台灣有兩個層面的影響。首先,日本的外交氣勢頓時衰退。在台灣去年11月九合一大選的「核食公投」後,日本政府曾經揚言,考慮在WTO提告台灣;但這次的日本訴訟失利,可能會讓日本失去與台灣在WTO進行法律戰的動力。然而,就算日本失去在WTO提告台灣的動機,韓國的勝利並不能解決台灣因管制日本五縣食品而無法進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困境,因為韓國目前沒有打算進入CPTPP
再從WTO的層面來看,對台灣而言,韓國逆轉勝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民國102年(2013年)9月韓國全面禁止福島八縣日本水產品進口。日本要求韓國提出科學證據,韓國拿不出來,民國104年(2015年)日本便在WTO控告韓國。去年2月WTO公布仲裁報告書指稱,根據WTO食品衛生檢驗及動植物檢疫(SPS)措施的相關條款,韓國的行為是「恣意或不正當的歧視」、「過度的貿易限制」,韓國敗訴後立刻提起上訴。
針對這次上訴,之前韓國輿論都悲觀地認為韓國會輸,日本政府也認為韓國必敗,結果卻跌破所有專家學者的眼鏡。WTO的判決書中說,「初審的結果是來自樣本的檢測,忽略掉因為地理因素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這句話的意思是,儘管日本用了許多魚類樣本檢測來證明八縣水產品安全,但因水產品的特性,樣本的安全無法完全去除潛在風險」,因此韓國全面禁止八縣水產品不是貿易歧視
這個判決結果,讓日本的食品安全、特別是水產品安全的說法陷入困境。過去日本政府透過樣本採集,再輔以統計學方法,說明因為樣本數量夠大,所以母群體、也就是日本的整體水產品是安全的。WTO則為這樣的說法打上一個問號,並且允許會員國在有所疑慮的情況下,可以禁止特定地區的水產品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韓國的逆轉勝,是因為水產品的潛在風險特性,恐怕很難適用到所有產品。台灣目前禁止包括福島在內五縣的所有食品進口,這次的判決只是讓台灣獲得禁止水產品進口的正當性,其他產品、例如農產品或工廠的加工食品,因為生產過程可以監控,產品也可以整批檢測,沒有「潛在風險」的問題,日本如果告到WTO,台灣還是可能敗訴。
即使日本不到WTO控告台灣,並不代表日本會支持台灣參與CPTPP。在CPTPP的申請入會機制中要求申請國須與每個成員國展開非正式溝通」,並取得成員國支持或至少不反對」,才能正式提出入會申請這項默契條款,意味著台灣管制日本食品,若未獲得日方認可是合理的,台灣將無法提交申請書。
另一方面,韓國為了食品管制與日本在WTO鬧得不愉快,但韓國除了全面禁止八縣的水產品,剩下的禁止進口管制就只有部分指定農產品而已。台灣則是全面禁止五縣產品進口,管制程度比韓國更高,未來若不改善,想讓日本有默契地同意台灣加入CPTPP,恐怕非常困難。
再者,韓國輿論已經傾向不加入CPTPP,因為韓國與東南亞國家已經有了東協加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韓國與紐、澳的FTA也已生效。對韓國而言,加入CPTPP,無異是簽下與日本的FTA,屆時日本的工業製品恐怕會湧入韓國,打擊韓國企業。
韓國的FTA對象超過50個國家,包括美國、歐盟等重要經濟體,因此韓國有本錢不與日本談CPTPP。至於台灣,早在民國106年(2017年),日本官房長官就表示歡迎台灣加入CPTPP,這將是台灣打破簽署FTA困境的重要管道,不論從務實面或戰略面來看,台灣應及早檢討並調整不合理的進口管制,以獲取日本的支持默契。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也求饒的網軍


2019-04-14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台中市舉辦簽書會。 記者黃寅/攝影

民進黨延後總統初選後,蔡明憲開出退黨的第一槍,也有盟友宣布退出黨團合作。這些,都加深了民進黨「分裂」的隱憂。
蔡英文首度對初選表示憂慮,稱她「有點擔心」,也會設法盡力維持團結。相形之下,賴清德提出的要求則很卑微,希望網軍停止攻擊」,使雙方能保持君子之爭。看來,民進黨的網軍不僅大舉出動,對自己人也毫不留情地下手了。這點,恐是賴清德所始料未及。
網軍有兩種一種是自命義勇的鄉民,自己在網路上伺機扮演刺客或公道伯;另一種則是拿錢辦事的職業鍵盤客,聽雇主指示向特定目標圍事。賴清德指的,顯然是後者。民進黨的網軍一向戰力強、火力旺,遇上柯粉、韓粉的義勇軍雖略顯遜色,但對付賴清德則綽綽有餘。
只不過是黨內初選,民進黨都能動員網軍痛下殺手,弄到對手苦不堪言。那麼,一旦要對付黨外大選對手,手段恐怕只會加倍凶殘。對此,在野陣營不能不提防。
別忘了,網軍的作用主要是在抹黑離間」,它製造的能量都是負面的。也因此,政治性的職業網軍越是活躍,對社會的裂解效果越強。民進黨為選舉分裂也就罷了,若弄到台灣社會裂痕越來越大,那就太可悲了。
賴清德深受網軍之害,如果他此次贏得黨內初選,他應該要求民進黨解散網軍,讓這些以傳播惡意為業的鍵盤手都能獲解放,回去當正正當當的公民。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2019-04-14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前請辭的NCC前主委詹婷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民國109年(二○二○年)大選逼近,民進黨卻因總統提名問題陷於內戰,全黨上下的「選舉焦慮症」也益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開闢第二戰場以轉移民眾焦點的作法,也越來越明顯。濫用「完全執政」的權力,已成為民進黨延續執政的主旋律。
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假藉「改革」或「捍衛主權」之名,行濫權、侵害人權的例子,從未間斷。諸如:以促進轉型正義為名清算國民黨黨產和所謂附隨組織,年金改革將矛頭指向軍公教,和假藉國家安全或維護主權為由的行政擴權來限縮人民權利。這種為政治目的的濫權,已發展出一套公式,運用在各個層面。
這類濫權的套路,可從「濫權四部曲」看出端倪。第一步,是行政施壓。在擇定議題和對象後,由上而下對行政單位下指導棋。第二步,是曲解法令。不顧現行法令如何規定或過去的行政慣例如何做法,硬依自己想要的方向解讀法令。第三步,將人事權擴展到極致。若相關部門不願配合行事,即迫使部門主管下台,另找聽命行事的人取而代之。第四步,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修法。若修成則一勞永逸,若修不成,也可當成政治操作。上述四部曲的順序有時可以跳躍,但目的是一致的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最具體的,就是炮製「假新聞」議題。去年九合一選舉前,民進黨即已大力操作「假新聞」議題,並上綱至國家安全層級。最近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赤裸裸地把手伸進「獨立機關」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說NCC「什麼都不管,誰也管不到」,果然順利迫使NCC對民進黨看不順眼的電視台開罰。這樣還不夠,NCC主委仍在壓力下請辭;然後,副主委代理的NCC又以「文旦倒水庫」事件對同一家電視台開罰,無視該報導在幾分鐘內即經節目參與者澄清。不惟如此,內政部等部會提出七項修法建議,要重罰影響農產交易、不實疫情等假新聞,除授權政府可強制將假新聞下架,最高甚至可處無期徒刑
另一具體案例,則是與NCC同為「獨立機關」的中選會。去年選後,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因曾引發諸多程序爭議請辭。民進黨檢討敗選,卻認為「公投綁大選」是主要禍首,因而不斷把焦點放在「遏止公投綁大選」上。其作法有二:首先,不再遮遮掩掩地找「親綠學者」補位,而是直接提名民進黨籍的落選首長李進勇出任主委。其次,是全力修改《公投法》,將公投準備期由三個月延長為六個月,並避免公投與大選合併舉行,同時要求公投連署需附身分證影本這些,都要使公投案過關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李進勇就任,配合民進黨行事的選務作為只會更多,爭議只會更大
最近政府強行遣返大陸武統學者李毅,也引發討論。我們要強調的是,「武力統一」的主張應該受到譴責,在台灣也不會有任何市場。邀請李毅來台的「統促會」,昨取消在台中市的遊行活動,顯然已意識到這點。但蔡政府遣返的理由,一開始說李毅要發表演說,「與其申請來台目的不合」;但演講並非既成事實,因而改口說「影響國安」。事實是,李毅的武統主張早已公開,他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曾訪問民進黨中央黨部,還寫下訪談紀錄。若他真的對國安危害重大,民進黨豈不是昨是今非兩套標準?而且,用來驅逐李毅的法條,還是威權時代為管制「黑名單」而制訂的。包括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要修法懲處思想叛亂犯」,更是大開人權倒車
執政黨可以利用執政優勢來爭取政權的延續,但若不能造福百姓,卻不斷侵犯人權,最後將只有反效果。民進黨過去致力打破威權統治,但如今卻為了限制言論自由及人權而濫權,這不是倒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