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機越中線/習近平 測試台灣測共軍
◆ 共機越中線/共機 對台施壓對內釋壓
◆ 長者包茶…社會互動、抓住記憶
◆ 寓意和平 日本迎向「令和」
◆ 清明祭祖 慎用火
◆ 去中 去不了青年困局
◆ 最美風景 台灣「人」該自豪
◆ 漫畫/何不食肉糜?
◆ 聯合筆記/「五選四」錯了嗎?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學測「五選四」 錯了嗎?
當孩子的學測成績,足以進入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有機會為自己拚搏理想校系,做家長的理應高興並給予鼓勵,總比一階就被刷掉好。但孩子還沒上二階戰場,今年卻有部分家長已在擔心孩子考不上,對孩子通過一階竟充滿恐慌與憂慮。
今年大學個人申請正進行二階甄試作業。因「五選四」新制,各校系申請入學最多只能採計四科學測成績,部分科系因同分者眾,以致通過一階的人數暴增。有家長擔心孩子二階不確定性因素變大,要是甄試不上再開始準備指考,怕又會影響指考成績,恐慌到飆淚。
外界批評五選四新制,有聲音呼籲個人申請可報名的校系增至十到十二系,也有建議指學測每科應該改為卅級分,避免同分者眾的情況,也有意見認為學測考題應更有鑑別力,甚至爭吵多年的申請、考試分發名額占比又被拿出來討論。
但「五選四」錯了嗎?當初如此決定,不也是應家長和外界期待,盼能因此降低學生壓力。
即使部分校系因採計科目變少,造成同分者眾,但申請入學精神原本就是不要只看考試成績,學測成績的設計僅是能不能參與甄試的門檻,入學關鍵在二階甄試時的書審、面試或考試。
配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未來二階甄試甚至還要看考生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目的就是要翻轉台灣考試成績決定入學的傳統觀念。
也正因甄試不只看考試成績,家長與其急著打開保護傘,孩子還沒上二階戰場,就在恐慌會因競爭力變大而敗陣,不如多花點心思鼓勵孩子在二階勇於表現自我和學科以外的能力。
再說,孩子努力準備二階的過程和挑戰,不也是一種學習與成長?就算最後沒甄選上,再拚指考就好;家長若覺得孩子不適合參與甄試競爭,也大可不必準備二階,現在就可放棄轉頭準備指考。
進入二階的考生變多,不也代表有更多人能闖入甄試,對部分非學測高分群的考生來說,有機會跨進二階為自己爭搶理想校系,難道不是好事?
現今大學多元入學制度非完美,「五選四」剛上路也還有部分缺陷,但不代表我們就該因此走回「一試定終身」的老路,與其辯論指考分發名額應該因此增加,不如思考如何配套讓申請入學制度更加完善。
清明祭祖 慎用火
2019-04-02 00:54 聯合報 楊孝文/律師(台中市)
清明節將近,為宣導墓地防火,嘉義縣長翁章梁帶領消防局長呂清海等警義消兄弟姐妹,演出系列掃墓應注意事項宣導短片,道具牛頭、馬面、大頭佛統統出籠。圖/消防局提供
清明時節是國人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重要節日,上香、焚燒紙錢則是寄託對祖先的孝意與哀思,然而稍有不慎,將可能造成星火燎原的結果,更令消防人員疲於奔命。消防局於日前呼籲清明節掃墓時應牢記的「四不二記得」,包含不亂燒雜草、不亂丟菸蒂、不飛揚冥紙、不燃放爆竹;以及記得滅餘燼、記得收垃圾,並且在周遭應備置水袋,才能有效防範火災。
而近年仍有傳出因民眾掃墓所引發的零星火警,倘若不慎造成火警,可能要面對哪些法律責任呢?首先,依照森林法規定「森林區域及森林保護區內,不得有引火行為」,如果造成他人的森林燒毀,將可能被處以二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科卅萬元以下的罰金;而如果燒毀的是自己的森林,也會被處以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科十八萬元以下罰金。民事部分,失火的行為人對於林木的毀損滅失,也需要負擔相關損害賠償責任。
如果不小心燒毀的是住宅或建築物,《刑法》主要區分住宅是否「現供人使用」、建築物是否「現有人所在」而異其處罰結果。有的認為平時有人在內即可,即使火災當下沒人也會構成犯罪;而有另一派見解則認為一定要火災當下確實有人在內,才可處罰;但不論如何,現行法都設有處罰規定,不宜輕忽。而如果燒燬的是他人的農田、作物,依照《刑法》規定,也是會被處以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且同有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
清明掃墓火警頻傳,民眾務必恪遵消防局的「四不二記得」準則,盡量減少使用火源的機會,如仍有用火需求,也應當要注意澆滅金紙餘燼,避免擴大延燒至山林或建物,引發更大災害。
去中 去不了青年困局
2019-04-02 00:45 聯合報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研究員(台北市)
太陽花學運過了五年,並未翻轉青年困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天皇即將退位,象徵世代交替的新年號「令和」已經出爐。歷來時局演進大都是由後浪推著前浪走,但「太陽花」雖反服貿成功,卻未能翻轉青年困局。五年後再審視,只能大嘆「搞錯問題方向」、「所託非人」。
「太陽花」成員認為只要「去中」,台灣就能恢復往日榮景。政黨輪替後的蔡政府,自詡上任以來既揮別廿二K,又讓卅歲以下的勞工平均月薪達到卅K,證明不用九二共識也能拚經濟。
但比對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全體受雇員工平均月薪四十一K,可知年輕人在勞動市場中仍處不利地位,以致赴海外工作者比中高齡日益增多,且少子化問題愈加嚴重,去年台灣出生率已是全球之末。
從就業面解析,更能看清青年處境艱辛。自民國97年迄107年(二○○八迄一八年),青年失業率和整體失業率相比,差距由二點九倍擴大至三點二倍,問題是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的失業率是近十八年來的最低,顯然就業市場好轉,但青年失業率卻高於十年前的全球金融海嘯期,平均八個年輕人就有一個沒頭路。
更糟的是我國非典型就業者已超過八十萬人,其中十五至廿九歲青年占卅二點一%,而蔡總統承諾的規範專法仍未見到。難怪年輕人不敢結婚成家,要不就到國外找機會,讓「不婚、不生、不育」變成台灣新三不曲。
孰令致之?一是政策考量不周,未能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與台灣獨有的「三中」環境去規畫內容;其次是執政心態,以鞏固選票為出發。例如解決青年失業,蔡政府認為首應縮短學用落差,故斥資七十二億鼓勵高中生先就業再升學,旗艦計畫「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自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推出後,雖提供參與者每月薪資外加一萬元的補助,但是過去兩年都只有七百多人進職場。消息披露後,當局只是用「下修計畫目標」回應。另一「產業訓儲替代役」則是被譏為「鍋貼役」,然後就無疾而終了。
再者台灣缺乏天然資源,九十%以上的企業屬中小規模,傳統產業又集中在中南部,加上「高齡少子化」的人口結構,使得勞動力以中高齡為主幹,這樣一個以貿易帶動經濟成長的國家,能不從全球化的角度盱衡兩岸關係嗎?年輕人如無法在國內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自然需要向外發展,因此有必要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嗎?何況是自絕於市場之外。
年輕人改變的起點,其實在自我強化,除了務實本業外,更應善用自身優勢,為中高齡的叔伯阿姨們補強對新科技的陌生,結合兩代之力共同打拚,才有可能根本扭轉頹勢。
最美風景 台灣「人」該自豪
2019-04-02 00:43 聯合報 李明軒/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高雄市)
松菸與興建中的大巨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走訪了幾個同是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與地區,深深的感受、也深深的同意其他地區朋友給台灣的評價: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更深一層而言,讓台灣人變成最美風景的原因,是我們的社會氣氛。
相較於其他地區,台灣社會追求進步,但不致功利;台灣氣氛講究禮貌與分寸,但不致虛偽;台灣生活漸追求物質,但更肯定踏實與專業;台灣人民彼此之間的互信、互重,在不觸及政治立場下,也正在成長中。
就是這樣的特質,讓台灣社會相形溫暖。例如,在台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待對方的態度,往往不取決於對方的財富或地位,而是最基本的對方是不是給予同等的尊重,因此不論身分地位財富,只要臉上帶著善意,嘴裡掛著請、謝謝、對不起,就能獲得溫暖而對等的生活經驗。而遇到生活上的紛爭,也能夠以法理為依據,或漸以公民精神為依據,彼此理出頭緒;必須依靠身分、地位、財富、關係、暴力才能化解紛爭的情形減少中,生活自由、免於恐懼、有保障。
另一方面,台灣人民足跡遍及四方,看過世界他國更好的政策、更進步的規畫,或更有品質的生活方式,往往回過頭來會將其引進台灣;這樣經常的反思與靈活的頭腦,讓台灣與世界的腳步並沒有相差太多,在部分領域是同步,甚至是領先的。
例如我們逛著美國紐約著名的曼哈坦蘇活區或布魯克林創生區,嘴裡唸著台灣比不上人家,但事實上在台北華山松菸、高雄駁二、各地舊糖廠,以及更多的角落,這樣的舊址重生、藝術家駐村駐點等想法早都已引進並執行,並融合進台灣的傳統藝術。
又例如台灣人一直說著自己國內的大學比不上香港、新加坡的名校,但事實上這些地區的歷史淵源使其與西方國家價值體系與社會制度更接近,西化程度也較高,因此在國際評比上或許已站立在較高的起跑點上;而中國大陸的名校,挾其國家經濟優勢與雄厚的資金注入,也逐漸獲取了評比機構的認同。
台灣的學校沒有這些先天優勢,但實際上台灣的大學培養的人才相當扎實,例如筆者這些年在美國各地校園,仍舊常常碰見很有想法、表現優秀、希望回台灣後可以貢獻所學的留學生們。而台灣培養出的理工與醫學人才,其實力更是不容小覷,否則難以打造出台灣電子王國以及最可靠的醫療服務等成果。人社管方面的人才,雖然語言不如新、港等地國際化,但那股願意學習、渴望拓展國際經驗的熱情,亦帶領著台灣社會不斷改變與進步。
這是一篇自我感覺良好的文章,但不是悶著頭自我感覺良好的文章,而是一路走來,真心感受台灣的好的文章。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大家一起交織出來了友善、踏實的社會氣氛。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這裡,同時希望和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起更加珍惜,更努力保存並延續這樣的公民成果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