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凍漲前 政府請回答三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戰爭與和平:第一擊和掃帚的解讀
◆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的豬隊友
◆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凍漲前 政府請回答三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凍漲前 政府請回答三問題


2019-03-09 23: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日前在立法院公布新版民國114年(2025年)能源配比,未來燃氣占台灣能源配比,將達50%,燃煤27%,再生能源20%,剩下的3%,則由核能、燃油、抽蓄水力各占其一。待民國114年(2025年)5月核三廠二號機除役後,全台僅剩1%的核電,就將歸零。此外,經濟部也以未來每年平均電力需求成長率最大值1.86%估算,民國114年(2025年)每度電價是3.39元,比起民國106年(2017年)電價漲了三成三。
一個正在走向去核、減煤、增氣、增綠的新能源國家,已可預見長期電價看漲,但是弔詭的是,在經濟部公布未來電價後,政府又開始闢謠,先是強調經濟部預估的是發電成本,電價不一定要實際反映,接續強調4月電價即將凍漲彷彿在政府眼中,「電價凍漲」就是解決國家能源轉型陣痛的萬靈丹
殊不知,價格所代表的,不只是民眾、企業要付多少錢;價格本身也承載了市場訊號,足以對個人行為,及市場供需發生影響。試想,若台灣的電價長年都不須反映實際成本,那麼民眾還需要認真節電嗎?市場也可能判斷消費者不存在「痛點」,用不著催生更多經濟實惠的節能方案。這一切難道就是政府推動國家能源結構轉型,所要追求的結果嗎?
電價上漲,必然牽動物價敏感神經,也容易激起民怨,這是有意在大選年尋求連任的執政者,自然要極力避免的。但是,台灣不是年年在選舉,過於泛政治化的電價,雖可暫時壓抑轉型陣痛,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全民終有自己買單的那一天。
更何況,人民有權利知道政府推動這場翻天覆地的新能源轉型,將把台灣帶往何處去?又,經濟部掛保證未來六年不缺電的立論基礎穩不穩固,有哪些政府預定中的電源開發計畫,還未跨過關鍵里程碑?未來六年,再生能源能如政府預期長出七倍的發電量嗎?
直言之,電價問題,雖是政府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一環,但是民眾更擔心的「萬一」,也在於六年後,出現有錢也難以挽救的缺電窘境。為此,一個有意尋求連任的政府,必須負責任地回答以下這三道問題,而不是以超出任期的空虛保證,回應外界的疑慮。
首先是,政府對於民國114年(2025年)發電成本的預估,除了假設燃料成本不變,並考量再生能源增加、燃氣取代燃煤,以及核四資產減損等因素,是否還有漏網之魚?比如有民間團體質疑未計入的再生能源輔助成本,像是電網、系統平衡成本等,政府如何作答
其次是,因應台灣長期電價看漲,政府未來的電價調漲政策為何?是要在大選後,在電價公式3%上限內逐年調一點,還是完全向規模780億元的電價平穩基金伸手?為了避免電價調高,帶動物價上漲,政府必須要有盤算。
第三是,政府規劃中的再生能源開發計畫,未來六年能否逐一追上台灣的電力需求,例如承擔能源配比50%的燃氣,其重中之重的大潭第三接收站,雖然已通過環評,但近來因中研院提出新的藻礁報告,也讓三接是否能如期如質上路,投擲新變數。又如未來用電量會不會超出預期,中電與南電能否繼續北送,稍一失誤,政府的完美構圖就將破功。
政府實施電價凍漲,除了讓承擔政策責任的台電,負債累累外,也讓民眾對於真實的電價無感,甚至將原本應當自主的用電選擇權,拱手讓給政府代操。政府與其開出一張超出自己任期的支票,不如誠實面對現實,讓民眾相信政府擘劃的新能源路徑,是行得通的,不枉民眾日後要多付電價,換來更安全、潔淨的生活。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的豬隊友


2019-03-09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綠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右)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左)合影。圖/取自王浩宇臉書

桃園綠黨市議員王浩宇爆料,指控韓國瑜在北農期間幾乎天天喝酒,常常中午就醉,並出示幾張宴飲照佐證。網友立刻舉一反三,找出桃園市長鄭文燦舉杯,蔡英文和柯文哲、李登輝同桌敬酒,乃至王浩宇喝啤酒的照片,反問到底誰天天買醉。
僅幾張飲宴照片,就能用來指控別人天天喝酒,大概只有台灣才有此等輕蔑選民智慧的民代。更值得反省的是,究竟是誰縱容,讓這種狂言妄語的政客膽敢如此大吹法螺
王浩宇身為桃園議員,也加入民進黨團運作,自當以監督桃園市政為務。但他為追逐網路聲量,屢屢對韓國瑜死纏爛打,以「不分區市議員」自居。他只用幾張照片,就想證明韓國瑜日日喝酒,結果只是自砸招牌。
以民進黨明日之星鄭文燦為例,其宴飲應酬無法勝數,號稱「就算遲到也不會不到」,以勤於跑攤博感情聞名,因此無法擺脫「胖周瑜」之稱。鄭文燦剛風光訪美返國,就遭王浩宇的打韓冷槍波及,只怕心裡也直怨這位「豬隊友」。
王浩宇表面聲稱是關心韓國瑜的身體狀況,卻在遭反諷後又「烏龍轉桌」,想將話題導向韓國瑜跟誰喝酒、誰付的錢?以此標準,豈非更該要求鄭文燦逐一說明他攤攤飲宴的帳單?
民進黨失去民心,主要原因就是兩套標準面對對手,便斷章取義、無限上綱對於同志居高位吃香喝辣,則視而不見。竟有人連喝酒都分藍綠,實不知這位綠黨民代在為誰服務?






聯合報社論╱戰爭與和平:第一擊和掃帚的解讀


2019-03-09 23: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閣揆蘇貞昌引用英前首相邱吉爾之言,強調中共入侵時,將戰海上、戰海灘、戰街道、戰山上;即使只剩一支「掃帚」,他也要與對方拚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不願與對岸商談「和平協議」,但一聽到吳敦義重返執政後要與對岸洽簽「和平協議」,陸委會竟立刻展開修法行動,要以「雙公投」箝制未來任何和平進展。她接受CNN專訪,說台灣只能承受「第一擊」,隨即需要全世界站出來支持;而閣揆蘇貞昌則引用英前首相邱吉爾之言,強調中共入侵時,將戰海上、戰海灘、戰街道、戰山上;即使只剩一支「掃帚」,他也要與對方拚命。
從「第一擊」到「掃帚論」,在在洩漏了蔡政府對於台灣前途的想像此一想像即拒絕兩岸和平發展路徑,不惜引致兩岸兵戎相見,讓台灣陷入烽火。這麼直白的表述,民進黨絲毫不考慮「和平協議」的可能性,斷然否定人民的和平選項,直接告訴全民台灣要準備打仗。但對於戰爭的後果,蔡政府卻只有一個因應方案,那是寄託於「全世界站出來」;把台灣的命運交到不確定的外國人手上。
蔡政府的表述顯示,無論是表面「維持現狀」的漸進台獨,或「公投建國」的急進台獨,都將無可避免地把台灣推向戰爭。這種態度,不僅符合藍營對台獨發展的推論,也符合對岸的判斷。國台辦前主任張志軍即曾直言,「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他指的是以武力解放台灣的武統」。
在「台獨將招致兩岸戰爭」的這一命題上,藍、綠、紅三方在此出現了罕見的交集。過去,民進黨與獨派向台灣民眾販售迷惑性的說詞,稱台灣可以在國際制約下以和平方式實現台獨。但在中國快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發展下,此一說法已難以為繼,連蔡總統和蘇貞昌都自動放棄了。
蔡、蘇兩人同時勾勒中共侵台情狀,主要是為了操作明年大選的恐懼牌,卻也自暴了殘酷的事實要實現台獨,唯有靠武力亦即,唯有「武獨」一途,再無「和獨」之可能。而且,「武獨」也只能倚靠外國救援。但兩人的觀點仍有不同:蔡英文相信,台灣承受了第一擊後,美、日諸國都將為台灣挺身而出;但蘇貞昌的想像卻很慘烈:不願當臣民的百姓,將只剩掃帚肉身一搏。
蔡、蘇兩人的不同想像,正反映民進黨對「武獨」的天馬行空。前者相信台灣得道多助,將靠著外國的救援而獨立;後者卻是與汝偕亡的悲壯,掃帚禦敵的結局畢竟只是覆亡。蔡英文的遐想能否發生,只怕沒有驗證的機會;這個靠國際馳援實現的「武獨」憧憬,實看不出可能性何在。至少,蘇貞昌不作此夢想。
至此,人們當然要問:難道台灣連不承受「第一擊」的選項都不存在嗎?蔡政府承認台獨即意味戰爭,而戰爭的勝利是寄望於不可寄望的外國馳援與自救掃帚;那麼,人民有什麼道理要追隨這個愚不可及的「武獨」戰略?兩岸「和平協議」長期以來被汙名為「投降協議」,但當台獨論述露出「第一擊」和「掃帚」的真相時,人們能不好好想想「和平」的可能嗎?
儘管「協議」二字很容易拘限人們的思維框架,但「和平」的內容和形式卻充滿想像空間,也是大家不能不嚴肅思考的事。過去卅年,兩岸僅憑著親情的渴望及交流的善意,即撐開了一段在冷戰年代難以想像的和平發展時期,看到了兩岸發展的偌大變化。那麼,在下一個階段,兩岸除了戰海上、戰街道、戰山上,難道沒有其他可能?
蔡英文說,訂定兩岸「和平協議」即走向「一國兩制」;她卻不說,「和平協議」可能導向兩岸更好的共同機會。那是因為她缺乏胸襟及遠見,只想著自己當下的權力與操控國家目的,而不是念著台灣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選擇戰爭而不選擇和平的領導人,是不值得追隨的而只想用「外國力量」及「掃帚」來禦敵的政府,則是虛妄而不負責的